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六角特大桥施工组织设计.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623444 上传时间:2018-04-15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26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角特大桥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六角特大桥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六角特大桥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六角特大桥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六角特大桥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1 编制依据及原则1.1 编制依据(1)湘桂铁路柳州至南宁段扩能改造工程工程量清单、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有关文件。(2)设计单位提供的设计图纸、设计文件和设计资料。(3)铁道部下发的有关铁路桥梁建设施工安全、质量、文明施工方面的有关文件、通知。(4)相关技术规范及国家、铁道部颁发的现行规范、规程、验标等各项技术标准和有关的法律、法规。1.2 编制原则(1)严格遵守国家、铁道部颁发的规范、规程和规则等技术标的原则国家及铁道部颁发的现行各项施工技术规范、验收标准是指导本桥梁工程施工的权威性行业标准,技术方案编制中将严格遵守这些行业标准并将其贯穿于整个施工组织中。(2)全面响应设计

2、文件和设计图纸要求的原则在充分领会设计意图的前提下,结合现场调查情况及我单位的实际施工能力和水平,力求工期、质量、安全和技术方案等各方面能充分满足设计图纸要求,并相应制定出完善的保证体系和保证措施,确保各项目标的实现。(3)确保施工工期的原则整个工程统筹组织,超前计划,合理安排工序衔接,严格遵守节点工期和总工期,施工进度安排注意各专业间的协调和配合,根据工程的特点和轻重缓急,充分考虑气候和季节对施工的影响,在有关工程施工安排上注意时间的前后调整。(4)确保工程质量的原则确定质量目标,严格执行客运专线质量验收标准,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确保工程质量满足国家及铁道部相关验收标准和设计要求。2(5

3、)坚持文明施工,注重环保和水土保持的原则精心组织、严格管理、文明施工,在方案的编制上力争把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6)力求施工方案的适用性、先进性相结合的原则结合本工程特点,搞好劳力、材料、施工机械的合理配置,推广“四新”技术,采用成熟可靠、先进的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力求施工方案的适用性、先进性相结合,做到施工方案科学适用,确保实现设计意图。2 工程概况2.1 工程概述六角特大桥位于南宁市宾阳县和吉镇境内,孔跨样式为 2(3232+(52+88+52)连续梁+232+124+132+224+3232)m 预应力混凝土梁,桥梁全长为2473.36m,桥梁范围为 DK655+069.

4、11D1K657+542.47。跨越既有湘桂线、新建柳广上行线及一条排洪沟。基础型式采用明挖基础及桩基础,桩基础深度最深可达 36m,部分墩基础岩溶强烈发育,钻孔见洞率较高。矩形台,圆端形实体墩。2.2 主要工程数量六角特大桥主要工程量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特征 单位 数量 备注1 挖土(0-3m) m3 811 2 挖石(0-3m) m3 2881 3 挖石(3-6m) m3 139 4挖基回填土方 m3 5466 5 钻土(软塑) m 33 6 钻土(硬塑) m 92.6 7 钻石(次坚石) m 305.4 8 钻石(软石) m 367 9 C35 砼承台 m3 1351.8 10钻孔桩基础

5、钻孔桩基础1.25m承台钢筋 HRB335 m3 47829.9 3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特征 单位 数量 备注11 C30 钢筋砼桩身 m 2622 12 桩身钢筋 HPB235 kg 59221.7 13 钢护筒(2m 一个) 个 66 14 C35 砼(H1 环境) m3 44.815桥台C30 砼(T2 环境) m3 162.8 16 C35 砼(T2 环境) m3 2552.717 C35 砼(H1 环境) m3 1093.8 18 实体墩钢筋 HPB235 kg 36163.5 19实体墩实体墩钢筋 HRB335 kg 49422.5 20 桥隧型接地端子 个 32621 裸不锈钢连

6、接线 套 6622 L 型连接器 套 6423墩身综合接地钢筋网(16) Kg 3845.524 C35 钢筋砼(T2 环境) m3 58.9 25台顶台顶钢筋 HRB335 kg 5094.7 26 C35 钢筋砼(H1 环境) m3 19.1 27 后台挡板 HPB235 kg 98.228后台挡板后台挡板 HRB335 kg 787.4 29 防水层 甲种防水层(A 类) m2 71.3 30 保护层 C40 聚丙烯纤维混凝土 m3 2.7 31 C35 钢筋砼(T2 环境) m3 746.9 32 钢筋 HPB235 kg 3201.0 33墩顶及顶帽钢筋 HRB335 kg 1047

7、46.8 34 C50 钢筋砼(T2 环境) m3 63.1 35支承垫石支承垫石钢筋 HPB235 kg 372.04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特征 单位 数量 备注36 支承垫石钢筋 HRB335 kg 13122.4 37 检查设施 吊篮 个 63 38 简支架Lp=31.5m 整孔简支箱梁(曲)(无声屏障)孔 3239 支座 PZ-5000KN 个 12840 B 组填料 m3 569.1 41 M10 浆砌片石 m3 112.5 42 干砌片石 m3 27.9 43 碎石垫层 m3 46.1 44桥台锥体M10 浆砌片石检查台阶 m3 11.1 45 台后侧沟 C25 砼 m3 29.9

8、46 伸缩缝 TSSF-160 型耐候钢伸缩缝 道 3247 桥面系长度 m 1054.145 48 作业通道栏杆长度(单侧) m 2108.2949桥面系作业通道长度(双侧) m 1054.145 50 弃碴 弃碴方量 m3 4063.72.3 水文地质情况(1)地形地貌桥址处为丘陵剥蚀地貌,地面标高为 111120,相对高差为 09m。该桥跨越一大河谷,槽谷之中地形平坦开阔,多垦为水田,沟渠纵横交错,桥址范围内有多条乡间碎石路穿插其中,附近有若干村庄分布,交通较方便。(2)地层岩性桥址出露地层有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 4al+pl) 、冲积层(Q 4al) 、坡残积层(Q 4dl+el)

9、 、洞穴堆积层(Q 4ca) ,下伏基岩为石炭系下统岩关组(C 1y) 、泥盆系上段(D 3)地层,岩性描述如下: 1)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 4al+pl)5黏土:褐黄色、灰黄色,硬塑状,厚 14m,土质较纯,表层夹杂少量植物根系,广泛分布在桥址表层,属级普通土。粗圆砾土:灰白、褐黄色,饱和,稍密中密状,砾石成分为砂质和石英砂岩质,砾径 10-50mm 为主,最大达 60mm,偶夹卵石等,呈次圆状,砾占总质量约为 60-70%,余为粉质黏土及细砂充填,一般层后 515m,最厚达 25m,广泛分布于黏土层之下,属级普通土。软土 :黄褐色、灰褐色,软塑流塑状,质为软黏土、淤泥质黏土,黏性较强,

10、局部微含碎块石。主要分布于圆砾土层之下,厚 05m,根据勘探揭示:分布里程为D1K448+852D1K448+923,局部呈透镜体分布,属级普通土。qc462Kpa, 062Kpa,E S2.6Mpa。粉细砂 :黄灰色,稍湿,中密状,成分为石英,局部为细砂,石质成分为石英,含约 10%的黏粒。主要分布于于 D1K449+230280 段表层,厚约 01m。属级松土。2)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Q 4al)卵石土:灰黄色,饱和,中密状,成分为灰质,呈浑圆状,粒径 50-100mm,夹有20%的灰质圆砾及 10的粘粒,主要分布于河沟表层,层厚 05m,属级普通土。3)第四系全新统坡残积层(Q 4dl+

11、el)黏土:棕黄色,底部夹灰褐色,硬塑,底部夹含少量砂质砾石,厚 03m,土质较纯,表层夹杂少量植物根系,主要分布大里程桥台小山包上,属级普通土。溶洞充填物(Q 4ca):主要为卵石土、圆砾土、角砾土、细砂及硬塑软塑流塑状粘性土,局部溶洞无充填。4)石炭系下统岩关(C 1y)泥质灰岩、炭质灰岩夹炭质页岩:灰黑色、黑色,隐晶质结构,中厚层状,泥质胶结,裂隙节理较发育,溶蚀轻微,方解石石脉发育(次生) ,其中局部夹薄层炭质页岩:有污手现象,断面有油脂光泽,主要分布于 D1K449+489测段终点,其强风化层岩芯呈碎块状,层厚 05m,属级软石;其弱风化层岩芯完整呈柱状、长柱状,属级软石。65)泥盆

12、系上段(D 3)灰岩:灰色、灰白色,隐晶质结构,中厚层状,钙质胶结,节理裂隙较发育,溶蚀颇重,溶洞极发育,可见方解石脉,岩芯较完整,分布于测段起点D1K449+498 段,属级次坚石。溶蚀破碎带:灰色、灰褐色,岩质较软,裂隙发育,充填有粘土,岩块表面溶孔发育,溶蚀现象严重,岩芯呈似粗砂状,局部碎石土状、角砾状,含角砾粒径 2-20mm,最大 30-50mm。属级软石,C 组填料。(3)地质构造桥址范围内上覆土层较厚,构造简单,石炭系下统岩关组(C1y)泥质灰岩夹炭质灰岩及炭质页岩地层与泥盆系上段(D3)灰岩地层整合接触,岩层总体上倾向线路大里程一侧,局部小褶曲发育,岩石节理裂隙发育,且多呈密闭

13、型,测段附近山包处可见基岩出露,岩层产状:N70E/65SE。(4)地震动参数根据 1/400 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18306-2001) ,测区内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小于 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 0.35s。(5)水文地质特征地表水主要为河水,水塘水,主要受大气降雨补给,补给和径流条件好,地表水发育。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孔隙水及基岩裂隙水,赋存布于土层及基岩中,由大气降水和地表水补给,水量微弱,桥区属岩溶区,岩溶水较发育,地表未见泉点出露,地下水位一般为 14m。据取附近地表水和地下水分析,水质类型为 HCO3-.(SO42-)- Ca2+.(Na+)型水。根据铁路混凝土结构

14、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 ,水质对混凝土结构具酸性侵蚀,在环境作用类别为化学腐蚀环境时,水中 PH 对混凝土结构腐蚀等级为 H1 级。(6)不良地质、特殊岩土不良地质为岩溶,特殊岩土为软土。1)岩溶:7桥址范围内覆土较厚,基岩局部出露,多见小溶孔、溶隙,局部可见岩溶塌陷。据本次钻探揭示,地下隐伏岩溶强发育,地下隐伏岩溶强烈发育,溶洞大小不一,呈串珠状分布,局部连通性好,多充填软塑流塑状黏土及卵石土及角砾土,个别为空洞。2)软土:质为软黏土、淤泥质黏土,黄褐色、灰褐色,软塑流塑状,黏性较强,局部微含碎块石,其层厚约 04m,主要呈透镜状分布于黏土、圆砾土层等硬壳之下、基岩层之上,上面硬壳层厚约 512

15、m,属级普通土。经静探统计:qc462Kpa, 062Kpa,E S2.6Mpa。(7)工程地质条件评价桥区属丘陵剥蚀地貌,地形较平坦,未发现构造痕迹,岩层单斜,覆土厚度不均,一般层后 515m,最厚达 25m,不良地质为岩溶,隐伏岩溶强烈发育,溶蚀破碎带呈大面积分布,对桥影响严重;特殊岩土为软土,一般厚 04m,呈透镜体状分布,分布范围小,对桥影响不大,地表水和地下水均发育,均对砼无侵蚀性,总体来说,该桥的工程地质条件较差。(8)环境工程地质评价1)沿线居民点繁多,列车提速后会对周围居民造成噪声污染。2)该地带多为良田,施工时尽量少占农田,必要时采取措施防止水土流失。3)施工弃土设弃碴场,避

16、免将废碴弃于河流和大沟槽中,并对弃渣场地进行围拦和挡防。(9)气象特征本区属中亚热带湿润区温暖型气候。线路所经地区气候具有夏长冬暖、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偶有奇寒,气温北低南高、雨量充沛、干湿季节明显的特点。多年平均气温 20.7,极端最高气温 39.2,极端最低气温-3.8。无霜期长达 292331 天,霜冻期 068 天。多年平均降雨量 1424.7mm,59 月为雨季,最大一日降雨量214.8mm。全年多南风和东北风,年平均风速 1.6 m/s,最大风速 24.3 m/s。年蒸发量1609.3mm,多年平均相对湿度 76 %,年雾日数 5.0 日,最大积雪深 4.0cm,多年平均8日照时数

17、1604.2 小时。3 工程特点、重难点分析和施工技术控制要点分析及对策措施3.1 工程特点本桥设计行车速度为 200km/h,采用盆式橡胶支座,设计里程以左线里程贯通。本桥基础部分地质情况较为复杂,基础型式全部采用钻孔桩基础,桩基础深度最深可达33m,桩径 1250mm,墩台高度不一,最高达 13m,基础部分溶洞较多,溶洞部分采用细砂填充、流塑状黏土填充、卵石土半填充、卵石及圆砾夹砂填充等多种填充形式处理,局部空洞。3.2 施工技术控制要点(1)地质情况复杂,溶洞多;钻孔桩深度深达 33m,钻孔难度大。(2)中渡洛江双线特大桥主要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 100 年,对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提出了很高

18、的要求。混凝土结构耐久性与诸多因素有关,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以及结构使用过程中的正确维修与例行检测。就本标段而言,重在从施工过程控制的方面来保证混凝土的耐久性,即根据混凝土结构所处的环境作用等级进行混凝土原材料选择、配合比选配,并加强施工工艺控制,特别是混凝土养护的温度、湿度控制等。由于耐久性混凝土比侧重于满足强度需要的常规混凝土有更多、更高的施工要求,因此我们将在耐久性混凝土方面开展科技攻关,消化吸收国内外成功的经验,保证结构混凝土的耐久性。(3)承台大体积混凝土运送、浇筑及养护也是施工控制要点。3.3 重点、难点工程技术的控制措施六角双线特大桥的重难点工程有:

19、钻孔桩溶洞处理、耐久性混凝土施工3.3.1 钻孔桩溶洞处理措施3.3.1.1 常规处理方法(1)桩机安装时,要尽量加大它的触地面积,安装足够的枕木,并在桩机后用缆绳拉住。(2)对地质资料中有溶洞的钻孔桩基础加大泥浆制备量,以应付随时出现的失浆9现象,同时根据需要加大泥浆的稠度。(3)在钻机附近储备一定长度的钢护筒,以应付突发事件。(4)遇到较大溶洞时,先在孔口附近准备足够的块石、粘土、水泥,在洞顶击穿时,一旦发现漏浆,要迅速填堵,防止坍塌,一般土洞、溶洞在洞顶击穿后,桩中的泥浆会下降的很快,此时要将准备好的块石、粘土、水泥按照比例抛入,直至孔中的泥浆停滞下降,并慢慢上升,此时可用冲锤进行适当的

20、挤压,反复作业直至把桩基两侧的溶洞填满或堵死。最后补充泥浆重新成孔。较大的溶洞最好等 12 天后再重新冲孔成桩。(5)在成孔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快到土洞、溶洞的洞顶时,冲锤采用低锤密击的方法施工,以防止顶板过早被破坏,造成失浆,同时防止卡锤、掉锤等现象,在钻进中,密切观测。3.3.1.2 成孔时注意事项:(2)为防止意外,冲孔前必须备好材料,一旦泥浆泄漏,能及时向孔内投放粘土、水泥和片石,依靠冲挤在溶洞内形成片石夹粘土的围护结构,保护孔内泥浆高度,使冲钻顺利进行。(3)加大泥浆量和密度。(4)当岩面倾斜较大,钻头摆动撞击护筒或孔壁时,回填片石,使孔底形成一个平台后再转入正常冲孔。(5)接近岩溶地

21、段时采取轻锤冲击,加大泥浆密度的方法成孔,防止卡钻和掉钻。3.3.2.2 耐久性混凝土施工工艺控制及要求(1)耐久性混凝土控制1)主要控制原则桥梁主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级别为一级,设计使用年限为 100 年。依据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 、 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 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进行组织施工。地下水土环境对混凝土具有侵蚀性地段,应根据其侵蚀类型、侵蚀程度采用相应10的耐腐蚀砼(耐腐蚀砂浆),并满足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及其补充规定“铁建设2007140 号文”的有关要求。2)设计要求桥梁主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级别为一级,设计使用年限为 100 年,为满

22、足 100 年使用年限的要求,在主体结构类型、构造、建筑材料上做到结构耐久、并有利于阻挡或减轻环境侵害。施工中砼的配合比应根据现场取水化验结果,对所采用胶凝材料、骨料特性以及选用外加剂的技术要求进行调整配置,并取样试验,确保所采用混凝土的各项耐久性指标满足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及其补充规定(铁建设2007140 号)的要求。3)施工要求控制混凝土耐久性的关键因素是施工质量。加强施工管理,通过对耐久性混凝土的试配试制,检验合格后开工。施工过程中,从原材料采购、混凝土搅拌、运输、浇注、捣固到养护等各个环节进行严格把关,严格按照施工程序和质量标准操作,规范施工,切实保证施工质量。4)使用及

23、维护要求桥梁工程,应在 100 年的使用期限内,定期对其结构及材料的使用状态、环境条件的变化进行检测及监测,并就桥梁工程结构的安全性、可靠性和适用性进行综合评估,判明桥梁结构的维护时机。必要时,根据需要对桥梁主体结构进行加固、补强,甚至更旧换新。(2)耐久性混凝土施工1)耐久性混凝土的拌制混凝土配合比应考虑强度、弹模、初凝时间、工作度等因素并通过实验来确定。混凝土原材料应严格按照施工配合比要求进行准确称量,称量最大允许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按重量计):胶凝材料(水泥、掺合料等)1%;外加剂1%;骨料2%;拌合用水1%。搅拌混凝土前,应严格测定细骨料的含水率,准确测定因天气变化而引起的粗细骨料含水量的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混凝土搅拌时投料顺序为:先向搅拌机投入细骨料、水泥、矿物掺和料和外加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