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 年考研政治大纲变化对照表2015 马原大纲变化学科 章节 2015 年大纲 2014 年大纲 说明变更考点:“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将“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置于“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考点之中第一章第二节变更考点:“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政治立场、理论品质和社会理想”“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立场、理论品质和社会理想”变更考点:“实践的本质”“实践的本质含义”第二章第一节考点顺序调整:将2014 第三节“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这一考点中的相关内容移到第一节中新增考点:联系与运动、变化、发展。变更考点: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相互
2、关系矛盾及其同一性和斗争性。删除考点:矛盾分析方法第二章第二节删除考点:“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和区别”新增考点: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将 2014 大纲中第二节中的考点移到第三节当中删除考点: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唯物辩证法与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马原第二章第三节变更考点:意识能动作用及其变现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第三章 变更考点: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第三章第一节变更考点:认识的本质及规律认识与实践变更考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删除考点:实践活动的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变更考点: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从实际
3、出发、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变更考点: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与创新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与创新。删除考点: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第三章第二节新增考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党的思想路线删除考点: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新增考点:旧历史观的缺陷与唯物史观的创立变更考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的原理及其含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的原理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第四章一节新增考点:国家的起源和实质变更考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两重性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两重性及其特点变更考点:平均利润的形成利润和平均利润第五章第二节新增考点:剩余价值的分割变更考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主要形式及作用国家
4、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形式及作用第六章第一节新增考点:垄断资本国际化条件下的垄断组织变更考点:无产阶级革命的特点、形式无产阶级革命的特点、形式和发生删除考点: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新增考点: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学说变更考点:列宁领导的苏维埃俄国对生活主义探索的过程列宁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生活主义的探索变更考点:苏联模式的形成、特征及作用苏联模式变更考点:20 世纪生活主义制度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巨大贡献及发展的曲折性20 世纪生活主义制度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巨大贡献第七章第一节变更考点:无产阶级专政的性质、最终目标自和国家形式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民主”单独作为一个考点第七章第二节变更
5、考点: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及其在实践中的认识深化第七章第三节变更考点: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领导地位和作用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领导作用第八章 调整考点:原先第三节内容移到新大纲第二节当中删除“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这一考点,将其下面的内容移到2015 考纲“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一考点中2015 史纲变化学科 章节 2015 年大纲 2014 年大纲 说明第一章第三节变动考点: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及其民族意识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及其原因。民族意识。将 2014 年大纲中的考点单独列为新大纲的第三节,作为一个单
6、独考点,作为新增的一节删除考点:“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第三章第三节 新增考点: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第四章第一节变更考点:五四运动的爆发与新民主主义跟么的开端五四运动的发生和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第四章第三节 删除考点:北伐战 争的胜利进展。第六章第二节 变更考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及其基本策略变更考点: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单独将“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作为第三节标题。删除考点: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新增考点:第三条道路的幻灭第七章第三节新增考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史纲第七章第四节变
7、更考点:创建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2015 思修大纲变化章节 2015 年大纲 2014 大纲 大纲解析说明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理想信念的含义、特征与作用。 增加考点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两个考点顺序变更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删除考点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中国精神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增加考点世界观与人生观。 删除考点人生观科学内涵。 增加考点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删除考点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正确认识人生价值。 增加考点变更考点:“大跃进及其纠正”“大
8、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删除了人民公社化运动第九章第二节 删除考点:国民经济的调整删除考点:不断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新增考点: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第十章第四节新增考点:中共十七大总结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变更考点: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及其根本原因和主要经验中共十七大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及其根本原因和主要经验第十章第五节 新增考点: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的相互联系和重大区别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章标题变化3.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3.弘扬社会主义道德节标题变化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删除考点(实际
9、内容调整到第四节)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标题变化加强诚信道德建设。锤炼个人品德。删除考点(实际内容调整到第七章)第四章学习道德理论,注重道德实践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增加考点(原第三节内容)章节调整(原第七、八章主体内容)1.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法律的一般含义。法律的历史发展。2.社会主义法律精神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3.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和制度我国宪法的特征和基本原则。我国的国家制度。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与基本义务。第五章领会法律精神,理解法律体系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中国特色
10、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成。章节调整(原第七章主体内容)1.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意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自觉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第六章树立法治理念,维护法律权威2.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方式法治思维方式的含义和特征。正确理解法治思维方式。培养法治思维方式的途径。3.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维护法律权威的意义。保障法律的至上地位。努力成为法律权威的坚定维护者。章节调整(原第五、六章主体内容)1.公共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公共生活中的有关法律。2.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职业生活中的有
11、关法律。大学生的择业与创业。3.婚姻家庭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恋爱、婚姻家庭中的道德规范。婚姻家庭生活中的有关法律。第七章遵守行为规范,锤炼高尚品格4.个人品德养成中的道德与法律个人品德及其作用。个人品德与道德修养。个人品德与法律修养。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大纲变化2015 考研形势与政策:考查年度间 2014 年 1 月2014 年 12 月国际、国内的重大时事。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新增:地区局势与热点问题。(2014 年大纲表述是:地区热点问题)毛中特大纲变化学科 章节 2015 年新大纲 2014 年大纲 说明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
12、理论成果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变化较大重点突出讲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弱化了理论发展的过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原第一章和第二章合并为一个章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增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第一节删除的考点部分转移到了第三节大理论成果的关系。删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第二节:毛泽东思想删除: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指导意义第三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
13、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第三节:邓小平理论。 第三节全部更新。第四节: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与发展。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第四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时删除了原来的第五:科学发展观第四节全部更新。第一节:删除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第二节:变换说法: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和动力。新民主
14、主义革命的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经济纲领和文化纲领。第三节:合并考点: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依据。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删除: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及其与主要经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党的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经验。第三节: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及其与主要经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党的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经验。第一节:变换说法: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和基本内容。第二节:变换说法: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
15、主义改造道路。原说法: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第三节:变换说法: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及其历史依据。原说法: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及其历史依据。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第一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1.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2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3.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4.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换说法:科学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元第六章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我国最大的实际原说法: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
16、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换说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删除考点: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原说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提出及其主要内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第五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原第五章和第六章合并为一章删除第三节 原第三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第六章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第一节: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和科学内涵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第二节
17、: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坚持科学发展。第三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三步走”发展战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原第五章内容:第一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第二节: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第三节: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第一节: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
18、的关键抉择。增加内容: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第二节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原第七章原第一节: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是一场伟大的革命。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第二节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改革改革的全面性。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原大纲四章内容缩为一章)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原大纲四章内容缩为一章)增加: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这一章节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总体要求。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原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的合并即
19、: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合并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五位一体总布局第九章实现祖国统一的理论第九章实现祖国统一的理论第一节:实现祖国完全同意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换说法: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删除考点: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解放台湾。新形势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发展。换说法:新形势下对台工作方针。原第十二章: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换说法: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之一原说法新世纪新阶段的对台方针政策。第十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战略第十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战略换说法:
20、第一节: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的形成依据。第二节: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增加考点: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原第十三章:国际战略和外交战略第一节:国际形势的发展及特点第二节:独立自护照的和平外交政策第十一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第十一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第一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坚持一切为了人民。坚持共同富裕的目标。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第二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依靠力量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新的社原第十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领导核心原说法:第一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
21、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事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巩固和加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巩固和发展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第三节: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新时期受罪统一战线的内容和基本任务。加强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全国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第四节: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人民解放军的性质和作用。建立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的意义和内涵。加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强各族人民的团结合作。第二节: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和基本任务。加强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要法宝。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第三节: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人民解放军的性质和作用。建立巩固的国防。新世纪新阶段人民军队的历史使命。第十二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理论第十二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理论换说法:第二节: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政党。原第十五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原第二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原第三节: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上内容根据文都网站提供内容整理:by 恩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