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初中化学推断题的解法及题型教学设计 2010.doc

上传人:gnk289057 文档编号:6210419 上传时间:2019-04-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化学推断题的解法及题型教学设计 2010.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初中化学推断题的解法及题型教学设计 2010.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初中化学推断题的解法及题型教学设计 2010.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初中化学推断题的解法及题型教学设计 2010.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初中化学推断题的解法及题型教学设计 2010.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初中化学推断题的解法及题型教学设计 2010-01-28 20:48:36化学推断题是初中化学中的一种十分重要的题型,这类题具有条件隐蔽、文图较多、关系复杂、综合性强等特点。和以前相比 2004 年各地中考试题中,推断题的命题水平更高,试题的灵活度也更大。一、解题步骤1. 审题 认真审读原理,弄清文意和图意,理出题给条件,深挖细找,反复推敲。2. 分析抓住关键,找准解题的突破口,并从突破口出发,探求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应用多种思维方式,进行严密的分析和逻辑推理,推出符合题意的结果。3. 解答 根据题目的要求,按照分析和推理的结果,认真而全面地解答。4. 检验得出结论后切勿忘记验证。其方法是将所得

2、答案放回原题中检验,若完全符合,则说明答案正确。若出现不符,则说明答案有误,需要另行思考,推出正确答案。( 推断题常用的突破口)1. 以物质特征颜色为突破口(1)固体颜色:Fe、C、CuO、MnO2、Fe3O4(黑色) ;Cu、Fe2O3(红色) ;Cu2(OH)2CO3(绿色) ;CuSO4?5H2O(蓝色) 。(2)溶液颜色:CuCl2 、 CuSO4(蓝色) ;FeCl2、FeSO4 (浅绿色) ;FeCl3、 Fe2(SO4)3(黄色) 。(3)火焰颜色:S 在 O2 中燃烧(蓝紫色) ;S 、H2 在空气中燃烧(浅蓝色) ;CO、CH4 在空气中燃烧(蓝色) 。(4)沉淀颜色:BaS

3、O4、AgCl、CaCO3、BaCO3(白色) ;Cu(OH)2(蓝色) ;Fe(OH)3(红褐色) 。2. 以物质物征反应条件为突破口点燃(有 O2 参加的反应):通电(电解 H2O) ;催化剂(KClO3 分解制 O2) ;高温(CaCO3 分解;C、CO 还原 CuO、Fe2O3) ;加热(KClO3、KMnO4、Cu2(OH)2CO3 等的分解,H2 还原 CuO、Fe2O3) 。3. 以物质特征反应为突破口(1)分解生成两种或 3 种物质的反应(2)单质 A化合物 B单质 C化合物 D(3)单质 A化合物 B化合物 C化合物 D(4)化合物 A化合物 B单质 C化合物 D(5)化合物

4、 A 化合物 C 化合物 D:(6)三角关系5. 以物质特征反应现象为突破口(1)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是 CO2。 (2)能使黑色 CuO 变红(或红色 Fe2O3 变黑)的气体是 H2 或 CO,固体是 C。 (3)能使燃烧着的木条正常燃烧的气体是空气,燃烧得更旺的气体是 O2,使火焰熄灭的气体是 CO2或 N2;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 O2。 (4)能使白色无水 CuSO4 粉末变蓝的气体是水蒸气。 (5)在 O2 中燃烧火星四射的物质是 Fe。 (6)在空气中燃烧生成 CO2 和 H2O 的物质是有机物,如 CH4、C2H5OH 等。 (7)能溶于盐酸或稀 HNO3

5、的白色沉淀有 AgCl、BaSO4。6. 以元素或物质之最为突破口(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O,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l。 (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O。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N。 (4)形成化合物最多的元素是 C。 (5)相对分子质量最小,密度最小的气体是 H2。 (6)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 H2O。 (7)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是金刚石。 (8)最简单的有机物是 CH4。 (9)最常用的溶剂是 H2O。 (10)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H2O。二. 应用举例例(”04 南昌市)下图中的各物质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请根据图示关系回答:(1)甲物质中的元素共有_种。 (

6、2)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 (3)若常温下乙为无色液体,则 A 为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为_。解析:(1)据“单质 B单质 C化合物甲” ,可知甲物质中含有两种元素。(2)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3)据“常温下乙为无色液体” ,推断乙为 H2O,再结合所学过的有 H2O 生成的置换反应(即 H2 还原 CuO 或 Fe2O3) ,可知 A为 H2,则 C 为 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为或。混合物甲可能是 CuO 或Fe2O3,单质 B 可能是 Cu 或 Fe。三、题型及例析1. 元素推断题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先理清题目中给出的各种信息之间的关系,找出突破口,逐一推断出来。例 1. (湖南)

7、原子的核电荷数小于 18 的某元素 X,原子的电子层数为 n(n 为正整数) ,最外层电子数为,原子中的质子数为,有关 X 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X 能形成化学式为 的碱B. X 肯定能形成化学式为 的含氧酸钠盐C. X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和核电荷数肯定为奇数D. X 是非金属元素分析:解此题的关键是首先确定 X 为何种元素。因为 n 是电子层数,当时,最外层电子数为 3,质子数为 1,这不是氢原子;当或 3 时,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5、7。质子数分别为 7、17。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相等,分别是氮元素和氯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都易得到电子,形成稳定结构,表现为负价,不可能与离子结合成碱,但氯

8、、氮两元素均可与氧元素结合形成含氧酸根原子团,跟金属或非金属元素组成化合物,像 B 项中的。答案为 A。2. 常见物质的推断题此类题给出常见物质的特征或特殊性质、特殊反应等。综合能力要求高,但初中涉及的物质种类不多且很典型。根据题给信息,寻找突破口,顺藤摸瓜,可较顺利地推断出来。例 2. (辽宁锦州)X、Y、Z 三种物质有如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根据以上关系:(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X_,甲_ ,乙_(2)写出乙与 Z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分析:仔细观察题中框图,我们会发现:在一个反应中,已知物质出现最多的是 以此为突破口,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则 X 必为,然后可知 Y 为,Z为 ,甲

9、为 ,乙为 。把以上答案放入原题,完全符合题意,说明所得答案正确。3. 实验推断题此类题主要是考查同学们的综合分析能力,不但要求同学们具备有关化合物的基础知识,而且要有实验操作的经历和分析、解决化学实验问题的能力。解题时需要认真分析题目给出的条件,联系实际,逐一分析推断。例 3. (辽宁锦州)如下图所示的实验中,通入的气体 A 是氢气和一氧化碳中的一种或两种,黑色粉末 B 是氧化铜和木炭粉中的一种或两种。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黑色粉末变红色,无水硫酸铜变蓝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判断:气体 A 和黑色粉末 B 的可能组合有哪几种?(每种组合中 A 和 B 的成分均要求用化学式表示)分析:由题

10、中现象“黑色粉末变红色,无水硫酸铜变蓝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知,反应后一定生成了 和 ,可能发生的反应有: , , 。因此,水的来源只有一个,则气体 A 中必含有的来源有两个,则 C 和 CO 可能只含其中之一,也可能两者都含有。故气体 A 和黑色粉末 B 可能有三种组合:A 为,B 为 CuO 和 C;A 为和 CO,B 为 CuO;A 为 和 CO,B 为 CuO 和 C。4. 混合物组成的推断题此类题一般难度较大,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分析这类题目时,头脑要冷静,不要把问题想得太复杂,否则将陷在题目设计的迷宫中。例 4. (天津)有一包粉末,可能含有碳酸钙、硫酸铜、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钡

11、中的一种或几种。以下是某同学进行实验并观察到的现象:取少量粉末放入试管中,加水、振荡、静置后,试管中有白色沉淀和无色溶液;再向试管中滴入足量的稀硝酸后,白色沉淀有部分溶解。由此推断,该包粉末的可能组成是:(1)_;(2)_;(3)_。分析:此类推断题的解题思路是:通过题中描述的现象,确定某些物质或排除某些物质。由题中现象“试管中有白色沉淀和无色溶液”可知,粉末中可能有不溶固体或相互之间反应能生成白色沉淀的物质组合(和 和) ,一定不含硫酸铜;又根据题给信息“滴入足量的稀硝酸后,白色沉淀有部分溶解”可知,此白色沉淀中一定有 ,还含有和中的一种或两种,则原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 和 ,一定不含硫酸铜,

12、可能含有 和中的一种或两种。故这包粉末的可能组成是:(1) (2) (3) 。初中化学除杂题的解题方法将混合物中的几种物质分开而分别得到较纯净的物质,这种方法叫做混合物的分离。将物质中混有的杂质除去而获得纯净物质,叫提纯或除杂。除杂题是初中化学的常见题,它灵活多变,可以综合考察学生的解题能力。一: 物理方法l 过滤法.原理: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通过过滤而分开的方法称为过滤法。如:氯化钙中含有少量碳酸钙杂质,先将混合物加水溶解,由于氯化钙溶于水,而碳酸钙难溶于水,过滤除去杂质碳酸钙,然后蒸发滤液,得到固体氯化钙。如果要获得杂质碳酸钙,可洗涤烘干。练习 1 下列混合物可以用溶解、过滤、蒸发操作

13、来分离的是:( )ACaCO3 CaO BNaCl KNO3 CNaNO3 BaSO4 D KCl KClO32 结晶法.原理:几种可溶性固态物质的混合物,根据它们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趋势不同,可用结晶的方法分离。例如:除去固体硝酸钾中混有的氯化钠杂质,先在较高温度下制成硝酸钾的饱和溶液,然后逐步冷却,由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大,温度降低,大部分硝酸钾成为晶体析出,而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得不显著,所以大部分氯化钠仍留在母液中,通过过滤把硝酸钾和氨化钠溶液分开。为进一步提纯硝酸钾,可再重复操作一次,叫重结晶或再结晶。练习 2 下列混合物适宜用结晶法分

14、离的是:()ANaNO3 Na2CO3 BNaNO3 NaCl CNaOH Mg(OH)2 D NaCl BaSO4二: 化学方法:原理1、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不与原物反应。2、反应后不能带入新的杂质。3、反应后恢复原物状态。4、操作方法简便易行。初中常用化学除杂方法有以下几种:2.1 沉淀法:使混合物中的杂质与适当试剂反应,生成沉淀通过过滤而除去。练习 3 下列混合物可用沉淀法除去杂质(括号内的物质是杂质)的是()AKNO3Ba(NO3)2 BNaClKNO3 C NaNO3 NaCl DCa(NO3)2 AgCl2.2 化气法:将混合物中的杂质与适当试剂反应变成气体而除去。如:硝酸钠固

15、体中含有少量碳酸钠杂质,可将混合物加水溶解,再加入适量稀硝酸溶液,硝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硝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再蒸发滤液,获得硝酸钠固体。练习 4 下列混合物中的杂质(括号内的物质是杂质)适宜用气体法除去的是:A.NaNO3Ba(NO3)2 B.NaCl Mg(OH)2C.KNO3K2CO3 D.Na2SO4MgSO42.3 置换法:将混合物中的杂质与适量试剂通过发生置换反应而除去。如: 硫酸锌固体中含有少量硫酸铜杂质,可将混合物溶解之后,加人适量锌粉,再过滤除去被置换出来的铜,蒸发滤液获得硫酸铜固体。练习 5 加入下列哪些物质可以除去硫酸亚铁溶液中混有的少量杂质硫酸铜()AZn BFe CCu D Mg练习 6 将混有少量铁粉和锌份的硫酸铜晶体溶于适量水,充分净置过滤,结果是A滤出了混杂在其中的铁粉 B滤出了混杂在其中的锌粉 C滤出了一些铜粉 D什么也没滤出2.4 吸收法:两种以上混合气体中的杂质被某种溶剂或溶液吸收,而要提纯的气体不能被吸收时,可用此方法。如:一氧化碳中含有二氧化碳时,可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氢氧化钠的溶液。2.5 其它法: 将混合物中的杂质用化学方法转化成其它物质。如:氧化钙中含有碳酸钙,可采用高温燃烧的方法,使碳酸钙高温分解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扩散到空气中,除去杂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初中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