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十三课 F 大调的音阶与和弦、五度链一、F 大调的音阶G 大调是由 C 大调的上 5 度(属)所生。而 F 大调则是由 C 大调的下 5 度生出,是将 C 大调音阶的上 4 音去掉,将下 4音当成上 4 音,然后加上 4 个音在下方,使其成为全、全、半音,而得出bsi( bB)而作成 F 大调的音阶。 (在第三课讲授大音阶已述及)F 大调的音阶:请依指法将 F 大调的音阶弹到纯熟,并记住各音的音名,以便建立和弦。 (为着第 4 指弹 bB 的方便,第 3 指弹 A(mi)时,要向内弹。 )依音阶的结构与产生得知,主与属(上 5 度) ,与下属(下 5 度)是最紧密的关系,宋大叔将其比喻为父
2、、为子的亲近关系。对于初学者,有一个找 do(1) 主音,认大调的方法:b(降记号) 下 4(或上 5)找 do,do 的位置的音名就是大调的调名。二、和弦与其名称请留意:如同 C 大调、G 大调;F 大调的主、属(包括属 7) 、下属三个和弦都是大 3 和弦(大 3 度垒小 3 度而形成完全(纯)5 度) ,也称为正三和弦。3 个小 3 和弦(小 3 度垒大 3 度) ,也如同 C 大调、G 大调一样是副三和弦 2(分别是 Gm、Am、Dm) 。大 3 和弦其级数和弦均大写:I(F) 、IV( bB) 、V(C) ,小 3 和弦则小写,同 C 大调、 G 大调一样。还有一个 是个减 3 和弦
3、(小 3 度垒小 3 度形成的减 5 度,它单独的使用较少,将其视为是属 7 和弦的一部分。三、五度链泛音的原理本是上帝藉物理的震动启示给人,制定了音乐的结构,无论是音阶 旋律,和弦 和声,其源头均是出自上帝,万有是靠他造的,音乐也是靠他造的,也是为他造的。五度(完全 5 度)的关系是音阶的构成,是调与调之间的环扣,形成了紧密奇妙的关系。因此,藉 C 大调音阶而推演上、下 5 度G 大调、 F 大调的形成,我们将这五度关系继续推演,就得出许多音乐构造的奥秘。以上 5 度(属)再上 5 度(再属)的关系,就推演出升记号(#)的各调的产生。3以下 5 度(下属)再下 5 度(再下属)就推演出各降记
4、号(b)的调:因此,就得出 12 个大调环环相扣的关系,我们称这个关系叫“五度链” (在第三课讲大音阶时已提过此五度相生的关系。 )这个五度链隐藏着很多妙用,在此先提到其中一个 每个大调中的三个正(大)和弦就是其上、下 5 度的关系。例如:C 大调, C 本身就是主和弦(I) ,F(下 5 度)就是它的 IV,G(上 5 度)就是它的 V;G 大调,G 本身就是主和弦(I) ,C(下 5 度)就是它的 IV,D(上 5 度)就是它的 V;F 大调,F 本身就是主和弦( I) ,bB(下 5 度)就是它的 IV,C(上 5 度)就是它的 V;各调依此类推,只要把调号所表示的各(大)调的调名记熟,
5、任何一个调的 3个正(大)三和弦都能立即掌握了。四、F 大调正三和弦的弹奏4其(左手)指法与 C 大调、G 大调的指法完全相同,不再赘记。F/C 是终止六四,第 4,5,6 小节强拍下方所写的“8” ,乃是指此二音是降低8 度弹奏的。请单独将左手练熟,弹到纯熟,把和弦的名称记熟,记到纯熟。五、加曲:双手弹奏(1)礼拜散时:F 大调 2/4将 C 大调移为 F 大调,请将简谱改写成五线谱。2/4 的拍子,左手的弹奏:F 大调和弦的配置仍如 C 大调、G 大调相同。(1)开头是主和弦(2)结尾几乎必是 V(V7) I,V(V7)的前头若是主和弦,则几乎必须用 终止六四。(3)辨识和声外音,然后依旋
6、律配置和弦。(4)和弦的进行常是:I IV V(7) II IV II V I不可 V IV此曲乃循以上的原则配置和弦以后和弦配置的基本原则不再赘述。请弹此曲:5第十四课 F 大调正三和弦、终止六四与 代 IV一、本课以三首诗歌为例,来讲授 F 大调和弦的配置、指法的安排与六四和弦、代 IV 的使用与弹奏。(1)礼拜散时本课继续的内容均移在第十三课授完,不在此重述。(2)耶稣恩友(赞美诗选 1050 首中的 415 首) F 大调 4/4请将简谱改写成五线谱。(注 1)上助音(注 2)此处是乐段的结尾。乐段的结尾与全曲的结尾相同时,也用终止六四。(注 3)下助音6右手指法的安排:请依旋律高低的
7、进行而运指,请比照此曲,以后学着自行设定手指。(3)爱的真谛(赞美诗选 1050 首的 343 首)F 大调 4/4(注 1) 代 IV,请看下方的解释。(注 2)按照终止式的结构,此小节必是属或属 7 和弦,这第三拍的 A 音(首调唱 mi)目前可解释成是强倚音。在学过副三和弦后就可解释成 (Am/C) 。(注 3)依照和弦的进行,I IV V(7) I,此小节以属(7)和弦配置,而不继续用前小节的 IV( bB) 。7二、 代 IV 以上主和弦的第一转位代替下属和弦:在“爱的真谛”这首歌中,作者简铭耀在第二小节用了个 (Gm/ bB)的和弦,但在和弦的进行上, ,此处却是 IV( bB)的
8、位置,怎会使用 呢?我们要深入的了解它,并且要学着使用:为了解释清楚起见,请回到 C 大调:在 C 大调中,上主和弦 是 Dm,其第一转位为 (Dm / F ) ,用这个来代替 IV(F) 。在 G 大调中: 在 F 大调中:以 代 IV 的理由乃是:由于主、属、下属三个正(大)三和弦的构造与音响均完全相同,为求音响的变化,而将三个和弦中较为次要的下属和弦改用 来代替,因 在音响上与下属极为相近。因此,在此处,在我们尚未使用副三和弦的情形下,虽然旋律是我们照样可以把它当成下属看待,使用下属和弦 IV( bB) 。在以后的篇幅中,会继续教: ,再继续讨论。三、作业:以下三首诗歌均请将简谱改写成五
9、线谱:(1)求来我心歌 (赞美诗新编 400 首之 231 首)F 大调 4/48(2)近主十架歌(赞美诗新编 400 首之 216 首)F 大调 6/8(3)谷中百合花(赞美诗新编 400 首之 301 首)F 大调 4/49答案:(1)求来我心歌: F(或: F(C7 甲)F F) F bB F C 三拍,第 1 2 3 44 拍左手不弹。 F(或:F (C7 甲)F F) 三拍 F,第四拍 bB 二拍 5 6 7F/C,二拍 C7 F 三拍,第 4 拍弹 C F bB F 三拍 C,第 4 拍 8 9 10 11 12C(7) F bB ,F F/C,C7, F13 14 15 16(注
10、 1):全小节都用主和弦固然可以,但若是将第二拍改用 C7 甲,而使此小节改为:F( C7 甲)F F,其效果颇佳,这样的处理,可称为是和弦中套和弦;因为这个第 2 拍中的 C7 甲是套在 F 之中。(注 2):第 6 小节的 ,不是说和弦常是在强拍与次强拍吗?那么 1 4 6 不该是都用 bB 吗?为何第 3 拍的 do(1)用 F 呢?这是由于前方的两拍,形成一个终止的感觉,而终止使第 3 拍的 do(1)成为 F(主和弦)。(注 3):尽管第 8 小节是正歌的终止,用主和弦 F,但这个第 4 拍是副歌的开始,而且又加了个 ,为了使它产生倾向主和弦的效果,而使用了 C(7) ,其10弹奏:
11、(2)近主十架歌: F bB F F/C(注 1)C F bB F,F/C 1 2 3 4 5 6 7C7, F F bB F F/C,C F bB F,F/C 8 9 10 11 12 13 14 15C7, F bB,F(注 2)16 17(注 1):这第 4 小节的 第一拍的 mi,在和声上像是前方和弦的挂留音,使用 F/C 是第二转位,使其有动感。倾向后方的属和弦。(注 2):这第 17 小节是在乐曲结束后方所加的“阿们” ,这阿们是用 IV(或 )接 I( bB 或 bB/F 接 F) ,这在和声学上称为教堂终止,也叫变格终止。(3)谷中百合花: F bB(注 1)F F C F b
12、B, F F/C,C7 F 1 2 3 4 5 6 7 8bB F F C(三拍)第四拍不用和弦或用 F(I) F 9 10 11 12 13bB F F/C,C7 F bB(或 bB/F) F14 15 16 17 18(注 1):这是 代 IV,在此,我们可先用 bB(IV) ,以后学了副三和弦就可用 了。(注 2): 也是教堂终止,又称变格终止。1718(注 3):这 4 个音:3 3 3 3 分别用 5,4,3,2 指,叫轮指弹奏,要练习着用的顺畅。第十五课 无旋律伴奏(二)在第十课我们开始了生动精彩、引人入胜的无旋律伴奏,现在我们再进一步的深入一些。首先,是我们将所学过的 C 大调引
13、向 G 大调与 F 大调。一、G 大调五种音型的弹奏:11三拍子,二拍子,复二拍,复三拍均比照着第十课所授自行推演。12先将以上的五种音型练熟,连写在谱上的,加没有写出来的(和弦)统统练熟。然后加上歌,请接受我在讲义上换个新歌:赞慕福地歌(新编赞美诗 400 首之 375 首)请把五线谱改写成简谱,并且自己配上和弦:请参考下方配置的和弦与弹奏建议:(注 1):尽管伴奏是从第一个完全小节开始,但右手要先弹它前方的两个弱拍的旋律音。 和弦: G,C(后方其实该是(注 2) 代 1IV)G G 前三拍是 D, 第 4 拍是 G(或不弹和弦) G,C G 2 3 4 5 6G/D,D7 G G D 7
14、 甲,或建议你改用 C(注 3):这是 7 8 9 10代 IV,将来学了 就可直接用 ,目前仍用 C(IV) 。将 9 1011小节连起来正是 IIVV7I 的和弦进行。 的 C 音(唱 fa)不要当成12 11IV,在位置上此小节是属(7)的位置,要用 D(7) (V7) 。 G G C 12 13 14G/D,D7 G。15 16请以此曲为例,弹奏 G 大调的五种伴奏音型。但在伴奏前一定要把歌唱熟,唱到流利上口,然后边唱边弹,以求双手流畅的跟随。二、F 大调的五种伴奏音型的弹奏:(说诚实话,实在不想再写谱了,换汤不换药嘛,比照着 C、G 大调弹奏就可以了。但为着某些反应慢的,首调观念不熟
15、的,还是啰嗦的写谱吧!若是你的反应够好,请不再看下方的写谱,而自行直接在键盘上弹奏。 )三拍子、二拍子、复二拍、复三拍请比照着自行推演。13第(2) , (3) , (4) , (5)音型其余的和弦均自行推演。请将 F 大调的五种伴奏音型练好,练到纯熟。加上歌:谷中的灯火 F 大调 4/4请把简谱改写成五线谱,并且自行加上和弦。(注 1) 这两个末拍的旋律音,要(右手)弹出来。 F, bB F 1 2F C,第 4 拍可弹 F(或不弹和弦) F, bB F F/C,C7 F 3 4 5 6 7 8bB F F C,第 4 拍可弹 F(或不弹和弦) F, bB F 9 10 11 12 13 1
16、4 15F/C,C7(与 相同) F 7 16请将歌唱熟,然后以五种音型为此曲伴奏。三、另一种弹奏的体系:你可注意到,在光盘中,宋大叔信手弹了另一个体系:这个体系是他在所著的实用键盘学中所采用的,难了一些,但它的音响却较精彩,它是:14C 大调如此,G 大调、F 大调或别的调也均可如此使用。当然也可比照着将伴奏做成别的音型。若是你的反应够快,键盘的能力较强,则很希望你能采用这个系统。四、左手的弱拍加上 5 音,使之成为:在左手的弱拍加上 5 度音,而右手弹奏后半拍,就使节奏立时生动、活泼,充满了振奋的感觉。请将它练熟,因为这种伴奏的速度较快,因此必须练到纯熟。加上歌:荣耀、荣耀 哈利路亚(副歌
17、) C 大调 4 / 4注:当全小节弹 G 时,固然可以: 但将前半配成 Dm/F( ) ,在未学之前将其弹成 F 即可:15C 大调可以如此伴奏,G 大调也可:在那边点名的时候(副歌) G 大调 4/4(请将简谱改写成五线谱)(注 1):尽管是无旋律伴奏,但开始的 这两个旋律音,请以右手随唱者弹出来。( 注 2) : 第 三 、 四 小 节 原 作 者 选 择 使 用 V( 7) ( 属 7) 而 不 用 IV(C) 。请比较一下,IV(C)好,还是 V(7) (D(7) )的效果好。再次强调:三个正三和弦,以 I(主) 、V(7) (属(7) )较为重要,下属和弦较为次要。(注 3):第
18、7 小节的前半,本该用 G/D 的,但由于速度快,反应不易,故先用 G(I)弹吧!随后将会将 加上去。至于 F 大调,不再写谱了, (本来键盘和声即兴演奏,就是要离谱的,不再依靠谱。 )请你比照着 C 大调、G 大调立即弹奏。2 / 4 拍子的歌,每小节两拍会弹吗?(把四拍子去掉后方的两拍,就是两拍子了。 )也不写歌了,就用“礼拜散时”这首小曲作为练习吧,你若需要谱,可去第 13 课(第 83 页)找。我要嘱咐的乃是最后三小节:16五、将右手前方的后半拍改弹成两个 16 分音符:这么一变就更生动、更有活力了。把它练好,右手要放松才能灵巧,否则这两个短音符不易弹出来。加上歌:(1)荣耀、荣耀哈利
19、路亚 C 大调 4 / 4务必先把这首曲的旋律唱熟,要用五线谱学唱,不要依靠简谱。唱熟后,加上伴奏自弹自唱。(2)进深,进深 (赞美诗选 1050 首的 769)首先把这个 C 大调的音型,自行推演成 G 大调。希望你不是写谱弹奏,而是直接在键盘上弹奏出来。所用的这首曲是在第十二课第 82 页,希望你不是看着谱视唱,也不是靠看谱上的和弦,而是背唱,一边唱一边依旋律的音而决定当用的和弦,手中的伴奏就跟随心中的和弦,即兴的在键盘上反应,这是个重要的练习。音乐是发自心中,响在耳中,反应在手中,而非所谓的传统古典钢琴靠看谱、靠在琴上找位置。 (其实传统的钢琴教授,也该是用耳,由音响到弹奏,而非靠17着
20、谱到琴键。 )请边唱边弹这首歌,使旋律与伴奏配合到天衣无缝。(3)末日点名 F 大调 4 / 4 (赞美诗选 1050 首的 193)请把简谱改写成五线谱,并且配置和弦。请自行将 C 大调的弹奏移为 F 大调。和弦:开始的时候,右手要将 的旋律音弹出来。 F 两拍 bB(将来会 1 2用 )两拍 F F C,第 4 拍伴奏休息 F 两拍 3 4 5 6bB, 两拍 F 两拍 F,两拍 C7 F F F C(7) C(7) 7 8 9 10 11 12(第 别用 bB 或 Gm / bB) F bB 两拍 F(待教了 F/C 的弹1112 13 14 15奏再改)两拍 C7 F16六、补遗:在光
21、盘上有几件未提及的:(1)既然可以弹奏: ,那么当然也可改弹为: ,它的效果也是很好。请自行推演 C、G、F 调,二拍子、三拍子。 (复二拍、复三拍少弹这种音18型。 )(2)在光盘上提到可将 V 级弹成:G/D(5 音置于强拍,而根音放在弱拍)当 I 级接 V 级时,用 G/D 代替 G 是个很顺畅的连接,特别当旋律是 fa(7 音)或 si( 3 音)时,其音程为 6 度、3 度,效果极佳。因着这个弹奏,我们就可弹终止六四了!请注意:弱拍所弹的 5 音都是第二指。而第二转位的 G/D、C/G 所弹的弱拍,都是用 第 3 指弹和弦的根音。希望你能在快速的进行下,加上第二转位 G/D、C/G
22、的弹奏。(3)无旋律伴奏在实际应用上,必须加上前奏,而且所加的前奏必须是带有旋律的。前奏最好有歌曲开头的几句,以提示唱者对主旋律的印象。要紧的是前奏必须要停在结尾的终止上(必须是 V(7)接 I) ,结尾在主音 do 上。本课不另订作业,请以此三首曲子作为练习。向您进言:教会目前的意识、观念形态太多,主持的牧师与长老随教会的不同,其观念很不一样,有非常庄严不苟的,也有开朗活泼的。因此,对于此种无旋律伴奏的看法也很不相同。若是您是一个教会的司琴,请务必留心,您的教会是否能接受这样的伴奏的形式。19第十六课 其余大调的音阶与和弦在以前的课程中已经教过 C、G、F 三个大调的弹奏,你一定会从其中发现
23、一个途径,循着这个途径,可以推演到任何一个大调。在讲授五度链中,我们知道一共有 12 个大调,现在希望你能藉着学过的三个大调所获得的法则,推演到每一个调。这个法则:(1)先学会音阶大调的音阶:由调名、调号、到音阶中的各音,各音的音名与首调唱名。(2)建立和弦:和弦(三和弦)是 3 度 3 度垒成的 5 度(或依泛音该说成是 5度当中加一个 3 度音) 。属 7 和弦是 5 度音上再加一个小 3 度。然后写上和弦的三个名称音名和弦、级数和弦与音级名称的和弦。(3)找出三个正(大)三和弦主(I) 、下属(IV) 、属(V ) (包括 V7) 。(4)依宋大叔制定的方法,在键盘上弹奏出来,并且加上属
24、 7 甲、属 7 乙和终止六四。(5)选取一首同调的歌只使用三个正三和弦的歌,传统的诗歌绝大多数都是使用这三个和弦。好!现在循着这五个法则,循着宋大叔教 C、G、 F 调的途径,自己学会其余大调的弹奏:例:D 大调:(1)D 大调的音阶:调号,各音的音名、唱名。还记得 D 是 G 的属,是 G 的上 5 度吗?因此,D 大调的调号是两个“#”记号。当然,D 大调的音阶也可依: (全、全、半、全、全、全、半) ,由 D 音(主音)推出:20奉劝我的学生们,特别是自学的学生们,你们几乎都是以简谱为主,但我必须说,简谱无法表达乐理上的内涵,必须改用五线谱,以五线谱建立观念,才能了解乐理上许多深入的精
25、粹。总之,首先建立音阶,知道 D 大调的调号是两个# 记号,它的主音 do(1)在D。(2)建立和弦:在音阶上建立和弦:和弦是依 3 度、3 度垒成的 5 度(除 VIIO是减 5 度外,其余的都是完全(纯)5度) ,惟有属 7 和弦是在完全 5 度上方再垒一个小 3 度。正如 C、G 、F 大调:D 大调的 I、IV 、V 是大三和弦,也就是正三和弦。 (将五度链记熟,任何一个调的主、属、下属三个主要和弦就都记住了。 )II(Em) 、I II( #Fm) 、VI(Bm)是副三和弦。惟一的减 3 和弦是 VIIO( #Cdim)是属于属 7 的一部分。(3)找出三个正(大)三和弦:主和弦:D
26、(I)下属和弦:G(IV)属和弦:A(V) ,属 7 和弦:A7(V7)终止六四:D/A (4)弹奏、练习这三个正三和弦:以宋大叔设定的弹奏,D 大调也如 C、G、F 大调相同的弹法:(左手的指法也完全相同,应该是会了一个调,其余的就相随的都会了。 )21在强拍上加上 8 度的低音(加上踏板) ,使左手的伴奏成为:二拍子、三拍子、复二拍、复三拍自行推演。(5)加上一首 D 大调的歌作为练习:一切献上歌(赞美诗新编 400 首的 343)D 大调 4 / 4把简谱改写成五线谱配上和弦,决定右手指法,然后自行弹奏。使无旋律伴奏(一) 、 (二)也跟着一并练习。(在光盘上,倒数第二小节,宋大叔该将前
27、两拍弹成 D/A ,而他弹成了D。致歉。 )该你了,来个 bB 大调:(1)写出 bB 大调的调号、音阶,及各音的音名,并把音阶弹熟。 (指法见第三课)(2)建立和弦,并写出和弦的名称。(3)找出三个正(大)三和弦。(4)弹奏:加上 V7 甲、V7 乙、 。(5)加上歌:22答案:(不可抄袭我的,要自己作,然后校对。 )(1) bB 大调:把音阶弹熟了吗?(2)建立和弦,写出和弦的名称(3)找出三个正(大)三和弦:I( bB) IV( bE) V(F)V7(F7)主 下属 属 属 7(4)弹奏这三个正(大)三和弦,并加上 V7 甲、 V7 乙、 ( bB / F)实际弹奏:23第十七课 右手加
28、和弦音右手加和弦音,实际上该说是:“右手除了弹奏旋律外,还要加弹和弦。 ”此前的课程,右手仅弹奏旋律,但右手若加上和声,音响就更丰富了,而且左手就有更多弹奏的自由了。因此,将右手加上和声,就提升了弹奏的层次。右手加和弦音有两项要注意的事:(一)先要分析旋律中哪些音是和弦音,而哪些是非和弦音。和弦音必须是依所定的和弦加上和声音;而非和弦音则依和声外音的法则给予和声。(二)要选择使用效果良好的音程。这样说来,必须先要回顾一下,第九课所授的和声外音有哪些。再者,第一、二课所授的音程,哪些是优良的音响,哪些是可以用的,哪些是有条件使用的。随着旋律(右手)所加的和弦音是根据和弦与音程得到的。现在就举些例
29、子说明和弦音的加法。一、炼我愈精(赞美诗选编 1050 之 617 首)(在第九课第 64 页此曲以首句“你若不压橄榄成渣”命名)这首曲的旋律已经明确的宣示了,第 1 小节必须是主和弦(C,I) ,第 2 小节必须是下属和弦(F ,IV ) 。同样的,接下来第 3 小节是 C,第 4 小节是 G。 (当然其和弦的配置还有别的理由:乐曲的开头必须是主和弦,而第 4 小节是半终止,必须是属和弦。 )因此,要加的和弦音就必须要依循着所定的和弦加和弦音。因此,这 4 小节的和弦音必须是:24和弦是不能更改的,更改了和弦,就“走味”了,更改了和弦,就不能替分声部的诗班伴奏了。 (诗班的声部是本着和弦建立
30、的,否则所弹的与所唱的就彼此抵触混淆了。 )请注意第一小节第一个音不但是长音,是主和弦,连后方所有的和弦音都必须是主和弦(I,C) 。第 1 小节第 4 拍后半拍、第 3 小节第 4 拍所加的最下方的和弦音,以括号括起来的音,由于太低为免影响左手的弹奏,可以省略不弹。现在,再谈谈第 1 小节的两个和声外音:第 二 拍 后 半 拍 的 la(6), 它 是 个 上 助 音 , 既 然 是 和 声 外 音 , 当 然 可 以 不 用 理 它 ,弹成这样: ,但用另外一个上助音来“陪衬”它,效果也是很好的: 。用 的 4 也是上助音,用它来和 的 6,刚好是 3 度进行。还记得音程中的协和吗?完全(
31、纯)协和的 1,4,5,8 度,太协和。而不完全协和的大、小 3 度、6 度是我们最喜欢的音程。现在就使用这个 3 度平行来和这个上助音,而使这个上助音构成了一个和弦 :这样一来,这个原先的上助音也构成了一个和弦,这个和弦叫做“助音六四”和弦,它的地位不能与前后的主和弦分庭抗礼,它是“套”在 I(主和弦)中的“小和弦” ,我们要学着用。第 4 拍前半拍的 re(2) ,是个经过音: ,当然,若不理它也就过去了,但我们可以把它做成: ,这是把当中的 2 这个经过音,用 的下助音来和它,也做成一个“小和弦” G(V) ,将它“套用”在 I 级主和弦中,我们可以称这 G(V )和弦叫做“经过25和弦
32、” 。总之,和声外音藉 3 度、6 度平行可构成一个“小和弦” ,这个小和弦套用在整体和弦中,使所加的和弦音更精彩丰富。这样一来,这 4 个小节就成为:这首歌中还有两个地方有和声外音,我们也要一并讨论:首先说,它是和声外音,可以不用理它;将它作成:前方 的 6 可解释成为挂留音, 的第一拍可解释成强倚音。总之, 的前两 b拍与 的全小节是主和弦,这是不容否定的,也不容改变的。但我们也可把这 b个“la” (6)的和声外音,加上它的和弦音,作成:这样一来,这个和声外音也作成一个和弦,套在主和弦中。这样说来,要用哪一个好呢?是把 la(6)当和声外音呢?还是用 F/C 套用在主和弦中呢?若是有五线
33、谱的诗本,查查看原作者用什么吧!替分声部的诗班伴奏,就必须看原作者的处理。否则,任你选其中之一吧!还有另外一个问题:它第 3 拍的 mi(3)是个和声外音。你必须知道此处是个完全终止的地方 完全终止必须是属(或属 7)26接主和弦(旋律在主音 do) 。属的再前方若是 I(主和弦) ,则常是 (终止六四) 。因此,这个:3 2 | 1 | 不可把 mi(3)当成和弦音,re(2)当成经过音。这么一来,3 2 | 1 | 的和弦就变成:C 接 C 了。这是因不深知而产生的错误:好 !这里要怎么配它的和弦呢?它是个和声外音,不理它,直接弹成: 1弹成这样它就是 III6(Em / G)的和弦了,其
34、实这是个不错的处理,其音响新颖别致。另一种处理,也是传统使用的处理: 2将这个 3(E)做成 的音响,这是常用的方法,两种配置和弦的方法,可酌情任选其一。惟,当为诗班分部合唱时,就要遵照原作者所使用的弹奏了。接下来,要谈此曲的副歌了。此曲的副歌,在全国性的诗集中,不知道是哪位编曲人编了这样的二声部合唱,27笔者将其笔录下来,加以讨论:这位编曲人似乎是“故意”的用了许多 4 度、5 度音程。在所抄录的 6 个小节中,有 4 个小节几乎都是 4 度、5 度的音程和声。我们愕然的见到约在近一千年前,初有和声之时,所使用的音程(使用完全 1 度、4 度、5 度)出现在今日的中国诗歌本中。我们换个音程,
35、比较看看其音响效果如何:(请在琴上弹奏,比较音响,建立观念。 )我们发现,不完全协和的 3 度、6 度是我们喜爱的音响,而非 4 度、5 度。至于: 增 4 度,它不协和,它是包含在属 7 和弦之中,因此将它“解决”到主和弦,是非常好的处理: 。还有一个我们无法认同的地方:就是最后一小节的用 la(6)来和 1(C) 。3 度?3 度还不好?不可!此处该是个完全终止,最后的和弦必须是主和弦。用了 la(6)就表示这个和弦用错了!改成这样吧!这样不会闹笑话: 两个声部用一个主音结束,也不可换成别的和弦。 (在此不能解释成阻碍终止。 )先解决的问题还不是音程,而是和弦,考虑所使用的和弦是首要的决定
36、:28宋大叔来一句很中肯的话:“旋律显示和弦,和弦支持旋律。 ”第一小节旋律已经显示了。必须是 F 的和弦,我们不可随意的把这个两拍的do(i)改成: ,因旋律已经指明了这一小节要用下属和弦 IV(F) 。这四小节该是:(在基本的构架上该是:)它要加的和弦该是:有两处需要解释:(1)第 1 小节的第 3,4 拍,这不是 V(7)接 IV 吗?怎么可以?不,第三拍的si(7)是个经过音,它所构成的这个和弦是包含在(套在)IV 下属和弦之中,不可与 IV 同等而语。(2)最后一小节是个半终止,该停在 G,但加个 Dm,延后 G 的出现,挺好的。(以后会在和弦的基本架构中,继续用些变化,以美化其音响
37、。 )我得承认,我很不愿意用谱、用文字写这些解释,太繁、太烦了。惟,有些学生感到在光盘那么一说就过去,难以明确的领受。好吧!写吧!但问题很简单,用眼看谱惯了。不依着谱就难以具体的了解了。在此奉劝:必须是用耳朵,必须建立听的能力,建立音响,建立观念。二、再来一首歌:耶稣恩友29D.S.是回到前方有 的地方,这 4 小节再奏一次,全曲到 Fine 结束。“+”是和声外音所构成的和弦(称它是“小和弦”吧!)三、甘美天家(1218 首的 895 首)(注 1)这两拍是 G7(属 7 和弦) ,用 F(IV)是不当的。(注 2)括号( )中的音由于太低,可以不弹。(注 3)这个 do(C)可用 I,但用
38、 VI(Am)代替 I(C)的效果佳,以后介绍副三和弦的使用,再加说明。(注 4)这个两拍的音很长,别当经过音解释。四、作业:三首:右手的旋律加上和弦音(不再附答案)(a)送别: C 大调 4 / 4,谱在第七课第 54 页。(b)主曾舍命为你:C 大调 6 / 8,谱在第七课第 52 页。30(c)前行于迷路中: C 大调 4 / 4,谱在第九课第 65 页最好是即兴弹奏,否则先写谱再弹,但最终还是要离谱弹奏。左手目前先依以前所授的柱式和弦弹奏,但右手加和弦音的目的却是左手可以做别样的弹奏。但当右手加了和弦音后,双手可能在位置上冲突。此时或可把右手提高 8 度,或把左手降低 8 度弹奏。第十
39、八课 II6 代 IVII6 代 IV 乃是用上主和弦的第一转位来代替下属和弦。本课的内容并进一步的引申到 II的使用, 与 II7 的使用。先解释:I I是上主(音)和弦,是副三和弦中最重要的一个。一个调中有三个副三和弦 II(上主和弦) 、I II(中音和弦) 、VI(下中音和弦) 。(当然一个调中有三个大三和弦:I(主和弦) 、IV(下属和弦) 、V (属和弦,包括属 7 和弦。 )这三个大三和弦又称正三和弦,是调中的和声骨干。 )这三个副三和弦都是小三和弦(小 3 度垒大 3 度形成的(完全)5 度的和弦) ,其中最重要的,使用最多的就是上主(音)和弦。上主和弦以第一转位(I I6)的使用最多,用它来代替 IV(下属和弦)是最先的使用。在前面的课程中曾数次提到:由于三个正三和弦的构造与音响完全一样,为寻求音响上的变化而使用了 II6( Dm/F )。 II6 既然是代替 IV,就把它放在 IV 的位置上:和弦的进行常是:IIVV(7)I,好,用 II6取代 IV 而成为:II I6V(7)I;和弦的进行也会:IIVI,则也可用;II I6III6 的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