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 群落的结构基 础 巩 固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研究种群是研究群落的基础B不同群落的物种数目是不同的C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就是研究群落的丰富度D任何一个群落中的物种,都不可能是随机地聚集在一起的答案 C解析 群落的丰富度仅是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之一。2下列关于“丰富度”的说法,正确的有( )A一个池塘中鲫鱼的种群密度大于鲤鱼的种群密度,则此池塘中鲫鱼丰富度高于鲤鱼B甲池塘中的鲫鱼种群数目多于乙池塘,则甲池塘中鲫鱼丰富度高于乙池塘C一片森林中的物种数目多于乙池塘,则该森林的物种丰富度高于该池塘D不同的群落,物种的丰富度是定值答案 C解析 物种的丰富度强调的是一定自
2、然区域内物种的多少。3下列生物之间竞争最激烈的是( )A蛔虫和人体 B水稻和稻田杂草C狮子和斑马 D根瘤菌和大豆答案 B解析 蛔虫和人体是寄生的关系;狮子是肉食性动物,斑马是草食性动物;根瘤菌和大豆是互利共生的关系。水稻和稻田杂草共同争夺阳光、空气、水、肥等。4下列关于群落结构描述正确的是( )A生物群落水平方向的分布受光照强度、土壤湿度、温度和种群特征等因素的影响B引起森林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分别是光照和食物C草原生态系统中的植物没有垂直分层的现象D梅花鹿群中有的鹿高,有的鹿矮,这说明生物群落垂直结构方向上具有分层现象答案 B解析 在水平方向上,温度的变化不大,因此对生物群落的
3、分布影响不大;草原生态系统有草和灌木等,也有垂直分层现象;分层现象是生物群落的特征,同种生物个体有高有矮,不属于群落的分层现象。引起植物的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引起动物的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是食物。5在自然界中,每一种生物几乎都受到周围其他生物的影响。下图中表示甲、乙两种生物之间的数量变化关系,在下列 4 幅营养关系图中,与题干所示的种间数量关系最符合的是( )答案 D解析 坐标图中甲、乙两种生物之间是捕食关系(乙以甲为食) 。4 幅营养关系图中,A 表示共生关系,B 表示寄生关系,C 表示甲、乙之间的竞争关系(甲、乙均以丙为食),表示捕食关系(乙以甲为食) 。6研究土壤小动物时,错误的做法
4、是( )A取样用的塑料袋上标明地点和时间B用避光法或者避热法收集小动物C用标志重捕法估算蚯蚓的种群密度D不知名的动物标记为“待鉴定”答案 C解析 研究蚯蚓时,由于其活动范围小,一般用样方法估算其种群密度。7在一个发育良好的森林里,从树冠到地面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同时林下透光度不同的地点,植物种类也有所区别,这表明群落有一定的( )A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B物种组成和数量比例C对群落产生重大影响的优势种D彼此间有直接或间接的营养关系答案 A解析 分别从垂直和水平两个方面进行了叙述,所以答案为A。二、非选择题8在烧杯中加入一些枯草浸出液,烧杯中的枯草杆菌以其中的有机物为食,几天后放
5、入大草履虫,再过一段时间后,放入双小核草履虫,它们均以枯草杆菌为食。三种生物在浸出液中数量的增减情况用图中 A、B、C 曲线表示,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枯草杆菌和草履虫之间构成_关系,两种草履虫之间构成_关系。(2)A、 B 两条曲线分别表示_、_的数量变化情况。(3)曲线 C 在 cd 段下降的原因是 _。(4)曲线 A 在 ab 段下降的原因是_。答案 (1)捕食 竞争(2)枯草杆菌 双小核草履虫(3)双小核草履虫与大草履虫竞争资源(4)放入大草履虫,大草履虫以枯草杆菌为食使其数量减少。能 力 拓 展一、选择题1制作泡菜时,乳酸菌产生的乳酸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当乳酸积累到一定时,还
6、会抑制同种其他个体的增殖,这种现象包括的生物间的关系有( )A竞争、竞争 B竞争、种内斗争C共生、竞争 D共生、种内斗争答案 B解析 乳酸菌与其他微生物的关系是两种生物间的竞争关系,而乳酸积累到一定程度又抑制了同种其他个体的增殖,属于种内关系中的种内斗争。2唯一能为丝兰传粉的丝兰蛾,以丝兰的花蜜为食。雌蛾只有把卵产在丝兰子房内,幼虫才能发育。丝兰蛾与丝兰的关系在生物学上叫( )A互利共生 B竞争 C寄生 D捕食答案 A解析 两种生物之间相互都有利,两者之间关系为互利共生。3(2012福建高考,3)科技人员选取某地同一自然条件下三种不同类型的茶园,进行物种丰富度的调查,结果如图。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7、( )A纯茶园物种数变化幅度最小,不易产生暴发性虫害B杉茶间作园各物种的种群密度在 10 月份时最大C梨茶间作园的营养结构在 6 月份时最为复杂D人类生产活动不会改变茶园的群落结构答案 C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基础知识和识图能力。三种不同类型的茶园中纯茶园物种数最少,其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最为简单,自我调节能力最差,一旦出现虫害,害虫数量都是爆发性的J 型增长,A 错;根据图中信息可以看出, 10 月份的杉茶园的物种数最大,但不并能说明各物种在此时的种群密度最大,B 错;而 C项梨茶间作园在 6 月份物种数最多,此时它营养结构最复杂,C 正确。茶园是一个人工生态系统,其群落结构必然受人类活
8、动的影响,D 错。4自然界中生物种内及种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A林鸽群较大时被苍鹰捕食的几率降低B鲈鱼有时捕食幼鱼,这有利于鲈鱼种的维持C自然界中的猴群经过斗争建立了优劣等级制度,并依次占据资源,这对种的保持是有利的D自然界中物种间捕食对一个物种有利,但会使另一个物种消失答案 D解析 捕食可以减少被捕食者的数量,但一般不会导致其消失。5(2012大纲全国高考,3)一块农田中有豌豆、杂草、田鼠和土壤微生物等生物,其中属于竞争关系的是( )A田鼠和杂草 B豌豆和杂草C豌豆和其根中的根瘤菌D细菌和其细胞内的噬菌体答案 B解析 田鼠和杂草之间属于捕食关系;豌豆和杂草同属于生
9、产者,对光线、水、肥、空间等资源形成竞争,属于竞争关系;豌豆和根瘤菌之间属于寄生关系;细菌和其细胞内的噬菌体属于寄生关系。6如图所示,共同生活在一起的两个种群,一个种群主要以 a为食,另一个种群主要以 b 为食,它们所吃的食物有些是相同的,以 c 表示( 图乙表示图甲经过自然选择形成的结果)。下列关于种群的描述错误的是( )A两个种群存在着竞争的关系B自然选择使只以 c 为食的生物日趋没落C自然选择使两种群的一种灭绝D两种群在竞争中最终适应环境答案 C解析 a、 b 两种群虽有竞争关系,但竞争的程度并不大。7科学家近日在印尼婆罗州发现,蝙蝠栖息在猪笼草的捕虫囊中。这种异乎寻常的生存方式,给双方
10、都带来好处猪笼草得益于蝙蝠粪便中的营养素,而蝙蝠则安全的藏匿于植物的捕虫囊中。下列关系中较适合蝙蝠与猪笼草的是( )A捕食关系 B竞争关系C互利共生关系 D寄生关系答案 C解析 蝙蝠与猪笼草生活在一起彼此有利,故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互利共生关系。8下列正确表示生存斗争、种间斗争、种内斗争和竞争关系的是( )答案 D解析 生存斗争包括种内斗争、种间斗争和生物与无机环境的斗争、种间斗争又包括寄生、竞争、捕食等。二、非选择题9下图为北温带湖泊的垂直结构(分层现象) ,据图回答:(1)浮游植物活动的主要场所在_,动植物遗体的腐败和分解过程主要发生在_。(2)在冬夏等不同季节,群落垂直结构的每一个层次上都有
11、各自所特有的动植物种类,生物的分布和活动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_、_和_的垂直分布决定的。这些生态因子在垂直分布上的层次越多,水生群落所包含的_也就越多。答案 (1)表水层 底泥层(2)光 温度 含氧量 生物种类10根据课本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回答有关问题:(1)调查土壤中小动物常用_进行采集、调查的方法,而不适宜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原因是许多土壤小动物具有_,而且_。(2)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_;二是_。前者是指在一定的样地中,直接_,这一般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_的群落。(3)采集的小动物可以放入_中,也可放入_中。(4)观察时最好用_。如用普通显微镜
12、,可在_的物镜和_的目镜下观察。(5)下表是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某样地土壤动物的抽样调查数据。物种丰富度可表示为 D:(S1)/1nA ,S 表示物种数,A 表示总个体数。请根据下表调查的情况,统计该地的物种丰富度。项目 鼠妇 蚯蚓 马陆 跳虫 蜱螨 线虫 甲虫捕获量 34 6 40 108 59 155 11物种丰富度答案 (1)取样器取样 较强的活动能力 身体微小 (2) 记名计算法 目测估计法 数出各种群的个体数目 有限 (3)70%的酒精溶液 试管 (4)实体镜 4 倍 5 倍 (5)D( S1)/lnA6/ln4130.9961解析 调查土壤中小动物常用取样器取样进行采集、调查的方法,而不适宜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原因是许多土壤小动物具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记名计算法,二是目测估计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