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教育研究方法开题报告 正确的 陆菲菲0906010117.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6236129 上传时间:2019-04-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研究方法开题报告 正确的 陆菲菲0906010117.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教育研究方法开题报告 正确的 陆菲菲0906010117.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教育研究方法开题报告 正确的 陆菲菲0906010117.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教育研究方法开题报告 正确的 陆菲菲0906010117.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教育研究方法开题报告 正确的 陆菲菲0906010117.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1- 2012 学 年 度第 二 学 期 教 育 科 学 研 究 方 法 学 试 卷 学生姓名: 陆菲菲 学生学号: 0906010117 系 别: 物理与电子信息系 专 业: 物理学 评 分 标 准考核内容 分数研究目的与内容 (10 分) 研究思路与方法(20 分)文献综述的结构(20 分)文献综述的内容(10 分)参考文献著录格式(10 分)撰写的规范性(30 分)总成绩题 目:生命教育在学校德育领域内的研究与实施 一、研究论文(设计)开题报告本课题研究目的本课题研究目的:通过在中学德育中关注对青年一代进行整体人生的塑造,帮助青少年从小开始探索与认识生命的意义,了解生命的有限性,欣

2、赏生命、珍爱生命、体验生命,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与理想,最终实现自我人生价值。它决不是单纯的生物学意义上的生命知识的教育,而是上升到人文关怀层面的伦理教育与道德教育,它是对当今道德教育的超越与提升。它除了要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存在形式之外,更多的是关注生命的伦理精神方面人生目标、人生价值、人生超越等等,以期实现学生人生境界的提升。从学生层面来讲,通过对小学生开展生命的教育,引导学生从小树立崇高的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培养对自己和他人生命珍惜和尊重的态度,使学生完善人格获得健全的发展,力求让学生懂得:生命是一种美丽,要学会欣赏;生命是一种善良,要学会感恩;生命是一种关爱,要学会在乎;生命是一种责任,要学

3、会履行;生命是一种宽容,要学会谅解;生命是一种付出,要学会磨练;生命是一种尊重,要学会理解;生命是一种和谐,要学会相处。从教师的层面上讲,要探索素质教育的更广泛的意义。本课题研究目的、内容本课题研究提纲本课题研究提纲:一、课题实施途径与措施:(一) 、转变教育观念(二) 、开发生命教育校本课程(三) 、专题教育活动(四) 、课外活动(五) 、在相关学科中渗透关爱生命道德教育(六)、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关爱生命道德教育综合网络(七) 、关键问题和创新之处(八) 、完成研究的条件与经费管理二、课题研究的步骤及安排课题研究内容:1、生命教育的内容体系研究生命教育的内容规划,如果单纯从学校的角

4、度而言,应该从两个角度来着手:教师层面和学生层面。教师层面主要是教师自身生命意识的觉醒,教师应该在重建和反思自己职业意识和职业行为的基础上,努力成为自觉创造教师生命的主体,成为充满生命活力的自我主体。只有教师自身生命意识的觉醒,才能用生命去温暖生命,用生命去激活生命,用生命去滋润生命;学生层面主要要让每个学段的学生实现独特的生命价值,从而实现一生的生命价值。其内容可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即传授生命知识、优化生命关系、提升生命价值。这三个方面的内容虽在排列上有先后之分,但在地位上却无轻重之别。(1) 、传授生命知识,这是生命道德教育的基础。(2) 、优化生命关系。学校生命道德教育应提升到“以人为本”

5、的人类社会领域。(3) 、提升生命价值。2、生命教育的校本课程开发及其与其他课程的整合研究课程是实施生命教育的最有效的载体,课程的建构也是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1)生命教育校本课程、教材开发(2)生命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课外活动的整合研究(3)生命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健康教育等等的整合研究(4)学科渗透生命教育的研究3、生命课堂模型研究课堂是一切学校教育的主渠道,生命教育也不例外。如果课堂教学中不关注学生的生命存在、不尊重生命,那么课堂外做得最好也是低效的。新课程、生命教育要让传统的知识课堂转变成生命课堂,使课堂成为生命生长的苗圃、生命享受的乐园、生命创造的天地。需要探索合符生命教育

6、价值理念的生命课堂模型:(1)生活化的课堂模型(2)主体性的课堂模型(3)创新性的课堂模型(4)合作化的课堂模型课题研究思 路与 方法一、课题研究思路:首先选择与课题有关的“点” ,进行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生命教育的认识,并通过查阅教育文献资料找出生命教育与学校德育领域的相关课题,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找出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问题。然后根据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以及实际的经济状况制定相应的课题研究策略和实施途径,从而保证课题的有效研究与实施。最后理论联系实际,采取互动研究的方式,让教研与课题研究相结合,提高研究的效益,从而达到最终的研究目的,也让生命教育在中国学校德育领域更好

7、的实施,中国的教育更加美好。二、 课题研究方法:1、调查研究法:选择一些带有全局性的“点” ,开展问卷调查,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生命的认识,开展有针对性课堂教学活动。运用辩证分析法找出关键点,采取措施,提高课题的针对性和实效性。2、资料收集整理法:通过收集、整理和运用现今国内外与课题相关的教育文献资料,包括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法规政策和案例等,为课题研究提供充实可靠的理论依据、实践经验。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找出生命教育与学校德育领域的相关课题,找出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问题,使课题研究不偏离研究的方向。3、 经验总结法:在研究中我们及时总结成功和失败的经验,不断对行为进行反思,及时调整工作思路,保证

8、工作有序、有效的开展。运用经验总结法研究小学生自我保护的能力的形成以及这种能力适应社会变革的可发展性的条件、途径及制约因素。4、行动研究法:在研究中我们采取互动研究的方式,在研究中行动,在行动中研究,让“教研”与“课题研究”有机结合,提高研究的效益。本课题主要采取学科教学渗透生命教育的方式,通过课堂教学,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策略,既完成学科教学任务,又落实生命教育任务。5、通过对教师观念与教学行为的分析(包括观念、经验、教学特色),把握课题研究的起点和基础,加强研究的针对性。二、本课题文献综述本课题研究现状及主要参考文献一、本课题的研究现状:从世界的范围看, 生命教育的研究源于人们对死亡问题的思

9、考, 美国于上世纪 50 年代末开始死亡学的研究, 1959 年心理学家赫尔曼死亡的意义一书的出版, 引起学术界及社会大众对死亡问题的关注。与此同时, 美国又在学校开设死亡教育(Death Education) 课程, 后来发展为生死教育(L ife - and - Death Education) 。第一位倡导生命教育的杰唐纳华特士( J1 DonaldWalters) 于 1968 年在美国加州创建“阿南达村”(Ananda Village) , 开始倡导和践行生命教育思想。他的著作生命教育( Education for L ife)被认为是第一本生命教育专著。 1979 年澳大利亚悉尼成

10、立了“生命教育中心”, 该中心主要致力于“药物滥用、暴力与艾滋病”的防治, 让孩子远离毒品, 给他们一个正向而积极的生命起点。其他许多西方国家也早在上个世纪 80 年代开始在学校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日本在1989 年的新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 要以尊重人的精神和对生命敬畏的观念来定位道德教育的目标。在我国台湾、香港、澳门地区也于上个世纪末开始实施生命教育。香港地区早在 1996 年就有学校以“生命教育”的名义推行各种活动, 1999 年, 香港中文大学宗教系在香港特别行政区“优质教育基金督导委员会”的资助下, 推行为期两年的“优质生命教育”计划, 圣公会宗教教育中心有感于校园暴力, 也曾于 20

11、01 年推行了“生命教育计划”, 希望能够以此减少自杀与暴力, 使得学生与家长都珍惜、热爱生命。台湾地区的生命教育也正卓有成效地开展。目前, 生命教育已经引起我国大陆教育界的重视, 如辽宁省教育系统已于 2004 年 12 月开始在全省全面启动中小学生生命教育工程, 并规定“生命教育”为中小学生必修的重要正规课程;上海市教委和科教党委于2005 年 6 月联合出台了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 试图在全市中小学全面开展生命教育。二、本课题的主要参考文献:1郑晓江寻找人生的价值与生命的安顿http: .2史习燕少年暴力和爱育的缺失J中国教育报,2002 年 8 月 23 日.3王学凤

12、台湾中小学生命教育的内容及实施途径J 教育评论2001(6).4 刘济良,李晗论香港的生命教育J江西教育科研2000(12).5张云飞呼唤生命教育J社会 2003(3).6自王东莉生命教育与人文关怀青少年教育的终极使命J7刘慧,朱小蔓多元社会中学校道德教育:关注学生个体的生命世界J 教育研究2001(9).8田春利论基于生命有限性的教育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2).9易培录试论生命教育的内容和方法J教学与管理2004(9).10程红艳呼唤教育的生命意识生命教育及其对德育的启示J班主任之友2000(7).本课题研究现状及主要参考文献11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J教育研究1

13、997(9).12潘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教师角色创新J 人民教育2002(9).13鲁洁,高德胜道德教育研究J,2002,第 4 期.14刘宣文,琚晓燕生命教育与课程设计探索J课程教材教法2004(8).15刘慧,朱小蔓多元社会中学校道德教育:关注学生个体的生命世界J 教育研究2001(9).16刘慧,朱小蔓生命叙事与道德资源的开发J上海教育科研2003(8).17刘慧,戢守玺生命叙事的道德教育价值J思想理论教育2004(1).18 (德)费迪南费尔曼著,李健鸣译生命哲学M华夏出版社,2000 年版.19鲁洁,王逢贤德育新论M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年版.20朱小蔓教育的问题与挑战思想的回应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年版.21冯建军论生命对教育的内在规定J上海教育科研2003(10).22.黄建春 1 论生命教育的背景及实施D .福州: 福建师范大学, 2005.23. 李艳 1 台湾地区中小学生命教育研究与启示D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24. 张美云 1 近年来我国大陆关于生命教育的研究综述 J .上海教育科研, 2006, (4) : 13 - 16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