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依据目录* 第一课 季氏将伐颛臾论语* 第二课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第三课 秋水(节选)庄子第四课 大同* 第五课 谏逐客书第六课 陈情表* 第七课 五代史伶官传序第八课 答司马谏议书* 第九课 论毅力梁启超* 第十课 灯 下 漫 笔第十一课 谈时间* 第十二课 论快乐第十三课 选择与安排第十四课 论学问* 第十五课 郑伯克段于鄢第十六课 冯谖客孟尝君* 第十七课 李将军列传* 第十八课 张中丞传后叙* 第十九课 种树郭橐驼传第二十课 报刘一丈书第二十一课 马伶传第二十二课 往事(一之十四)第二十三课 背影第二十四课 故都的秋* 第二十五课 香市* 第二十六课 爱尔克
2、的灯光第二十七课 箱子岩* 第二十八 氓第二十九课 国殇* 第三十课 陌上桑* 第三十一课 短歌行(其一)* 第三十二课 饮酒(其五)第三十三课 从军行(其四)* 第三十四课 山 居 秋 暝* 第三十五课 行路难* 第三十六课 蜀相第三十七课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第三十八课 杜陵叟第三十九课 无题* 第四十课 关山月* 第四十一 炉中煤* 第四十二课 发现第四十三课 再别康桥* 第四十四课 我爱这土地第四十五课 门槛* 第四十六 虞美人第四十七课 八声甘州* 第四十八课 水调歌头第四十九课 声声慢* 第五十课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更多内容请与 QQ:67460666 微信:kaopass 索
3、取* 第五十一课 天净沙秋思* 第五十二课 前赤壁赋* 第五十三课 宝玉挨打* 第五十四课 风波* 第五十五课 断魂枪* 第五十六课 米龙老爹第五十七课 苦恼* 第五十八课 麦琪的礼物第五十九课 长亭送别第六十课 日 出(上列篇目中带* 号者为精读篇目 35 篇) 第一课 季氏将伐颛臾 论语 一、 选择题 更多内容请与 QQ:67460666 微信:kaopass 索取1.先秦时期一部最能代表儒家思想的语录体散文集是( )。A.论语B.孟子C.庄子 D.荀子2.“祸起萧墙”这个成语的出处是 ( )。A.孟子B.论语C.韩非子D.庄子二、 词语解释题1.不患寡而患不均。患:担心,害怕2.是社稷之
4、臣也。是:这3.陈力就列,不能者止。陈:陈列,施展就:居,担任4.君子疾夫舍曰“ 欲之” 而必为之 辞。疾:痛恨,厌恶 辞:托词,借口5.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修:讲究,完善6.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相:辅佐三、 翻译题1.无乃尔是过与:难道不要责备你们吗?2.陈力就列,不能者止:能够施展才力的,就接受这个职务,不能施展才力的,就该辞职让位。3.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盲人站立不稳不能去扶持,摔倒了又不能把他扶起来,那么还要用护理人干什么呢?更多内容请与 QQ:67460666 微信:kaopass 索取4.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如果远方之人不归顺,就应该
5、完善文教德化而使他们归顺5.既来之,则安之:在使他们来归之后,就要使他们安顿下来四、 简答题1.孔子反对攻伐颛臾的理由是什么?孔子反对攻伐颛臾的理由有三:一是“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颛臾一向受到先王的礼遇,因而不可伐;二是“在邦域之中”,对鲁国不构成威胁,因而不必伐;三是“是社稷之臣”,臣不叛君,不可随意攻伐。2.本文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政治主张?治国以礼,为政以德3.这篇文章是通过什么方式来展开议论的?对话4.这篇文章采取了哪种驳论方式?反驳论据的方式五、分析题1.阅读下列文字,然后回答问题: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
6、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 与?”(1) 孔子这段议论是针对什么问题而发的?针对冉有推卸责任的观点。(2) 引用周任“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的话,表达了孔子什么观点?周任的话属于哪一种类型的论据?孔子认为,作为家臣,冉有、季路理应尽职尽责,否则,就应主动引退。这是理论论据。(3)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 的双重寓意是什么?从这里可以引申出一个怎样的成语?一是表明季氏的胡作非为必将造成严重后果,二是批评冉有季路的失职。从中可引申出成语“开柙出虎 ”。 更多内容请与 QQ:67460666 微信:kaopass 索取(4) 这段文字运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引用、呼告、比喻、反诘2.阅读下面一
7、段话,然后回答下列问题: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 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 则 安之。(1)季氏将伐颛臾 是一篇立论文章还是驳论文章?驳论。(2)这段文字是立论还是驳论?立论(3)这段文字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驳中有立,驳立结合。 第二十六课 爱尔克的灯光一、选择题1在下列作品中属于巴金处女作的是( )。A寒夜B.灭亡C憩园D.雾2 在下列作品中,巴金的代表作是长篇小说( )。A.爱情三部曲 B.家 C.春D.秋二、简答题1.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表现了作者对封建家庭、封建礼教的否定和“走向广大的世界中去”的坚定信念
8、。2.作者由“长宜子孙”四个字引发了怎样的思索?引发了对于人生道路的思索。3.贯穿全文的中心线索是什么?灯光4.本文的三种“灯光”各有什么象征意义?“故居大门内昏暗的灯光”是封建家庭、封建礼教走向没落、崩溃的象征;“爱尔克的灯光”是旧生活的悲剧和希望破灭的象征;作者“心灵的灯”是对新生活的信念和对理想追求的象征。更多内容请与 QQ:67460666 微信:kaopass 索取5.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以姐姐的悲惨命运说明了什么?姐姐的悲剧暴露了封建家庭、封建礼教摧残和窒息青年人生命的罪恶。6.本文综合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本文将叙述、议论和抒情熔于一炉。三、分析题1.阅读下列文字,然后回答问题:傍晚
9、,我靠着逐渐暗淡的最后的阳光的指引,走 过十八年前的故居。这条街、这个建筑物开始在我的眼前隐藏起来,像在躲避一个久别的旧友。但是他们的改变了的面貌于我还是十分亲切。我认识它们,就像 认识我自己。 还 是那样宽的街,宽的房屋。巍峨的门墙代替了太平缸和石狮子, 那一对常常做我们坐骑的背脊光滑的雄狮也不知逃进了哪座荒山。然而大门开着,照壁上“长宜子孙” 四个字却是原样地嵌在那里,似乎连颜色也不曾被风雨剥蚀。 我望着那同样的照壁,我被一种奇异的感情抓住了,我仿佛要在 这里看出过去的十九个年头,不,我仿佛要在这里寻找十八年以前的遥远的旧梦。(1)从这段文字来看,这篇文章关于人生道路的思索是由什么所引发的
10、?是由“长宜子孙”四个字所引发的。(2)“照壁上长宜子孙四个字却是原样地嵌在那里,似乎连颜色也不曾被风雨剥蚀”这句话的寓意是什么?它向我们暗示:封建家庭、封建礼教的阴影依然笼罩着巴金的故乡(3)“十八年以前的遥远的旧梦”指的是什么?是指封建家庭、封建礼教摧残和窒息青年人生命的悲剧。(4)“那一对常常做我们坐骑的背脊光滑的雄狮也不知逃进了哪座荒山”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拟物(或“比拟”)。2.阅读下列文字,然后回答问题:在这条被夜幕覆盖着的近代城市的静寂的街中,我仿佛看见了哈立希岛上的灯光。那应该是姐姐爱尔克点的灯罢。她用这灯光来给她的航海的兄弟照路,每夜每夜灯光亮在她的窗前,她一直到死都在等待那
11、个出远门的兄弟回来。最后她带着失望进入坟墓。对于姐姐,她生前我没有好好地爱过她,死后也不曾做过一样纪念她的事。她寂寞地活着,寂寞地死去。死带走了她的一切, 这就是在我们 那个地方的旧式女子的命运。(1)“哈立希岛上的灯光”有何象征意义?象征着旧生活的悲剧和希望的破灭(2)爱尔克姐姐的故事与巴金的姐姐有何内在联系?作者以爱尔克姐姐的命运来类比自己的姐姐的命运,她们都是带着失望进入坟墓的。(3)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对姐姐的回忆有什么作用?作者以姐姐的悲惨命运,揭露和控诉了封建家庭、封建礼教摧残青春与生命的罪恶。更多内容请与 QQ:67460666 微信:kaopass 索取(4)姐姐的死给同时代的青
12、年以什么启示?)它启示我们:只有挣脱封建家庭和封建礼教的束缚,才有前途。(5)在这两段文字中寄托着作者怎样的感情?寄托着作者对姐姐的痛切哀思和对封建家庭、封建礼教的憎恶与否定。(6)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对姐姐的回忆属于哪种叙述方式?插叙。3.阅读下列文字,然后回答问题:十 九年,似乎一切全变了,又似乎都没有改变。死了许多人,毁了许多家。许多可爱的生命葬入黄土。接着又有许多新的人继续扮演不必要的悲剧。浪费,浪 费,还是 那许多不必要的浪费生命,精力,感情,财富,甚至欢笑和眼泪。我去的时候是这样,回来时看见的还是一样的情形。关在这个小圈子里,我禁不住几次问我自 己:难道这十八年全是白费?难道在这许多
13、年中间所改变的就只是装束和名词?我痛苦地搓自己的手,不敢给一个回答。(1)在这十九年中,改变的是什么?改变的只是装束和名词。(2)没有改变的是什么?封建家庭、封建礼教摧残青春与生命的悲剧依然没有改变。(3)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表达了对中国社会长期停滞不前的极度愤慨。(4)在这段文字中,综合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了叙述、抒情、议论三种表达方式。更多内容请与 QQ:67460666 微信:kaopass 索取4.阅读下列文字,然后回答问题:忽然在前面田野里一片绿的蚕豆和黄的菜花中间,我仿佛又看见了一线光,一个亮, 这还是我常常看见的灯光。这不会是爱尔克的灯里照出来的,我那个可怜的
14、姐姐已经死去了。这一定是我的心灵的灯,它永 远给我指示我应该走的路。(1)作者“心灵的灯”的象征意义是什么?是对新生活的信念和对理想追求的象征(2)这里体现出作者要走的是怎样的人生道路?离开狭小的家庭,走向广大的世界(3)从这里可看出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灯光第六十课 日 出一、选择题1.五四运动前话剧曾被称作( )。A.戏剧 B.新剧 C.外国剧 D.文明戏2.曹禺的成名之作是( )。A.雷雨 B.日出C.北京人 D.胆剑篇3.下列哪部话剧不是曹禺的作品( )。A.屈原 B.家C.王昭君D.原野4.日出中的中心人物是( )。A.潘月亭 B.陈白露 C.小东西 D.李石清5.日出中李石清给黄省
15、三指出的最后一条路是( )。A.自杀 B.拉洋车 C.乞讨 D.偷抢6.一般来说,话剧的主要表现手段是( )。A.对话 B.情景交融 C.动作 D.对话与动作7.下列哪个人物不是日出中的人物形象( )。A.周朴园 B.黄省三 C.张乔治 D.翠喜二、简答题1.简述曹禺话剧日出的主题思想。日出通过“有余者”与“不足者”生存状态的强烈对比,揭示了旧中国黑暗社会“损不足以奉有余”的本质特征。2.日出中展现了现代大都市中哪两个典型的环境?这样安排的作用何在? 陈白露住的高级旅馆和三等妓院宝和下处。可以形成强烈对比,从而深化主题。3.简述黄省三和李石清的性格特征。黄省三的性格特征是善良、软弱、正直。李石
16、清则是性格复杂,对上卑琐,对下狠毒,狡黠。对人对事对社会,他有清楚的认知,但却把灵魂出卖给了魔鬼,成了“有余者”的帮凶。更多内容请与 QQ:67460666 微信:kaopass 索取三、分析题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然后回答下列问题:黄省三我没有求您周济我,我只求您赏给我点事情做。我为着我这群孩子,我得活着 !李石清(想了想,翻着白眼)其实,事情很多,就看你愿意不愿意做。黄省三(燃着了一线希望) 真的?李石清第一,你可以出去拉洋车去。黄省三(失望)我我拉不动。(咳嗽)您知道我有病。医生说我这边的肺已经(咳嗽)靠不住了。李石清哦,那你还可以到街上要黄省三(脸红,不安)李先生,我也是个念过书的人,我实
17、在有点李石清你还有点叫不出口,是么?那么你还有一条路走,这条路最容易,最痛快, 你可以到人家家里去,( 看见黄省三的嘴喃喃着)对,你猜的对。黄省三哦,您说,( 嘴唇颤动 )您说,要我去 (只见 唇动,听不 见声音) 。李石清你大声说出来,这怕什么?“偷”!“偷”!这有什么做不得,有钱的人可以从人家手里大把地抢,你没有胆子,你怎么不能偷? 更多内容请与 QQ:67460666 微信:kaopass 索取黄省三李先生,真地我急的时候也这么想过。李石清哦,你也想过去偷?黄省三(惧怕地) 可是,我怕,我怕,我下不了手。李石清(愤 慨地) 怎么你连偷的胆量都没有? 那你叫我怎么办? 你既没有好亲戚,又没
18、有好朋友,又没有了不得的本领。好啦,叫你要饭,你要顾脸,你不肯做;叫你拉洋车, 你没有气力,你不能做;叫你偷,你又胆小,你不敢做。你满肚子的天地良心,仁义道德,你只想凭着老实安分,养活你的妻儿老小,可是你连自己一个老婆都养不 住。你 简直就是个大废物,你还配养一大堆孩子!我告诉你, 这 个世界不是替你这样的人预备的。(指窗外) 你看 见窗户外面那所高楼么? 那是新华百货公司,十三层高楼,我看你走 这一条路是最稳当的。黄省三(不明白) 怎么走,李先生? 更多内容请与 QQ:67460666 微信:kaopass 索取李石清(走到黄省三面前) 怎么走?( 魔鬼般地狞笑着)我告诉你,你一层一层地爬上
19、去。到了顶高的一层,你可以迈过栏杆,站在 边上。你只再向空,向外多走一步,那时候你也许有点心跳,但是你只要过一秒钟,就一秒 钟,你就再也不可怜了,你再也不愁吃,不愁穿了。(1)这段对话出自哪部话剧中的第几幕?日出、第二幕。(2)在这段对话中,黄省三的内心发生着怎样的变化?为什么? 先是抱有一线希望,继而失望;然后又将信将疑的“不明白”,直至最终的绝望。(3)对话中李石清的“愤慨地”和“魔鬼般地狞笑着”的神态表明李石清怎样的性格特征? 表明李石清性格的复杂,“愤慨地”既有对黄省三的狠毒,也透出他对现代大都市魔鬼们无可奈何的愤恨。而后的“狞笑”显然是他狡黠、狠毒的心态的外化。(4)李石清给黄省三共指出哪几条路?黄省三为何都予以拒绝? 指出了拉洋车、乞讨、偷抢和自杀四条路。黄省三拒绝他,是因为身患肺病无力拉车;碍于面子、尊严不能乞讨;胆小怕事不敢去偷抢;为了孩子不能跳楼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