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 湘绣的历史和发展中国的刺绣究竟源于哪个朝代?至今仍是一个谜。我们现在所能见到的最早的刺绣恐怕要算殷商和西周了,从那个时期的出土文物来看,粘附在泥土上的丝织物的纹路和刺绣的花纹依稀可见。特别是在 1982 年从湖北江陵马山一号楚墓中,出土了绣衾和禅(单)衣,上面绣着龙、凤、虎和花卉等,形神兼备,绮丽多变。证明刺绣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刺绣现已形成了较高的工艺水平和独特的艺术门类。人们一定会想,为什么会出现刺绣呢?其实,最主要的因素是由两个方面决定的:第一、说到刺绣不能不说丝织,可以这么说,是丝织的产生和完美造就了刺绣的诞生。春秋战国时期,农业比之以前更发达,男耕女织
2、成了这一时期的重要经济特征,几乎家家种植桑麻,从事纺织。由于当时的养蚕方法已经十分讲究,因此所缫出的蚕丝质量很高。其纤维之细之均,可与近代相媲美。发展到西汉时,从 1972 年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出土的织锦来看,每根纱由 4-5 根丝线组成,而每根丝线又由 14-15 根丝纤维组成,也就是说每根纱竟由 54 根丝纤维捻成。如此高的丝纺水平,同时也推动着染、绣的发展,使它的成品更加美观和更富表现力。第二、社会等级制度的强化和人类审美感的提高,商品制的形成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早在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期间,华8夏民族的部族联盟首领在举行重大庆典、祭祀等礼仪活动时,必须穿着绘绣有日、月、星辰、山、水、
3、龙、华虫(雉鸡)图纹的上衣和有宗彝、水藻、火、米粉、黼、黻、等图形的下裳(裙)礼服,后世称为“十二章服”并形成定制。进入春秋战国时期,刺绣工艺逐渐成熟,这可从近百年来的大量出土文物中得到印证。这一时期的刺绣有经过夸张变形的龙、凤、虎等动物图案,有的则间以花草或几何图形,虎跃龙蟠,龙飞凤舞,刻画精妙,神情兼备,布局结构错落有致,穿插得体,用色丰富,对比和谐,画面极富韵律感。进入秦汉时期后,刺绣工艺已相当发达。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东汉王充在论衡程材篇中所描述的:“齐郡世刺绣,恒女无不能;襄邑俗织锦,钝妇无不巧。日见之,日为之,手狎也”齐郡临淄(今山东临淄)为汉王室设官服三所,织工数千人,每年耗资万万。
4、在前汉武昭之世,不但帝王之家是“木土衣绮绣,狗马被缋(毛织品) ”,就连一般的富人也服用“五色绣衣,缛绣罗纨、素递冰锦” ,而且座卧的席子也要“绣菌” ,床上帐幔也是“黼绣帷幄” 、 “锦递高张” 。甚至死后殉葬的口袋也是“缯囊缇橐” 。民间如此,朝廷贵族也不待言,他们的宫室以丝织藻绣装饰,以至“屋不呈材、墙不露形” ,甚至“柱槛衣以绨锦” ,其奢侈程度可见一般。汉代刺绣的空前繁荣,使刺绣的艺术处理又前进了一大步,在马王堆一号汉墓里的竹简“遗册”中记载着三种刺绣名称:“信期绣、乘云绣、长寿绣” 。到了汉末、六朝时期,中国便开始进入“像教弥增” (佛教因造像众多,故也称之为“像教” )的时代,因
5、而兴盛了绣制佛像之9风。1965 年在敦煌莫高窟发现了北魏的一佛两菩萨说法图刺绣残片一件,用几种彩色丝线绣出佛像、菩萨、供养人和相应的文字,供养人的长衫上绣有忍冬纹和卷草纹,示意着以佛教为代表的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相互交融贯通,并在刺绣中得到反映。说到这一时代的刺绣,不得不说说三国时期吴王赵夫人的“三绝”机绝、针绝、丝绝。据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中记载:“吴王赵夫人,丞相赵达之妹。善书画,巧妙无双,能于指间以彩丝织为龙凤之锦,宫中号为“机绝” 。孙权尝叹,蜀魏未平,思得善画者图山川地形,夫人乃进所写江湖九州山岳之势。夫人又于方帛之上,绣作五岳列国地形,时人号为“针绝” 。又以胶续丝发作轻幔,号为“
6、丝绝” (见壬子年拾遗记 ) 。汉末、六朝刺绣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开始出现了人物形象,为今后的人物绣品开了先河,具有十分重要的艺术意义。唐宋时期的刺绣已向着精致化的方向发展。这主要是由它的社会环境所决定的,在男耕女织的封建社会里,女孩子都要学习“女红” ,都要掌握刺绣,正因如此,那些深宅大院的小姐们,刺绣便成了她们消遣、养性和从事精神创造活动的唯一活动。 “闺绣”的产生并不是偶然的,明代屠隆在考磐余事中写道:“宋之闺绣画,山水人物楼台花鸟,针线细密,不露边缝,其用绒止一、二丝,用针如发细者为之,故眉目毕具,绒彩夺目,而丰神宛然,设色开染,较画更佳。女红之巧,十指春风,迥不可及” 。由于参加刺绣对
7、象的进一步扩大、作者的文化修养和物质条件不同,加上文人们开始参与,刺绣到了唐、宋期间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某种程度上可10以这么说,它由日用与观赏两者兼容并蓄,发展到日用与观赏分而治之,特别在观赏方面成就最大,由于文人们的积极参与,使书法和绘画艺术结合得更为紧密,形成了画师供稿、艺人绣制,画绣结合精品倍增的新趋势。明、清时期,全国城乡出现了众多的商品性生产的专业作坊。尤其是明代,官府手工业的衰落,却促进了民间手工业的发展,从缺乏竞争力的官府院落手工艺品,到商业性作坊的专业化生产,加上唐宋期间文人艺人的结合,对刺绣工艺品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刺绣技术和生产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活力,达到了空前的繁荣,进入了中
8、国传统刺绣的巅峰时期。出现了对后世影响非常之大的几个艺术流派,如上海的顾绣、北京的京绣、山东的鲁绣等,以及被后人誉为的“四大名绣” ,即:湘绣、苏绣、粤绣和蜀绣。湘绣起源于湖南民间刺绣,经过历代艺人的不懈努力,形成了独具魅力的艺术风格,工艺精湛,历史悠久。长沙楚墓中出土的精致龙凤绣品,说明公元前五世纪以前,这里就工于精绣,而马王堆墓葬的绣衣、绣料,也表明西汉时期的刺绣已发展到很高水平。至清代,民间刺绣更为普遍。清嘉庆庚午(1810)年长沙县志卷十四风俗条记载:“省会之区,妇女工刺绣者多,事纺绩者少。 ”光绪丁丑(1877)年间的长沙县志亦有相关记载,它说明,此时,湖南境内的刺绣还限于自产自用,
9、村妇之间,绣些实用物品来美化生活,如在鞋面、茶褡、腰带、裙缘、枕头、手帕、帐帘和 小孩的兜肚、帽子上绣些花样等。绣庄的设立,则在太平天国以后,湖南大量新贵官僚,需黼黻品级来装潢身份,而绣庄业务,只是以11适销苏绣、粤绣为主。近代学者徐崇立在他所写的泸渎羁居记中指出:“吾湘旧时之绣店,亦题顾绣 ,莫知所从来。 ”“长沙光绪末年,湘绣盛行,庄内雇佣专业绣工,超越苏绣,已不沿用顾绣之名。法在改蓝本,染色丝,非复故步矣。 ”这说明在光绪末年,湘绣从自绣自用的生产方式逐步走向了商品化生产,且不再沿用顾绣之名。由此可见, “湘绣”这一名称的正式出现是在清朝末年。且有粗绣、细绣之分。辛亥革命前后,随着湘绣商
10、品化的发展,从事刺绣的艺人越来越多,专业绣工达 2000 多人,并出现了大量绣庄。最为普遍的要数沙坪袁家冲一带。当时,袁家冲人袁魏氏(其名不详)与吴彩霞绣庄主人胡莲仙在技术上切搓结合,共同开创了湘绣新局面。沙坪当时有名的绣庄就有邵家冲王展香的“广华绣庄” 、茶园塘卢炳元的“锦华绣庄” 、金家塘张国良的“云霞绣庄” 、高家屋场胡德兴、魏建章的“锦霞绣庄” 、 “湘翠绣庄” ,规模较大的有照壁张长源的“湘源丽绣庄” ,而开办时间最早、最长的则数荒坡李和生的“李裕章绣庄” 。清光绪末叶,袁魏氏之子瑾荪在长沙城内创“锦云绣馆” ,开湖南绣馆之先河。接着开业的有“红移” 、 “梁玉霞” 、 “李协泰”等
11、绣庄,并以沙坪、袁家冲为中心,扩展到长沙城郊、河西、三汊矶、宁乡朱石桥、浏阳等地,城乡绣工达万余人。袁魏氏与胡莲仙是近代湘绣的奠基人。稍后,沙坪柳敏姑代表着又一个时期绣艺的高峰。据湘绣史话载:(柳)尤擅长绘制蝴蝶,有见到她所绣百蝶图的粉蝶麋集在一族晕红的牡丹周围或飞或驻,凌乱中自然有序,100 只颜色相同的粉蝶,姿态各不相同,而无拼凑之12弊。可见其绣艺的高超。柳敏姑多绣日常生活用品,如帐帘、小孩鞋帽围兜之类,当时有民谚“张娭毑麻线,柳敏姑鞋面。 ”沙坪湘绣从初具规模,到今天的春色满园,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1995 年首批百家中国特产之乡命名活动组委会正式授予原湖南省长沙县沙坪乡,今湖
12、南省长沙市开福区捞刀河镇沙坪“中国湘绣之乡”的光荣称号。“一口银针十支玉指百束锦丝,弘扬绣乡千年传统;三湘夸颂四海称荣五洲赞誉,织就人间万物风华。 ”2001 年 5 月 26日,由长沙沙坪湘绣厂出资筹建的“中国湘绣之乡”牌楼的正式落成,对促进湘绣事业的发展,更好地弘扬湖湘文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来湘的游客都这样说:“买湘绣去长沙,到长沙必去沙坪。 ”可见,沙坪湘绣,两者已密不可分。“披沙聚金鸦青鹭白湖湘景;依坪托市橘绿橙黄锦绣乡”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审美观念的不断提高,沙绣人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同时,将依靠科技手段,不断钻研、探索,让“湘绣之乡”的美誉大放异彩,让“金球”绣品享誉五洲四海
13、。湘绣艺术的人文因素长沙自古为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中南重镇。湘江和它的支流浏阳河、捞刀河等在此融汇,岳麓山为长沙城平添了无限秀美。这里江河密集,山岳连绵,四通八达,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蕴秀滋华,文化宝藏璀璨夺目。1985 年,长沙烈士公园三号楚墓出土的绣片在极细的丝卷绢上,用辫绣法刺绣的龙凤图案,虽然污损严重,年代久远,但仍能清楚地看出其中的龙纹绣绢所表现的龙、云飞腾缭绕的景象及生动奔放的气势。1972 年,在马王堆一号汉墓中共出土了 40 余件绣品,这批绣品中以辫绣和铺绒绣为主,以辫绣为最多。绣线的直径仅为 0.1 毫米左右,不及头发丝的一半,真是巧夺天工,即便是在今天,
14、也堪称一流。它充分表明了我们民族无与伦比的创造力,是中国古代刺绣史上辉煌灿烂的篇章,而且对后世的刺绣,产生了积极的无穷深远的影响。二千多年的刺绣历史,孕育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湘绣精英。湘绣独特的刺绣工艺,促进了画家与绣工的明确分工与紧密合作。也促进了湘绣的迅速发展,同时,现代湘绣的艺术风格也逐渐形成。沙坪湘绣的繁荣,离不开对此做出贡献的杰出人物:杨世焯,字寄棠,卓越画师。自幼习书,能诗善词,并承先辈水墨画衣钵,工翎毛走兽,肖像人物,研究以中国画风格设计绣品。他选择的题材广泛,花卉有牡丹、佛手、菊花、竹叶等;走兽有狮23虎、猫、燕、鹊等;人物有倚栏人、壬马元帅,第五拔诺尊者,都是当时民间所喜爱、熟
15、悉的事物或神话传说人物。杨世焯以自己卓越的绘画才能,把中国绘画的优秀传统移植到刺绣上来,使湘绣重新有了新鲜多样的内容,艺术前途更为广阔。李仪徽(1854-1928),幼年读过少量诗书,习字画,喜刺绣,是她完善了湘绣掺针和逐渐变易色级的绣法,奠定了现代湘绣的基本针法。苏绣刺绣人物、鸟兽、花草均用齐参针,而她则运用了“乱掺”即乱掺针法,使表现的色调混合生动。其简单素净的风格与苏绣和粤绣已经有了迥然的差异。她晚年所绣裙饰,以一连串豆科花朵组成图案,花朵结构并不繁复,由白而蓝,而浅蓝,而深蓝,俗称“三蓝花” ,则又进一步运用掺针法,使它逐渐地变易了色级,使人看了觉得清新、别致、醒目,显示了独特的风格。
16、余振辉(19131984) ,从事刺绣艺术 60 余年,在长期的绣花生涯中,绣了数以千计的绣品,包括各类题材,而以狮虎最多,因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最后总结完善了鬅毛针。狮虎是湘绣的传统产品,久享盛誉。她从 13 岁开始学绣狮虎。当时主要用平针和掺针,绣的虎毛没有质感,虎纹一条一条、平平整整,缺乏立体感,称之为“橡皮老虎” 。不久,她采用新的绣法,进行鬅毛针的最初尝试。经过长期的实践、观察、琢磨,发现要使老虎活起来,首先要解决怎样使绣的毛能鬅起来。于是她在掺针绣法的基础上,尝试变换施针方法,使针聚散状地撑开,撑开的一头用线粗一点、疏一点,另一头则密一点、细一点,把线藏起来。这24样,就使人感觉到
17、这种线像真毛一样,一头似乎长进了肉里,一头却鬅了起来。用鬅毛针刺绣的虎毛,既有毛的质感,又隐隐现出斑纹,生动自然多了。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认识的逐步提高,她在鬅毛针以外,又结合以旋纹针、回游针、平游针、花游针、齐毛针、混针、牵针、柳针等数十种针法,参差穿插,灵活运用,使虎眼的神,虎须的劲,斑毛的质感,爪牙的动态,生动地再现。用线上,也由原来粗线的每根 4 开,逐步分细,直到每根 200 开左右。该粗犷的地方,力求粗犷,使其有鬅毛蓬松之感,细腻的地方,又不厌其细,使人难以看出每根毛路的针脚。解决了虎毛的质感问题,她又发现虎毛极其光泽,色彩异常丰富。为了达到这种效果,刺绣时,她就用浓、淡、粗、细的
18、各色丝线,大胆铺底。粗看,这样做似乎很不统一,但经过层层加绣以后,就可以逐步地统一起来。统一时并可以有意留下一些原来的底子。这样,在毛的粗细疏密布局上,就有表里、有层次、有聚散、有深浅,色彩上也能够在变化中求统一,统一中有变化,绣出的老虎便鬅毛光泽柔软,色彩斑斓了。画龙贵在点晴。老虎最传神的地方是眼睛。绣品里老虎活不活,这是关键所在。以前绣动物的眼睛,一般是不敢大胆用色的。为了很好表现虎眼水晶球体的澄明透亮,余振辉尝试采用一种“旋游”针法,适当地运用丝线的光泽反射,使虎眼炯炯发光。实际生活里,真虎眼蓝里带绿,黄中泛红,颜色很丰富,变化极微妙。为了力求生动地再现虎眼神采,余振辉在刺绣时大胆加色。
19、一只小小的眼睛,往往用杏黄、秋黄、麻黄、黄灰、墨绿、深蓝、棕、黑、25白、红等 10 多种彩线,而其中每种彩线的色阶加起来,又有近25种之多。如此变幻众多的色彩,采用旋游针法入绣,利用丝线反光,虎眼就产生了一种旋动感,无论人站在何处,怒目圆睁的虎眼总随你不舍,咄咄逼人, “行近来百感生,兀的不引人灵魂” ,难怪要具有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在众多的绣工中突出的佼佼者还有当时人称“沙坪三口针”的谢应珍(杨应修之妻) 、易满姑娘(其名不祥) 、陈凤英等。杨应修,中国工艺美术家。幼年习画,20 岁入沙坪“广华绣庄”学徒,并拜著名画家刘松斋为师,广交画友,因而技艺精进。谙熟湘绣各类题材、工艺。1946 年
20、为沙坪“湘源丽绣庄”主笔师爷,兼画其他绣庄画稿,长达十多年之久。无论人物、山水、走兽、翎毛,还是工笔、写意,皆运用自如。成为湘绣界四大名师之一。1965 年为迎接建国 16 周年,人民大会堂在湖南征集墨梅画稿,他与湖南一批画家竞相创作应征。他画的墨梅图,以毛泽东词“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为题,着意于经霜傲雪的“傲”字,成功入选。1977 年,他又创作了巨幅绣稿大治之年春满园 。这幅绣稿创造性地把国画工笔与写意两种画法同时应用在一幅画中,表现了晨曦彩照的春晨美景。1979 年,他创作的百鸟朝凰构图打破图案化,直接采用风景构图,以虚实手法,将鸟分布在空中、枝头、水面,有远近,有疏密,动静相宜
21、,生动活泼,成为湘绣的经典绣稿。1981 年他创作的雄狮获全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杯奖,为湘绣行业代表作品。同时被评为全国十大工艺美术大师之一。随后被选为全国工艺美术学会理事、全国人大代表、省人大代表,中国美26术学家协会省、市美协副主席等职。李凯云,擅长画花卉、条屏、横披,他所设计的画稿,特别宜于刺绣。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他将长期积累的设计湘绣日用品的经验,把传统折枝画运用于湘绣设计,取得了成果。折枝画是中国花鸟画的一种表现形式,起始于中晚唐的花鸟创作。它画花卉不画全枝,只画连枝折下来的部分,这种特有的民族形式,是将可意宜人的花枝,突出呈现于观者面前,折枝以外,尽为空白,花从意生,从笔成,像特写镜
22、头,但仍与自然界保持有机联系,天趣犹存。李凯云老先生正是将这种“折枝花” ,放进工艺对称的形式里,一枝一枝组合在湘绣日用品中,融图案与花卉折枝画法于一炉,使具有艺术性的欣赏花鸟画法,进入图案设计工艺,提高了图案设计的欣赏格调。这一时期,他画的百鱼、百蝶和百花被面,均采用折枝画法结合图案构图方法,构成鲜明的风格,成为湘绣定型产品。李云青,擅画山水,他所作之山水画,结构清晰,古朴流畅,在转折顿挫上尤见功力,独具一格,深得香港、澳门等地客商的喜爱。他用线粗重醒目,善于转折,顿挫律动感强。所作之画色彩厚重,气势奔放。他也是一位画虎大师,设计过大量老虎绣稿,这些绣稿也与他的山水画一样,工艺性强,梳毛极其
23、细致,而配景山石又极其简练,以至简到了不能再简。且少用皴擦,设色后明丽洁艳,荡荡生光,常因强调过份而失去中国画韵味,成为纯粹工艺产品,由于湘绣题材以他画的最多,因而人称“老虎二爹” 。李振球,全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省、市美术家协会会员。1946 年在沙坪“湘源丽绣庄”学徒,杨应修先生的嫡传弟子,从事湘绣27五十多年。擅长花鸟、山水、人物、走兽,尤以画狮子、老虎见长。他的画新颖大方,典雅清秀,富有浓郁的时代气息和湘绣艺术特色。他画的岳阳楼获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优秀新产品奖。1958 年所画的韶山绣品获轻工部嘉奖,刺绣人员受到轻工部首长接见。1961 年与沙坪的湘绣老同志吴忠灵合作,从设计到刺绣针
24、法的变化,开创了湘绣剪绒法,在广交会上签订了大量订单,并扭转了湘绣亏损局面,被评为全国新产品中南地区一等奖。1980 年后在全国、省、市级书画大赛中多次获奖。1986 年沙坪湘绣厂成立,成为沙坪湘绣厂创始人之一,为沙坪湘绣厂获得多次奖励。1988 年,长沙市与日本鹿儿岛市结为姊妹友好城市。在日本举办的“大中国商品展”中,沙坪湘绣厂李杏芳、李义芳两姐妹作为中方湘绣艺术的代表出访日本。李氏姊妹花恬静、娴熟的刺绣表演,轰动了日本,在国内外传为美谈。正是他们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勤劳的双手在继承前人的优良传统上,不断创新,大胆突破,使得千年名绣有了新的发展,并涌现了一大批优秀人物,如湘绣界的老艺人曾醒桥、
25、吴季林、李碧桃、李丙坤、邹醉桃、王长庚、李德泉、陈淑纯等,特别值得一提的还有至今仍健在的 93 岁高龄的贺光泉老人,湘绣新秀艾玉奇,他们或城或乡,或画或绣,为湘绣的长足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绣乡的人民正以自己灵巧的双手,不屈不挠的精神,谱写着新世纪的光辉篇章。湘绣的生产工艺(一)湘绣产品的分类湘绣产品有三种分类方法:1、 按产品功能分为:欣赏、实用两大类。欣赏品有:条屏、屏风、横披、中堂、斗方、册页、座屏、匾额等。实用品有:被面、枕套、靠垫、帐帘、服装、围巾、手帕等。2、 按产品档次分为:高、中、低三档。高档品(亦称精品)有:双面全异绣、双面绣、精品屏幅、大型精
26、雕精绣座屏等。中档品(亦称普通产品)有:各类软缎屏幅、画片、五百被面、绣衣等。低档品有:普通被面、枕套、绣衣等。3、 按画稿题材分为:花鸟、人物、走兽、山水四大类。(二) 、湘绣的工艺流程“金球”牌湘绣系列产品生产工序如下图:全套工序中对产品起决定作用的是画稿设计和刺绣,配线、验收工作则是把好刺绣质量关的重要环节,验收工作做得好不好,直接制约着产品质量的优与劣。29(三) 、各主要工序要求画稿设计1、创稿1) 、继承湘绣的优良传统,积极创稿,做到题材丰富,构画稿设计刻板 裁料印花(上稿)配线发放刺绣验收整烫总检包装入库出售思新颖,内容健康,工量适当,画绣结合,畅销对路。2) 、主体突出,布局严
27、谨,聚散得体,层次分明,大幅画面要求气势雄伟,小幅画面要求小巧玲珑,题款贴切,金石优雅。3) 、形象刻划生动,神态逼真,气势连贯,比例适当,透视正确,动态丰富,用笔变化有力,用墨浓淡干湿结合。2、作画1) 、山水首先淡墨皴足,先铺淡墨再染开,要求远看大层次分明,近看小阴阳充足,做到近深远浅,前深后浅,密深稀浅。2) 、要求四季区分,色调统一,用色明快,异物对比,浓淡相宜,透视准确。3、添花要求符合原作画意,画风吻合,一般以掩盖坏印,污迹为限,工量适当,易于刺绣。4、勾勒要求线条均匀流畅,不走原稿画意笔路,交待清楚,山石气势,走兽边毛参差,楼阁垂直挺拔,人物轮廓清晰,无漏勾,无污染。5、基本要求
28、1) 、要求懂得色彩的基本常识,明暗色、冷暖色的运用,光源、30环境色、固有色的结合,懂得色调及颜料性能和色彩调和的运用。2) 、要求懂得湘绣的针法。参针、齐针、齐毛针、滚筒针、散套针、毛针、游针、打子针等常用针法的特点和运用部位,在创作过程中,使画法和绣法有机的结合起来。3) 、懂得一般常画动、植物的生长特点、规律及其传统的象征意义。4) 、懂得一般的制版常识和原材料的性能。刻板工艺操作1、 画稿完成后,交技术人员审查,合格后,由刻版人员详细填写产品货号、工时。2、 画规准确、清楚,针眼细致均匀,不走画意笔路,不漏刻。3、 刻油纸版要求分版适当,刀法停顿,套规准确,不走画意笔路。4、 版制好
29、后,应复核花版工时,将原稿与花版一同交技术资料室。裁料工艺操作1、 裁料人员向原材料仓库领料时,必须详细核对领料单,确认无误后准备下料。2、 下裁前,严格检查原材料有无污渍、破边,疵点、浮丝能裁的则裁,不能裁的坚决不裁,下料规格允差0.5cm。3、 按生产计划通知单上指定的颜色、规格、品名、数量裁必须规格准确,合理排料,所盖规格、货号、工时章清晰。4、 按批清理余料,及时退交仓库,数据准确无误。31印花工艺操作1、 印花前,根据生产通知单填好领料单后,向半成品保管室领取片料,当面过数登记,必须盖好工时、工号章。2、 按生产通知单上指定的花版、规格、印数生产。有污印的片料,生产时尽量遮去,不能印
30、的退交半成品保管室。3、 印花时,刷子要打匀墨烟,运刷均匀有力,不漏印,不走版。4、 保护花版,每年清版一次。坏版交主管部门审查后复制。配线工艺操作 1、 持领料单向半成品保管室领货。明确责任,盖好工号章。2、 根据花稿、底色,突出主题,衬托恰当,线量准确,不多配或少配,色彩协调。3、 以独立作战为主,集中研究相结合的办法进行配色,写色清楚,翎毛反正写明。4、合理计划储备库存线,爱护用线,堆放整齐,每天的余线要及时清理入库,不得乱放乱扯,负责做好进、销、存的原始记录。5、绣线检验根据标准进行,色泽鲜艳,色阶均匀,染色达三级牢度。整烫工艺操作1、 检查电源线路和熨斗底板,做好准备,持领料单向成品
31、保管室登记领料。2、 熨烫时,一定要先在垫布上试一下熨斗的温度是否适中,以免烫坏产品。32 3、 整洗产品污渍必须多洗反面,以免缎面发白、起毛。4、 洗货时看准污印,将药水灵活运用,做到勤换水,勤脱水,勤洗毛巾和垫布,产品洗好后,要多检查,以免漏洗。验收工艺操作1、 产品质量验收要达到质量要求,等级准确率达 85以上,不抬级,不压级,技术符合齐、短、密、平、亮。2、 坚持质量第一,凡不符合要求的产品,属绣工责任由绣工返工或扣款,产品盖好验收员工号、等级角章。(四) 、湘绣的基本针法湘绣的传统针法共有五大类,72 种。其中平面绣类 32 种,织绣类 15 种,网绣类 11 种,结绣类 6 种,还
32、有后来不断发展完善的鬅毛针以及乱针等针法。(1)平绣类平绣是以线平铺料面的绣法,共 32 种针法,常用的有以下几种:掺针:针脚参差不齐,便于深浅色阶的线互相掺合,达到渐次变易色级的效果,表现物体明暗变化和质感,是湘绣最基本针法之一。直针:是湘绣最基本针法。用于绣字,绣图案花纹或山水的线条,两边针脚整齐,不掺色。平游针:是一种游活的针法。常用于绣形状转折弯曲的物体。如大树、掌状叶片等。毛针:专用于绣鸟类绒毛。针路必须随毛势走,不能紊乱,线33路可稍有交叉。柳针:用于绣水纹、叶脉、藤蔓等单线条的针法。针脚不能长,不能绣成折线。牵针:用于绣头发、胡须、狮子颈部的长毛等。秘针:用于绣正面的叶脉。针脚宜
33、短,绣线紧接,连接处不能露出针脚。混针:用于刺绣毛色极复杂的鸟类的针法。如孔雀、鸽子等,要求色丝劈分极细,一层一层地混绣上去。齐边针:用于绣轮廓的针法。要求针脚外边沿整齐,盖住墨线。(2)织绣类织绣是以线交织成一定形状的绣法,共有 15 种针法。织绣具有较浓的装饰趣味,常用的有以下几种:平织:又名布纹织。用于刺绣各种装饰花纹或象形的动物昆虫之类。蜂房织:是一种六角形交织法。适于绣花篮、斗笠、衣服、花瓣、叶片等。荔纹针:用于绣图案化的水果及其他装饰图案。(3)网绣类:是以各种色线相互牵连,结成网状,组成装饰图案的一类针法。共有 11 种,介绍两种如下十字绣:网绣中不可缺少的辅助针法,起固定绣线、丰富花纹的作用,针脚宜短。桂花针:用于绣向日葵、菊花心或云彩、服装等装饰图案。34(4)扭绣类:是以线扭结连环组成图案的一类针法。共有8 种,适于绣小件日用品和服装上的图案。(5)结绣类:是以线结成颗粒状或圈状,组成图形或局部纹样的一类针法。共有 6 种。最常用的有打子针用于绣花蕊、蝴蝶眼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