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 讲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选择题1与人体高级神经中枢无直接联系的活动是( )A上自习课时边看书边记笔记B开始上课时听到“起立” 的声音就站立起来C叩击膝盖下面的韧带引起小腿抬起D遇到多年不见的老朋友一时想不起对方的姓名解析:膝跳反射是非条件反射,其中枢位于脊髓内,其余三项所述活动均涉及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答案:C2下图表示反射弧和神经纤维局部放大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甲图中,所示的结构属于反射弧的感受器B甲图的结构中,信号的转换模式为电信号 化学信号电信号C若乙图表示神经纤维受到刺激的瞬间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则 a、c 为兴奋部位D在兴奋部位和相邻的未兴奋部位之间,因电
2、位差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解析:若题中乙图表示神经纤维受刺激的瞬间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则 a、c 为未兴奋部位,膜电位为外正内负,b 为兴奋部位,膜电位为外负内正。答案:C3(密码原创)去除蛙的脑而保留脊髓,做成脊蛙。用夹子夹住脊蛙的一腿使之不能收缩,用稀醋酸刺激这一条腿,蛙的另一条腿将弯向受刺激的腿进行搔拔。此现象说明 ( )A反射弧缺少神经中枢也能发生反射B未受刺激的一侧也有此反射的感受器C一侧的传入神经元通过脊髓中的中间神经元和另一侧的运动神经元有联系D神经冲动传到脑,脑发生的神经冲动传到未受刺激的腿,使之弯曲搔拔解析:A 项,反射弧必须完整,缺少神经中枢反射不能发生。B
3、项,刺激夹子夹住的一侧,只有此腿的感受器受到刺激。C 项,受刺激一侧的传入神经元通过脊髓中的中间神经元和另一侧的运动神经元有联系,一侧受到刺激,神经冲动可传到另一腿。D 项,脊蛙已经去除了脑。答案:C4下图中处能发生神经递质活动的是( )A和 B和C和 D和解析: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突触小体膜) 分泌,作用于突触后膜 (细胞体膜或树突膜)。是细胞体膜,是突触小体膜。答案:D5如下图甲所示,以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作材料,在神经纤维的表面,放置两个相距 12 厘米的电极 a 和 b,在图中的刺激点给予较强的电刺激。依据观测到的电流表指针偏转( 向左为正,向右为负。指针偏转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同 )情况
4、,绘出的曲线如图乙,正确的是( )解析:题中 a 部位兴奋时膜外为负,b 处膜外为正,指针偏向左,曲线上显示为正电位;兴奋传至 ab 之间时指针不偏转,曲线显示为 0 电位;兴奋传至 b 点时,指针偏向右,曲线上显示为负电位;兴奋传至 b 点后指针不偏转,曲线显示为 0 电位。答案:D6(2011东北师大附中模拟) 下图表示将刺激强度逐渐增加(S 1S 8),一个神经细胞细胞膜电位的变化规律。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S 1S 4 期间细胞膜内含有较多的 Na ,而呈正电位B刺激达到 S5 后,兴奋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而增加C. S5 S8 期间,细胞膜上的电位是外正内负D刺激达到一定强度才能诱
5、导神经细胞产生兴奋解析:由题图看出,刺激强度在 S1S 4期间,神经细胞没有产生兴奋,细胞膜呈静息电位,内负外正,细胞膜外含较多的 Na 。刺激强度在 S5S 8期间,细胞产生兴奋,细胞膜上的电位为内正外负,但膜电位变化幅度相同,说明在此阶段,兴奋并没有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而增加。综合两图信息可以看出:刺激达到一定强度才能诱导神经细胞产生兴奋。答案:D7神经冲动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时,以下生理活动不会发生的是( )A生物膜的融合和转化B离子通道的开放和关闭CATP 的合成和水解D信号分子与突触前膜上受体的识别和结合解析:神经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通过细胞膜以胞吐的方式释放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被突
6、触后膜上的受体识别,激活突触后膜离子通道的开放或关闭,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神经冲动的产生,这个过程消耗能量,自然发生 ATP 的合成和水解,注意受体在突触后膜上,不在突触前膜。答案:D8下图表示一种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若在图中箭头处施一强刺激,则图中a、b、c、d、e 能检测到兴奋的有几处 ( )A2 处 B3 处 C4 处 D5 处解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由突触前膜( 上一个神经元轴突 )通过突触间隙传给突触后膜 (系一个神经元树突或胞体),所以若在图中箭头处施一强刺激,则图中 c 处检测不到兴奋。答案:C9(密码原创)剥离蛙的离体的坐骨神经腓
7、肠肌放于海水中,坐骨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适当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会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图示该部位受刺激前后,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若降低海水中 Na 浓度, Na 通道开放,电位差会减小B若增大海水中 Cl 浓度, Cl 通道开放,电位差会增大C若将坐骨神经腓肠肌分别放置于海水、等渗 KCl 溶液、等渗葡萄糖溶液中,刺激坐骨神经都能产生神经冲动D在坐骨神经与腓肠肌的接点处,兴奋双向传递解析:刺激神经纤维产生神经冲动,是因为 Na 内流,若降低海水中 Na 浓度,Na 内流减少,电位差会减小。受刺激部位产生外负内正的电位,若 Cl 进入细胞内会使得膜
8、内正电位降低,电位差减小。KCl 溶液、葡萄糖溶液中缺少 Na ,刺激坐骨神经不会产生神经冲动。坐骨神经与腓肠肌的接点是突触,该部位兴奋传递是单向的。答案:A10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脑皮层既是高级中枢也是低级中枢B运动性语言中枢(S 区)受损的患者不会讲话C大脑皮层与躯体运动有关,而与感觉活动无关D产生渴觉的结构基础是一个完整的反射弧解析:A、C 两项错误: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的中枢,而不是低级中枢,大脑皮层上有躯体运动中枢、感觉中枢等。B 项正确:(S 区)受损,患者不能用词语表达自己的思想。D 项错误:完整的反射弧包括 5 个环节,而渴觉的产生只需感受器、传
9、入神经和神经中枢三个环节。答案:B11下图是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刺激 c 点,检测各位点电位变化。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若检测到 b、d 点有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同一神经元上是双向传导的B兴奋由 c 传导到 e 时,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Ca 处检测不到电位变化,是由于突触前膜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D电表不偏转,电表偏转两次解析:刺激 c 点在 a 处检测不到电位变化,因为在突触处兴奋不能逆向传递。答案:C12(2011北京丰台)病例一:某种抗体与神经 肌肉接头(相当于突触)的受体特异性结合,使该受体失去功能;病例二:乙酰胆碱是一种能引起肌细胞兴奋的递质,某种药物可以阻止乙酰胆碱的
10、分解。以上两种情况分别会导致( )A刺激神经不能引起肌肉收缩;肌肉持续收缩B出现全身性过敏反应;肌肉持续舒张C肌肉对神经递质的反应性提高;肌肉持续收缩D刺激神经不能引起肌肉收缩;肌肉持续舒张解析:受体失去功能后,递质不能与受体结合,刺激神经,肌肉不能接受到神经冲动,不能引起收缩。若某药物可阻止乙酰胆碱的分解,乙酰胆碱与受体结合后不分解,可使肌肉持续性收缩。答案:C13(密码改编)如图是某反射弧的示意图,在反射弧左侧的神经纤维细胞膜外表面连一电流表。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b 处的神经元活动可受大脑皮层控制B刺激 b 点引起发生的反应不属于反射C分别刺激 a 点和 b 点,电流表指针
11、均可发生偏转D刺激 a 点,和 b 点均可产生兴奋解析:大脑皮层可通过脊髓中的神经纤维控制脊髓中的神经中枢。刺激 b 点能引起肌肉收缩,但无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参与,不属于反射。刺激 b 点,电流不能传到电流计,电流表指针不能发生偏转。答案:C二、非选择题14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_,神经纤维被切断、损伤、麻醉或低温处理而破坏,就会发生传导阻滞或丧失传导功能,由此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必须满足的条件是_。(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_,它的结构基础是_ ,图中的 A 和 B 相当于其中的_,A 和 B 之间接触的部位叫_。(3)A 和 B 的遗传物质相同
12、,释放的物质不同,这体现了_ 。效应器细胞识别乙酰胆碱后细胞收缩,乙酰胆碱被胆碱酯酶分解,细胞恢复舒张。去甲肾上腺素_(填“能”或“不能”)被胆碱酯酶分解,这体现了 _。(4)乙知某些神经元含有 NO 合成酶。中枢神经系统中的 NO 可弥散到另一神经元发挥其生理作用,并起到神经元间信息传递的作用。那么 NO 相当于一种_。如果破伤风杆菌可阻止神经末梢释放甘氨酸,因而引起肌肉痉挛和惊厥。由此可见甘氨酸能使下一个神经元_(填“兴奋”或 “抑制”) 。解析:(1)若神经纤维被破坏,则兴奋不能传递到效应器,反射不能完成,由此可见兴奋能传导的条件就是神经纤维的完整性。(2)A 和 B 连接着效应器细胞,
13、 A、B 属于传出神经。(3)两个神经细胞之间的遗传物质相同,但表达的基因不同,所以两个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不同,分泌的物质也不同。乙酰胆碱和去甲肾上腺素本质不同,而酶具有专一性,所以去甲肾上腺素不会被胆碱酯酶分解。(4)神经元之间发挥作用的是神经递质, NO 可以在两个神经细胞之间起作用,相当于神经递质。肌肉痉挛是兴奋持续传递而不分解导致的肌肉抽搐,这是由甘氨酸被阻止释放造成的,所以甘氨酸的作用是抑制下一个神经元。答案:(1)神经元 神经纤维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2)反射 反射弧 传出神经 突触(3)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不能 酶的专一性(4)神经递质 抑制15下图表示膝跳反射的反射弧,是神经纤维上的
14、实验位点,A、B、C 为突触,请据图回答问题。(1)由图可知膝跳反射需要伸肌和屈肌共同完成,即伸肌收缩而屈肌舒张。如果图示动作为踢小腿,图中突触后膜电位为外正内负的是_(填字母) 。(2)若刺激图中处,图中伸肌_屈肌_。(填“收缩”或“舒张”)(3)若某药物可以阻断伸肌收缩,请设计实验,证明该药物只能阻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却不能阻断在突触处的传递。实验原理:机体内骨骼肌收缩的刺激来自神经传导的兴奋。实验材料:略。实验步骤:第一步:_,观察是否发生膝跳反射(或观察伸肌是否收缩)第二步:_,观察是否发生膝跳反射(或观察伸肌是否收缩) 。实验现象:_。解析:(1)膝跳反射时屈肌舒张( 其收缩被抑
15、制),原因是 C 处突触后膜电位仍为外正内负。(2)刺激题图中处兴奋只能传给伸肌,不传给屈肌,即 C 突触后膜不产生兴奋,膜电位为静息电位,伸肌收缩而屈肌舒张。(3)要证明该药物只能阻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却不能阻断在突触后的传递,就要设置两组对照,一组药物置于突触部位只能放于 B 处,另一组药物置于神经纤维上,只能放于处,刺激神经纤维处,对比观察结果即是否发生膝跳反射,来说明药物发生作用的具体位置。答案:(1)C(2)收缩 舒张(3)第一步:将药物置于 B 处,刺激神经纤维处第二步:将药物置于神经纤维处,刺激神经纤维处实验现象:第一步时发生膝跳反射(或伸肌收缩) ,第二步时不发生膝跳反射 (或伸肌不收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