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节上肢神经损伤应用解剖上肢神经来自臂丛,由第 5 、6 、7 、8 颈神经及第 1 胸神经前支组成。在前斜角肌外缘由颈 5 、6 组成上干,颈:为中干,颈 8 胸:组成下干。三干向外下方延伸,于锁骨中段平面,各干分为前后两股。上、中干前股组成外侧束,下干前股为内侧束,三干的后股组成后束。各束在咏突平面分出神经支,外侧束分为肌皮神经和正中神经外侧头,内侧束分出尺神经和正中神经内侧头,后束分出腋神经和挠神经。正中神经的内、外侧头分别在腋动脉两侧至其前方组成正中神经。臂丛神经于根、干、束部分别发出很多分支,支配肩、背部的肌肉,分出的几条重要神经中腋神经支配三角肌和小圆肌,肌皮神经支配肚二头肌和肪
2、肌,挠神经、正中神经和尺神经分别支配上臂伸肌和前臂伸屈肌及手内部肌。臂丛神经损伤臂丛神经损伤(brachial plexus injury )多由牵拉所致,如汽车或摩托车事故或从高处跌下,肩部和头部着地,重物压伤颈肩部以及胎儿难产等,暴力使头部与肩部向相反方向分离,常引起臂丛上干损伤,重者可累及中干。如患肢被皮带或传送带卷人,肢体向上被牵拉,造成臂丛下干损伤,水平方向牵拉则可造成全臂丛损伤,甚至神经根从脊髓发出处撕脱。臂丛神经损伤主要分为上臂丛、下臂丛和全臂丛神经损伤。上臂丛包括颈邓、:,由于颈:神经单独支配的肌肉功能障碍不明显,主要临床表现与上干神经损伤相似,即腋神经支配的三角肌麻痹致肩外展
3、障碍和肌皮神经支配的肪二头肌麻痹所致的屈肘功能障碍。下臂丛为颈8 、胸:神经,其与下干神经相同,主要临床表现为尺神经及部分正中神经和挠神经麻痹,即手指不能伸屈,并有手内部肌麻痹表现,而肩、肘、腕关节活动基本正常。全臂丛损伤表现为整个上肢肌呈弛缓性麻痹,全部关节主动活动功能丧失。臂丛神经如为根性撕脱伤,则其特征性的表现为颈 5 一 7 肩脚提肌、菱形肌麻痹及前锯肌麻痹;颈 8 及胸 1 出现Horner 征,即患侧眼裂变窄,眼球轻度下陷,瞳孔缩小,面颈部不出汗。臂丛神经根的感觉支配为颈 5 上臂外侧,颈 6 前臂外侧及拇、示指,颈 7 中指,颈 8 环、小指及前臂内侧,胸 1 上臂内侧中、下部。
4、臂丛神经损伤的治疗原则为:如为开放性损伤、手术伤及药物性损伤,应早期探查。闭合性牵拉伤,应确定损伤部位、范围和程度,定期观察恢复情况,3 个月无明显功能恢复者应行手术探查,根据情况行神经松解、缝合或移植术。如为根性撕脱伤,则应早期探查,采用隔神经、副神经、颈丛神经、肋间神经和健侧颈:神经移位,以恢复患肢和手部部分重要功能。臂丛神经部分损伤,神经修复后功能无恢复者,可采用剩余有功能的肌肉行肌键移位术或关节融合术重建部分重要功能。正中神经损伤正中神经由臂丛内、外侧束的正中神经内、外侧头组成,于咏肪肌起点附近移至腋动脉前方,在上臂于肪动脉内侧与之伴行。在肘前方,通过肚二头肌键膜下方进入前臂,穿过旋前
5、圆肌脸骨头与尺骨头之间,于指浅屈肌与指深屈肌之间下行,发出分支支配旋前圆肌、指浅屈肌、挠侧腕屈肌、掌长肌。在旋前圆肌下缘发出骨间掌侧神经,沿骨间膜与骨间掌侧动脉同行于指深屈肌与拇长屈肌之间,至旋前方肌,发出分支支配上述三肌。其主干至前臂远端于挠侧腕屈肌健与掌长肌健之间,发出掌皮支,分布于掌心和鱼际部皮肤。然后经过腕管至手掌部发出分支,支配拇短展肌、拇短屈肌外侧头、拇指对掌肌和 1 、2 月状肌,3 条指掌侧总神经支配挠侧 3 个半手指掌面和近侧指关节以远背侧的皮肤。正中神经于腕部和肘部位置表浅,易受损伤,特别是腕部切割伤较多见。正中神经在肘上无分支,其损伤可分为高位损伤(肘上)和低位损伤(腕部
6、) 。腕部损伤时所支配的鱼际肌和闯状肌麻痹及所支配的手部感觉障碍,临床表现主要是拇指对掌功能障碍和手的挠侧半感觉障碍,特别是示、中指远节感觉消失(图 63 一 6 ) 。而肘上损伤则所支配的前臂肌亦麻痹,除上述表现外,另有拇指和示、中指屈曲功能障碍。正中神经挤压所致闭合性损伤,应予短期观察,如无恢复表现则应手术探查。如为开放性损伤应争取行一期修复,错过一期修复机会者,伤口愈合后亦应尽早手术修复。神经修复后感觉功能一般都能恢复,拇指和示、中指屈曲及拇指对掌功能不能恢复者可行肌膛移位修复。尺神经损伤尺神经来自臂丛内侧束,沿肪动脉内侧下行,于上臂中段逐渐转向背侧,经脑骨内上裸后侧的尺神经沟,穿尺侧腕
7、屈肌尺骨头与肪骨头之间,发出分支至尺侧腕屈肌,然后于尺侧腕屈肌与指深屈肌间进人前臂掌侧,发出分支至指深屈肌尺侧半,再与尺动脉伴行,于尺侧腕屈肌挠侧深面至腕部,于腕上约 5 Cm 发出手背支至手背尺侧皮肤。主干通过豌豆骨与钩骨之间的腕尺管(Guyon 管)即分为深、浅支,深支穿小鱼际肌进人手掌深部,支配小鱼际肌,全部骨间肌和 3 、4 叫状肌及拇收肌和拇短屈肌内侧头。浅支至手掌尺侧及尺侧一个半手指的皮肤。尺神经易在腕部和肘部损伤,腕部损伤主要表现为骨间肌、绷状肌、拇收肌麻痹所致环、小指爪形手畸形及手指内收、外展障碍和 Froment 征(见手外伤章)以及手部尺侧半和尺侧一个半手指感觉障碍,特别是
8、小指感觉消失(图 63 一 6 ) 。肘上损伤除以上表现外另有环、小指末节屈曲功能障碍,一般仅表现为屈曲无力。尺神经损伤(injury of ulnal nerve )修复后手内肌功能恢复较差,特别是高位损伤。除应尽早修复神经外,腕部尺神经运动与感觉神经已分成束,可采用神经束缝合,以提高手术效果。晚期功能重建主要是矫正爪形手畸形。挠神经损伤挠神经来自后束,在腋动脉之后,于肩脚下肌、大圆肌表面斜向后下,绕经肪骨后方挠神经沟至臂外侧,沿肪三头肌外侧头下行。挠神经在腋部发出数支至肪三头肌,然后在肪肌与肪挠肌之间至肘前外侧,于肘上发出分支至肪挠肌和挠侧腕长伸肌。继之于脑挠肌与挠侧腕长伸肌之间进人前臂,
9、分成深、浅两支,浅支与挠动脉伴行,在肪挠肌深面于挠骨茎突上 5 cm 转向背侧,至手背挠侧及挠侧三个半手指皮肤。深支又称骨间背侧神经,在进人旋后肌之前发出分支至挠侧腕短伸肌,穿经旋后肌并于其下缘分成数支,支配旋后肌、尺侧腕伸肌、指总伸肌、示指和小指固有伸肌、拇长展肌和拇长、短伸肌。挠神经在脑骨中、下 1 / 3 交界处紧贴肪骨,该处骨折所致的挠神经损伤最为常见,主要表现为伸腕、伸拇、伸指、前臂旋后障碍及手背挠侧和挠侧 3 个半手指背面皮肤(图 G3 一 6 ) ,主要是手背虎口处皮肤麻木区。典型的畸形是垂腕。如为挠骨小头脱位或前臂背侧近端所致骨间背侧神经损伤,则挠侧腕长伸肌功能完好,伸腕功能基本正常,而仅有伸拇、伸指障碍,而无手部感觉障碍。肪骨骨折所致挠神经损伤多为牵拉伤,大部分可自行恢复,在骨折复位固定后,应观察 2 一 3 个月,如肪挠肌功能恢复则继续观察,否则可能是神经断伤或嵌入骨折断端之间,应即手术探查。如为开放性损伤应在骨折复位时同时探查神经并行修复。晚期功能不恢复者,可行肌键移位重建伸腕、伸拇、伸指功能,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