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必考点 18 “拨开迷雾”的进化理论依纲排查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生物进化与物种形成的关系是什么?(3)如何计算种群的基因频率?2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什么叫共同进化?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形成有什么关系?(2)生物多样性有哪三个层次?(3)生物多样性有哪些价值?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1理清生物进化脉络2.明确隔离、物种形成与进化的关系(1)生物进化物种的形成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物种形成的标志是_的产生。生物发生进化,并不一定形成新物种,但是新物种的形成要经过生物进化,即生物进化是物种形成的基础。(2)物种形
2、成与隔离的关系:物种的形成不一定要经过_,但必须要经过生殖隔离。3把握基因频率的两类计算方法(1)常规基因频率的 2大计算方法基因个数/(此基因个数其等位基因个数)。此种基因纯合子基因型频率1/2 杂合子基因型频率。(2)特殊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当基因位于 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2X染色体上显性基因频率(雌性显性纯合子个体数2雄性显性个体数雌性杂合子个体数)/(雌性个体数2雄性个体数)。题组一 生物进化的相关判断1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1)长舌蝠为长筒花的唯一传粉者,两者相互适应,共同(协同)进化(2013北京,4D)( )(2)生殖隔离是物种朝不同方向发展的决定性因素(2013江苏,12B
3、)( )(3)生物的种间竞争是一种选择过程(2012江苏,5A)( )(4)盲鱼眼睛退化是黑暗诱导基因突变的原因(2011重庆,4A)( )(5)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2011江苏,6A)( )(6)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2011江苏,6B)( )(7)外来物种入侵能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2012江苏,5C)( )(8)一般来说,频率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2010大纲全国,4C)( )(9)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隔离(2010山东,2A)( )(10)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2010山东,2B)( )(11)人工培育的新物种只能生活在人工
4、环境中(2010江苏,12A)( )(12)生物进化时基因频率总是变化的(2008山东,5B)( )(13)大豆植株的体细胞含 40条染色体。用放射性 60Co处理大豆种子后,筛选出一株抗花叶病的植株 X,取其花粉经离体培养得到若干单倍体植株,其中抗病植株占 50%。放射性 60Co诱发的基因突变,可以决定大豆的进化方向(2013四川,5 改编)( )题组二 探寻生物进化的原因2(2014江苏,8)某医院对新生儿感染的细菌进行了耐药性实验,结果显示 70%的致病菌具有耐药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孕妇食用了残留抗生素的食品,导致其体内大多数细菌突变B即使孕妇和新生儿未接触过抗生素,感染的
5、细菌也有可能是耐药菌C新生儿体内缺少免疫球蛋白,增加了致病菌的耐药性D新生儿出生时没有及时接种疫苗,导致耐药菌形成3(2015南昌十中一模)如图曲线 a表示使用诱变剂前青霉菌菌株数和青霉素产量之间的3关系,曲线 b、c、d 表示使用诱变剂后菌株数和产量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变为 b、c、d 体现了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 诱变剂决定了青霉菌的变异方向,加快了变异频率 b 是符合人们生产要求的变异类型 青霉菌在诱变剂作用下发生的变异只有基因突变A B C D不定向与定向的辨析(1)不定向:变异。其利害关系取决于生物所生存的环境。(2)定向:自然选择。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题组三 区分生
6、物进化与物种形成4(2014四川,5)油菜物种甲(2 n20)与乙(2 n16)通过人工授粉杂交,获得的幼胚经离体培养形成幼苗丙,用秋水仙素处理丙的顶芽形成幼苗丁,待丁开花后自交获得后代戊若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秋水仙素通过促进着丝点分裂,使染色体数目加倍B幼苗丁细胞分裂后期,可观察到 36或 72条染色体C丙到丁发生的染色体变化,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D形成戊的过程未经过地理隔离,因而戊不是新物种5(2015龙岩模拟)如图表示利用二倍体西瓜(2 n)培育出三倍体无子西瓜(3 n)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情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两次细胞分裂一次B过程可能产生突变和基因
7、重组C图中只包含有两个不同的物种D三倍体无子西瓜可能产生极少量可育的配子6(2015西安模拟)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皮康霜治疗皮肤病,使用一段时间后,药效下降,这是由于引起皮肤病的病原体接触药物后,产生了对皮肤霜药物有效成分的抗药性变异4B海南热带野生动植物园的公狮和母虎交配,产下不育的“狮虎兽” ,说明狮子和老虎存在生殖隔离C华南虎和东北虎的形成,是由于地理隔离导致生殖隔离的结果D19 世纪的英国工业革命,使灰色桦尺蛾变成新物种黑色桦尺蛾对物种和进化标准的判断技巧(1)判断两个种群是否属于同一物种的标准是看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生殖隔离,若存在生殖隔离,则一定是两个物种。(2)
8、判断种群是否进化的标准是看其基因频率是否发生了变化,若种群基因频率没有发生变化,则种群没有发生进化。题组四 种群中基因频率的计算7(2014上海,9)果蝇的长翅(V)对残翅(v)为显性。在一个由 600只长翅果蝇和 400只残翅果蝇组成的种群中,若杂合子占所有个体的 40%,那么隐性基因 v在该种群内的基因频率为( )A20% B40% C60% D80%8(2015山东,6)玉米的高秆(H)对矮秆(h)为显性。现有若干 H基因频率不同的玉米群体,在群体足够大且没有其他因素干扰时,每个群体内随机交配一代后获得 F1。各 F1中基因型频率与 H基因频率( p)的关系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9、0 p1时,亲代群体都可能只含有纯合子B只有 p b时,亲代群体才可能只含有杂合子C p a时,显性纯合子在 F1中所占的比例为19D p c时,F 1自交一代,子代中纯合子比例为599舞蹈症属于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人群中每 2 500人就有一个患者。一对健康的夫妇,生了一个患此病的女5儿,两人离异后,女方又与另一个健康的男性再婚,这对再婚的夫妇生一个患此病的孩子的概率约为( )A. B. C. D.125 150 1100 162510(2015全国,32)假设某果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相等,且对于 A和 a这对等位基因来说只有 Aa一种基因型。回答下列问题:(1)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
10、变异,则该果蝇种群中 A基因频率a 基因频率为_。理论上,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 AA、Aa 和 aa的数量比为_,A 的基因频率为_。(2)若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的实验结果是第一代中只有 Aa和 aa两种基因型,且比例为21,则对该结果最合理的解释是_。根据这一解释,第一代再随机交配,第二代中 Aa和 aa基因型个体数量的比例应为_。11(2014山东,28 节选)果蝇的灰体(E)对黑檀体(e)为显性。在没有迁入迁出、突变和选择等条件下,一个由纯合果蝇组成的大种群个体间自由交配得到 F1,F 1中灰体果蝇 8 400只,黑檀体果蝇 1 600只。F 1中 e的基因频率为_,Ee 的基
11、因型频率为_。亲代群体中灰体果蝇的百分比为_。1.通过基因型频率计算若已知 AA、Aa、aa 的基因型频率,求 A(a)的基因频率,则:A%AA% Aa%;a%aa% Aa%。12 122根据遗传平衡定律计算若 A% p,a% q,则:AA% p2,aa% q2,Aa%2 pq。提醒:完成作业 考点过关练 1867二轮专题强化练考点过关练 18“拨开迷雾”的进化理论1(2015厦门模拟)生活在科罗拉多大峡谷的 Abert松鼠被一条河流分成了 2个种群,南北岸的松鼠经过大约一万年的演变,在形态和体色方面发生了明显的差异。下列说法不符合“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观点的是( )A两
12、岸食物和栖息条件的不同,导致两个种群基因突变的方向不同B突变和基因重组为松鼠形态和体色的进化提供原材料C两个种群形态和体色的差异是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的结果D河流的阻隔使南北岸松鼠的基因交流受阻,导致基因库差异加大2种群中存在着一对等位基因(A、a),其基因频率分别是 50%,一段时间后,基因频率变为 5%和 95%。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该种群很可能进行有性生殖B该种群发生了进化C该种群所处环境可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D该种群中有 95%的个体表现出了更加适应环境的性状3家蝇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产生抗性,原因是神经细胞膜上某通道蛋白中的一个亮氨酸替换为苯丙氨酸。下表是对某市不同地区家蝇种群的敏
13、感性和抗性基因型频率调查分析的结果。家蝇种群来源 敏感性纯合子/% 抗性杂合子/% 抗性纯合子/%甲地区 78 20 2乙地区 64 32 4丙地区 84 15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上述通道蛋白中氨基酸的改变是基因碱基对缺失的结果B甲地区家蝇种群中抗性基因频率为 22%C比较三地区抗性基因频率可知,乙地区抗性基因突变率最高8D丙地区敏感性基因频率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4(2015临沂模拟)某昆虫种群的翅色有绿色(AA)、浅褐色(Aa)和褐色(aa)三种表现型。抽样调查得知,当年绿色、浅褐色和褐色个体各占 65%、25%和 10%,现假设该种群中绿色个体每年增加 10%,浅褐色个体数目不变,褐
14、色个体每年减少 10%,则第二年该种群中决定翅色 A基因的频率约为( )A45.7% B76.5% C79.6% D84%5下列关于变异与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育种过程中如果没有突变发生,此物种就没有发生进化B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相互影响实现的C二倍体生物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形成的四倍体与原来的二倍体之间存在生殖隔离D同无性生殖相比,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具有更大的变异性,根本原因是其突变频率更高6以下关于生物变异和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抗生素的使用使病原体产生了适应性的变异B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共同进化形成了生物的多样性C由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生物进化后一定会形成新
15、的物种D有性生殖的出现实现了生殖隔离,明显加快了生物进化的速度7加那利群岛一年生的某植物群体,其基因型为 aa(开白花)。某一年由于某种原因导致外来许多基因型为 AA和 Aa(开紫花)的种子。几年后群体基因型频率变为55%AA、40%Aa、5%aa。回答下列有关的问题:(1)该地所有的上述植物群体构成了一个_,其中全部的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_。(2)基因型为 AA和 Aa种子到来几年后,该群体的 A和 a基因频率分别为_和_,该群体的基因频率改变是_的结果。(3)下图中能比较准确地表示 A和 a基因在长期的选择过程中比例变化情况的是_。9(4)假如环境改变前的群体和环境改变后的群体之间花期
16、不同,不能正常受粉,说明这两个群体属于_(选填“相同”或“不同”)的物种,原因是_。10学生用书答案精析必考点 18 “拨开迷雾”的进化理论核心提炼1种群 地理 基因频率 自然选择学说 基因 物种2(1)生殖隔离 (2)地理隔离题组突破1(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2B A 项,抗生素不能诱导细菌发生突变,而是对具有不同耐药性的细菌进行选择。B 项,细菌本身就存在耐药性的与非耐药性的两种类型,所以即使新生儿未接触过抗生素,新生儿感染的细菌也可能存在耐药性的类型。C 项,新生儿体内缺少免疫球蛋白,将会导致体内的致病
17、菌数量增加,但不会增加其耐药性,耐药性的增加是药物对致病菌进行选择的结果。D项,新生儿出生时没有及时接种疫苗,不能对该类细菌产生免疫力,将导致致病菌在体内繁殖。3D 由 a变为 b、c、d 体现了突变的不定向性,正确;基因突变的方向是不定向的,诱变剂不能决定变异方向,错误;d 代表的高产类型是最符合人们生产要求的变异类型,错误。青霉菌是真核生物,细胞内有染色体,在诱变剂作用下发生的变异既有基因突变,也可能有染色体变异,错误。所以选 D。4B A 项,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秋水仙素的作用是在分裂前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从而达到使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目的。B 项,油菜物种甲、乙杂交,子代丙是异源二倍体,其染
18、色体数为 10818,用秋水仙素处理其顶芽后,发育成的幼苗丁中部分细胞染色体加倍为 36条,该类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可观察到 72条染色体,根部细胞有丝分裂后期可观察到 36条染色体。C 项,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自然选择,不是丙到丁发生的染色体变化(染色体变异)。D 项,虽然形成戊的过程没有经过地理隔离,但是其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成为物种甲(2n20)物种乙(2 n16),为异源四倍体,与二倍体物种甲、二倍体物种乙都存在生殖隔离,因而戊是新物种。5A 6.B7C 根据题意,vv 有 400只,Vv 有 400只,VV 有 200只,依据基因频率的计算方式,v11的基因频率为(40024001)(1
19、0002)60%。8D 当 p0 时,种群只有 hh,当 p1 时,种群只有 HH,当 0p1时,亲本种群可以是只含有纯合子,也可能纯合子、杂合子都有,A 正确;只有当 p b时,F 1Hh基因型频率为 ,12hh和 HH基因型频率相等,均为 1/4,计算出 p0.5,则亲代 H基因频率为 0.5,此时亲代才可能只含杂合子,B 正确;图示曲线信息表明 p a时,Hhhh,即 2a(1 a)(1 a)2,则 3a1 即 H为 1/3,h 为 2/3,显性纯合子在 F1中为 1/9,C 正确; p c时,HHHh,即 c22 c(1 c),求得 c ,则 HH ,Hh2 ,hh ,则 F1自交子代
20、纯合23 49 13 23 49 19子比例为 1杂合子1 ,D 错误。49 12 799C 若把舞蹈症的致病基因记作 a,则女方的基因型为 Aa,女方(Aa)与另一男性结婚,如果也生一患此病的孩子,则该男性的基因型也应为 Aa。根据题意,假设 a的基因频率为q,则 aa的基因型频率为 qq ,可得 q ,A 的基因频率 p1 q 。杂合子12 500 150 4950Aa的基因型频率2 pq2 ,又考虑到双亲均为杂合子,后代出现隐性纯合子 aa的4950 150可能性是 ,由此可得这对再婚夫妇生一患此病孩子的概率为 2 。14 4950 150 14 110010(1)11 121 0.5
21、(2)A 基因纯合致死 11解析 (1)由题干可知,种群中只有 Aa一种基因型个体,因此种群中 Aa 比例是 11,产生的配子中 A配子a 配子11,配子随机结合,后代中基因型 AA为 、Aa 为 212 12 14 、aa 基因型为 。A 的基因频率为 AA基因型频率 的 Aa基因型频率12 12 12 12 12 14 12 。(2)该种群随机交配后,由于后代只有 Aa和 aa两种基因型,说明 AA基因型14 12 12 12个体死亡。且 Aa和 aa两种基因型比例为 21,这时种群中产生的配子比例为 A(1/3)、a(2/3),依据遗传平衡定律,求得后代 AA为 1/9、Aa 为 4/9
22、、aa 为 4/9,其中 AA个体死亡,Aa和 aa的比例为 11。1140% 48% 60%解析 题干给出的条件符合遗传平衡定律,根据 F1中黑檀体果蝇 ee所占的比例 1 600/(1 6008 400)16%,可以推出 e的基因频率为 40%,所以 E的基因频率为 60%,F 1中 Ee的基因型频率为 240%60%48%。由于理想条件下不发生基因频率的改变,故亲本 E和 e的基因频率与 F1相同,从题目中可获取信息“亲本都是纯合子,只有 EE和 ee个体” ,假设亲代有 100个个体,其中 EE有 x个,根据基因频率的计算公式,E 基因的频率122 x/20060%,得 x60,所以亲
23、代群体中灰体果蝇的百分比为 60%。考点整合体系重建所有生物 减的四分体和后期 自由组合型和交叉互换型 染色体组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 突变和基因重组隔离13二轮专题强化练答案精析考点过关练 18 “拨开迷雾”的进化理论1A2D 由于环境条件的不断变化,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方向进化,A、a 的比例由各为 50%变为 5%、95%,指的是某等位基因的频率,而不是这对相对性状有 95%的个体表现适应环境的性状。3D 分析题干信息及表格信息可知,对杀虫剂抗性基因的根本来源是基因突变(碱基对替换);三个地区普遍存在三种基因型的个体,只是概率不同,说明主要是受到遗传和各自环境的
24、选择作用造成的,因而 A、C 选项错误,D 选项正确。甲地区家蝇种群中抗性基因频率为: 100%12%,B 选项错误。20 2210024C 抽样调查得知,当年绿色、浅褐色和褐色个体各占 65%、25%和 10%,假设该种群中共有 100个个体,在第一年绿色、浅褐色和褐色个体数依次为 65、25 和 10。若绿色个体每年增加 10%,浅褐色个体数目不变,褐色个体每年减少 10%,则第二年绿色个体数为65(110%)71.5、浅褐色个体数为 25、褐色个体数为 10(110%)9,AA 基因型频率71.5/(71.5259)100%,Aa 的基因型频率25/(71.5259)100%,第二年该种
25、群中决定翅色 A基因的频率AA 的频率1/2Aa 的频率79.6%。5C 育种过程中如果有基因重组发生,经过自然选择,种群基因频率也可能发生定向改变,该物种也可以发生进化,A 项错误。共同进化除了通过物种之间相互影响实现外,还可通过物种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来实现,B 项错误。二倍体生物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形成的四倍体与原来的二倍体杂交产生三倍体,但三倍体生物进行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的生殖细胞,因此两者之间存在生殖隔离,C 项正确。有性生殖的出现,使基因重组得以实现,增加了生物变异的多样性。因此,同无性生殖相比,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具有更大的变异性的根本原因是产生的新的基因型更多,D
26、 项错误。6B 抗生素的使用只能对病原体起到选择作用,而不能诱导其产生适应性变异;生物进化后出现生殖隔离才能形成新的物种,基因频率改变是进化的标志;有性生殖的出现实现了基因重组,加快了生物进化的速度。7(1)种群 基因库 (2)75% 25% 自然选择(3)A (4)不同 已出现生殖隔离,无法进行基因交流14解析 (1)种群指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种群中,全部的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基因库。(2)几年后群体基因型频率变为 55%AA、40%Aa、5%aa,则 A的基因频率AA 的基因型频率1/2Aa 的基因型频率75%,同理 a的基因频率是 25%;基因频率改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3)根据第(2)题中频率的变化可知,开紫花的植株占有优势,因此随着时间的延长,A 基因频率将升高,a 基因频率将降低,但不会被完全淘汰。故选 A。(4)花期不同,不能正常受粉,说明这两个群体已出现生殖隔离,无法进行基因交流,属于不同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