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 生 儿 高 胆 红 素 血 症 224 例 临 床 分 析王 云 , 袁 晓 霞 , 李 小 燕(深 圳 市 蛇 口 人 民 医 院 儿 科 , 广 东 深 圳 518006)摘 要 : 目 的 : 探 讨 新 生 儿 高 胆 红 素 血 症 的 病 因 构 成 、 围 产 相 关 危 险 因 素 及 胆 红 素 脑 病 与 血 清 胆 红素 的 关 系 , 为 其 防 治 提 供 依 据 方 法 : 对 深 圳 市 蛇 口 人 民 医 院 2004年 1月 2006年 6月 产 科 出 生 资 料 完 整的 224例 新 生 儿 高 胆 红 素 血 症 病 例 回 顾 性 分 析 , 回
2、 归 分 析 其 病 因 构 成 和 围 产 相 关 危 险 因 素 , 比 较 胆 红 素 脑病 组 与 无 胆 红 素 脑 病 组 的 血 清 胆 红 素 及 间 接 胆 红 素 /白 蛋 白 (B/A) 比 值 结 果 : 新 生 儿 高 胆 红 素 血 症 病 例占 同 期 出 生 新 生 儿 的 11.1%, 引 起 新 生 儿 高 胆 红 素 血 症 的 主 要 病 因 依 次 为 围 产 因 素 (37.9%)、 感 染 因 素(30.3%)、 溶 血 因 素 (16.1%)、 母 乳 性 黄 疸 (7.1%) 胆 红 素 脑 病 组 与 无 胆 红 素 脑 病 组 的 血 清
3、胆 红 素 及 B/A 比值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P 4 000 g 者 18 例 黄 疸 出 现 时 间 最 早 在 生 后 14 h,最 迟 4 d, 平 均 2.85 d 符 合 实 用 新 生 儿 学 第2 版 高 胆 红 素 血 症 诊 断 标 准 1 , 出 生 后 24 h 内 出现 黄 疸 , 血 清 总 胆 红 素 (TBIL) 足 月 儿 220.6mol/L、 早 产 儿 255 mol/L 者 , 诊 断 为 新 生 儿高 胆 红 素 血 症 患 儿 血 清 TBIL 均 超 过 220.6 mol/L,其 中 220.7 342 mol/L 者 113
4、例 , 342 mol/L 者11 例 , 最 高 达 548 mol/L1.2 观 察 指 标所 有 病 例 尽 可 能 地 确 认 病 因 : 住 院 期 间 逐 步进 行 病 因 学 检 查 , 如 血 常 规 、 网 织 红 细 胞 、 超 敏CRP、 血 涂 片 、 血 培 养 、 ABO 溶 血 、 Rh 溶 血 、G-6-PD 测 定 、 TORCH 血 清 学 抗 体 、 相 关 病 毒 抗体 、 头 颅 MRI (或 CT)、 NBNA 评 分 、 听 力 筛 查 等检 查 同 时 详 细 收 集 病 例 围 产 信 息 (胎 次 、 孕 周 、生 产 方 式 、 喂 养 方
5、 式 、 体 重 、 脐 带 绕 颈 等 ) 分析 患 儿 的 间 接 胆 红 素 / 白 蛋 白 (B/A) 比 值 , 以B/A1 为 阳 性 , 统 计 每 组 患 儿 的 B/A 比 值 阳 性 率 1.3 治 疗新 生 儿 黄 疸 早 期 干 预 , 减 少 病 理 性 黄 疸 发 生率 , 避 免 胆 红 素 脑 病 发 生 , 提 高 患 儿 生 存 质 量 蓝 光 照 射 为 主 并 辅 以 病 因 治 疗 , 包 括 酶 诱 导 剂 、思 密 达 减 少 肠 肝 循 环 、 调 节 肠 道 菌 群 、 纠 正 酸 中毒 、 增 加 热 量 摄 入 等 , 必 要 时 换 血
6、、 丙 球 蛋 白 和白 蛋 白 静 脉 滴 注 确 诊 为 母 乳 性 黄 疸 者 , 停 止 喂养 母 乳 3d 胆 红 素 脑 病 患 儿 给 予 对 症 、 支 持 及 康复 治 疗 收 稿 日 期 : 2007 01 30作 者 简 介 : 王 云 (1969 ), 女 , 湖 北 荆 州 人 , 主 治 医 师 , 主 要 从 事 新 生 儿 临 床 第 35卷 第 2期2007年 6月江 汉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Journal of Jianghan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s)Vol.35 No.2Jun.,20072007年 第
7、 2期 王 云 , 等 : 新 生 儿 高 胆 红 素 血 症 224例 临 床 分 析 691.4 统 计 学 处 理采 用 Logistic 回 归 对 围 产 相 关 危 险 因 素 进 行分 析 分 析 胆 红 素 脑 病 组 与 无 胆 红 素 脑 病 组 的 血清 胆 红 素 值 及 B/A 阳 性 率 , 进 行 t 检 验 和 2 检 验 2 结 果2.1 病 因 构 成新 生 儿 高 胆 红 素 血 症 病 因 大 致 分 为 围 产 因 素 、感 染 、 溶 血 、 母 乳 性 因 素 、 消 化 道 畸 形 及 病 因 不明 6 类 本 组 围 产 因 素 85 例 (
8、37.9%) 、 感 染 因 素68 例 (30.3%)、 溶 血 36 例 (16.1%)、 母 乳 性 黄 疸16 例 (7.1%)、 先 天 性 消 化 道 畸 形 13 例 (5.8%)、其 他 原 因 不 明 性 黄 疸 6 例 (2.7%)2.2 危 险 因 素 Logistic 回 归 分 析本 组 将 85 例 围 产 因 素 组 与 其 他 病 因 明 确 的对 照 组 的 围 产 资 料 进 行 Logistic 回 归 分 析 , 发 现两 者 胎 龄 、 高 龄 初 产 、 宫 内 窘 迫 、 羊 水 污 染 、 妊娠 期 肝 内 胆 汁 淤 积 症 、 剖 宫 产 、
9、 母 乳 缺 乏 、 胎 膜早 破 及 母 亲 产 前 使 用 催 产 素 和 镇 静 剂 差 异 有 统 计学 意 义 , 是 新 生 儿 高 胆 红 素 血 症 的 主 要 危 险 因 素(见 表 1)表 1 围 产 相 关 危 险 因 素 的 Logistic 回 归 分 析围 产 相 关 危 险 因 素 95%CI P胎 龄 1.124 5.645 0.05双 胎 或 多 胎 0.389 2.568 0.05高 龄 初 产 1.041 4.629 0.05宫 内 窘 迫 1.356 3.145 0.05羊 水 污 染 ( 级 以 上 ) 1.332 39.613 0.05母 乳 缺 乏
10、 0.756 2.483 1 时 即 有发 生 胆 红 素 脑 病 的 危 险 , 可 用 来 指 导 临 床 治 疗 6 本 研 究 发 现 , 胆 红 素 脑 病 组 与 无 胆 红 素 脑 病 组B/A 比 值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而 且 入 院 时 尚 无 胆红 素 脑 病 的 患 儿 B/A 1 时 , 给 予 换 血 治 疗 , 可取 得 较 好 效 果 , 无 一 例 发 展 至 胆 红 素 脑 病 ; 而 胆红 素 脑 病 患 儿 的 B/A 比 值 1 时 虽 经 积 极 治 疗 ,预 后 不 佳 积 极 处 理 孕 期 疾 病 、 严 格 掌 握 剖 宫 产
11、 指 征 、加 强 高 危 妊 娠 分 娩 的 监 测 , 及 时 处 理 新 生 儿 期 并发 病 , 可 以 有 效 控 制 并 减 少 高 胆 红 素 血 症 的 发生 , 改 善 其 预 后 血 清 间 接 胆 红 素 /白 蛋 白 比 值可 作 为 评 估 胆 红 素 毒 性 的 重 要 指 标 , 指 导 新 生 儿高 胆 红 素 血 症 的 治 疗 参 考 文 献 :1 金 汉 珍 , 黄 德 珉 , 官 希 吉 .实 用 新 生 儿 学 M.第 2 版 .北京 : 人 民 卫 生 出 版 社 , 1997.2 夏 贞 莲 , 贾 耀 真 , 褚 艾 妮 . 107 例 新 生
12、儿 高 胆 红 素 血 症病 因 分 析 及 预 防 对 策 J. 广 西 中 医 学 院 学 报 , 2001, 4(1): 4-5.3 李 礼 . 新 生 儿 黄 疸 120 例 临 床 分 析 J.齐 齐 哈 尔 医 学院 学 报 , 2004, 25(9): 1023.4 丁 国 芳 , 张 苏 平 , 姚 丹 , 等 . 正 常 新 生 儿 黄 疸 与 围 产因 素 的 调 查 J.中 华 围 产 医 学 杂 志 , 2001, 4(2): 99-101.5 赵 宏 , 崔 健 君 , 王 德 智 . 剖 宫 产 手 术 中 子 宫 切 开 至 胎儿 娩 出 间 隔 对 新 生 儿
13、的 影 响 J.中 华 妇 产 科 杂 志 , 1993,28(2): 67-69.6 陈 克 正 , 张 喆 . 足 月 儿 溶 血 性 高 胆 红 素 血 症 与 胆 红素 脑 病 的 关 系 J. 中 国 实 用 儿 科 杂 志 , 2002, 17 (3):161-162.Clinical Analysis of Hyperbilirubinemiain in 224 NeonatesWANG Yun, YUAN Xiao-xia, LI Xiao-yan(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People Hospital of Shekou, Shenzhen 518
14、006, Guangdong,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pathogenesis of hyperbilirubinemia, risk factors of per-inatal stage, the relation between bilirubin encephalopathy and serum bilirubin, and provide referencefo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224 neonates with hyperb
15、ilirubinemiaborn from January 2004 to June 2006 in People Hospital of Shekou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The pathogenesis of hyperbilirubinemia and risk factors of perinatal stage were regressively analyz-ed. The serum bilirubin and ratio of indirect bilirubin/albumin (B/A) were compared in two gr
16、oupswith bilirubin encephalopathy or non-bilirubin-encephalopathy. Results: Neonates with hyperbili-rubinemia were 11.1%. Perinatal factors occupied primacy (37.9%), and infection factor (30.3%),hemolytic factor (16.1%) and breast-feeding jaundice (7.1%) in pathogeneses. There wassignificant differe
17、nce in serum bilirubin and ratio of B/A between the groups of bilirubin encephal-opathy and non-bilirubin-encephalopathy (P 0.01). Conclusion: Handling pregnancy associateddiseases, mastering strictly indications of uterine-incision delivery and monitoring relative risk fac-tors of perinatal stage 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rate of hyperbilirubinemia and improve its prognosis.The ratio of B/A become important index of evaluating toxicity of hyperbilirubinemia for therapeuticguide.Key words: neonate; hyperbilirubinemia; pathogenesis; risk factor; clinical analy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