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国古代文学通论重点内容及分析(魏晋南北朝文学).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6246310 上传时间:2019-04-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文学通论重点内容及分析(魏晋南北朝文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国古代文学通论重点内容及分析(魏晋南北朝文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国古代文学通论重点内容及分析(魏晋南北朝文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国古代文学通论重点内容及分析(魏晋南北朝文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文学通论(1)重点难点(魏晋南北朝)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一、填空题:1、 “三曹”是指、 、 ,曹操的使馆,用的全是旧题。曹丕的 是一篇文学批评专论。 桃花园记的作者是。(曹操,曹丕,曹植;乐府;典论论文 ;陶渊明)2、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院瑀、应暘和刘桢,称之为。 (“建安七子” )3、被钟嵘誉为“譬人伦之有周孔,磷羽之有龙凤”的诗人是。 (曹植)4、是一个集南北文学之大成的诗人,被誉为南北朝民歌之“双璧” 的是和,魏晋南北朝的小说可分为和。 (庾信, 西洲曲 , 木兰辞 ,志人小说,志怪小说)5、依据南朝乐府民歌产生地狱,可以分为 和两类。 (吴声歌,西曲歌)二、名词解释:1、建安风

2、骨:以三曹、七子、以及蔡琰所构成的建安文学,直面淋漓的鲜血,深刻反映了汉末动荡的社会现实以及人民的深重苦难,同时又表现了他们强烈的责任感和作家的社会良心,慷慨悲凉,风格遒劲,被成为“建安风骨”,成为后代文学的一个重要武库和精神资源。2、永明体:南朝齐永明年间由沈约等创立的声律与对偶互相配合不具有格律的新体诗叫永明体。 3、 “竹林七贤”:魏正始年间,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之“竹林七贤”。 4、 “梁鼓角横吹曲” :所谓“ 横吹曲 ”是北朝北方民族一种马上演奏的军乐,因为其乐器有“鼓”和“乐”,所有叫“梁鼓角横吹曲”。 5、三曹:指汉魏间曹

3、操与其子曹丕、曹植。因他们政治上的地位和文学上的成就,对当时的文坛很有影响,所以后人合称之为“三曹”。6、建安七子:“建安七子”是指围绕在曹氏父子周围的七位著名作家,他们是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暘和刘桢。 7、山水诗:东晋末年由谢灵运所创造的以自然山水风景和各种风物为描写对象的诗歌类型。 8、田园诗:东晋末年由陶渊明开创的以农村田园风景和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的诗歌类型。 9、咏史诗:东汉时期,由班固开创的以历史事件为吟咏对象的诗歌类型。三、问答题:1、曹操的诗从体裁上讲,属于什么诗? 曹操是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其诗今存二十余首,全是乐府诗,用的全是乐府旧题,内容全是当下时事。2、简

4、析曹操短歌行的主题。 主题是“叹流光易逝,欲得贤才以早建王业之基”,可供参考。此诗是诗经以后四言诗写得最好的一首,充分体现了曹操杰出的艺术才能和驾御语言的能力。诗中两用诗经成句入诗,却能天衣无缝,在风格上完全融为一体,可见曹操熔铸前人的功力。3、简析短歌行中比兴的多重含义。 “月明星稀,乌雀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是这首诗中的点睛之处。这个比兴包含了多重含义:既写出了贤才南奔北驰恓惶不定的现状,也写出了曹操对这种状况的深重忧虑;同时,这种现状也是招徕人才的一个关键契机,故而曹操难以忘怀的“忧”,全是自此而生。4、简析曹植白马篇中的游侠形象。 一个武艺高超,不惜为国捐躯的游侠形象。具有“捐躯

5、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崇高精神世界。5、简述曹丕燕歌行的艺术特色。 艺术之美与伦理之美相结合。写愁苦是艺术之美,写忠诚则是伦理之美。6、简析左思咏史 (其二)的写作特点及层次内容。 可分为三层,第一层四句写自然界现象,第二层四句自然地过渡到人间社会的不合理,第三层转入历史,以历史上的大族金日磾和张安世两家族长期把持朝政和冯唐终老郎署作对比,写出历史上的不公平。重点在中间一层,前后两层一是以比的手法譬喻社会,一是以历史现象影射社会。 这是典型的“两宾夹一主”的写法。写作特点有两点,一是层次清晰,结构谨严;一是明显的议论的特色,在议论中揭示主题,用议论评点历史。7、简述陶渊明的志趣。 陶渊明(36

6、5-427) ,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少年时期曾怀有” 大济于苍生”的志向。二十九岁进入官场,四十一岁任彭泽令时,弃官归隐,从此不再出仕。陶渊明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诗人之一,其作品多半是在辞官归隐后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写成。以写田园生活为主,是田园诗的创始人。8、简析陶渊明饮酒诗中“悠然见南山”句的内涵。 本篇历来最为人称道。前面四句说出一个哲理:心远地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二句,一直为人激赏。其妙在无意见山,境与意在不期无意中猝然相遇,从而物我两忘,又物我融合。本篇之髓在于一个“心”字。心远地自偏;手之所采,乃心之所慕;目之所见,乃心之所想;身之所处,

7、乃心之所恋。所以整个一篇都在写这一颗悠闲心,淡泊心,高贵心。有心领会,何用言语?故结语仍是写心。9、陶渊明在饮酒诗中悟出了人生的什么“真谛”? 诗人从“飞鸟相与还” 中悟出人生的真谛,这真谛陶渊明没有明说,因为他“欲辩已忘言”,但大体不外乎鸟日出而出,日夕而返,完全委任自然,这也是人应该遵循的生命之道。并且,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鸟之归山与作者归隐田园一样,都有飞返归宿之意。陶渊明归隐田园的人生选择在“飞鸟相与还”中得到了印证,他内心的喜悦是不言而喻的。10、试析陶渊明写桃花园记的心境。 桃花源中世界与外面世界的对比。桃花源是美的,外面的世界是丑的。桃花源是善的,外面的世界是恶的。

8、可惜的是,外面的世界是真的,而桃花源的世界却是虚构的、假的、不可追寻的!在这种对比中包含着陶渊明对社会的批判、讽刺和否定,也包含着他的悲伤:那个美好的“有父子无君臣” 的社会,在哪里?有向往却更迷惘,有希望却又虚妄。11、试析陶渊明桃花园记中对比手法。 桃花源中世界与外面世界的对比。桃花源是美的,外面的世界是丑的。桃花源是善的,外面的世界是恶的。可惜的是,外面的世界是真的,而桃花源的世界却是虚构的、假的、不可追寻的!在这种对比中包含着陶渊明对社会的批判、讽刺和否定,也包含着他的悲伤:那个美好的“有父子无君臣” 的社会,在哪里?有向往却更迷惘,有希望却又虚妄。12、郦道元江水 (三峡)语言有何特

9、色? 语言的高度锤炼,则是这则短文能在“短小”中见“ 精悍”的主要原因。写山则“ 连”、 “重”、“叠”、 “绝”;写水则“清” 、 “素”、 “绿”、 “悬”;写柏则“怪”,写谷则“空”;以“寒”状秋林,以“肃”写秋涧;而“清荣峻茂” 四字,写出水木山草,何等经济而实用的笔墨?郦道元的文字功夫,真的是“炉火纯青 ”!13、简述西周曲的民歌特色。 西洲曲的特色。情调缠绵悱恻,温情感伤,有一种隐约朦胧之美。是南朝民歌的代表作品。表现手法主要是谐音双关手法的运用,顶真修辞法的使用和用代表性的植物或动物来暗示季节的变化。唐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李白长竿曲等篇,从此曲脱出。14、 木兰诗有何特色?木兰

10、形象的意义?整首诗叙事故事情节完整,充满传奇色彩,人物形象鲜明,语言生动活泼。本诗运用了多种民歌传统的表现手法,如第一层“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是设问,最后一层双兔的描写为比喻,第三层的“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是两个对偶句。运用得最为巧妙,艺术效果最明显的是排比和复叠:排比如:“东市买骏马北市买长鞭”四句,以朴素简单的形式,东西南北罗列,现象地写出了木兰代父从军前紧张的准备工作,还暗示了一家人对木兰从军的重视,把这事办得轰轰烈烈、有声有色。复叠如第二层的“旦辞爷娘去旦辞黄河去”两次出现“不闻爷娘唤女声”,不仅暗示出和平年代木兰一家和睦的生活,更写出了木兰细腻而曲

11、折委婉的思家恋亲之情,读来令人顿生无限怜爱。木兰的现象也就更立体化、更真实她是一位代父从军、战功卓著的英雄,但在她的内心深处,她仍有一颗女儿的温柔、细腻、多情的心。详略得当也是这首诗的重要特色之一。作者写木兰出征,木兰归来,都是详写,而十年征战反而是略写,这样写的好处是有助于人物的心理刻划,有助于气氛的渲染,有助于喜剧色彩的涂抹。木兰代父从军,十年征战,时间长,内容多,该略时当大刀阔斧,进行删削,这样才能突出重点细节处,又不惜笔墨,这样才能使人物现象有血有肉。另外,这首诗的第三层,语言精炼,对仗工整。格律严谨,显然是经过了文人的加工。按照中国的传统观念,木兰是一个忠孝双全的人物。她为国出征是为忠,代父从军是为孝。十年征战,功勋卓著, “策勋十二转”,是为勇;不慕官爵,不贪赏赐,是为廉。如上所言,她是一个令人敬的人物。但她又存一颗女儿心,出征途中,有对爷娘的深切思念;回归以后,她迫切想过的是和平的生活,是一家人相互厮守的和睦的生活, “木兰当户织”,见其勤劳;“当户理云鬓” ,见其爱美。由此,她又是一位令人爱的少女。综上所述她可敬更可爱,非如北朝乐府所表现的一般英武妇女(如李波小妹)可比。她的形象高大、充实、丰富、真切,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妇女形象最为光彩夺目,最具魅力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