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的第三条岸赏析当我看到这篇小说题目的时候,我的脑海里就不由自主的冒出一个大大地疑问:河的第三条岸是什么,它是否真的存在,如果存在,那它究竟在哪里?我们平时所见的河流,不都只有两条岸吗?不是此岸,就是彼岸,这是公认的事实,又何来河的第三条岸呢?我不知道。但当我阅读完这篇小说的时候,我似乎明白了,河的第三条岸就在河的中央,就是“父亲”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飘荡在河里,所追求的超越世俗的精神或心灵的归宿,但是结局似乎不大美好,因为“父亲”永远也没有走出那条生养他的河流,永远在那里徘徊飘荡,最终似乎什么也没有找到。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烦心的事,或是一些难以解决的困难,或是无人理解自己,
2、或是我们自己对于人生下一步不知该往何处去等等。每当到这种时候,我们总会给自己寻找一个归宿,以寻求物质上或者精神上的寄托。时常在这种时候,平常人首先想到的总会是自己的亲人,因为似乎在现实生活中,只有亲人才能给予我们真正的一丝安慰,才能给予我们这颗被凡尘俗事弄得精疲力尽的心一个真正慰藉的港湾。但是,当我们所做的事情,所有人甚至连自己的亲人都不能理解或不能给予帮助的时候,我们又该怎么办呢?要知道小说中的父亲也是一个极其普通平凡的人,他就是一个“尽职、本分、坦白的人”。但是突然有一天,当这样一个“尽职、本分、坦白的人”,决定驾着他精心特制的船永远离开家,去与河流终生相伴的时候,其他人对他有着怎样的看法
3、呢?是对他的做法表示理解呢?还是有其他看法,这些我们可以从小说中找到。首先,这位父亲的举动,在旁人或常人的眼中,是匪夷所思的,是“从未发生过,也不可能发生的事”。但这件事情始终发生了,所以常人一定认为他疯了。其次,他的妻子,也就是小说中“我”的母亲,她在知道父亲造船的时候,就变现得“牢骚满腹”,当父亲离开家的时候,她只是苍白的说了一句话:“如果你出去,就待在外面,永远别回来。”这其实就说明了她对于他的做法也是不理解、不支持的,甚至觉得是一件羞辱的事情。最后,“我”对于父亲驾船去河流里漂流,永远不上岸的事情又有什么看法呢?当父亲离家的都一天,“我就感觉到深深的痛苦,想为他多做点儿什么。”因此我每
4、天会把食物放置在河边,以免父亲饿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不断重复着,我在等待着父亲上岸的那一天。从这里看来,“我”对于父亲似乎是理解并支持的。“我”甚至下定决心去顶替他的位置,只是为了让他上岸。“我”对于“父亲”的这种追求似乎全力支持。但是对于“父亲”匪夷所思的行为,“我”的内心其实是不理解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所有的亲人都走了,只有我还留在那里,因为我觉得“孤独地在河上漂流的父亲需要我。”但是直到时代变了,亲人走了,“我”头发斑白了,“我”还是不知道父亲为什么要这样?所以当父亲接受“我”的提议后,我浑身战栗,害怕极了,甚至“发疯似的逃掉”。把父亲看作是“另一个世界来的人”,而自己则被冰冷的
5、极度恐惧感彻底淹没。因为我的内心对于父亲的行为其实是不理解的,“我”从小长到大,从黑发变成白发始终都没有找到真正的答案。现实生活,又有多少人能够找到通往“河的第三条岸”的路呢?“父亲”没有找到,“我”没有找到,而我也没有找到,我也不知道其他人能否找到。生活于滚滚红尘之中,有多少人能够明白,自己真正追求的是什么呢?反正我到现在也没有弄明白。小说中的“父亲”去追寻了,虽然始终徘徊于原地,始终在孤独、漂泊中游荡,但至少他去追寻过。“我”一直孤独的在那里等待着,等待这,等待着父亲上岸的一天,就如同爱斯特拉冈和弗拉季米尔坐在一个低土墩处等待戈多来到一样。但当“他举起他的手臂向我挥舞”的时候,“我”却浑身战栗,“发疯似的逃掉”。直到死亡来临的那一刻,“我”似乎才真正明白了。所以,“我”要求“别人把我装在一只小船里,顺流而下,在河上迷失,沉入河底”。无论怎样,“我”最终还是明白了,但是生活于世俗社会中的人们,你们明白了吗?我反正没有找到自己生命里真正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