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植株的成长说课稿.doc

上传人:gnk289057 文档编号:6216488 上传时间:2019-04-0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株的成长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植株的成长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植株的成长说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尊敬的评委、老师:早上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植株的生长 ,本节内容来自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第二章中的第二节,我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本着这节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的理念来设计课堂教学的。下面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加以说明:一、 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定本课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第三单元第二章中的第二节。本章以被子植物为例讲述绿色植物的生命周期,按照被子植物生长发育的顺序,依次讲述“种子的萌发” , “植物的生长” , “开花和结果” 。 本节的内容在本章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本书中乃至在本学科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本章简要介绍了幼根的生长、芽的发育,包含了一个探究,即“根的

2、什么部位生长最快” ,侧重训练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而一个课外实践调查植物生长需要哪些无机盐?倡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调查基于以上分析,结合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我确立如下三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 掌握 认知能力目标: 1、通过分析文字和图片资料来提高说明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并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3、通过调查或访谈,学会倾听与领悟,与他人交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渗透环保意识;2、在探究实验中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定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3、利用技能训练,鼓励学生多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二、 学情

3、分析、教学重难点的确定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好奇心较强,希望探究生物的奥妙,我把握学生的这一心理,逐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让学生自主地解决实际问题,掌握知识,通过课前探究,为学生课堂上交流,讨论做好了准备,容易渗透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能从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学生在植株的结构层次一节已初步了解了根尖结构,这一知识点对于本节学生学习根的生长具有很重要的铺垫作用。学生对于植物生长的直观和感性认识还是比较差,因此分解,弱化难点是教学的一大关键。基于这点考虑,再结合前面对教材的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重难点如下:教学重难点:重点 :A 描述根的生长和枝条的发育过程B 根生长最快部位的

4、测量方法,测量数据的分析和处理难点:运用测量的方法探究根生长最快的部位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三、课时安排 :这节课我安排 1 课时完成四、教法和学法教法:本节课贯穿观察和讨论,主要运用启发式谈话法,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习热情,并遵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利用多媒体的现代教育手段,以大量的图片和动画,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分析综合等一系列思维活动,逐渐认识到生物与环境之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学法:为了体现新课标的理念,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分析去发现知识,逐渐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通过课前的探究活动和课上的交流,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感悟科学探究的方法,体会同学间合作的魅力,尝到探究

5、性学习的乐趣。同时也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并进一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五、教学过程激情导入回忆旧知学习新课课堂小结课外拓展激情导入:通过放映本节课的影像资料,使学生整体直观感知教材,创设学习情境。回忆旧知:通过复习与本节知识有关的旧知识,使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学习本节知识的起点一致 1. 2.学习新课:以教师设定的导学提纲为目标,学生小组间交流合作探究,在教师的引导下表达交流,达成知识共识。导学提纲(1234)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重点又是难点,我是这样安排的:第一步:让学生观察教材的四幅图片,引导从“形态结构”、“生活方式”与环境间的联系展开小组讨论。然后让学生选择一幅来

6、谈谈自己的看法。创设了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这可是思维发展的肥沃土壤,也是我的课堂风格。在这种氛围中学生的思维是发散性的,充满灵性的。 第二步:启发学生还能找到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与环境相适应的例子吗?鼓励学生提取平时积累的知识,给他们表现的机会,激起竞争意识。第三步:媒体呈现配有介说词的图片,如:乌贼的墨囊;含羞草的叶与多暴雨的环境相适应;尺蠖的拟态等等,让同学们认识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具有普遍性的,这种适应是生物通过漫长的年代,不断与环境摩合,自身不断进化、生存下来而形成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2、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对环境有一定的影响。这部分的知识我是这样处理的:第一步:让学生亲身验证“生物也可以影响环境”这一结论:第二步:再让学生思考两个问题:a、地下耕耘者是哪种动物,它对自然界有什么益处?b、为什么我国开发西部强调要退耕还林和还草?课堂小结:教师提供问题,引导学生抢答,然后给出答案,让学生检查回答是否正确,检查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最后对课本知识记忆点勾画,添加课外拓展:1.通过了解无土栽培技术,完成新课标规定的“关注生物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2.有兴趣的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和课外书籍搜索资料了解无土栽培技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教学研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