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阳谷县中医院内二科病历附页 姓名:杜景俄 住院号:45151患者神志清,精神差, 胸痛较前减轻,无呼吸困难,恶心呕吐,饮食不振,舌质暗,苔白,脉沉细,治疗以益气活血通痹,方以血府逐瘀汤: 柴胡 10g 枳壳 12g 赤芍 10g 甘草 4g 桃仁 10g 川牛膝 10g 红花 10g 桔梗 10g 当归 15g 生地 15g 川穹 8g 患者仍有言语不畅,无肢体抽搐,无恶心呕吐,饮食及睡眠可,二便调。舌红,少苔,脉细数,中医治以滋阴潜阳,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 10g 钩藤 15g 石决明 30g 杜仲 15g寄生 12g 牛膝 15g 泽泻 30g 生龙牡各 30g丹参 30g 赤芍 15g
2、郁金 12g 甘草 6g患者左侧肢体仍活动不利,饮食可,舌质淡、苔白、脉弦滑主,于主任运用中医辨证为中风,证属风痰阻络,痰阻与脉中,气血运行不畅,筋脉失养,故肢体活动不利,舌脉从证,中医治以化痰熄风通络,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半夏 10g 白术 10g 天麻 10g 云苓 12g泽泻 30g 枳壳 12g 南星 12g 生龙牡各 30g丹参 15g 菖蒲 15g 郁金 12g患者神志清,精神可,仍咳嗽咳痰,阵发性呼吸困难,于主任查看病人,患者舌红,苔黄,脉滑数,中医辨证为痰热阻肺,肺失宣发,则气短,失于肃降则憋喘,咳嗽咳痰,中医治以清热宣肺平喘,方拟喘定汤加减:麻黄 03g 桑白皮 15g 冬花
3、 15g 半夏 10g杏仁 10g 苏子 15g 黄芩 10g 甘草 06g厚朴 12g 葶苈子 15g 地龙 10g阳谷县中医院内二科病历附页 姓名:杜景俄 住院号:45151中医治以益气养阴,生脉散加味:党参 10g 麦冬 20g 五味子 10g 茯苓 10g桂枝 10g 生白术 10g 甘草 3g 玄参 10g丹参 10g中医治以化湿和胃,保和汤加减:莱菔子 15g 陈皮 12g 云苓 12g 连翘 10g炒麦芽 30g 山药 10g 神曲 10g 枳壳 15g厚朴 15g 内金 10g患者时有头晕,纳差,脉沉细弱,给予中药地黄饮子加味,滋肾阴,补肾阴,开窍化痰。熟地 12g 巴戟天 9
4、g 山茱萸 9g 石斛 9g肉苁蓉各 9g 附子 6g 五味子 6g 官桂 6g 白茯苓 6g 麦冬 6g 石菖蒲 6g 远志各 6g患者神志清,精神差,阵发性头痛心慌,患者舌红,苔薄黄,脉弦数,中医辨证为肝郁气滞,思虑过度,肝失所养,肝阳上亢,则头晕,心阴不足,心失所养,则心悸失眠,治疗上宜疏肝理气,养血安神,方拟逍遥散加减:当归 10g 芍药 10g 柴胡 10g 白术 10g茯苓 10g 枳壳 10g 香附 10g 乌药 10g薄荷 10g 阳谷县中医院内二科病历附页 姓名:杜景俄 住院号:45151患者仍有左侧肢体无力,口苦,纳差。舌苔白厚,脉滑。中药利湿化痰治疗,方药如下:半夏 10
5、g 陈皮 10g 茯苓 15g 甘草 3g枳实 12g 竹茹 15g 全蝎 6g 丹参 20g宣 肺 疏 风 , 止 咳 化 痰 , 止嗽散加减:橘梗 12g 前胡 10g 紫苑 12g 荆芥 12g陈皮 15g 百部 9g 双花 15g 鱼腥草 15g杏仁 9g 甘草 3g患者神志清,精神可,仍诉咳嗽胸闷。查体:胸廓对称,双肺呼吸音低,双肺少量罗音。心音低,心律规整,未及病理性杂音。双下肢轻度水肿。舌淡,苔白,脉滑。中医辨证为气虚水肿。治宜补气养心,利水消肿。方药拟生脉散合五苓散加减:人参 6g 麦冬 10g 五味子 6g 丹参 12g 白术 12g 茯苓 15g 猪苓 15g 泽泻 15g
6、 桂枝 12g 甘草 6g 中医清 营 解 毒 , 透 热 养 阴 方 拟 清 营 汤 加 减 :犀 角 ( 30g) 生 地 黄 ( 15g) 元 参 ( 9g) 竹 叶 心 ( 3g) 麦 冬 ( 9g) 丹 参 ( 6g) 黄 连 ( 5g) 银 花 ( 9g) 连 翘 ( 6g)阳谷县中医院内二科病历附页 姓名:杜景俄 住院号:45151患者病情较前稍好转,肢体活动不利,为促进患者病情恢复,于主任应用中医辩证施治,患者素体亏虚,现半身不遂,舌暗,苔薄,脉涩,中医辨证为中风,气血不足型。气血不足,血瘀于脉,筋脉失养,则半身不遂,舌暗,苔薄,脉涩等气血不足之征象。治以补益气血,行血通络,宜
7、以补阳还五汤加减,方药如下:黄芪 30g 当归 10g 川芎 10g 赤芍 10g 鸡血藤 30g 郁金 10g 菖蒲 6g 全蝎 6g 地龙 12g 麦冬 15g 炙甘草 3g舌 苔 黄 , 脉 弦 数 , 中医治以清 热 化 痰 , 止 咳 止 血 , 方 拟 咯 血 方 加 减 :瓜 蒌 6g 山 栀 6g 诃 子 6g 荆 芥 9g桔 梗 12g 桑 叶 15g 地 骨 皮 12g 患者舌暗淡,苔薄白,脉弦。中医宜活血化瘀,通窍活络。方拟通窍活血汤加减:柴胡 6g 赤芍 6g 川芎 9g 桃仁 12g 红花 12g 细辛 3g 菖蒲 12g 远志 15g 舌淡,苔白,脉濡。中医宜益气健
8、脾,渗湿止泻。方拟参苓白术散加减:人参 1 包 茯苓 1 包 白术 1 包 扁豆 1 包 陈皮 1 包 山药 1 包 莲子粉 1 包 砂仁 1 包 薏苡仁 1 包 桔梗 1 包 五味子 1 包 柯子 1 包 大枣 1 包 甘草 1 包 阳谷县中医院内二科病历附页 姓名:杜景俄 住院号:45151中医治以行 气 解 郁 , 通 阳 散 结 , 祛 痰 宽 胸 , 方 拟 瓜 蒌 薤 白 半 夏 汤 加 减 :瓜 蒌 10g 薤 白 6 g 半 夏 10 g 陈 皮 6 g 枳 实 6 g 茯 苓 10 g 桂 枝 6 g 丹 参 10 g中医治以和 气 血 , 理 脾 胃 , 方拟八珍汤加减:当
9、 归 10g 川 芎 5g 白 芍 药 8g 熟 地 黄 (酒 拌 )15g人 参 3g 白 术 (炒 )10g 茯 苓 8g 炙 甘 草 5g舌苔腻,脉沉细,治疗以寒热平调,散结除痞,方以半夏泻心汤:半夏 12g 黄芩 9g 干姜 9g 人参 9g 黄连 6g 大枣 4 枚 厚朴 12 苍术 10g炙甘草 9g患者神志清,精神差,后背部疼痛较前减轻,纳差,患 者 舌 红 , 苔 薄 , 脉 弱 , 中 医 辨证 为 脾 胃 虚 弱 证 , 脾 胃 虚 弱 , 水 谷 不 化 , 则 腹 胀 , 纳 差 , 脾 胃 不 和 , 气 血 生 化 无 源 ,心 失 所 养 , 则 乏 力 , 倦
10、怠 , 本 证 治 以 益 气 补 血 , 健 脾 养 心 , 方 拟 归 脾 汤 加 减 :白 术 3g 当 归 3g 白 茯 苓 3g 黄 芪 炒 3g 远 志 3g 龙 眼 肉 3g 酸 枣 仁 炒 3g 人 参 6g 木 香 1.5g 炙 甘 草 1g阳谷县中医院内二科病历附页 姓名:杜景俄 住院号:45151患者腹胀纳差,舌红,苔腻,脉滑。中医辨证为脾胃不和,宜燥湿健脾,消胀散满,方拟平胃散加减:苍术 10g 厚朴 9g 甘草 6g 陈皮 15g云苓 12g 砂仁 9g 焦山楂 12g 舌红,苔薄,脉弦数。中医辨证为风寒束表,郁热蕴里证,方拟九味羌活汤加减:羌活 9g 细辛 3g 防
11、风 12g 苍术 12g黄芩 15g 川芎 12g 生地 12g 白芷 9g甘草 6g 中 医 治 以 辛 凉 透 表 , 清 热 解 毒 方 拟 银 翘 散 加 减连 翘 30g 银 花 30g 苦 桔 梗 18g 薄 荷 18g竹 叶 12g 生 甘 草 15g 芥 穗 12g 淡 豆 豉 15g牛 蒡 子 18g清 肠 疏 风 , 凉 血 止 血 , 方 拟 槐 角 丸 加 减 :槐 角 30g 地 榆 12g 黄 芩 6g 枳 壳 9g当归 12g 防风 9g阳谷县中医院内二科病历附页 姓名:杜景俄 住院号:45151中医治以理 气 化 痰 ,和 胃 利 胆 .方 拟 温 胆 汤 加
12、减 :半 夏 12 竹 茹 30 枳 实 ( 9g) 陈 皮 (15g)甘 草 一 两 6g)茯 苓 (15g) 生 姜 15g,大 枣 15g患者神志清,精神差,今日进食差,呃逆,舌红,苔腻,脉滑数,中医辨证为胃气上逆,治以降逆化痰,益气和胃,方拟旋覆代赭汤加减:旋复花 12g 代赭石 9g 人参 6g 半夏 9g 枳壳 12g 当归 12g 白术 12g 云苓 12g甘草 6g患者大小便失禁,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中医辨证为表邪入里,大肠湿热,治宜清泄里热,解肌散邪,方拟葛根芩连汤加减:葛根 1 包 黄芩 1 包 黄连 1 包 甘草 1 包患者神志清,精神可,身体乏力,饮食稍差,味淡,咳嗽
13、,咳痰,咽干,舌苔薄白,脉弦数。本病中医辨证为少阳病,患者身体素虚,复感外邪,正气不足,则出现身体乏力,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治以和解少阳,补气健脾和胃,方拟小柴胡汤加减,方药如下:柴胡 1 袋 半夏 1 袋 黄芪 1 袋 人参 3 袋 麦冬 2 袋 五味子 1 袋 厚朴 2 袋 炒杏仁 1 袋 浙贝母 1 袋 生山药 1 袋 炒麦芽 2 袋 甘草 1 袋 阳谷县中医院内二科病历附页 姓名:杜景俄 住院号:45151患者神志清,精神差,仍诉头痛,纳差,不思饮食,舌红,苔黄腻,脉滑,中医辨证为肝胆湿热,湿热则亢,肝阳上亢故而头痛,肝气乘脾,脾失于运化,则纳差,不欲饮食,舌红,苔黄腻,脉滑,皆为湿热之象。治以清热利湿,健脾和胃。方拟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 1 包 栀子 1 包 黄芩 1 包 柴胡 1 包 生地 1 包 车前草 1 包 泽泻 1 包 当归 1 包 甘草 1 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