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1年5月 宁夏社会科学 No3May2011苤塑(蔓筮!鱼塑 墨Q竺i璺!量里i曼望竺曼!i坠塑i翌g墨i垒鱼鱼璺:塑Q:!鱼鱼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挥农民主体性作用的重要载体水万秀丽(兰州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甘肃兰州730000)摘要:新农村归根到底是农民的新农村,能否发挥广大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性作用,是决定新农村建设成败的关键。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农民的主体性,首先要处理好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的关系,其次要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当前。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载体,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进而使农民发挥主体作用,推进以农民为主体的农民现代化、农业产业化、乡风文明化、乡村民主化,是建设社会主义
2、新农村的现实选择。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民主体性;新农村建设中图分类号:F321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292(2011)030067一04要破解“三农”问题,就要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成为社会共识。但现阶段,新农村建设中存在一个突出问题,即新农村建设主要靠政府推动,新农村是政府主导下的新农村,农民的主体性没有发挥出来。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与新农村建设中缺乏发挥农民主体性作用的组织这一载体有关。因此,培育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新农村建设中促进农民主体性作用发挥的重要途径。一、发挥农民的主体性作用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来,我国农村
3、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本该是新农村建设主角的农民却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旁观者,其参与权、决策权、评判权基本虚置,新农村建设陷入困境:新农村建设成效如何,完全取决于政府做了多少工作,比如是否投资,投了多少。但是,也可能出现这样一种情况:政府累得声嘶力竭,农民还没找到主角感觉,农村只是从外面看起来“被新农村”了,作为农村核心的农民还是原来的农民,政府的行动一旦停止,“新农村”马上就“新”不起来了。因此,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败的关键在于能否发挥农民的主体性作用。从根本上来说,发挥农民的主体性作用,才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十七大报告中也明确指出:“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
4、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新农村归根到底是农民的新农村,要实现真正的新农村建设,必须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只有农民真正参与的新农村,才有可能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新农村。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广大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性作用,是决定新农村建设成败的关键。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的主体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利益主体。让广大农民分享社会发展成果是农民主体地位的重要体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占中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民的根本利益,是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突出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利益主体地位,就要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发扬农民的首创精神,保障农民的各收稿日期:201l0315作者简介
5、:万秀丽(1973一)女,山西长治人。兰州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副教授,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本文系兰州大学2009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邓小平的三农思想及其现实启示”(09LZUJBWZY075)的阶段性成果。一67万方数据项权益。不仅要在经济上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而且要在政治上尊重农民的民主权利,在科教文化卫生等方面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使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其次,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决策主体。农民成为决策主体是农民主体地位的实质体现。建设什么样的新农村,怎样建设,农民最有发言权。农民不仅应该是农业生产活动、农业投资方向的决策
6、者,也应该是村务管理的最终决策者。再次,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行为主体。生产发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根本上来讲都要靠农民的自觉行动。管理民主更要靠农民。只有农民真正能行使其民主权利,积极参与村务的民主管理,才能真正实现农村的管理民主。二、怎样发挥农民的主体性作用发挥农民的主体性作用,一要处理好新农村建设中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的关系,二要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一)处理好新农村建设中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的关系新农村建设需要政府主导,但新农村建设也需要农民这个主体。前者是新农村建设的外因,后者是新农村建设的内因,只有二者相互配合,新农村建设才能顺利推进。政府主导,就是政府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政策导向和宏观规划
7、;提供财政支持和政府服务;协调国家整体利益和农民、农村的局部利益、个人利益的关系。其一,新农村建设是国家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要方面,不仅事关农业、农村和农民,也是国家整体利益的重要部分,政府作为国家利益的代表,主导新农村建设责无旁贷。其二,新农村建设需要政府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尤其在宏观规划、组织调动、资金投入等方面,没有政府的组织、引导和支持,新农村建设很难取得突破性进展。其三,新农村建设中发生国家、集体和农民的利益冲突时,需要政府从中协调,兼顾各方利益,寻找解决方案。政府主导有利于引导新农村建设走上正确方向,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是为了农民、依靠农民、发展农民和提升农民。新农村建
8、设中的农民主体应该体现为:一切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措施都要得到农民的认可;农民应当是新农村建设的路径选择者、过程实施的决定者与成功与否的检验者和裁决者;新农村建设中各种来自外部的支持,不应成为对农民的要挟。只有充分发挥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新农村建设才可能持续推进。在目前农民尚未整体转变为新型农民的形势下,想要快速推进新农村建设,借助于政府主导的作用、显然十分关键。但是,从根本上来说,任何事物的发展最终要靠内因的推动,外因归根到底只是事物发展的助推力而非主动力,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真正发挥推动事物前进的作用。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政府主导和农民主体二者缺一不可。(二)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9、,发挥农民的主体性要发挥农民的主体性,需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提高农民的主体意识,并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与首创精神;二是提升农民的主体能力;i是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使之能将主体性充分发挥出来。这三个条件中,最关键也最急迫的是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激发农民的主体意识,并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是充分发挥农民主体性作用的前提。唤醒农民的主体意识,农民才可能发挥主体作用。2007年,一篇题为新农村建设:农民集体失语?的文章,却向我们讲述了新农村建设一年来的情形:本该是新农村建设主角的农民,却在政府、学者热热闹闹的新农村讨论中集体失语,完全找不到主角的感觉。【21直到现在,许多农村地区的农民仍然对新农
10、村建设漠不关心,主体意识尚未唤醒。但是,仅仅唤醒农民的主体意识还不够,政府还要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只有农民真正意识到自己才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把目前由政府推动的新农村建设转变为自己的自觉行动,农民的主体作用才能得到体现。提升农民的主体能力是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的核心。只有农民整体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得到提高,农民的主体意识才能转化为现实的主体作用。这就需要培育新型农民。一要加强农村教育。据统计,我国农民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13。当前,要巩同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普及成果,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尽早普及农村高中阶段义务教育,重点发展农村中职教育,健全一68万方数
11、据农民实用技能工程。二要强化农民的市场意识,塑造会经营的农民。在工业化、市场化、全球化的现实情况下,必须从根本上强化农民的市场意识,培育农民的现代农业经营理念,提升农民的市场竞争能力。只有农民通过培养具备了足够的主体能力时,农民的主体性才能真正发挥出来。农民主体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对此必须有足够的思想认识。当前最迫切的任务是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要发挥农民的主体性作用,首先要把亿万农民组织起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只有分散的个体“小农”联合为“大农”,才是保护农民的群体利益不被侵害的重要条件。无论现阶段农民是否已经具有足够的主体能力,我们都可以通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首先使农民的
12、主体性发挥出来。三、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载体,推进以农民为主体的新农村建设推进以农民为主体的新农村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实选择。具体来说,当前需要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载体,推进以农民为主体的农民现代化、农业产业化、乡风文明化、乡村民主化。(一)推进以农民自身为主体的农民现代化农民的现代化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任务。2007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而“建设现代农业,最终要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人的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必不可少的因素,它不是现代化过程结束后的副产品,而是现代化制
13、度与经济增长赖以长期发展并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一个国家,只有当它的人民是现代化的,它的国民从心理和行为上都转变为现代人格,它的现代政治、经济和文化管理机构巾的工作人员都获得了某种与现代化发展相适应的现代性,这样的国家才可以真正称为现代化的国家。”现代化的农民与新型农民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一对概念。如果把完成现代化的农民叫做现代农民,那么,现代农民是比新型农民内涵更丰富的一个概念。也就是说,新型农民是从经济角度提出的一个概念,强调其内涵的经济因素和实际的经济意义;现代农民则是一个综合了经济、文化、政治诸阗素的一个全方位概念,它要求农民不仅要在经济上适应工业化、市场化、全球化的挑战,在农业经营中
14、依靠技术、善用市场,还要求农民要在文化上具有现代文明的理念,如“民主、平等、自由、开放”,更要求农民在政治上追求民主,尊重法制,实现自己参与政治的权利。作为新农村建设主体的农民,必须是这样的高素质的现代农民。但由于种种历史原因,我国农民整体素质相对较低,已经成为制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因素。因此,必须全面提高农民素质,实现农民的现代化。在农民现代化的进程中,有政府推动的被动现代化,也有农民自我主导下的现代化。以农民自身为主导的农民现代化,是农民在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目标下发生的诱致性变迁,而非政府等外力作用下的强制性变迁。对于实现以农民自身为主导的农民现代化而言,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一个极为重
15、要的组织载体。从经济上来说,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本身是一种经济组织,对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锻炼农民的经营能力,促进农民增收有着显著作用。从文化上来说,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能够培养农民具有现代工业文明所需要的合作意识、开放精神,帮助农民提高科技素质、文化素质,引导农村形成发展生产、勤劳致富、团结互助、合作共赢、崇尚科学的文明乡风。从政治上来说,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农民提供了一种参与准公共政治生活的平台,能使农民在组织管理实践中践行民主活动,锻炼农民参与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能力,提高民主素质。因此,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可以成为推进以农民自身为主体的农民现代化的组织载体。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
16、,农民合作社是对农民进行教育培训、促进农民综合素质提高的有效平台。有学者通过调研也有类似发现:合作社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农民健康向上的政治态度和民主参与意识,发展程度越高,这种教育功能就越强。【41(二)推进以农民为主体的农业产业化推进以农民为主体的农业产业化,就是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主导下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使农民真正成为农业产业化的受益者。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自办农产品加工企业,是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未来发展的方向。目前大量存在的“公司+农户”的农业产业化模式虽然能促进农业发展,但却不能使农民真正获益。据农业部统计,发达国家通过对农产品深加工获得的产值是农产品本身价值的45倍。农一69万方数据民通过
17、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自办加工企业,就可以从农业经营中得到更大的利益回报,它与“公司+农户”的产业化模式的本质区别在于农产品深加工产生利润的分配上。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中,无疑应把是否能让农民成为产业体系的最大受益者作为最重要的标准,应该尽可能地使农业产业体系所产生的利润主要分配给农民,真正提高农民收入。因此。应当大力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主导下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使农民真正成为农业产业化的受益者。“1(三)推进以农民为主体的乡风文明化乡风文明是新农村建设的精神内核,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能够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文化素质,培育农民的合作精神和开放、平等、民主等理念,已经成为营造文明乡风的内在动力。
18、第一,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高度重视农民的合作精神培养,而合作精神正是乡风文明建设中极为重要的内容。小到家庭和睦,中到邻里互助,大到社会和谐,无不需要社会成员的合作精神。合作是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坚持的核心理念之一,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宗旨就是要摆脱农民个体独立经营所面临的困境,通过合作来实现和增加农民的利益,这既体现了一种合作的精神,又体现了一种积极进取的意识,既是对传统农村文化的突破,也是对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推动。第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有助于农民走出封闭孤立的状态。合作社是自愿加入的开放组织,它向能利用其服务并承担社员责任的所有人开放,这与传统农民文化中封闭的血缘、地缘文化,区别远近亲疏、讲究差序格
19、局的做法是完全相对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有助于改变农民狭隘的社会交往和封闭意识,建立起适应工业文明的合作、开放的业缘关系,增进个体生活的幸福感。第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非常重视对成员的教育与培训,这既是合作经济组织原则的要求,也是合作经济组织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有些西方国家如美国、法国都曾通过合作社对农民进行技术教育和新技术推广,推动了农业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农业生产率的普遍提高。【61第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成立,使农民更加关注生产经营,焕发了农民群众投身农业产业的激情,家庭和睦了,邻里团结了,社会和谐了,精神面貌发生了显著改变H。(四)推进以农民为主体的乡村民主化推进以农民为主体的乡村民主化,就是要
20、保障农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尊重和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必须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完善乡村治理机制。民主政治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乡村治理能否成功,关键在于农民能否通过制度化方式参与乡村治理事务。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提高农民的民主素质、提高农民制度化政治参与水平、完善村民自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推进以农民为主体的新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载体,也是当前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中重要的参与主体。首先,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农民提供了一种参与准公共政治生活的平台,既有助于锻炼农民参与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能力,也有助于农民民主素质的提高。其次,在村庄治理中,农民可以通过
21、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表达自己的政治诉求,政府可以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了解农民的政治意愿,它可以成为连接政府与农民的中介,成为乡村治理体制中有效的行为主体,这对于减少农民个体的非理性、无序性政治参与活动,维护农村政治稳定将有极大的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能够成为未来我国农民制度化参与政治的有效组织载体。参考文献:1蔡永飞新农村建设的“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N农民日报,200706一122曹海东新农村建设:农民集体失语?N南方周末,200707043美阿历克斯英格尔斯人的现代化M殷陆军,编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23244董进才专业合作社农民政治参与状况分析基于浙江省示范合作社的调查J农业经
22、济问题,2009(9)5万秀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现实选择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6程同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河北学刊,2006(3)7尹成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农村经营管理,2006(9)一70一(责任编辑 敬军)万方数据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挥农民主体性作用的重要载体作者: 万秀丽作者单位: 兰州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甘肃,兰州,730000刊名: 宁夏社会科学英文刊名: SOCIAL SCIENCES IN NINGXIA年,卷(期): 2011(3)参考文献(7条)1.尹成杰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06(09)2.程同顺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06(03)3.万秀丽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现实选择 2010(06)4.董进才 专业合作社农民政治参与状况分析-基于浙江省示范合作社的调查 2009(09)5.阿历克斯英格尔斯;殷陆军 人的现代化 19856.曹海东 新农村建设:农民集体失语 20077.蔡永飞 新农村建设的“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 2007本文链接: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