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龙头阁摘要袁花镇龙头阁图片海宁州志稿记载:“龙尾山,旧名袁花山,在县东六十里,上有小山城。建有龙头阁。龙山不高,却是整个袁花镇的依托。龙头阁作为一种文化传承,和地理标志,龙头阁品牌仍在龙尾山当地被广泛使用,例如袁花镇境内龙头阁小学、龙山路、龙晓路、龙尾山、龙尾村、龙联村、海宁市龙头阁二栖爬行动物研究所等。目录1 龙头阁的来历 2 龙头阁相关 龙头阁的来历 与袁花的来历有关。袁花亦名园花,别称花溪。据海昌备志等记载:袁花旧有崇教寺,原是南北朝梁江州长史戚衮的宅基,宅后皆山,相传为戚夫人莳花处,袁花(园花)之名源于此。唐宣宗年间(847859)已有集市,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为袁花市,清雍正六
2、年(1728)始称袁花镇。现境在解放初至 1958 年间,建政为袁花镇和夹山乡。1958 年,与两仓、丁桥、黄湾乡合建为袁花公社。以后公社规模调整。1961 年,原袁花镇建为县直属镇,原夹山乡仍称袁花公社。1983年 4 月,撤销袁花公社,并入袁花镇。戚夫人养花种草的那座山是龙山,也叫妙果山、城隍山。海宁州志稿记载:“龙尾山,旧名袁花山,在县东六十里,上有小山城,袁花山即妙果山之尾,因凿断故名。相传刘诚意凿断,诚意未尝轻用民力,当在汤信国巡海时。”龙山往北相连去的余脉则唤作龙尾山。龙尾山不高,却是整个袁花镇的依托,小镇便成犄角之势发展。清代邑人马庆蓉花溪山水记:“海上九十九峰,多魁岸踞肆,其意
3、气端重无自矜色,则花溪诸山非峭惊万仞,浩浩乎天际整襟跃坐于万家屋角眉黛者,妙果也。修竹插天,寒绿倒泻,赭石隐苔藓中欲出不出,春夏之交,野草花开,绿荫如幄,上下相映,翠碧万状,秋冬木落,黄叶满径,竿头活翠尤泛滥不休。”袁花镇地图有关龙头阁 袁花原有龙头、龙舌、龙腰、龙尾,蜿蜒镇之西侧。民间传说明初国师刘伯温为襄助太祖朱元璋江山龙万代,将龙体作为“王气”铲除。有闸断龙腰血染虹(红)桥之说。传说每遇风雨交加时,龙头阁能见巨龙喷水,蔚为壮观。袁花之西北侧,龙腰以北,当代地图标注之“龙尾山”。山顶建有关羽庙,每值夕阳西坠时,余辉透过庙殿顶,举目远眺,似万道金光,射向苍穹。龙头阁相关 龙头阁小学,办学历史
4、源远流长,学校的前身是龙山书院,始建于 1870年,1902 年正式命名为海宁县立第三高等小学,后几经更名,1992 年命名为海宁市袁花镇中心小学。 龙山路,袁花镇镇内道路,西通山虹路,北连龙尾山,东穿联红路和河东街;龙尾山,居山虹路、联红路、龙山路中间位置;龙晓路,南接龙山路和虎啸公路,北穿峡尖线,接果园路和双北路;龙尾村,北靠 G92 杭州湾环线高速,南接金袁线,袁花镇龙尾村村民委员会地处素有“观潮胜地”,“皮衣之都”美誉的海宁市袁花镇工业园区,紧邻沪杭复线(东西大道),东距国际大都市上海 80 千米,西邻浙江省会城市杭州 60 千米。 龙头阁二栖爬行动物研究所,海宁市龙头阁二栖爬行动物研究所位于袁花镇中塘桥北,袁花镇境内金袁线南北段西侧,养殖加工各种乌龟、绿毛龟、蟾蜍、蟾衣,占地面积 51 亩。龙联村,袁花镇龙联村会位于北临 G92 杭州湾环线高速,杭浦高速,金袁线穿村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