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唯物论哲学总复习体系基 本 原 理 ( 关 系 ) 方 法 论 意 义(世界的本质)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从主观出发了解国情、立足国情意识反作用于物质的原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不同认识的根源)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反对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手抓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 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主观能动性 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唯物论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坚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反对僵化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坚持联系的观点, 反对孤立的观点(因果联系的意义)(如何处理整体和局部的关系)运动的观点
2、(与物质、静止的关系) 在运动中认识事物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 坚持发展的观点, 反对静止的观点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 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原理 坚持适度原则,重视量积累,抓住时机,促成飞跃前进性与曲折性辩证关系原理 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准备走曲折的路对主统一关系原理矛盾的普遍性的原理 坚持一分为二(两点论),反对一点论矛盾的特殊性的原理 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辩证法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矛盾主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反对均衡论与一点论主观能动性 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实践与认识辩证关系原理(实践的含义特征作用)(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关系坚持实
3、践与认识(理论)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同群众实践相结合处理好改造“客”与“主”的关系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辩证关系原理认识的根本任务透过现看本质 既要实践,又要学习认识论认识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扩展推移分析、综合合理想象和创新思维认识无止境,反对将认识凝固化、僵化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辩证关系原理 利用有利条件为社会作出贡献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辩证关系原理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理想与现实的辩证关系原理 在奋斗中实现理想人生观 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对立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 坚持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2哲学框架马克思主义哲学辨证唯物主义哲学历
4、史观和人生价值观辨证唯物论唯物辨证法认识论历史观人生价值观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客观规律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和实事求是 矛盾发展联系实践 认识 实践和认识的关系联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价值两方面 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途径人生理想辨证唯物论(一)整体知识结构图哲学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基本问题:谁决定谁可否知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可知论不可知论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辩证唯物论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
5、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能正确反映物质对物质具有反作用一切从实际出发树立正确意识,克服错误意识规律客观性人的主观能动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可抗拒性不能被创造和消灭认识世界的能力和活动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良好的精神状态按规律办事实事求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前提基础 利用规律可以认识定意识物质决集体主义价值观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3(二) 世界的客观性世界的客观性整体图天体起源生物起源人类起源承认自然界的存在,尊重自然的属性和规律是人类正确改造和利用自然的前提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人类产生后,自然界的存在也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社会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
6、客观的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物质社会是客观发展的必然结果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生产力生产关系支配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证明证明证明证明证明一切从实际出发考点辨析哲学上的物质和自然科学上的物质关系哲学上的物质 自然科学上的物质对象和范围从万事万物的具体形态中进行概括抽象出来的共同性,是一个一般概念自然科学上的物质结构、物质实体理论仅揭示出特定的物质形态的结构和特性,是个具体概念特性 永恒、绝对、客观实在、共性 暂时、可变、相对、个性联系1.哲学的物质范畴以自然科学关于物质结构、物质实体的理论为基础。2.哲学的物质范畴又给自然科学关于物质结构、物质实体的研究以方法论指导。3. 自然科学对于物质结构、
7、物质实体的新认识、新发现,不断为哲学物质范畴的正确性提供新的证明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比较 物质 物质具体形态它所概括的仅仅是物质具体形态的共同的惟一特性它除了具有共同的惟一特性客观实在性外,还有自己的个别特性区别 不能用物质去代替物质的具体形态,否则看不到物质世界的多样性不能用物质具体形态去代替物质,否则看不到世界的物质性联系物质是具体形态中概括抽象出来的,物质具体形态物质是物质的具体表现,物质存在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之中,它们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特殊的关系4(三) 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整体图意识的能动作用反作用能动反映意识本质起源内容证明表现物质基础条件含义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
8、产物性质:正确意识、错误意识水平:具体感觉、抽象思维时间:对过去、现在、将来的认识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不仅能正确反映现象,而且能正确反映本质和规律意识指导下改造世界的成功活动越来越多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总在不断扩展和加深世界上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端正立场,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以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为指导,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不断充实知识,完善知识结构立场世界观、人生观、思维方法知识构成影响意识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主观原因通过指导实践而引起物质具体形态的变化。正确意识能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发展错误意识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表现方法论重视意识的作用
9、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思想意识,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意识本质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考点辨析比较下列三者之间的关系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的反作用 主观能动性区别意识的能动作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它不仅能反映事物的现象,还能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规律。二是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意识的反作用是指在意识的支配下从事实践活动,使客观世界发生变化。其外延要小于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观能动性包括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即想,人们能动地改造世界即做,人们认识世界和在改造世界中具有的精神状态。其概念和外延要比前两者大联系三者都是人们发挥主观努力的过程,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中包含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10、和意识的反作用,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包含了意识的反作用的发挥附图示:5(四)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整体图物质意识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哲学基本问题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不仅能正确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正确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能动地反作用能动地反映意识的反映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近代唯物主义正确:促进错误:阻碍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世界的本质是意识意识决定物质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古代唯物主义辨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坚持无神论,反对有神论正确的估量和对待自己把想问题、办事情的立足点放在中国国情上
11、客观看待人和事,办事应有认真精神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坚持从实际出发反对主观主义辨证统一要求不同回答考点辨析.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根本观点是承认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即客观决定主观,主观是对客观的反映根本观点是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世界的本原是意识;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是意识决定物质,而不是物质决定意识根本要求是主观必须符合客观,做一切事情都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使主观与客观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唯心主义在实际工作中的表现就是主观主义,从主观出发。区别包括三种类型: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机械唯物主义和马克
12、思的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包括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两种类型联系都是回答的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的本原、谁决定谁这一哲学基本问题最重要的方面。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一切从实际出发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之比较:一切从实际出发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含义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是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理论依据 物质决定意识 事物矛盾的特殊性区别哲学范畴的类属 唯物论 辩证法联系 都要求了解实际,认识符合客观实际6一切从实际出发和实事求是的关系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事区 含义别 原理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
13、系的原理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原理的要求联系 都辨证唯物主义的根本要求,二者精神实质一致,都要作到主观符合客观,发挥主观能动性(2)怎样理解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围绕物质和意识关系问题,哲学上划分为两大阵营两大、阵营基本观点 派别 主要区别 分歧 根本分歧古代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一种或几种的具体物质形态,如“气”、火”、“水“、“土“等近代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中的物质概念就是哲学上的物质概念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辩证唯物主义不仅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而且还承认意识对物质
14、的反作用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世界是由人的意识决定的,“心外无物”、“存在即被感知”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客观唯心主义认为世界是由“神”、“上帝”的意志决定的。如神灵创造世界,上帝操纵人的命运物质和意识究竟哪个是世界的本原,物质和意识究竟谁决定谁,对哲学基本问题这一重要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否承以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特别提醒不要把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等同于哲学的基本问题一一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唯一的即是否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古代唯物主义、近代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并不是所有的唯物主义都承认意识的能动作
15、用,唯心主义也承认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只是夸大了意识的作用。7(五) 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整体图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社会的发展是有规律的认识的发展是有规律的规律事物运动过程本身固有的事物运动中的本质联系事物运动过程中的必然联系规律是客观的含义: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集中表现:不可抗拒性客观规律主观能动性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规律的制约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为人类造福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含义及表现按客观规律办事,从客观实际条件出发。不断地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
16、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条件的制约 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条件结合起来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充分利用客观条件,改变不利条件,创造有利条件客观条件辨证统一辨证统一考点辨析.规律与规则、守则规律 规则、守则属性 客观(物质) 主观(意识)区别特点 不能创造、消灭、违背 可以制定、修改、废除联 系 规则、守则是规律的反映,规律是制定规则、守则的依据,哲学规律和具体规律具体规律 哲学规律范围 某种具体事物运动过程中 一切物质运动过程中区别特性 特殊的本质和必然联系,具特殊的具体内容(个性)一切物质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共性)联 系 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解放思想和实
17、事求是的关系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含义区别侧重点 发挥主观能动性 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8联 系(一).统一:主观符合客观、从实际出发去发现规律、按规律办事(二)是的内在要求,是达到的重要条件,是的前提,二者是同一的。 (三) (1)按客观规律办事,才能达到预期目的,取得成功。违背客观规律,必然遭到失败。 (2)按客观规律办事,就是要实事求是。 (3)按客观规律办事,必须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统一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人们是否按规律办事,决定着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否收到积极的效果;人们按规律办事的程度,决定着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收到积极效果的程度客观条件制约着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广度和深度规律的客
18、观性 人的主观能动性以规律为指导 以条件为基础认识和利用制约和限制9辩证法(上)唯物辨证法(一)整体知识结构图联系发展矛盾整局因果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坚持用联系观点看问题趋势状态原因实质新事物产生旧事物灭亡外因内因量变质变前进性曲折性发展的观点创新精神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坚持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办事情适度原则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准备走曲折的道路发展深化联系联系引起发展矛盾观点辩证法的实质、核心,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斗争的焦点 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正确对待矛盾的前提坚持两点论和两分法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坚持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特殊性- - 普遍性 特殊性)坚持
19、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要矛盾矛盾发展不平衡性次要矛盾主要方面次要方面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观点看问题矛盾分析法辨证统一表现动力根本内容10(二) 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普遍性结构图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普遍性事物都与周围的其它事物相互联系着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客观性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状态,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联系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多样性因果联系整体联系特点内容属性先行后续引起和被引起结果原因含义不同对立统一在具体联系中,两者有严格区别相互依存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同一关系中互为因果因果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
20、性客观性客观性部分整体 对立统一同一事物中有严格区别地位不同:功能不同:不可分割相互影响辨证统一辨证统一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方法论方法论 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研的前提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方法论考点辨析因果联系 关系 原因 结果含义不同 引起某种现象的现象 被某种现象引起的现象时间顺序不同 在前 在后区别地位作用不同 引起者 被引起者辨证关系第一,在每一事物的具体因果联系中,原因和结果有严格的区别。因就是因,果就是果,不能倒因为果,也不能倒果为因。第二,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方法论承认
21、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也是系统与要素的关系。 )关系 整体 部分含义不同 有机统一体及发展全过程 各方面、要素及某一阶段11区别地位与功能不同1、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2、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条件: P.53) ;3、整体功能小于部分功能之和(条件 P.53)联系一是二者不可分割。整体由部分组成,没有部分就无所谓整体。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没有整体也无所谓部分。二是二者相互影响。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反
22、之,部分也制约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方法论首先,(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原理依据?其次,(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原理依据?(三) 运动和发展运动和发展结构图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命运动社会运动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的思想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的思想物质与运动静止运动与 含义不同:对立性质不同: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统一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静中有动,动中有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发展
23、含义: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取代旧事物含义不同:正 确 把 握发 展 的 实 质 明 确 区 分新 旧 事 物 新事物旧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强大生命力、远大前途与客观规律背道而辞,日趋灭亡事物是变化发展 的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认识都是发展的方法论具体运用把事物如实看成一个变化发展过程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阶段和地位有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用发展的观点看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增强爱国主义情感考点辨析 运 动 、 变 化 、 发 展 三 个 概 念 的 关 系运 动 变 化 发 展含 义 不 同 指 宇 宙 中 一 切 事物 的 变 化 和 过 程 表 明 事 物 由 一 种
24、 状 态向 另 一 种 状 态 过 渡是 指 新 事 物 的 产 生 和 旧 事物 的 灭 亡 即 新 事 物 代 替 旧事 物区别 范 围 程 度 运 动 、 变 化 比 发 展 范 围 广 泛 发 展 比 运 动 、 变 化 更 深 刻 ,表 明 事 物 运 动 变 化 的 总 方向 和 总 趋 势 。12侧 重 点 不 同作 为 物 质 存 在 的方 式 , 是 一 般 的变 化侧 重 于 是 强 调 运 动 中所 发 生 的 状 态 乃 至 性质 的 改 变是 一 种 运 动 和 变 化 , 但 决非 任 何 变 化 都 有 是 发 展 ,只 有 上 升 的 前 进 的 变 化 才是
25、发 展联 系 它 们 都 指 宇 宙 中 事 物 的 变 化 和 过 程 发展的观点发展的原因发展含义永恒性 原因状态运动、变化和发展 实质运 用 发 展 的观 点 看 问 题内外因的辩证关系量变质变辩证关系新事物和旧事物 运 用 内 外 因的 辩 证 关 系看 问 题运 用 量 变 质 变辩 证 关 系 的 道理 看 问 题 趋势 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用事物发展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看问题 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要有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重视内因不忽视外因把内外因结合起来重视量的积累适时促成事物的飞跃要坚持前途是光明的要准备走
26、曲折的路要 培 养 创 新 精 神 , 促 进新事物的成长。办事坚持适度原则13外因外部矛盾内因内部矛盾通过主要方面次要方面斗争相互 引起双方力量地位变化事物变化发展决定作用于内因外因辨证关系方法论坚持内因外因相结合的观点作用于个人成长 重视内因:重视主观努力,善于抓住机遇,正确对待顺境和逆境不能忽视外因:对外因要作“一分为二”的分析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扩大对外开放通过扩大对外增强自力更生的能力量变与质变的区别和联系量变 质变变化指向 数量、程度 根本性质变化状态 逐渐、不显著 剧烈、显著区别变化结果 性质没变,一事物还是该事物性质改变,一事物变为他事物联系量变与质变
27、是统一的。量变与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二者统一于事物发展过程之中。量变与质变互相联系。量变是事物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与质变发生的原因相同。二者都是事物自身矛盾既互相依赖又互相斗争而推动的结果。14量变质变事物在数量和程度上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事物内部矛盾主次双方力量的变化必然结果 必要准备事物显著的、根本性质的变化事物内部矛盾主次双方地位的变化量变质变辨证关系原理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从量变开始的 没有一定程度量的积累就没有质变量变只在一定范围之内事物才保持其原有性质事物的发展最终要通过质变实现希望某种质变发生不希望某种质变发生要持之以恒要防微杜渐要重视量的积累
28、要保持事物性质稳定要改变事物性质,向前发展要坚持适度原则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实质引起必然引起 达到一定程度发展的趋势新事物旧事物前进性趋势曲折性趋势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新事物的成长壮大要经历艰难曲折要坚信前途光明要准备走曲折的路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要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曲折要正确对待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前进中遇到的困难运用相互 斗争 辨证 统一15辩证法(下)(四)矛盾分析法矛盾分析法结构图考点辨析矛盾两个基本属性的区别和联系:对立 统一双方互相排斥,互相斗争 相 互 依 存 相 互 转 化区别 对立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相对,有条件的联系对立与统一始终不可分割。 对立离不开统一,统一离
29、不开对立。 对立与统一既存在于事物内部,也存在于事物之间。矛盾的普遍性矛盾对立统一对立统一相互斗争相互排斥相互区别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相互转化正确理解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是不可分割的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既存在于事物内部,也存在于事物之间矛盾具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时时有矛盾)方法论 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具体运用对自己、对前进中的困难和挫折要一分为二全面理解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两个基本点
30、的关系一系列“两手抓”矛盾 含义特征基 本 属 性 承 认 矛 盾一 分 为 二 普遍性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特殊性主次矛盾、矛盾的主次方面 运 用 普 特 关 系 看 问 题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 矛盾分析方法16正确理解矛盾特殊性原理的内容: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个侧面各有其特点事物矛盾的双方各有其特点矛盾的特殊性是世界上诸种事物之间之所以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矛盾的特殊性是构成这个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质矛盾特殊性的两种情形是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他们是诸多矛盾发展不平衡和矛盾双方力量发展不平衡的表现 正
31、确理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含义就是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找到解决特殊矛盾的特殊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地位作用 是人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矛盾的普遍性(即共性)与特殊性(即个性)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即共性,是指各种矛盾普遍具有的共同点、共同性或共同本质。矛盾的特殊性即个性,是指不同事物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特性或特殊本质。区别矛盾无处不在,矛盾无时不有。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并且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
32、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事物矛盾的双方各有其特点。联系首先,任何事物都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互相联结的。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再特殊的事物,总是与它同类别事物有某种共同点,总是具有同类事物的一般规律。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是没有的。其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不同凝固不变的,在一定的条件下是相互转化的。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区别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地位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原则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哲
33、学依据。17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结构图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普遍性指事物的共性特殊性指事物的个性在一定范围内相互区别、相互联结;在不同场合可以相互转化对立统一不同事物矛盾各不相同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特点事物矛盾双方各有特点正确的认识和工作方法特殊-普遍-特殊坚持从群众来到群众去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原则的哲学基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哲学依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错误倾向 不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用简单化的方法处理各种不同的矛盾,一刀切,一风吹辨证统一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图解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对立统一地位不同作用
34、不同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转化要善于抓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不忽视次要矛盾,统筹兼顾重点论两点论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本质主流不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重视事物的支流地位不同作用不同相互联系相互转化对立统一主要方面次要方面统一辨证辨证统一 用对立统一观点把握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对立性范围 类别地位 作用统一性主要矛盾 支配地位 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在一个复杂事物的众多矛盾中次要矛盾 从属地位 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主要方面 支配地位 主导作用,规定事物性质在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中 次要方面 被支配地位 不起主导作用,影响事物性质相互排斥、相互依存
35、、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方法论要求 重点论,抓重点和主流 两点论18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主要矛盾 次要矛盾含义地位 居于领导地位 处于从属地位作用 (规定或影响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决定事物的前进方向以及整个事物的发展进程。 )即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依附于主要矛盾,随主要矛盾变化而变化,不能决定整个事物的发展进程。 )对事物发展起一定影响。方法论 抓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统筹兼顾,不能忽视次要解决矛盾区别数量 主要矛盾只有一个。 次要矛盾有一个或多个。辩证关系第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主要矛盾规定、制约着次要矛盾。主要矛盾的解决和处理得当,就会
36、促进和带动次要矛盾的解决。然而,次要矛盾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它的发展和解决,也会影响和制约主要矛盾的解决。第二,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方法论第一,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第二,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矛盾主要方面 矛盾的次要方面含义不同地位不同 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 处于被支配地位即从属地位作用不同 决定事物的性质,起主导作用 不决定事物的性质,影响事物性质区别方法论不同把握主流 注意支流相同 数量相同 矛盾的主要方面只有一个 矛盾的次要方面也只有一个辩证关系第一,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影
37、响和相互作用的。第二,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当矛盾的主次方面转化了,事物的性质也就改变了。方法论 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知识综合)要正确区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主要矛盾 矛盾的主要方面区别含义主要矛盾是指在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主次矛盾讲的是矛盾体,可以称为“一个”或“一种”矛盾。主次矛盾内部都包含着矛盾双方,因此又有各自的主次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矛盾的主次方面讲的则是“矛盾侧面” ,所以只能叫“一方”或“方面” 。19外延主要矛盾进就复杂事物中所包含
38、着、 “诸多矛盾”相互比较而言的。主要矛盾一般只有一个,而次要矛盾则可以有多个。矛盾的主要方面则是就“同一矛盾”的双方相互比较而言的。矛盾主要方面只有一方,矛盾的次要方面也只有一方。作用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发展进程。 矛盾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方法论主次矛盾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在观察、处理复杂问题的时候,要首先抓主要矛盾,即善于抓中心、抓关键、抓重点。矛盾主次方面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着重抓矛盾的主要方面,即抓事物本质和主流。辨方向顾大体、识大局、抓要害。联系两者都是矛盾发展不平衡性的表现,以及矛盾特殊性的重要情形之一。二者都 是重点论所要把握的重点;主要矛盾中也存在矛盾主要方面。 主次矛盾和矛盾的
39、主次方面的关系项目类别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起作用的范围不同 在复杂事物中(众多矛盾中)在每一事物中(在一种矛盾中)所处地位不同 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其他 次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矛盾的主要方面支配地位;矛盾的次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所起的作用不同 主要矛盾起决定作用,次要矛盾不起决定作用矛盾的主要方面起主导作用;矛盾的次要方面不起主导作用区别指导的方法论不同抓主要矛盾,抓中心、重点、关键,统筹兼顾,防止“单打一”抓矛盾的主要方面,正确认识事物的性质;分清主流和支流“两点”的共同性 都是讲不平衡性,矛盾的特殊性“关系”的共同性(1)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2)在一
40、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联系“方法”的共同性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1、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1)理论依据:唯物辩证法中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2)两点论的含义:(3)重点论的含义:(4)两点论与重点论的关系:两点论与重点论是统一的: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离开两点看重点,是一点论,离开重点看两点,不分主次,是均衡论,都不能正确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在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时,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做到既全面,又善于抓住重点和主流。2、两点论与重点论的区别和联系:两点论 重点论认识复
41、杂事物发展要看到主次矛盾;认 认识复杂事物发展要着重把握主要矛20区别识某一种矛盾时要看到矛盾的主次方面。 盾;认识某一种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联系 两点论和重点论是密切联系的。唯物辩证法所说的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论是两点中的重点。两点论与重点论是统一的。在防止和反对离开两点看重点的形而上学的“一点论”的同时,又要防止和反对离开重点看两点的形而上学的“均衡论” 。矛盾分析法:A、坚持矛盾分析法,要坚持对立统一观点。B、坚持矛盾分析法,要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点论、两分法。C、坚持矛盾分析法,要承认矛盾,揭露矛盾。D、坚持矛盾分析法,要注意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E、坚持矛盾分
42、析法,要善于把握重点和主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承认矛盾辩证法 联系观点 发展观点 全面观点形而上学 孤立观点 静止观点 片面观点否认矛盾分 歧 分 歧 分 歧根本 对立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根本分歧辩证法21认识论(一)整体知识结构图认识实践认识要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和发展来源发展动力根本目的检验标准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决定作用反作用现象本质相互区别相互依存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认识的根本任务)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要从现象入手,感性认识是整个认识的起点反映反映辨证统一 辨证统一占有丰富的、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对感性材
43、料进行加工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两个条件真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人民群众青年知识分子掌握科学理论工农群众主要实践主体相结合 走群众路线分析与综合相结合合理想象创造思维通过实践改造主观客观世界实现主客观、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主体22(二) 认识的根本任务认识的根本任务整体图深度:不断深化广度:不断扩展进程:不断推移认识要不断发展认识的根本任务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感性认识理性认识辨证 统一相互区别相互依存从内容上看从水平上看从作用上看理性认识要以感性认识为基础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现象是事物表面特征,个别、多变本质是事物根
44、本性质,一般、相对稳定相互区别本质离不开现象,本质总表现为现象现象离不开本质,现象是本质的表现相互依存现象本质辨证 统一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两个条件占有丰富的、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分析与综合相结合合理想象创造思维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要从现象入手,感性认识是整个认识的起点考点辨析现象与本质的关系现象 本质区别现象是个别的东西;现象是多变的易逝的东西;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外部联系、可被人的感觉器官直接感知。本质是同类现象中共同的、一般的东西;本质是现象中相对稳定的东西;本质是事物的内部联系,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只能靠人的理性思维去把握。联系两者密切联系,不可分割。
45、本质总要表现为现象;现象是本质的表现;认识事物的本质只能从认识它的现象开始。比较真象与假象:真 象 假象区别是指那些从正面直接表现本质的现象是指那些以否定方式或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的现象联系 都属于客观范畴的问题,都是一种客观的东西,都是本质的表现形式。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内 容 对事物现象认识 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形 式 感觉知觉表象 概念、判断、推理特 点 直接性、形象性、生动性 间接性、抽象性地 位 是认识的低级阶段 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比感性认识更正确、更深刻区别作 用 正确的感性认识能指导实践 正确的理性认识更能指导实践联 系感性认识是整个认识过程的起点,理性认识依赖于
46、感性认识, (这是认识论中的唯物主义)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论中的辩证法) ; 感性和理性认识是实践基础上统一的认识过程的不可分割两个阶段。23 真理是人们对事物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认识、真理、科学理论、理性认识、理论的关系属于(有正有误)(只有正确的)系理 系理统论 统论化化 化化属于(有正有误)(只有正确的) 分析和综合分析 综合含 义作用分析是研究整体和过程的基础,是认识事物的必经阶段。要正确认识事物,就要对事物进行分析。正确认识整个客观事物要求第一,分析各要素和、各部分、各阶段;第二,要分析各部分、各要素、各阶段之间的关系,分析事物的矛盾关系;第三,要在整体中
47、把握它们之间的关系。要注意抓住各要素、各部分、各阶段之间的内在联系,要在分析的基础上,从整体的角度去区分粗和精,去抓住主要的和重点的方面,把握整体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联系A、分析和综合密不可分。分析是综合的基础,综合必先分析,不分析无法综合;分析是为了综合,不综合,分析就失去意义,而且分析时也要在综合的指导下,把各部分放在整体中进行分析。B、分析和综合二者相结合的具体方法很多,贯穿于其中的核心内容是矛盾分析的方法。认识发展的两次飞跃:科学理论能够预见社会发展规律,预见未来,帮助人们把握社会发展的方向和历史进程能够提供正确认识事物和有效行动的方法,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提高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
48、世界的能力能够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三观能指导人们提出实践活动的正确方案是人们坚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思想武器充分认识到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要认真学习理论,掌握理论要深入实践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运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必须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做到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要在实践检验和发展理论如何发挥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邓小平理论科学理论 理论真理 理性认识24人类两项基本活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科学理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改造客观世界改造主观世界正 确 的 认 识 起积 极 的 指 导 作 用错 误 的 认 识 起消 极 的 指 导 作 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改造思想改造认识能力界改造主客观世界的关系认识
49、实践来源动力目的检 验标 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两个世界世界观境界人生观境界主观和客观的统一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主体 人民群众 与群众实践相结合反作用 决定实现区别内容 条件 作用联系第一次飞跃在实践基础上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1)占有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2)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实现认识根本任务,达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第二次飞跃理性认识回到实践中指导实践,并接受实践的检验(1)用于指导实践的理论必须是正确的;(2)理论与实践达到历史的、具体的统一;(3)实践必须掌握群众。达到认识目的,理论才变成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二者统一于实践,构成了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完整的认识辩证运动的过程。 本质和规律的关系本质 规律含义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东西,是事物相对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