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松祝桥的传说.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6241935 上传时间:2019-04-0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松祝桥的传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松祝桥的传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松祝桥的传说.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松祝桥的传说座落在湘鄂边界的火连坡松祝村,田地屋舍,雅致祥和,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民风淳朴,风景秀美,清清的涔水河绕村而过,蜿蜒东去。这里,有一座全长 37 米的单孔石拱桥,横跨南北,古朴典雅。它不仅为南来北往的人们带来了交通便利,同时也承载着二百多年的厚重历史,讲述着烛灼人心的动人传说。清朝乾隆年间,该村孙氏兄弟孙承松、孙承祝二人,一个从福建漳州府辞职还乡闲居,一个办学执教,各得所乐。 谁知有一年,天降大雨,山洪暴发,涔水浊浪滔天,湍急如箭。洪水冲毁了河上唯一一座木桥。承祝先生的两位得意门生冒险涉水,不幸被恶浪吞噬。惊闻恶耗,先生痛哭流涕,彻夜难眠。兄弟承松得知弟弟痛失学生的悲苦之后,立即赶

2、往承祝家去看望,行到河边,无奈洪水滔滔,只得望河兴叹,中途而返。过后,兄弟俩谈及此事,无限伤感。一个说:在这行人必经之道,没有了桥,多有不便。一个说:成人之美,恩泽乡民,也是一件美德。于是两人商议,共同捐资建桥,为民积德。由兄长承松负责岩石、工匠,弟弟承祝负责架拱木料。 兄弟俩说动就动,立即行动起来。承松打发人四处奔走,请来技艺高超的匠人。承祝发动人员上山筹备木料。不久,工程就正式动工了。当时,为了解决架拱的问题,拱模只好用树木一层又一层地迭起来。没想到,拱模刚刚搭建好,山洪一来,被冲得干干净净。他们觉得好事多磨,在困难面前不能灰心丧气。等洪水一退,他们就又继续架拱搭模。可是不久山洪又一次袭来

3、,拱模又被冲得一干二净。这样一次又一次,兄弟俩山上的树也砍光了。自己没树了,他们就去买。或许是他们的行为感动了天帝,天帝召见了司掌雨水的神仙。后来据说这座桥修了两年,这一带涔河就干了两年,直到这座全靠青石厚板互相咬合,堆砌而成的桥修成为止。在这座桥修建的过程中,还发生了一件令人奇怪的事情。 相传,村内原有一老妇人,丈夫年轻时到江浙一带贩运丝绸布帛销往沙市汉口,后因病客死他乡。妇人听到这个消息后,不相信这是真的,于是天天吃斋念佛,焚香膜拜,祈盼丈夫平安归来。每逢灾年,必开仓赈灾,广积善缘,几十年如一日,后家境衰落,独守祖基,靠四邻乡朋接济度日。 一天,村里来了一位年轻的石匠,借住在老婆婆的大屋。

4、活儿没揽到,却在老婆婆的家里吃吃喝喝三十三天,临走,握住老婆婆的手说:“ 老妈妈,打搅您这么久,我没有什么可以报答的,昨晚发现您猪栏里的猪槽坏了,便连夜给您做了一个新的。好人有好报,它一定会给您带来好运的。”说完,便隐身不见。老婆婆诚惶诚恐,急步来到猪圈一看,只见一方长长的浅浅的石猪槽躺在里面,纹理天然,没有丝毫斧凿痕迹,原来的烂猪槽已不翼而飞。老婆婆惊奇不已,认定是神仙点化,连忙磕头不止。 第二年,孙承松弟兄俩,到桥峻工之日,才发现桥面第三十三块石料总难如意。不是高了就是低了,不是前后不匀便是左右不均。原来是底下一块石材呈“凸”字状。几个石匠忙来忙去,急得满头大汗。老婆婆听说后,便跑来对石匠们说:“我家神龛前有一长猪槽,你们去搬来试试,看合不合适,有用就算我也出点力。”匠人们依言抬来猪槽,翻身放了进去,居然不偏不倚,不长不短,天衣无缝,不禁啧啧称奇。承松老爷见了也惊叹不已,获悉老婆婆守节布施感动仙人的故事后,大为钦佩,遂认作干娘,接到府中,悉心照料。老婆婆也因此安享晚年。 孙承松、孙承祝兄弟俩把桥修成之后,峻工之日,原来干涸的河床上,一股清水从上游悠悠飘来,桥的半弧倒影与桥洞珠联璧合,浑然一体,宛如满月入水,贵妃出浴,动人魂魄。孙氏后裔为了纪念这两位泽被后世,彪炳千秋的的老爷,遂将村庄更名为松祝村,将这座桥命名为松祝桥,一直沿用至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