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这样的话:“要让儿童记住的东西,首先必须是有趣的东西。 ”他认为用记忆来代替思考,用背诵来代替鲜明的感知和对现象本质的观察是教学中的一大弊病,这会使儿童变得愚笨,以至最终丧失了学习愿望。当孩子们把学习看成一种沉重的负担时,看到书本就发愁,拿起笔来就难过,学习毫无乐趣可言,那么即使我们教了很多,学生记了很多,又有什么用呢?所以我们的“开放与创新的识字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学的开开心心,学的有滋有味。这是我们的努力方向。阅读识字轻松有效的识字法上海 魏玉梅 张玲玲“阅读识字”是一种轻松有效的识字方法。所谓“阅读识字”的方法,就是通过听故事、说故事的途径理解熟悉课文内容和语言,然后根
2、据记忆(或跟随老师或录音),尝试阅读课文,在阅读活动中和生字见面。通过一个阶段多篇课文的阅读,对一个个生字从陌生到熟悉,最后达到识字的目的。“阅读识字”主要是在刚入学儿童不识字或识字量很少的情况下,在“听故事讲故事读故事认汉字”等语言实践活动中进行汉字教学的方法。其识字教学的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开学第 1 周至第 3 周)听后阅读,利用无意记忆熟悉汉字。这一阶段只要求熟悉汉字,不提具体的识字要求。每篇课文教学也是从听故事说故事开始。在听熟听懂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记忆(或跟着录音反复指读课文,一般指读 3-5 遍,目的在于提高生字认读的刺激强度,增加与汉字见面的机会。在指读过程中
3、,学生自然而然地会对一部分复现率较高的汉字逐步化“生 ”为“熟”,这就为以后的识字打下基础。 第二阶段(第 4 周至第 12 周)利用有意记忆,分批强化识字。 通过第一阶段十来篇课文的阅读,学生已经熟悉不少的汉字。由于多次见面。学生对这些汉字已经基本熟悉,而且已经度过了最高遗忘期,所以教师唤起学生的有意记忆,并以适当的方法进行强化,学生就能比较轻松地记住这些汉字。用于复习巩固的时间短,巩固率很高。这一阶段课文教学过程大致如下: 1听故事说故事。上课仍旧让孩子听故事,一般每个故事听 3、4 遍,在听熟听懂的基础上。跟着录音学说故事。 2读故事。这阶段已开始学习汉语拼音,一些汉字学生已经能通过拼读
4、掌握字音。因此,这一阶段的指读较之第一阶段容易些。为了强化记忆,要求学生将课文中需要认读的汉字做好记号,使学生在指读时引起注意。3认汉字。阅读之后,教师出示课文中要求认读的汉字,让学生通过指读句子中的生字,并自己认读小卡片等多种形式来熟记这些生字。第三阶段(12 周以后)先识后写,逐步达到“四会”。1每周安排 2. 5 节(分成 20 分钟 5 小节)写字课、要求学生分批书写已经认识的汉字,达到“四会”。在写字过程中,再一次复习认识的汉字。2课文教学继续进行。教课文时听的次数可适当减少,因为学生学会了汉语拼音,有了一定的识字量(120 个左右),所以阅读时可以不完全依赖记忆。3开设扩展阅览课。
5、把学生带进阅览室,大量阅读课外读物。与此同时,学生自主识字能力也大大提高。 阅读识字法遵循儿童的记忆规律,在学生“ 最容易遗忘”的时候 “允许遗忘”,待遗忘率最高期过后再要求,将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结合起来进行识字,充分开发了儿童的识字潜能,是一种较为轻松有效的识字方法。让孩子尽早阅读,在阅读中识字;不为识字而识字“随文识字” 切实可行,简便易学早阅读使孩子成为“天才”据教育专家归纳,在众多的识字教学体系中,有随文识字、集中识字、注音识字三大影响较为广泛的教学体系。我们根据自己教南南识字的经验,觉得可以算是“随文识字”了。不过,这一点,我们过去没有总结归纳过,也没有想到居然这还算是一种教孩子识字
6、的方法。既然专家将之归纳为三大教学体系中的第一种,我们想,这也许有它的科学性。我们理解,所谓“随文识字” ,就是让孩子在阅读中识字,不是单独教孩子认字,更不是为了教他识字而机械识字。因此,阅读就显得十分重要了。我看到一个统计: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巨大的记忆潜能正是儿童大脑快速发育的特征,38 岁是儿童形象记忆的最佳年龄,来自北京、上海的专家提出,这个年龄也是儿童学汉字的最佳时期。8 岁以后,形象记忆的发展就变得非常缓慢,记忆同样的内容需要多花 67 年的时间,错过这一时期,给儿童造成的损失有时是终生无法弥补的。612 岁是儿童最佳阅读期。因此,让孩子尽早阅读,对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非常有益。专家
7、还指出,七岁前就学会阅读,就会练成一种很重要的技能边阅读、边思维、边领会。教育专家经过对众多政治家、文学家、科学家以及学习成绩优异学生的统计分析后,发现了这样一个事实:他们多数都是早读者。他们并非因为是天才而阅读,而是因为阅读而使他们成为天才早阅读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他们的智力发育、智商提高,也促使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从而造就了“神童”和巨匠。生活中,我们很少见到自小爱阅读而长大不爱学习的孩子。阅读能够开阔孩子的识字范围和识字量。因此,家长要鼓励孩子尽早读书。 “寓识字于阅读之中”是最有效和最直接的方法,让孩子识字与阅读同步发展,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他们的主动学习能力。阅读能力
8、是儿童学习的基础,也是开发儿童智力的根基,更有益的是,阅读能提高他们的认知和思维水平。最为关键的是,通过广泛阅读,可以提高孩子学习汉字的兴趣,加深阅读识字,融汇贯通说和写2006-02-18 20:51:13 籽鸳- 阅读:169 新课标提出,识字是读写的基础。如何改革识字教学,使其尽快满足学生读写的需要,是多少年来小语界共同研究的一个难题。识字的速度和质量,影响着素质教育的进程。识字是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瓶颈”。根据此情况,我一年前就开始进行了低年级“新课标下的识字教学研究”的教改实验,下面就谈谈我的一些认识与实践。一、轻松有效的识字方法阅读识字。新课标明确提出了识字教学在情感态度领域的目标
9、,利用多种丰富的形式展开识字教学,是达成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归类、注音、随文等途径识字。这些识字途径融合创造出了一种新的识字方法,同时也产生了一种新的识字教学理念:开发多通道的识字途径,提倡“阅读识字”。其实识字不仅仅是识字,识字就是阅读,识字的目的、过程都应该是阅读。 从理性的角度看,综合的识字就是在阅读中识字,就是识字与阅读有机的结合。从实践的角度看,这种结合的形式是很多的,比如:我自编句子、儿歌、谜语;或是鼓励学生从身边的环境中、自己喜爱的读物中找到刚认识的字等。这样,不仅在语言环境中及时巩固识字,也是学生触摸汉字、感受语文的绝好机会,更是学生体会成功的机会。学习心
10、理学认为,学生最熟悉的是最不需要下工夫的。一节课只需一两分钟,就可顺便教学几个学生熟悉的字词,学生并不感到困难。照此方法,下一节课在学拼音的同时,再学“老师”“一年级”“语文”“数学”“铅笔”“橡皮”等词。每节课学一、两个学生熟悉的词,学了几个词后,马上连成句子让学生读。如“我是一年级的小学生”“我们爱老师”等。一句话有了具体的内容,就能读出意思来。入学几天就能读懂方块字,学生心里很高兴。学生认识的方块字一天天在增加,到了一定的量后,我再指导学生读与他们生活、知识相关的语言材料,这样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者,美丽的大自然和丰富的社会活动为他们创设了一个开放、自主的识字课堂。这样的课堂对学生
11、更具有吸引力。在学生阅读的同时,我逐步培养他们借助汉语拼音、工具书等独立识字的能力。并且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让他们都成为发现者,都来体验成功的快乐。在学生自主识字的方法下,学生会用更高涨的热情、更积极的方式去“探索新知”,从而由“老师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的新境界。通过上述途径,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识字,在识字的过程中阅读。识字、阅读相互促进,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共同提高。同时丰富了阅读、识字的内容,节省了时间,更便于教学。也更贴近学生的实际。 二、利用说、写巩固识字效果。学过的字力求在说、写中经常运用,这是复习巩固生字的重要途径。根据底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学完一个单元的内容后,组织学生试
12、着复述所学的课文或所看的故事。这样日积月累,一学期下来,学生们不仅有效地巩固了所学的生字,还提高了识字的积极性、自主性,同时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除了注重学生读、说能力的培养,在识字初期,我也注重他们笔画、生字的书写,定期开展书法展览。认识一定量的生字后,结合读、说让学生看贴图写话、画画写话、观察生活写话、听记、摘抄等方法巩固识字效果。经一年来的实践证明,我发现“阅读识字,融汇贯通说和写”是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最佳的教学方式。这种阅读识字方法,强调多识字,让孩子尽早进入阅读,从而给他们打开了一个生活经验之外多彩的文本世界,发展了孩子的情感和思维,激发了他们学习汉字的兴趣,培养了他们主动识字的习惯。我们由此可以得出几个观点:( 1)阅读识字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 2)阅读帮助识字,识字促进阅读;( 3)说、写能更好地巩固识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