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首先要说明的三个问题一、必须明确目标的问题当前阅读教学中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三个学段一个样” ,即:一二课时不分,都侧重理解一个样,学段要求一个样,各种文体教学目标一个样。探究其原因,主要还是没有真正理清所教学段的具体目标。所以有必要在明确一下目标。1、三个学段的主线项目:注重朗读训练,培养学生感悟、体验和赏析等综合语感能力;注意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使学生爱读书、会读书、多读书;注重阅读积累和识字任务的落实。2、 第二学段阶段目标特点:第二学段阶段目标特点: 主动识字习惯的养成和独立识字能力的培养。特别要在识字的过程中提示方法、主动识字习惯的养成和独立识字能力的培养。特别要在识字的过程中提
2、示方法、总结规律、激发主动识字的习惯。总结规律、激发主动识字的习惯。 强调积累,注重体现人文精神,降低内容理解要求。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强调积累,注重体现人文精神,降低内容理解要求。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是阅读的主人,必须要让学生自己读书,读出声,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读出神,为,是阅读的主人,必须要让学生自己读书,读出声,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读出神,读的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必须要关注个体差异,珍视学生独特发现、感受、读的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必须要关注个体差异,珍视学生独特发现、感受、理解和体验。不再提了解词与句,句与句、句与段、段与段、段与篇之间的联系以及
3、给课理解和体验。不再提了解词与句,句与句、句与段、段与段、段与篇之间的联系以及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着重构建思想、知识、情感交流的网络式课堂结构。文分段,概括段意。着重构建思想、知识、情感交流的网络式课堂结构。 淡化文体,提倡自由表达。要求能不拘形式的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强淡化文体,提倡自由表达。要求能不拘形式的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强调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心。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者印象深刻的、最受感动调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心。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者印象深刻的、最受感动的内容,尝试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鼓励学生的成就感,的内容,尝试
4、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鼓励学生的成就感,要求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要求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口语交际的要求体现了促进学生发展的观念。有人说现代教育要为人的发展提供口语交际的要求体现了促进学生发展的观念。有人说现代教育要为人的发展提供四大支柱: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这一学段口语交际提出四大支柱: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这一学段口语交际提出 “在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中能认真倾听,并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 “努力
5、用语言打动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他人 ”,这些都能为学生学会与人共处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些都能为学生学会与人共处打下良好的基础。二、关于解读文本的问题1、全册书的整体解读:注意每册书之间的联系,用贯穿性的目光理解教材,注意语文素养的纵深发展,不要徘徊在原地,更不要像“小猴子下山” 。2、一组教材的整体解读:正确认识和理解课文在单元中的独特作用,一个单元的几篇文章,就像一个人的五个手指头,发挥的作用不同,只有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每个指头的作用,才能取得最大的效果。3、一课的解读:保存下来的老课文分在不同的组元中,承担的语文任务不一样,特别要注意正确认识和理解老课文在单元中的独特作用,新不要还按原来的目光
6、、思路去解读文本。否则难以达到本身的教学目的,要弄清从哪个角度去解读它。新文的解读:要自己先解读理解,把自己作为主人,再看教参中编者的个性化解读,对照一下有哪些相同之处,哪些歧义之处,辨别研究一下,才能真正有收获,才能更准确的驾驭文本,处理好教材。4、多元解读:保护和提倡多元解读,关键在于老师的引导,尊重作者的写作意图和编者的编写意图。解读不要脱离背景,从多个角度去解读,而不是一个角度多个结果,更不要向错误的方向发展,要鼓励,要慎重地多元解读,但决不是背离和叛逆文本。三、认识苏教版教材编排的主要特点语文教材是母语教育的重要凭借,它的编排体系构建应以遵循汉语及语文教育规律为取向。苏教版四年级教材
7、的编写立足于便教利学,运用“减法思维” ,简化头绪,2剪枝强干的原则基础上,依旧保持了以下特点: 一是突出学科特点。教材遵循掌握工具与人文教育相统一的原则,一方面为学生终身学习打好听说读写的基础,另一方面重视情感的陶冶、人格的培养,使每一课的教学都能让学生完成一次心灵的装备,让多彩而悠久的汉文化、正义和爱心这些永恒的东西根植于心灵深处,让语文教学成为有根的教育。每本教材可分习惯、课文、习作、单元练习几大块。首先基于好习惯好人生的教育理念安排的“习惯篇”着眼学生终身发展,立足打好素质基础,蕴含了对教育对象无微不至的人文关怀。其次本着“人无我有,人有我新,多编少搬(87%) ”的原则,为孩子提供符
8、合他们语言多维建构需要的、丰富多元的、文质兼美的精品课文。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洋溢着浓厚的时代气息,为我们的学生提供了极其丰富的语言和精神“矿藏” 。 “习作”部分也透发出浓浓的人本情怀,还“习作”以应有的地位,编写专门的“习作课文”置于“练习”之前,其设计中的“三多一少” (即: 多一些童真和童趣;多一些体验和生活;多一些合作和探究;少一些要求和限制。 )折射出“课标”倡导的让学生“自主习作、乐于表达”的理念, “两个结合” (长短结合一方面致力于长期积累,不急于求成,另一方面也因“课”制宜,搞一些迁移性小练笔。 “长线”贯穿始终, “短线”相机渗透;既有专门的习
9、作训练,也有随课文安排的片断练习。 )体现了对读写结合规律的尊重。 “练习”中一般设置“处处留心(低段是学会字词句) ”、“读读背背” 、 “写好钢笔字” 、 “口语交际”和“学写毛笔字”等内容,就拿“读读背背”来说,主要编排了“语串”和一些典范的语言材料,如格言警句、古今诗文、谚语对联等,意在开掘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蕴,展示民族文化的异彩纷呈,让学生感悟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激发民族自豪感的同时自觉成为民族文化的传承者。二是立足夯实基础。教材坚持“基础性原则” ,根据“课标”里削枝强干、以简驭繁,精选最基本的最具生成功能的对学生终身发展都有用的东西,作为教学的主干内容,提出了“识、写、读、背、作
10、、习”的语文学习“六字诀” ,对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我们提出了“眼睛向下、固本培元”的口号, “注重语言积累” ,注重语言的“感悟和运用”着力为学生夯实语文基础,保持学生学习的后劲,留给学生充足的空间,促进学生的“创造潜能”的“开发”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凸显这六个字的语文学习目标,教材抓住语文学习的基础和关键,立足基础,放眼长远,在每篇课文后面都安排了相应的练习,突出了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和复述课文,突出了钢笔字描红,突出了综合性的语言积累、运用或实践活动,反复出现,目的就是给老师以强烈的目标暗示。同时,也是留给学生以必要的训练机会,练就学生语文教育的“童子功”:一手好字,一口标准的普
11、通话,良好的学习习惯等等,为他们的生命成长打好精神的底色。三是强调根本手段。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母语对于我们来说,自身就具备学习、发展语言的得天独厚、无可替代的基本条件。所以我们的语文教学首要的一条就是借助人自身所具备的听、说、读、写的基本条件,强调用好朗读、默读、复述、背诵等基本手段。 语言是民族的根,所以“标准”把“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作为目标提了出来。文章的精华在词句之中,词句中有情感、有气韵、有抱负,而这一切不会自动显露,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用心灵去拥抱语言、感受语言、体味语言。英国语言学家帕默尔说得好, “语言是所有人类活动中最足以表现人的特点的” ,它是“打开人
12、们心灵深处奥秘的钥匙,是人们表达思想的至高无上的工具,是维系民族的纽带,是历史的宝库” 。教材非常重视读书感悟、背诵积累、迁移运用,继续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作为各课教学的首项要求,其目的就是想方设法让3孩子与语言“亲密接触” ,让语言首先在孩子的嘴上活起来,继而在他们的脑中活起来,然后在他们的心中活起来,最终融入他们生命的历程。构建丰富多彩的语文生活谈 七册“习惯篇”的教学语文课标第二大理念指出:要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只有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真正使学生的所学化为素养。叶圣陶先生曾经这样说过:“教育是什么? 简单的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
13、。 ”为此,叶圣陶先生专门写过“习惯成自然” 和两种习惯养成不得等文章。 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养成良好语文习惯的要求:“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 , “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 “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 “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 “留心周围事物”等等。那么,如何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发掘教材内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资源,引领学生经历学习过程,体验学习乐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一、从语文生活的高度认识习惯我们不妨先从“习惯篇”遭遇的尴尬谈起。很多老师反映:“习惯篇”教学很困难,稍不留意就会陷入照本宣科的俗套,费事费力不说,往往还事倍功半,甚至事与愿违。所以有的人“就图讲图”敷衍了
14、事,有的囫囵吞枣甚至干脆跳过去不讲就算了。而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尤其是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则更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如果只是把孩子们拘束在教室里,就书讲书,把习惯当成知识去教,习惯的养成就会落空。前苏联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在他的“无分数三步曲” 孩子,祝你一路平安中曾描述过这样的尴尬情景:“对于下述情况我很难自圆其说:我教给这个男孩什么行为是好的,什么行为是坏的,但在行动上他始终与这些知识格格不入学生回报我们的不是他们的教养有素,而是我们教给他们的那些知识本身。 ”的确如此,在我们的周围这样的例子随处可见,比如,几乎在学生拿起笔的时候我们总要说“要注意写字姿势” 、 “要遵守三个一 ”等等,
15、但我们仍然能看到许多学生低着头、躬着腰,眼睛几乎贴到了桌子上的情景。从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自己阅读看能从中悟出什么?知识与技能本身不能无条件地给人以教育,正像种子不能无条件地自己发芽生长一样。这就要求教师要“像光芒四射的太阳一样,把人的温暖遍输给每一个学生,像滋生万物的沃土一样浸透着人的感情,把知识不仅仅播种到学生的记忆里,而且首先播种到他们的灵魂和心田里,只有这样,知识才能成为每一个学生良好品质和习惯的一个个阶梯。 ”那么怎样才能把“种子”播种到学生的灵魂和心田里呢?阿莫纳什维利指出,要让儿童经历让他们一辈子都难以忘怀的生活事件-善良的充满感情的生活事件。用再通俗一点的话来说,就是要
16、求老师要善于营造一个“语文生活化” 、 “生活语文化”的环境。语文习惯,其实就是一种生活。人生活在世界中,并在世界中展开自己的生命与人生历程,学生主体人格的生成和确定的现实基础只能是其生活世界,否则,任何教育都只是外在化的装饰! )其次,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世界的外延相等。 ”语文素养产生于生活,并且和人一起发展生长于生活。对于我们来说语文不仅仅是一门学科,而且是中国人的生活,中国人的根基,它塑造着学生的思想、情感、性格,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直至形成一种习惯。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形成不是单纯的课堂教学所能成就的,只有在“生活世界”才能得以发展和形成!二、解读教材:回忆前三年的习惯篇:1、
17、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和爱惜学习用品;2、专心倾听,勇于发言和认真写铅笔字;3、勤于朗诵背诵和乐于课外阅读;4、勤查字典,主动识字;5、认真写钢笔字,认真写毛笔字;6、自己预习、复习和认真完成作业;7、读书有选择,读书做记号和留心观察事物;8、坚持写日记,爱护图书;9、读书做笔记”和“随时使用工具书;10、自主修改作文,多种渠道学习语文。4四年级上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7)( 以下简称“习惯 7”),安排了“读书有选择,读书做记号”和“留心观察事物”两个专题,不仅让学生学会读“有字书” ,还让学生学会读“无字书” ,着眼学生终身发展,立足打好素质基础,蕴含了对教育对象无微不至的人文关怀。课本共有
18、5 页插图,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丰富多彩的语文学习生活。第 1页有 3 幅小图,主题是读书要有选择;第 2、3 页和 4、5 页均为通版,第 2、3 页除文字外,还有 2 幅画面,主题是读书要做记号;第 4、5 页有 5 幅小图,主题是留心观察事物。纵观这三种习惯的教学,前两者是关于读书的,更注重一些操作方面的训练;后者是关于观察能力的培养,注重的是意识的渗透。书籍是人类文化和智慧的载体,在这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人们需要从书籍中汲取养料。所以,怎样根据自己的人生目标、兴趣爱好、成长需求选择图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从选择图书到开始阅读,就牵扯到怎样更好地提炼有价值的信息,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文字内容,
19、突出理解重点,增强记忆效果,便于今后查找运用等等,这就需要“边读书边做记号” ,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更和生活紧密“接触”!编者的意图就在于启动学生那颗本来就敏感的心,用好奇的、审美的眼光打量我们的生活世界,激活学生本原的语感和语用。总之,这三种习惯其实都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一旦养成了这种习惯,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三、从生活视角教学“习惯篇”1、创设生活情景引入“图” 。要克服“就图讲图” 、纸上谈兵的做法,我们就要创设一种与生活相似的情境,营造生活的现场感、真实感,让凝固的、平面的图“活”起来、 “立”起来,以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使他们能够顺利地进入“
20、图”境之中。比如一位老师教学“读书要有选择” ,抱来许多文学的、科普的、童话的、人物传记书籍,在问完学生喜不喜欢书、喜欢哪些书之后,这样导入:“书,是人类精神的烂漫花朵,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你们知道吗,当孩子稍微懂事时,犹太人家庭就会举行这样的仪式:母亲翻开圣经 ,滴一点蜂蜜在上面,然后叫孩子去吻圣经上的蜂蜜。这种仪式的用意不言而喻,书本是甜的,知识是甜的,读书的生活是甜的。 ”在学生受到震撼之后,教师指着一大堆书问:“书籍浩如烟海,我们怎样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图书呢?”这样就自然地把学生引入“图书”中,讨论“为什么选择图书” 、 “怎样选择图书”等问题了。2、唤醒生活经验读懂“图” 。如何将这些
21、静止的图片变成可视、可感、生动有趣的活素材让学生欣然接受,从中获得收益进而形成习惯,则需要教师联系学生的生活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相似论认为:人的习惯形成是一个有目的的在以前贮存在大脑中已有知识信息组块,经历相似运动、相似联系、相似组合、相互创造的动态的匹配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外显认识与操作转化为内隐认识并形成习惯。根据这一理论,我们需要唤醒学生生活经验,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建构新的知识、意义,逐步形成习惯。比如在教学“读书要做记号”时,我们就可以设问:你有过图上小朋友的经历吗?你以前读书有没有做过记号?都做过哪些记号? 为什么做这些记号呢? 这样问,能够唤醒学生的记忆储备、生活储备,使
22、学生不同的思想、做法在一起碰撞、激荡、补充,从而把一幅幅图还原成具体可感的生活。只有将教材的编写意图与学生的生活打通,图片才能真正“活”起来,教学也才能更加切近学生的生活,也就能取得最有效的教学效果。3、选择生活实境演练“图” 。养成习惯贵在“躬行实践” 。叶圣陶先生非常强调在习惯养成中的身体力行。他在“习惯成自然” 一文中写道:“要有观察的能力,必须真个用心去观察;要有劳动的能力,必须真个动手去劳动;要有读书的能力,必须真个把书本打开,认认真真去读;要有做好公民的能力,必须真个把公民应做的一切认认真真去做。 ”这样,学生“所知”的才能逐渐化为他们的习惯,成为相应的能力和素质。所以,我们不妨组
23、织学生在生活现场演练体验。比如一位老师在教学时把学生带到市图书馆,放手让学生5体验一下借书、选书的过程。有的学生一进图书馆就禁不住发出“哇,这么多书”的惊叹,随后他们有的根据书脊查寻、有的利用书目检索、有的利用电脑搜寻所有的学生都凝神于书的海洋之中,结果,他们非但懂得了选择课外书的方法,还自然而然地使用了一些文明礼貌用语,在亲历中获得多方面的素养训练。又如,在教学“留心观察事物”时还可以带领学生来到校园或者公园的一角进行实地地观察某一处景物,边观察边进行“教学” ,在这种“真个”的学习中学生怎能不引发兴趣,又何愁学生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呢?4、根植生活实际超越“图” 。如果说, “创设生活情景”
24、是一种虚构的生活, “唤醒生活经验”是一种已然的生活,那么“习惯篇”的教学更需要的是一种指向“未然”的生活,这才是最有意义的生活,这才是习惯教学的根基。使用这些教材的时候,只有把这些相关的内容都有机地联系起来,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沟通起来,才能真正明白编者的意图,课程目标才能得到更好的实现。比如在斑级中建立一个“班级图书柜” ,老师和班级干部带头买书、捐书,然后发动学生买书、捐书。这样,学生学习选择图书和阅读就相当方便了;再比如,可以在每天晨读课之后搞个“小小新闻发布会” ,让学生轮流上台,把自己一天以来所见所闻讲出来,如果有条件的话还可以把它扩大成“班级日报” ,通过这样的平台学生自然会更加积极
25、地留意周围的事物了;当然还可以定期开展“读书经验交流会” 、 “读书笔记展”等活动促进习惯教学的内化。渗透在课本编写的方方面面此外,还须指出“习惯篇”的教学安排在教材开篇的位置,虽然是独立的,但是它绝不是孤立的,它还渗透在课本编写的方方面面(比如课文中安排第一朵杏花 、 读书做记号的学问 、综合性学习等一些和习惯一脉相承的内容),因此,在平常语文学习生活中也应该注意利用,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强化。 “思之自得者真,习之纯熟者妙。 ”(明王廷相)从知识到智能,由技巧到习惯,绝非一日之功。所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反复抓,抓反复,严格认真,一丝不苟,常抓不懈,
26、持之以恒。稍有懈怠可能就会“走样” 、 “中断” ,一事无成。把语文习惯的培养根植于生活,把整个生活世界变成感受和体验的场所,会使课本上的插图灵动起来,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打通,激活学生沉睡的思维,使大脑和双手都灵活起来。总之, “习惯篇”的教学走出了课本,走出了教室,走进丰富多彩、韵味无穷的生活,学生的学习也就脱离了枯燥、单一,走进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新天地!七册阅读教材的编写特点及教学建议苏教版(国标本)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实验教材的选文、课文编排和练习设计等都充分地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呈现出鲜明的特点。一、采用主题单元的方式组合教材:共入选 24 篇课文,文质兼美,思
27、想内涵十分丰富。本册教材所编选的课文,仍然体现了内容丰富、体裁多样的特点。从内容看,既有反映重大历史事件的课文,如虎门销烟 ,也有表现老百姓日常生活情感的课文桂花雨 ;既6有描写祖国著名自然景观的课文,如九寨沟 、 雾凇 ,又有颂扬勤奋刻苦精神的课文,如徐悲鸿励志学画 、 李时珍夜宿古寺等。从体裁看,除记叙文,还有诗歌(5 篇) 、说明文(2) 、议论文、及神话传说、科学幻想故事等。以上特点,有助于学生开拓视野,激发阅读兴趣,为他们学习语文知识、练好语文基本功、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教育提供了充裕的材料。第七册教材是分 7 个单元安排的,我把每个单元都提炼出一个主题。第一单元 秋思篇;第二单元 爱
28、国篇;第三单元 风光篇;第四单元 神话篇;第五单元 勤奋创新篇;第六单元 诚信篇;第七单元 春节篇。二、充分体现国家意志,追求多维的精神营养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在五干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当前全党全国特别是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重点。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中,对教育的主要内容作了明确地强调:一是“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二是“中华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教育是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29、教育的重点” ,三是“创新精神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我们从这三个方面来审视苏教版(国标本 )四年级上册语文实验教材的选文质量。1关于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是语文课程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语文教育体现国家意志的根本表现。苏教版(国标本)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实验教材选编的课文十分鲜明地突出了这个主题。如有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天安门广场 ;有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九寨沟 、 雾凇等;有传扬民族文化,进行民族自豪感教育的春联 、 元日 、(古诗两首 ) 等。2关于中华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教育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优良传统的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孕育了优秀的传统
30、美德,这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基石。 “中国共产党是民族精神的继承者和创造者”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为了新中国的建立和建设,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创造了不朽的业绩,形成了优良的革命传统,这些伟大的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不断前进发展的动力。四年级上册语文实验教材选编的课文力求全方位、多角度地呈现这一主题。如有颂扬英勇捐躯,献身人民的开天辟地 ;有表现不畏强暴,英勇斗争的大无畏精神的虎门销烟 ;有赞扬诚实笃信、厚德载物等高尚品德的诚实与信任 、 九色鹿 、 珍珠鸟等;有歌颂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精神的徐悲鸿励志学画 ;还有进行孝亲敬友,情感教育的但愿人长久 。3关于创新精神教育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31、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 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强调指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既要继承优良传统,又要体现时代进步的要求,从时代和社会发展进步中汲取营养,不断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的内涵。 ”用这一理念作指导,我们来剖析苏教版(国标本)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阅读教材创新精神教育的内涵,就会发现其编排理念的前瞻性和教育内容的丰富性。引领学生走出国门,了解世界。如田园诗情让学生领略了异国的风情;普罗米修斯盗火等则让学生吸收了外国的优秀文化。进行新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如老师,您好! 、 一路花香使学生明白了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7加强爱科学、爱学习教育。如通过奇妙的国际互联网等
32、课文,对学生进行新的科技成果教育,以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情;通过说勤奋 、 李时珍夜宿古寺等课文,对学生进行留心生活,勤奋学习教育,以培养学生求知上进,不断进取,注重实践探究的品质。 注重创新精神的培养。如维生素 C 的故事告诉学生发明创造的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要突出语文学科的特点,切忌搞形式主义的“刮风”运动。不是灌输,不是贴标签,不能游离于语文学习之外,而是要寓于语文学习之中。即主要是通过对文本的阅读,借助文本中丰富情感的熏陶和语言文字的感染,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民族精神的激励和教育,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慎选名家名篇,追求平实、规范的选文策略。综观已经与我们
33、见面的 8 册教材,我们发现了教材选文在语言方面的取向以平实、准确、规范为主,学生似乎一读就懂。这是出于怎样的考虑呢?我们中国的母语教学走过了一个历程。过去,我们的母语教育一直是从雅不从俗的教育。从读三字经到论语,再到四书五经中的许多章节,一直是古代文言文的学习。社会大大迈进了,教育还是那种非常古典的方式,所以, “五四”以后,倡导白话文,开始进入白话文阶段。解放以前一直到解放初,小学里的语文一直没有“文”的概念,就是国语,现在台湾仍延续这种模式。那时候学生读什么呢?“ 大牛大,小牛小,大牛小牛都要吃草。 ”就是这种高度精致的从俗不从雅的语言。我们小学一直到六年级还是母语的定位,是在现在的条件
34、下进行国语教育,教材的语言风格和语言习惯自然应该离儿童近一些。有的老师说有些文章,比如说在仙台 、 给邮递员的一封信这样的名篇很有意义,但是像这样的文章念起来显然脱离了学生们生活的画面。运用建构主义观点看,是不利于学生言语素养的建构的。所以,在小学阶段,我们的语文教材还是要在国语与语文之间找一个结合点,语文教育还是从俗不从雅为好。我国的基础教育性子比较急,有些急功近利。虽然我们的教材编出来比美国的、日本的教材要深,而日本中学生的英语水平、数理化水平也完全没有办法和南师附中的学生相媲美,但是我们现在看,日本人的科学技术水平、创造力都比中国人强。这里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中国人的性子急了,所学的知识超
35、越了学生应有的水平,起不到好的效果。这就说明了我国教育的标准要放低而不是提高。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就采取了慎选名家名篇,追求平实、规范的选文策略。三、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因课设练“学理如筑塔,学文如聚沙。 ”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学习语文的“序”宜粗不宜细。语文课程标准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小学一、二、三学段的“阶段目标”中提出了明确的阅读学习的要求。苏教版第二学段语文实验教材的阅读训练序列是怎么安排的呢?是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阶段目标”要求来考虑的,每篇课文后面的作业题一般安排了如下内容:一是朗读、背诵、默读、复述等常规训练,意在继续让学生认认真真地读书,培养语感,增加其规范化语言的积累。二
36、是要求学生用钢笔描红,继续以每课要求会写的生字为内容,提供钢笔书写的样字,让学生扎扎实实地练好写字基本功。三是读抄常用词语,巩固复习所学生字新词,也为今后的正确运用打好基础。四是阅读训练,包括联系语境理解词语、句子;学习课文中常见的构段方式;学习分析自然段、逻辑段;学习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等方面的练习,意在继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五是根据课文特点相机安排的“小练笔”,让学生摹仿其中的句式、段式、立意、写法等,进行局部仿写练习,以便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以上作业均因课设练,没有采取按单元设置重点训练项目的做法。即除了朗读、背诵、复述课文等常规学习目标外,主要安排了四个重点学习项目: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7、和句子的意思;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会默读,8养成良好的默读习惯;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这四个重点学习项目是如何在各册教材中安排落实的呢?主编张庆、朱家珑先生提出的编排原则是:“三维整合,统筹安排,因课设练,多次重复,螺旋上升。 ” 所谓“三维整合” ,就是在语文学习中,特别是通过这四个重点项目的学习,使学生既获取了语文知识,提高了语文学习的能力,又经历、探究了语文学习的过程,掌握了语文学习的方法,并陶冶了学生情操,发展了学生的个性,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所谓“统筹安排” ,就是这四个重点学习项目不是一个单元安排一个知识点,而是合理地分散安排在两个学
38、年各册教材之中的。如“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的练习,四年级上册安排的读写词语练习 198 个;背诵课文 8 篇;精彩片段 15 段;春联 5 副。涉及背诵的篇目占本册课文总数的 50以上。另外,关于“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学习,在本册教材中,涉及的篇目也占课文总数的 50以上。所谓“因课设练” ,就是根据课文的特点设计相应的练习。如“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年级上册有近 10 篇课文安排了这类练习。但是,这些练习绝不是千篇一律的,而是根据各篇课文的不同特点,安排不同的角度训练。 诚实与信任的课题揭示了这篇课文的中心,课后的练习设计就从课题人手:“默
39、读这篇课文,想想看,为什么用诚实与信任作题目?还能换个题目吗?” 珍珠鸟文笔优美,叙事清楚,行文线索清晰,课后的练习设计就从理清故事的发展脉络人手:“默读课文,说说珍珠鸟是怎样逐步信赖我的。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是一篇说明文,为了让学生掌握国际互联网的作用,课后就设计了这样的练习:“为什么说国际互联网和我们息息相关?” 古诗两首中的望洞庭是一首优美的写景诗,具有丰富的想象空间,课后就设计了这样的练习:“想像望洞庭这首诗描绘的景色,先说一说,再写下来。 ”桂花雨是一篇充满着浓浓乡情的优美散文,学生读后,很容易产生强烈的共鸣,特别是“母亲”常常说的一句话更让人回味无穷。编者准确地抓住了这一动情点,设
40、计了这样一道练习题:“为什么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的金桂?联系生活实际谈谈看法。 ”以提醒学生的注意,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妈妈这句话的理解,更加深刻地“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所谓“多次重复” ,是说一个学习重点不可能通过一个单元的学习完成,必须通过多次反复学习才能逐步实现内化。如上文谈到的“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学习,不但在第二学段的四册教材中反复出现,而且形式多变。仍以四年级上册为例。有的要求学生先解释带点的词,再说说诗句的意思:“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有的比较一组句子,说说带点词语的用法:“读一读下面的句
41、子,说说同是写泉水的流动,为什么用的词语不同。 ”(1泉水从地下往上涌,好像一串串珍珠。2五龙潭在旧城的西门外,有五处泉水汇注而成,所以人们称它“五龙潭” 。) “下面句子中两个带点的词能不能互换 ?为什么 ?”(1他看到人类生活在寒冷和黑暗中,决心为人们盗取天火。2当他得知是普罗米修斯触犯了天规,便大发雷霆,决定要狠狠惩罚他。)有的是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词句的意思:“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 ”“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功夫不负有心人和有眼不识泰山的理解。 ”有的是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的意思:“你最喜欢这首诗里(老师,您好! )的哪些诗句 ?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是怎样理解的
42、。 ”有的是特殊句式的认识和比较:“下面的句子有什么特点? 你还能从课文里找出这种类型的句子吗?”(1 左手持凿,右手握斧。2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有的要求学生理解特殊用法的词语:“找出课文中(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 加引号的词语,9说一说这些词语为什么要加上引号。 ”有的是要求学生先读句子,再用带点的词语造句:“读一读,比较带点词语的意思,并选择一个造句。 ”(1渐渐地,灯光、树影模糊了。2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这样,学生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的练习,就能逐步掌握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方法
43、。所谓“螺旋上升” ,就是采取循环往复的方式安排学习重点,绝不是在同一层面上的重复,而是逐步提高要求,螺旋式上升。这四个学习重点虽然在本学段的四册教材中反复出现,但其练习的要求不断提高,学习的要求是有梯度的。下面仅以三年级上册和四年级上册“学会默读,养成良好的默读习惯”为例,谈谈其要求上升的梯度。三年级上册的课后练习中,仅安排了四次默读练习。这四次练习分别从三个角度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一是把握重点段落的内容,体会如何把内容写具体。如北大荒的秋天 ,要求学生“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体会作者是怎样具体写原野热闹非凡的。 ”飞驰在高速公路上要求学生“默读第三至五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怎样把高速公路的宽、平
44、、长这三个特点写具体的。 ”二是把握事件的发展过程。如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要求学生“默读课文,说说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经过” 。三是把握文章的中心。如小露珠 ,要求学生“默读课文,说说为什么大家都喜欢小露珠” 。四年级上册的课后练习中,安排了九次默读练习。这一册的默读练习与三年级上册相比较,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提高:一是由把握重点段落的内容上升为把握篇章的内容。如九寨沟的“默读课文,说说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田园诗情的“默读课文,说说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 ”二是由把握事件的简单发展过程上升为把握事件的复杂发展过程。如珍珠鸟的“默读课文,说说珍珠鸟是怎样逐步信赖我的。 ”三是由把握童
45、话体裁文章的中心上升为把握说明文章的中心。如奇妙的国际互联网的“默读课文,说说为什么国际互联网和我们息息相关?”四是增加了两项新的练习内容:第一,感悟文章的结构和写法。如诚实与信任 ,要求学生“默读这篇课文,想想看,为什么用诚实与信任作题目? 还能换个题目吗-?”这是从文章构思的角度引导学生默读思考,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写作方法的感悟融合在一起,使学生既受到了感情的洗礼,又得到了写作方法的启迪。第二,想象文章的空白,进行扩写练习。如普罗米修斯盗火 ,要求学生“默读课文第四段,想象人们得到火种后欣喜若狂的情景。先说一说,再写下来。 ”这是一项由读到想,由想到写的综合性练习。学生要完成这项扩写练习
46、,不但要对课文第四自然段进行深切的感受,而且也要对第一自然段有深切的感悟。这些默读要求的提高,不但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而且也有助于学生“潜心会文” 、 “瞻前顾后” 、 “思考批注” 、“探究发现”等良好默读习惯的形成。第二学段的阅读教学是小学生阅读能力“发育成长”的关键期。而四年级上册的阅读教学,又是第二学段小学生阅读能力“发育成长”的“黄金”期。因此,准确地理解和把握这四个重点学习项目在四年级上册教材中安排的意图及其联系,认真研究这一学段阅读教学的特点,优化这一学段阅读教学的措施,保证这一学段阅读教学的质量,是避免小学阶段学生阅读能力分化,全面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针对实验区语文
47、课堂教学改革中发现的问题对本学段的阅读教学提出如下建议:一、教学内容由“胖”变“瘦” ,少消化“副产品” ,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当前阅读课堂教学的内容安排普遍存在“胖”的问题。其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课时合并,两课时的任务安排在一课时完成。初读时间短,认读训练不落实,匆匆忙忙地进入表情朗读训练,其结果是各个教学环节都不落实, “夹生”现象太多。二是过分追求多学科综合。如有的老师在教燕子时,教学重点不是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感悟、体验10课文描写的意境,接受美的熏陶;也不是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吸收、积累课文语言,丰富语言储备和语感经验。而是让学生讨论燕子的生活习性,捉虫的本领;接着交流候鸟的有关知识,
48、介绍各自熟悉的候鸟的特点;然后再让学生画燕子图,唱燕子歌,跳燕子舞等等。一节课可谓是高度地“综合”了,但是,语文学习却未着边际。三是热衷于开放探究。一年级的学生在学习升国旗一课时,讨论国旗上的五角星表示什么,国旗都在哪些地方升起,国歌的全称是什么,什么时候唱国歌等等。二年级学生在学习大禹治水一课时,讨论大禹的爸爸是谁;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了哪九条大河,劈开了哪九座大山,这个“九”是不是确数;大禹是不是个好爸爸等等。让学生讨论这些懵懵懂懂的问题,有的甚至是学生无法解决的问题,其结果只能是挫伤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另外恐怕不会再有什么大的收获。四是求全求美。 (导入收集资料汇报课外拓展)这在大型的公开
49、课上更为突出,刻意追求课堂的完整和“面貌一新” ,就忽视了语文当堂教学任务的落实。因此阅读课堂教学内容的安排,要由“胖”变“瘦” ,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以语言文字学习为核心,整合语文教育的“三维”目标,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优化,为学生锻造出语文素养的“合金” 。至于其他相关知识的学习和技能训练,只能是语文学习的“副产品” ,应该是为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服务的。二、教学环节由“碎”变“整”“碎”是近 20 年来阅读教学的通病。20 世纪 80 年代“问得碎” ,90 年代“读得碎” ,后期又发展为“练得碎” 。进入了新世纪,小学阅读课堂教学这三碎的现象仍然程度不同地普遍存在着。请看一位老师小松鼠找花生果的教学片段师:请同学们读第三段,看看有几句话? 生:( 读后答)两句话。师:哪两句,说说看。 (学生分别读原文)师:第一句是写小松鼠每天都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