1、第一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班级: 小组 姓名: 评价:【学习目标】1.知道长度与时间的基本单位;会进行常用长度、时间的单位换算;能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周期现象估测时间。2.会正确使用手表或停表测量时间。3.能利用生活中已知长度的物品进行长度的估测。4.会正确记录测量所得的数据,知道测量存在误差。【学习重点】知道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会使用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学习难点】正确使用刻度尺;知道误差与错误的区别。课前预习学点一:长度的测量1阅读课文 P10-11 页的内容。了解长度单位及其符号,以及他们之间的换算关系:1 Km = m = dm= cm= mm= m,国际单位是 3.测量长度的常用工
2、具是 ,其它测量长度工具有 4.阅读课本 P13 页“小资料”,完成下列题目:(1)一张纸的厚度为 = mm= m 太阳系半径长度为 = km,(2)你的大拇指的宽度大约是 cm、 你的身高大约是 m= cm学点二:时间的测量1阅读课文 13 页“时间的测量”,回答时间的单位有 、 、 。其中国际制单位是 。阅读 P13 页小资料,知道 1 秒的规定。常用的测量时间的工具是 。2.观察课本 P14 图 1.1-6 的钟表,分度值分别为 、 。表上现在的时间分别是 、 。课堂学习一、合作交流:请学习小组交流“预习导学案”中的问题,将在预习过程中自己解决不了的疑问在小组内汇总起来。二、合作探究探究
3、一:刻度尺的使用1. 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的步骤及注意问题?A、“选”:根据 选择刻度尺。B、“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 。C、“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 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紧贴物体且不歪斜,用零刻线磨损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D、“看”:读数时,视线 。E、“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 。F、“记”:测量结果由 和 组成。2.用刻度尺测同一本物理课本的宽度,你的结果是 。结果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准确值、估计值、单位,你的结果的准确值是 ,估计值是 ,单位是 。探究二:时间的测量1阅读教材并思考,思考古代人和现代人测量时间的方法有哪些?2.人体的哪些部位可以当做“尺”?哪些当做
4、“表”?探究三:误差请你认真阅读课文 P14 的内容,思考完成以下问题:1在测量的过程中哪些因素导致误差的产生?错误和误差的区别?错误是怎样产生的?减小误差的方法有哪些?2 在“探究一”中,你们小组测得的同一本物理课本的宽度一样吗?你们的测量结果和这本物理课本的真实长度还是有差距的,你认为哪些是误差引起的?哪些是错误引起的? 课堂练习:必做题:1给下列各物体的长度填上合适的单位:(1)中学生的身高 1700 (2)一个墨水瓶的高为 0.65 (3)一课桌的高为 0.52 2使用刻度尺测长度时,下面做法不正确的是( )A.放置刻度尺时,刻度尺应沿所测长度平行放置,并必须从 0 刻度线量起B.看刻
5、度尺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并要正对刻度线C.读数时,根据所测长度末端靠近的刻度线来读取数据D.记录时,要记下测量的数字和单位3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认真细致的测量可以避免误差 B、测量时未遵守操作规则会引起误差 C、测量时的错误就是误差太大 D、测量中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4一名学生的测量记录中忘记了写单位。在他的记录数据中,以下数据单位为米的是( )A一枝新铅笔的长度为 0.175 B一本外文字典的厚度为 3.5C一枚一角硬币的厚度为 2.4 D一名同学的高度为 16.45下列过程经历的时间最接近 1s 的是( )A.通常情况下人体心脏跳动一次 B.普通手表的秒针转动一周C.人步行十米所需要的时间 D.光通过 310 5Km 路程所需要的时间挑战题:1下列各刻度尺中不能使用的刻度尺是( )A、分度值为 1cm 的刻度尺 B、0 刻度线已经磨损的刻度尺C、量程只有 10cm 的刻度尺 D、刻度不均匀的刻度尺2. 利用学校田径场的跑道和秒表,怎样测量自己正常步行时的速度?测出了这个速度你还能进一步测出你家到学校的距离吗?试一试。【课堂小结】(请同学们将整理学习内容后小组交流,小组长汇总还有哪些疑问,并主动举手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