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网络考试系统--阅卷子系统.doc

上传人:wo7103235 文档编号:6248723 上传时间:2019-04-03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1.5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络考试系统--阅卷子系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网络考试系统--阅卷子系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网络考试系统--阅卷子系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网络考试系统--阅卷子系统.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网络考试系统--阅卷子系统.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网络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阅卷子系统摘 要网络化教育代表了教育改革的一个发展方向,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并对教育的发展形成新的推动力。随着 Internet/Intranet 的迅速发展和广泛普及,网络考试系统成为现代教育技术未来发展方向之一。作为网络考试的一个子系统网络阅卷子系统,也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现代网络考试作为一种新的考试手段已经开始进入人们的生活,正在给传统教育模式带来新的变革,并对教育的发展形成新的推动力。网络阅卷子系统突破了传统考试方式的时空限制,使阅卷方式更为灵活,同时充分利用计算机进行自动阅卷功能,大大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本设计的开发是基于 B/S 结构,采用

2、ASP 程序设计语言及 Access 数据库进行设计与开发;本文首先介绍系统开发背景、目的意义,并对阅卷子系统的设计进行了详细的需求分析;然后给出了阅卷子系统的设计方案及系统的具体实现步骤,主要功能包括前台操作、阅卷系统、成绩查询、系统管理及维护等功能模块;最后,通过综合测试与分析,说明该系统运行稳定、可靠,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关键词: B/S 结构;阅卷系统;成绩查询;系统管理;系统维护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Online Exam System Marking Subsystem AbstractThe network education has repr

3、esented a direction in education reform, which has already become a characteristic of the modern education, and has formed the new propelling force to the education development. Along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and the widespread of Internet/Intranet, the online exam system will establish in the mod

4、ern education technology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he network marking as a subsystem of the online exam system also will become an important research area. The online exam learning takes one new examination method that has already started to enter our life, is bringing the new transformation for

5、the traditional education pattern, and forming the new propelling force to the education development. The network marking system breaks through the limitation of space and time in the traditional test, which causes the marking way to be more flexible, simultaneously makes full use of the computer au

6、tomatically marking the examination paper, and greatly reduces the administrative personnel and teachers workload.This paper introduces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marking subsystem based on B/S, using Access database applications and ASP programmingAt firs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b

7、ackground, goal and significance. Whats more, this paper makes demand analysis for this system. Then the design idea and concrete implementation steps of this system are provided. This systems mainly functions include: foreground operation, marking system, results inquiry, system management, system

8、maintenance and so on. At last, by integrate testing and analyzing, it shows that this system runs stably and credibly, which has some real value. Key words: B/S Structure; Marking System; Results Inquiry; System Management; System Maintenance 目 录论文总页数:26 页1 引言 11.1 背景 .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3 本系统研究的意义 .

9、11.4 本系统的研究方法 .11.5 本文的主要工作 .21.5.1 研究的主要内容 21.5.2 论文各章节安排 22 系统需求分析 22.1 教师角色 .22.2 学生角色 .32.2.1 查询成绩 32.2.2 新闻浏览 32.2.3 修改个人信息 32.3 管理员角色 .32.3.1 考后管理 32.3.2 管理员管理 32.3.3 系统初始化 33 阅卷子系统的总体设计 33.1 开发工具和程序的运行环境 .33.1.1 开发工具 33.1.2 程序的运行环境 43.2 系统结构构建 .43.3 数据库设计 .43.3.1 数据库类型 43.3.2 数据库需求分析 43.3.3 数

10、据库物理设计 53.3.4 数据库逻辑设计 53.3.5 数据库表的字段定义 64 阅卷子系统的具体实现 74.1 前台登录模块 .84.1.1 流程分析 84.1.2 效果图 84.1.3 代码分析 94.2 阅卷模块 .114.2.1 流程分析 114.2.2 代码分析 114.3 成绩查询模块 .144.3.1 流程分析 144.3.2 代码分析 144.4 后台管理模块 .154.4.1 流程分析 154.4.2 效果图 164.4.3 代码分析 165 系统综合测试与分析 205.1 系统综合 .205.2 系统测试 .205.3 系统分析 .21结 论 22参考文献 24致 谢 2

11、5声 明 26第 1 页 共 26 页1 引言1.1 背景伴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技术已经应用到我们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不可缺少的工具。随着科技的进步与经济的繁荣,校园计算机网络的建立与应用已相当普遍,我们可以在已经建成的校园网上开发网络考试系统,发挥网络的资源整和优势,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加大信息的流动效率,实现信息量的相对增加。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当前相当急迫的人与资源的矛盾得到高效、合理的解决;另一方面又实现了教学工作的信息化,符合当今社会发展的方向,并为以后的改进和发展提供了余地。1.2 国内外研究现状Internet 技术的发展使得阅卷的技术手段和载体发生了革命性的

12、变化,Internet 的开放性、分布性的特点和基于 Internet 的巨大的计算能力使得阅卷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基于 Internet 的阅卷系统正成为国内外教育机构的研究热点之一。与传统阅卷模式相比,网上考试阅卷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它可以将传统阅卷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缩小到一至两个环节,几乎屏蔽了所有人工直接干预阅卷活动的可能性,不但能够节约大量的时日、人力、物力与财力,而且还可以大幅度提高考试成绩的客观性和公正性。随着网络阅卷技术的普及和提上日程,越来越新的技术和功能都在出现,这为老师的以前手动式阅卷工作将带来巨大的变化。1.3 本系统研究的意义本毕业设计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检查使学生综

13、合运用以前所学知识(包括以前所学的一些关于网络技术、编程技术、数据库、网络与信息安全等知识)的能力,开发一个网络阅卷系统;既能锻炼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又能引导自己进行一次模拟实际产品的开发,对于以后工作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1.4 本系统的研究方法本毕业设计要求设计一个功能较完善的网络考试系统,实现阅卷、成绩查询、系统管理功能。因此,本次毕业设计应首先分析网络考试系统的相关功能,结合本次毕业设计的相关要求写出需求分析;其次,综合运用以前所学的相关知识(包括计算机网络技术、编程技术、数据库、信息安全等相关知识) ,选择所熟悉的开发工具进行本毕业设计的开发;在设计中以需求分析为基础,写出系统开

14、发计划、实现流程及相关问题的实现方法;同时,在开发设计与实现中,要保存好相关的设计文挡,为后面的毕业论文的写作准备材料;最后,系统开发完毕后,进行调试和试运行,做好调试和试运行的相关记录,也为后面的毕第 2 页 共 26 页业论文的写作准备材料。1.5 本文的主要工作1.5.1 研究的主要内容综合运用以前所学的专业知识,设计开发一个网络考试系统的阅卷子系统,本设计要求完成部分任务阅卷、成绩查询、系统管理等功能,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阅卷子系统:包括评分、成绩统计及排序、相关信息的维护等功能。(2)成绩查询:包括提供考生成绩的详细查询。(3)系统管理包括用户及权限的管理:包括用户的登录及相关信

15、息的维护,用户的身份有系统管理员、一般用户(普通老师)和学生,用户的身份不同,其权限(或使用的系统资源)也不同) 。1.5.2 论文各章节安排本文首先介绍系统开发环境和运行平台、ASP 编程技术及数据库的相关知识,并对阅卷子系统的设计进行了详细的需求分析;然后给出了阅卷子系统的设计方案及系统的具体实现步骤,主要功能包括前台操作、阅卷系统、成绩查询、系统管理及维护等功能模块;最后,通过综合测试与分析得出结论。2 系统需求分析本系统的用户可分为教师,学生,系统管理员三类。考虑到系统的安全性,本系统共分成三个界面:一个界面用于老师登录,主要进行身份的识别和管理员处的密码获取;一个界面用于考生登录,主

16、要负责修改个人资料、浏览考试新闻、查询以往考试成绩等;另外一个界面用于管理员,主要负责进行基本资料、新闻、成绩的管理以及查询等。从总体上考虑,系统应该实现下列功能。2.1 教师角色对教师来说,主要负责考场、考试等相关管理。其相关管理功能包括:对生成试卷待考的考场宣布开考,同时生成一个属于此考场的随机验证密码(考生登录考场时,监考教师提供给考生) ;对考场进行管理包括对单一考生实行锁定、解锁、交卷,或者对一个考场全部考生实行全部锁定、全部解锁、全部交卷操作,被锁定的考生将不能继续答卷。此外,被锁定的考生、已经登录非法退出考试界面的考生、不能提供考场随机验证密码的考生都不能登录考试系统。(可以最大

17、限度的杜绝考试作弊事件的发生)未登录的考生、被解锁的考生需要提供考场随机验证密码、考生准考证号码、考生账号密码才能够登录考试系第 3 页 共 26 页统,进行在线考试。交卷后,考生本人或者监考教师均不能再修改考试信息。2.2 学生角色在本网络考试系统中,对学生来说,能为他们提供包括成绩查询、浏览考试新闻、修改个人信息等功能。2.2.1 查询成绩学生可以在线查询自己以前参加过的每门课程的考试相关信息。2.2.2 新闻浏览学生可以浏览最新发布的考试信息。2.2.3 修改个人信息学生可以修改自己的个人资料以及密码。2.3 管理员角色在本网络考试系统中,对管理员来说,能为他们提供包括考后管理,管理员管

18、理,系统初始化等功能。2.3.1 考后管理考试结束后,系统立即为考生判分,并且把考生答题信息保存到数据库中,便于考生查询;考试结束后,系统立即计算本考场平均成绩,系统首页“考试成绩排行榜”将列出最新结束考试成绩前 20 名考生的姓名和成绩。2.3.2 管理员管理管理员可以添加、修改、删除管理员。2.3.3 系统初始化系统初始化将删除已经考场安排信息、考生答卷信息、考生试卷信息等。3 阅卷子系统的总体设计3.1 开发工具和程序的运行环境3.1.1 开发工具在开发本系统运用到的主要开发工具有:(1)ASP 代码编写:UltraEdit 10.00C。(2)图形图像处理:Photoshop 7.0.

19、1 简体中文版。(3)页面设计:Macromedia Dreamweaver MX、Microsoft FrontPage XP。第 4 页 共 26 页(4)数据库:Access 200 3。3.1.2 程序的运行环境系统运行时需要支持的软件和硬件环境分别如下:(1)硬件环境:服务器:PVI1.8G 以上+256M 内存+40G 以上硬盘+10/100M 网卡以上。(2)软件环境: Windows 2003 Server+IIS5.5+IE6.0 以上。3.2 系统结构构建本系统在构建系统模块时,考虑到层次的清晰和用户的方便,从而将系统的结构分为前台和后台,具体的图示如图 1、图 2 所示。

20、图 1 前台功能模块搭建图 2 后台功能模块搭建3.3 数据库设计3.3.1 数据库类型在设计本系统的数据库时,严格按照数据库的需求分析和逻辑设计,再考虑到系统实现的灵活性和移植性,还有就是对系统后台数据维护的可操作性,本系统采用了 Access 2003 数据库管理系统。3.3.2 数据库需求分析针对阅卷系统的需求,以及用户身份和信息数据的差别,设计了如下所示的数据项和数据结构:第 5 页 共 26 页(1)管理员信息,主要包括的数据项有:管理员用户名、口令、真实姓名等。(2)教师信息,主要包括的数据项有:教师姓名、口令等。(3)学生信息,主要包括的数据项有:学生编号、学号、姓名、性别、班级

21、、生日等。(4)成绩信息,主要包括的数据项有:考试科目、考生学号、成绩、考试时间、考生密码、考试类别、学生成绩、学生人数等。本系统应该建立一个稳定的后台数据库系统,通过该数据库管理整个阅卷系统所需的信息(用户信息、试卷信息等) 。为了从多方面来保障考生考试信息的安全性、可信性和考试成绩的可依赖性,本系统还应该建立一套机制,这套机制至少应该包括学生和教师的账号的安全机制、后台数据库的安全机制、阅卷过程的控制机制。3.3.3 数据库物理设计对应逻辑设计的数据库名 ol_test,设计数据库的物理文件及相关属性如下:(1)主数据文件:stuInfo.mdf。(2)最大文件大小:不受限。(3)初始空间

22、:3.85MB。(4)存放路径:根据系统所在的路径而定。3.3.4 数据库逻辑设计由于本系统是为网上考试系统-阅卷子系统而设计的,因此数据库名称定为 ol_test。根据需求分析设计了如图 3 所示的数据库结构。在名为 ol_test 的数据库里包含用户数据对象和系统数据对象两大部分,其中系统数据对象由系统自动产生,用户数据对象是由设计人员根据需要设计。图 3 数据库的逻辑设计第 6 页 共 26 页3.3.5 数据库表的字段定义(1)管理员信息表(如表 1 所示) 。表 1 管理员信息表(adminInfo)字段名 数据类型 长度 重复 默认值 允许为空 描述Id 自动编号 长整型 N Nu

23、sername 文本 50 Y Npassword 文本 50 N NrealName 文本 50 N N(2)学生信息表(如表 2 所示) 。表 2 学生信息表(stuInfo)字段名 数据类型 长度 重复 默认值 允许为空 描述id 文本 50 N NstuName 文本 255 N NstuPwd 文本 50 N NstuSex 是/否 NstuaBirthday 日期/时间 NgradeID 文本 50 NclassID 文本 50 N(3)学生试卷表(如表 3 所示) 。表 3 学生试卷表(stuPaper)字段名 数据类型 长度 重复 默认值 允许为空 描述id 自动编号 长整型

24、N NstuID 文本 50 NeaxmID 数字 长整型 0 NpaperID 数字 长整型 0 NquizID 数字 长整型 0 NquizClass 文本 50 NquizKey 文本 255 NquizStatus 是/否 NquizScore 数字 长整型 0 NstuKey 文本 255 N第 7 页 共 26 页stuScore 数字 长整型 0 N(4)管理员信息表(如表 4 所示) 。表 4 学生成绩表(stuScore)字段名 数据类型 长度 重复 默认值 允许为空 描述id 自动编号 长整型 N NstuID 文本 50 NstuPwd 文本 50 N NeaxmID 数

25、字 长整型 0 NquizID 数字 长整型 0 NquizKey 文本 255 NstuKey 文本 255 NstuStatus 文本 50 NstuScore 数字 长整型 0 N(5)管理员信息表(如表 5 所示) 。表 5 科目表(subject)字段名 数据类型 长度 重复 默认值 允许为空 描述id 自动编号 长整型 N NsubjName 文本 50 NsubjInfo 文本 50 N(6)管理员信息表(如表 6 所示) 。表 6 老师信息表(teaInfo)字段名 数据类型 长度 重复 默认值 允许为空 描述id 自动编号 长整型 N NteaName 文本 50 NteaP

26、wd 文本 50 Nreal 文本 50 NsubjId 数字 长整型 0 Nsex 是/否 N4 阅卷子系统的具体实现阅卷子系统的具体实现,在设计时主要包括了前台登录模块、阅卷模块、第 8 页 共 26 页成绩查询模块、后台管理模块四大主要模块,它们的详细过程和具体分析如下。4.1 前台登录模块4.1.1 流程分析前台登录模块包括:admin_login.asp 、stu_login.asp 和 tea_login.asp 文件。如果用户要使系统用为提供的功能,那么在使用之前必须登录才能够成为合法的用户,从而系统授予用户相应的权限给用户。用户的登录方式很简单,只要输入用户名、密码。若用户输入

27、的以上两项与数据库中保存的相符,则表明用户登录成功,可以开放全部前台子系统;如果不符,则会显示用户登录失败。为了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在前台用户登录时还起用了 MD5 加密算法对用户的密码进行加密,以确保用户信息的保密性和安全性,从而进一步完善了系统功能。前台用户登录模块的具体的程序执行流程如图 4 所示。图 4 前台用户登录模块执行流程4.1.2 效果图在学生、老师、管理员三个不同身份的用户登录时出现的主界面效果图如图 5 所示。第 9 页 共 26 页图 5 前台用户登录4.1.3 代码分析前台登录模块主要是提供给用户一个登录的界面和平台,让用户能够合法而有效的使用本系统。当用户在选择自

28、己的登录身份之后,在持有正确的用户名和密码的条件下,便可以正常登录。此模块在学生、教师、管理员处的处理方式有着很大的相似性,主要是由checkLoginUser()、showLoginForm()、checkForm()三个函数来实现。checkLoginUser()函数用来检查查询用户登录,下面给出在学生登录处的checkLoginUser()函数实现的代码:function checkLoginUser()username=trim(request.Form(“username“)password=md5(trim(request.Form(“password“)从数据库中查询用户名和密码

29、sql=“select * from stuInfo where ID=“theForm.username.focus();return false;if(theForm.password.value=“)alert(“ 请输入密码! “);theForm.password.focus();return false;return true;考生查询登录用户名:密 码:第 11 页 共 26 页end function4.2 阅卷模块4.2.1 流程分析按照系统需求分析实现,阅卷模块的流程分析图如图 6 所示。图 6 阅卷流程4.2.2 代码分析阅卷模块是整个系统的核心模块,它的成功实现是整个系

30、统的关键。该模块主要由 examOver()、examReOver()、examRROver()、showScore()等几个重要的函数来实现。examOver()函数用于第一次对用户交卷进行提示的函数,具体实现过程如下:function examOver()%你确定要交卷吗?(还有一次回答机会) 第 12 页 共 26 页你确定要交卷吗?(最后一次回答机会,交卷后将不能返回 !)本卷总分: “rs.movenextwend% “)%序号标题科目考试日期 时间考生均分操作“查看成绩“response.Write“rs.movenextwend%“¤tpage&“/“&Pcount&

31、“页“&_“ 每页 “&rs.pagesize&“, 总数:“&totalrec&“, “&_“ 分页:“if currentpage 3 thenresponse.write “ 1 .“end ifif Pcountcurrentpage+3 thenendpage=currentpage+3elseendpage=Pcountend iffor i=currentpage-2 to endpageif not i“&i&“end ifend ifnextif currentpage+3 “&Pcount&“end ifend function5 系统综合测试与分析5.1 系统综合本系统在

32、经过系统需求分析、系统设计、数据库设计、系统具体实现四个阶段之后,顺利完成了整个系统的设计,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安全的考试阅卷系统,在保证安全性的同时,我考虑了代码的执行效率,在大量数据操作时使用了大量的存储过程,大大提高了系统运行的效率。本系统开发的几个关键在于前台用户登录时的算法、阅卷的算法、成绩的查询和管理的算法,这几个模块都以数据库为基础进行操作,首先要把握好数据的流程,分清先后,然后再进行操作。在系统分析时搞清楚阅卷的流程是很重要的一点。5.2 系统测试本系统测试我采用了很多位考生,测试了从交卷生成到阅卷评分到最后查询自己的个人成绩全部过程,经过测试发现系统运行正常,无任何错误产生,系

33、统产生数据完全正确,从此证明本系统是安全可靠的,下面说明整个测试过程。当考生以 20020201 身份完成试卷提交后,系统自动给出学生成绩,效果图如图 10 所示。图 10 学生成绩页考生再以 20020201 身份登录学生成绩查询处,得到的结果如图 11 所示。图 11 成绩查询页再把学生答题信息和数据库参考答案信息进行对照后,得到学生成绩实为第 21 页 共 26 页“85”,从而说明系统基本测试成功。在后台成绩管理处,可以通过点击学号、姓名、成绩、状态来实现对学生的成绩管理(及学号的顺逆排序、姓名的顺逆排序、成绩的顺逆排序、状态的排序) ,效果图如图 12。图 12 成绩管理页面在点击学

34、号逆序排序后的情景如图 13 所示。图 13 学号逆序排列图同理在点击姓名、成绩、状态后有着相似的效果图,至此系统基本测试完毕,没有出现较大的失误。5.3 系统分析本系统在设计时,尽量按照系统的需求分析来进行,因此很好地实现了任务书中的基本功能要求。在实现本系统主要功能的同时,我考虑到了一些很重要的环节,从而使整个系统的功能趋于完善,当然也有一些不足之处。显然,本系统的优点是一目了然的。下面具体讲述一下系统的优缺点。图 14 联系我们链接(1)优点第 22 页 共 26 页本系统的优势在于设计的人性化,界面的清晰化,操作的简单化,管理方式的自动化。例如:在点击首页的联系我们会弹出联系我的方式(

35、如图 14 所示)。按“系统帮助” ,又会弹出系统的使用指南,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如何使用和管理维护系统。又如我们在后台管理员处,可以查看我们需要的数据库信息,从而方便我们维护数据库和了解数据库信息。如图 15 所示。图 15 数据库信息还有就是本系统不但能详细给出学生的成绩排名,在前台还设计了前 20 名学生的“成绩排行榜” ,能够对学生学习成绩起着督促与奖励的作用。效果如图16 所示。图 16 考试成绩排行榜(2)不足:安全性和数据完整性有待进一步加强,其次就是模块之间的逻辑关系清晰性稍显不足。结 论本系统是用 Access 和 ASP 开发的系统,在通过首先建立系统的框架结构、编写系统的开

36、发设计文档、再到系统的代码实现以及最后的测试,严格按照老师给定的软件开发流程来进行。本文首先介绍系统开发环境和运行平台、ASP编程技术及数据库的相关知识,并对阅卷子系统的设计进行了详细的需求分析;然后给出了阅卷子系统的设计方案及系统的具体实现步骤,主要功能包括前台操作、阅卷系统、成绩查询、系统管理及维护等功能模块。其中阅卷子系统实现:包括评分、成绩统计及排序、相关信息的维护等功能;成绩查询模块实现:包括提供考生成绩的详细查询;系统管理模块包括用户及权限的管理:包括用户的登录及相关信息的维护,用户的身份有系统管理员、一般用户(普通老师)和学生,用户的身份不同,其权限(或使用的系统资源)也不同。最

37、后,通过综合测试与分析,说明该系统运行稳定、可靠,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第 23 页 共 26 页在开发过程中有一些个人的创新之处,比如前台“成绩排行榜” 、后台学生成绩的管理排序等。这些问题的处理方式或者是构建方式跟传统系统相比都有一定的区别和创新。但是,在整个系统开发中还是遇到了很多以前没有遇到的新问题。以前开发的都是一些很简单的传统系统,自己比较了解开发的流程和思路,因此也就没有什么难点。但是在这次的开发中暴露了了个人知识的缺乏,这中间用到了不少的新的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角度。其实在开发一个大的系统的时候,不管是个人还是团队,必须作好需求分析,建立好数据库,如果需求分析不成功,那到后面是很难做

38、下去的,本系统的开发就遇到这样的情况,以至做过很多的无用功,但到最后还是要全部从新部署。好的框架结构和完善、严密的程序流程会给开发系统带来巨大的效益,有助于缩短开发系统的周期。通过此次系统开发,使得个人无论对系统开发语言还是流程都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和了解,对以后再次开发系统很有启迪。第 24 页 共 26 页参考文献1 刘洪海网络数据库开发实战M.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3。2 邓文渊. ASP 与网络编程技术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3。3 梁书斌,张振峰.Access2002 数据库开发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4 Jennifer Nieders. WE

39、B 设计技术手册 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1。5 邵丽萍. 网页编程技术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6 马凡. Javascript 实例应用M.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1。7 廖疆星,黄一鸣. Access2002 数据库实用指南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2001。8 苏瑞,曹斌. Access 数据库系统项目开发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5。第 25 页 共 26 页致 谢本文是在张仕斌老师和陈念伟老师的热情关心和指导下完成的,他们渊博的知识和严谨的治学作风使我受益匪浅,对顺利完成本课题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在此向他们表示我最衷心的感谢!感谢张仕斌在课题研究初期给予的帮助,在张仕斌的帮助下课题才得以很好的展开,有了一个很好的开端!感谢武杰同学在问卷调查中给予的帮助,因为他们的协助,才得以高效率的完成了所有问卷调查,获取了珍贵的数据资料!在论文完成过程中,本人还得到了其他老师和许多同学的热心帮助,本人向他们表示深深的谢意!最后向在百忙之中评审本文的各位专家、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第 26 页 共 26 页声 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