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半导体文件1.半导体冰箱冷热端散热条件实验研究 .42.热电制冷技术的研究进展与评述 .73.半导体制冷散热强度对制冷性能的影响 .134.半导体制冷保温容器制冷性能的实验研究 .165.半导体制冷冰箱产业化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 .196.关于新型半导体制冷方法的研究 .257.基于半导体制冷器的 CPU 散热研究 .268.电冰箱制冷循环优化措施 .29l 前奏 .292 电冰箱典型制冷循环 .303 电冰箱制冷循环比较分析研究 .344 双路摇环制冷系统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 .355 结语 .379.电冰箱制冷系统性能理论分析及综合优化 .3710.热电热泵取暖器的研制及性能分析 .38第 2
2、 章 .382.2.2 热电热泵制冷制热的特点 .382.3 热电热泵制冷制热的最佳特性分析 .402. 4 半导体制冷制热工况设计 .422. 5 冷热端的热交换性能 .442. 6 小结 .47第 3 章热电制冷( 制热)过程的传热分析 .473. 1 半导体制冷过程中的传热分析 .483 .2 第一类边界条件导热 .493. 3 第三类边界条件导热 .513. 4 数值计算结果及分析 .533 .5 帕尔贴效应的数学模型及求解 .543 .6 小结 .56第 4 章热电热泵取暖器的研制及测试 .574. 1. 2 数学模型 .574. 2. 1 电堆片的固定方法的选择 .584.3.2
3、实验目的 .614. 4 测试结果及其分析 .614. 5 小结 .66结论 .6711.太阳能半导体制冷性能改进的技术策略 .6812.温差发电技术的研究进展及现状 .7013.优化半导体制冷工况的理论分析 .7314.基于分布式的热电制冷方案与效能分析 .751.半导体冰箱冷热端散热条件实验研究摘要 半导体制冷器件是一种高热流密度元件,在红外测量、低温超导、生物医学、空间技术等领域有重要的应用,还可开发成专用制冷装置,适用于野外施工、勘探、考古以及郊游等户外活动食品饮料的保鲜,也可用于食品、饮料及医用疫苗等的冷藏。在给定工况下,通过改善半导体器件的冷热端散热条件,可使系统制冷量和制冷性能系
4、数大幅提高。本文设计了实验装置,特别设计了8种实验工况对采用强迫对流换热和热端采用热管换热器散热的实际半导体制冷装置进行了实验分析,提出了改善半导体制冷元件散热条件的具体措施。关键词: 热电制冷;热管;冷热端中图分类号:TKl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231x(2005)suppl-0221_041 引言在一定的电流工况下,减小制冷元件冷热端的温差不仅可以提高制冷量,还可以大幅提制冷系数。在现有的半导体制冷元件的条件下,通过改善散热效果来减小温差,是提高半导体制冷性能的有效手段。通常半导体制冷器的散热方式有以下几种: (1)空气自然对流散热;(2)强迫对流换热; (3)水冷散热;
5、(4)利用物质的熔化潜热散热。除上述散热方式外,还有热管散热、利用某些物质的汽化潜热等散热方式。本文对冷热端采用强迫对流散热的方式的半导体冰箱效果进行了实验研究,并与热端采用热管散热的效果进行实验比较。2散热实验建立的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该装置主要由一冰箱壳体和连同翅片风扇散热器在内的半导体制冷器组成的半导体冰箱,如图1右侧所示。该冰箱壳体厚度为50 mm,中间填有发泡聚氨酯保温材料。壳体后侧壁面上有一矩形开口,103 mm95 mm,用于安放制冷器件。制冷器一端与冰箱内的空气发生热交换,将传递冷量传递给冰箱的物品,另一端与外侧环境空气作热交换,散发热量。1热端铜片 2热电制冷元件 3冷端铜片
6、 4风扇 5热端散热翅片 6热端T型热电偶7冷端T型热电偶 8冰箱壳体 9隔热层 10固定螺栓 11冷端散热翅片 12风扇图1散热条件研究实验装置表1列出了散热实验所用的铝质散热翅片外形尺寸和具体计算尺寸参数,冷端和热端各安装有一个。计算得到的冷热端换热面积分别为o1 m2和o15 m2。两个翅片散热器如图1所示位置安装。冷端散热器外形尺寸比壳体上的矩形开口略小,其翅片全部露在开口外面以利于换热。热端散热器翅片选择较小外形尺寸是因为改散热器翅片大部分仍在矩形开口内,必须与周围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利于散热。半导体制冷元件冷热端各有40 mm40 mm25mm的导热铜片,两个T型热电偶分别安放在铜块表
7、面宽2 mm,深1.5 mm的槽中,两个测温热电偶分别紧贴着半导体制冷元件的冷热端。两个螺钉将冷热端散热器、半导体制冷元件和两个连接铜块紧紧地夹在一起,各接触面之间和安放热电偶的槽内均涂有硅脂,减少接触热阻。两个螺钉不直接与冷端翅片连接,而在其间用一尼龙材质的柱形套隔开,并在裸露处包上泡沫材料保温,减少两个散热器通过螺钉的传热。表1 散热器尺寸冷热端散热器底面之间留有的大约1 cm的空隙,根据这个厚度,取一块白色聚乙烯泡沫塑料切成与冰箱壳体矩形开口相适应的形状,尺寸为103mm95 mm10mm,并在这块泡沫塑料中央挖出一个面积为40 mm40 mm的孔,以容纳半导体制冷元件以及连接铜快。将这
8、块泡沫塑料安装在散热器底面空隙之间,一方面可以减少冷热端散热片之间的漏热,还可以起到制冷器在冰箱壳体中的固定作用。由于该保温层厚度较薄,仍存在一些漏热,由于半导体制冷元件的厚度是一定的,保温层厚度就取决于连接铜块的厚度,连接铜块的厚度越厚就越有利于两个散热器之间的隔热。最后在冷热端散热器上各安装一个额定电压12 V的直流风扇,冷端采用一额定电流为o2 A的风扇,热端采用两种不同功率的风扇,额定电流分别为o2 A和o4 A,以满足不同换热实验条件的需要。3 实验方法和步骤散热实验中测试的物理量有冷端温度Tc,热端温度Th,室内温度Tr,热电制冷元件两端电压u,以及冷端散热风扇的电压Uc和电流Ic
9、,热端散热风扇Uh和Ih。三个温度测点均采用T型铜一康铜热电偶,通过Keithley2700读取温度数据,每隔一分记录一次。两个散热风扇的电压和电流在运行时相对较稳定,使用Victor 9806型数字万用表测得。将半导体冰箱置于一个大房间中,其室内温度始终维持在130c左右。冰箱运行的初始温度与室内温度大致相同,箱内置有常温下的500 g水。冷热端散热实验取如表2所示8种不同的工况进行比较分析。实验时,各工况下半导体制冷元件运行时在其电极加有116 V的稳压电源。表2 散热实验工况冷端的散热风扇如上表所示取两种不同的功率,即有两种不同的散热强度,散热方式均为强迫对流换热。在热端,工况I采用仅有
10、翅片散热器的散热器自然对流冷却方式;工况IIV选用额定电流为o2 A的风扇,在两种电流下运行,得到不同的换热效果;工况VIVII选用额定电流为o4 A的风扇;工况V采用热管换热器,热管向周围环境进行自然对流和辐射散热。4实验结果与分析工况IIVIII实验条件下各实验测试数据列于表3中。为了便于比较分析,表中还列出了根据实验数据分别按文献1】推荐的计算方法计算得到了制冷量Qo、制冷元件功耗No和制冷系数COP。结合表2中列出的冷热端风扇不同的功耗,可以从表3中冷热端总换热系数看出,热端总换热系数在相同风扇功耗下其值基本一致,并随着功耗的增大而增大,但并非线性关系,热管散热器尽管没有功耗,但是总换
11、热系数在各工况实验中最大。冷端总换热系数在相同的风扇功耗下并不相同,出现了较大波动,但总体上随功耗的增大而增大。从表中的元件冷热端温度可以看出,热端温度随着热端总换热系数的增大而降低,而随着冷端总换热系数的增大而略有上升。冷端温度也随着热端总换热系数的增大而降低,而随着冷端总换热系数的增大而上升。冷热端的温差均随着冷热端总换热系数的增大而减小。总的来讲,冷热端总换热系数的增大均可以提高产冷量,但冷端总换热系数对制冷量的影响要大于热端总换热系数的影响。从制冷元件的C0P来看,其值均随着冷热端总换热系数的增大而提高,这是由于冷端产冷量Qo随着冷热端总换热系数的增大而提高,而元件功耗仅随着冷热端总换
12、热系数的增大而略有增加。在各种工况下的实验中,工况条件下的COP值最大。但是衡量半导体冰箱的制冷性能应考虑冰箱的净制冷量 (实际的可得的制冷量为半导体制冷元件冷端产冷量减去冷端风扇的功耗)以及总的功耗 (实际的功耗应将风扇的散热的功耗也考虑在内),因此用来衡量冰箱的性能表现更具有实际意义。通过比较我们发现,虽然工况I下的制冷元件的COP值最高,但是冰箱的性能系数 较小,仅比工况III和VI下的对应值大些,而工况V的 值最高。这是因为工况I下冷热端散热风扇均以较大功率运行,一方面减少了冰箱实际的制冷量,另一方面增加了冰箱总体的功耗,这两方面的因素使 值与COP相比减少了252;而热端采用热管散热
13、的工况V,由于总换热系数最高的热管并不消耗电能以及冷端风扇的低能耗运行,使 值与COP相比仅仅减少了38。所以与其他各工况实验相比,工况V为最佳散热工况。5结论本文对半导体制冷冰箱的散热方式进行了研究,搭建了该冰箱散热条件研究的试验装置,该实验装置中包含了翅片风扇以及热管散热器,设计了8种不同的实验工况进行试验,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在设计半导体制冷冰箱冷热端散热器时,虽然冷热端换热条件越好,半导体制冷元件的制冷性能越高,但是必须同时考虑到冷热端散热器散热过程中所花费的代价,以及因此而可能产生的对实际制冷量的影响,并不能不计代价地改善换热状况;(2)如果有两个总换热系数不同的换热器可供选择
14、,在考虑具有较大总换热系数的换热器应放置在半导体制冷元件的热端的同时,也要考虑具有较小总换热系数的换热器的能耗是否对冰箱实际的制冷量产生较大的影响。2.热电制冷技术的研究进展与评述摘要 热电制冷技术是一种环保型制冷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可以满足一些特殊制冷场合的制冷要求,在先进电子封装的高精度温度控制、高品质电子元器件性能检测和电子芯片冷却的应用中体现了其他制冷方法所不具备的优越性.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在充分了解热电制冷技术理论的基础上,从热电材料、温差电对结构和强化散热方式三方面对热电制冷技术近年的一些研究热点和进展进行了总结和评述,并对以后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展望。关键词 热工学:热电制冷;材料
15、;温差电对;强化散热当1对或n对热电元件之间通以直流电后,在热电对的一端,电子和空穴从低能级的P型材料中通过连接导体进入到高能级的n型材料中吸收热量,冷端温度降低,同时热电元件另一端存在反向的运动,放出热量,这就是帕尔贴效应。当连接端点出现温度差后,会产生一个赛贝克电压。电流通过有温度梯度的热电元件,由于汤姆逊热效应,会在元件与环境之间产生能量交换,该热效应与电流和温度梯度的大小成比例。热电对的热端和冷端存在温度差时,存在一个热传导效应即傅立叶效应。电流通过热电对时,同时还会产生不可逆的焦耳热。圈 1 热电制冷原理圈Fig.l The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rmoel
16、ectric refrigerator综合考虑以上各种效应,根据能量守恒,可得热电制冷器冷端制冷量表达式为式(1),制冷效率COP的表达式为式(2),可以看出COP是冷热端温差与热电材料优值系数Z的函数3.(1)(2)式中: n型、P型热电材料Seebeck系数R一电阻;K一总热导; 一冷热端温差;I一电流。2热电制冷技术研究进展影响热电制冷器性能的因素主要有热电材料、温差电对结构及冷热端强化散热方式。下面分别从这三个方面来综述近年来热电制冷技术的研究与发展状况。2.1热电材料衡量热电制冷器制冷能力的一个重要参数是材料的优值系数Z,其表达式为, Z越高,COP也越大。提高Z值应该提高电导率。和
17、Seebeck系数a,降低热导率 ,其中 由声子(晶格振动)热导率 (约占90%)和电子热导率 组成。这三个参数并不是相互独立的,都是载流子(电子或离子)浓度n和温度T的函数,通常n值接近1019个cm-3,时,可使Z值最高。目前提高a和 的基础工作已经比较清楚了,关键在于降低材料的晶格热导率 。由于不同环境温度下材料的Z值不同,人们通常用一个无量纲因子ZT来描述热电材料性能的好坏。Bi2Te3是使用最广泛的热电材料,最高ZT=0.9,采用Bi2Te3,制成的热电制冷器的制冷效率只有压缩制冷的30%,而要在建筑空调、制冷领域与压缩制冷在经济上竞争,要求室温(300K)条件下,热电材料ZT达到3
18、5。近50年来,热电材料性能提高大约20%6。目前发展中的热电材料有:非氧化物半导体热电材料,氧化物型热电材料,低维度热电材料,超晶格热电材料等。非氧化物半导体热电材料研究最早最成熟的是(Bi,Sb)2(Te,Se)3类固溶体材料,目前大多数热电制冷元件都采用这种材料。这类材料通过掺杂形成的复合热电材料可增加Seebeck系数和降低导热系数,典型的是Slack所建立的声子玻璃一电子晶体热电材料(PGEC) 【7】,这种材料与典型的晶体一样有较强的电导率,但是导热率却跟玻璃一样小【8】,其最典型的填充物是络合物及方钴矿(CoNi)4 (As,)3以及Bi-Sb合金。氧化物热电材料目前研究较多的是
19、半导体氧化材料,这种材料一般无污染,性能较稳定,能在高温下长期工作。氧化物热电材料主要包括Na-Co-O系热电材料和Ca-Co-O系热电材料。以NaCo2O4层状结构化合物为代表的过渡金属氧化物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型的热电材料,在300K时其a为100V , 为 , NaCo2O4,内载流子浓度在 ,高于常规热电材料23个数量级9。尽管NaCo2O4有良好的热电性能,但温度超过1073K时,Na的挥发限制了该材料的应用。Masset等10的研究结果表明,Ca3Co4O9的结构与NaCo204相似,也是一种层状结构,300K时其a为140 ,。 为(46) X , ZT为0.066,此类半导体在
20、10OOK以上仍有较高的热电优值。 Ca2Co205也是层状结构【11】. T=873K时,a为200 , ZT为1.22.7o Terasaki等9发现Bi2Sr2Co20y的结构也和Ca3Co409, NaCo204结构相似,在973K时,a为300 , ZT为1.112.低维度(03D)热电材料是近年出现的新的研究,低维材料由于量子阱和量子线的作用而具有不同寻常的热电性能,低维度能够提高a,并增加势阱表面的声子边界散射。Terry M Tritt7得出了Bi2Te3不同维数随量子阱(量子线厚度) 的变化曲线,结果表明:三维材料的ZT值不随 二值的变化而变化;然而随着维度的降低,ZT值则随
21、着dw值的降低急剧的增加。这说明材料低维化能够提高热电材料的ZT值。2.2温差电对结构卢希红等16认为热电对p, n电臂的微观传热机理不同,热电制冷器冷热端不能作为均匀热端面来考虑,采用非等截面体制成的热电制冷器,能对peltier制冷量和焦耳热重新分配17,显著提高最大制冷量。Anatychuk等【18给出了一系列例子来支持非均匀材料可提高热电模块制冷系数的概念。Zhixi Bian17实验证明了单级热电制冷器的最大制冷温差可以通过使用非等截面体材料而实现。目前发展中的结构包括“无限级联”热电对结构19,20场致电发射结构21、功能梯度结构22,231、悬臂热接触结构24、热电偶冷端点阵接触
22、结构zs)、同轴环形热电结构、多孔热电材料和结构26)、利用瞬态效应的热电结构24等。2.2.1无限级联温差电对结构1956年,O Brien最早提出“无限级联”温差电对的概念,其结构如图2所示(19)。它是在一对普通温差电对的P型和n型电臂之间淀积一层厚度适当的高导电材料膜(例如银膜)实现短接,使电臂中的电流无限分流而形成的。这种结构的热电对,电传导的方向与电臂长度方向是垂直的,相当于一系列平行排布的小的温差电对。无限级联温差电对所能达到的最大温差为无高导电膜温差电对的1.5一3倍。圈2 无限级联温差电对Fig.2 Schematic description of an “infinite
23、cascade“ thermoelectric couple2.2.2场致发射强化结构图3 场致发射强化结构温差电对Fig.3 Schematic description of a field emission enhanced thermoelectric couple场致发射强化结构是利用一个电场调制电流将能量(例如热能)通过n型和P型电臂从冷源传递到热源。这种结构的热电制冷器是由有标准n型和P型电臂的热电制冷器与一个两元场发射装置结合起来制作的,将两元发射装置分别插入两个电臂通道来消除热传导,其结构如图3所示24。场致发射结构能够加强温差电对的冷却效应。这种电臂结构的制冷器,其冷源移走的
24、热量是电场从n型和P型半导体中发射电子的能量差 ,冷却效率定义为 ,其中V是阳极偏压。这说明电场发射过程在固定电压的情况下能够通过增加u来加强冷却效应。标准电臂的热电制冷器在室温下的能量传递速率约为5060meV,而场致发射强化结构的热电制冷器的能量传递速率可达5OOmeV.2.2.3功能梯度结构功能梯度热电材料(FGM,Functionally Graded Material)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热电材料进行结构梯度设计而形成的。对于均质热电材料而言,它的都为温度的函数,彼此相互影响和制约,这就使得均质材料的性能指数只在某一特定的温度范围内具有较高的数值,而在较宽的温度区间内转换效率较低23. FGM在宽温域范围内沿温度梯度方向分别选用不同最佳性能指数的热电材料,使之各自工作在具有最佳性能指数的温度范围内,这样可以大大提高热电系统的转换效率,从而获得在大的温差范围具有较高性能指数的热电材料27.高效的功能梯度热电材料,一般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方法制备。以Bi2Te3和CoSb3材料为基础的n型材料,以Bi2Te3和CeFe4Sb12材料为基础的p型材料,最开始是由Jet Propulsion实验室发展起来的,当在 300973K范围内操作时,每条电臂的总的接触电阻为5O ,绝缘较好的时候转化效率可达15%.2.2.4 悬臂热接触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