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语文教学中去 “寻根”星火中心小学 马青“日月轮回,昼夜交替。 ”历史的长河永远以浩瀚奔涌、从不停息的姿态见证着人类的智慧和创造。 “大浪淘沙始到金。 ”历经五千年的酝酿、五千年的智慧结晶,使中国这个泱泱大国以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雄健的姿态、昂扬的气势屹立于世界东方。长江、黄河是中国澎湃的血液;长城、故宫、圆明园、秦陵兵马俑、布达拉宫是中国跳跃的脏腑;指南针、火药、印刷术、造纸术是中国劲健的刚骨;唐诗宋词、四大名著是中国典美的肌理孔子以礼治天下、成就一个礼仪之邦;屈原投江吟离骚 、岳飞誓死抗金寇,赤胆忠心只为爱国;鲁迅奋笔疾书只为呐喊 ,撼醒这头沉睡的雄师一声咆哮,震得黎明破晓一个个
2、优秀的子女共同谱写中华壮丽的诗篇!这一切无一不令每个炎黄子孙为之自豪、无一不令每个华夏儿女为之感慨。然而,在经济逐渐全球化、科技竞争日趋激烈、物质生活空前丰富的今天,我们都在严肃的思考一个话题求生存!那种令人群情激愤、无比荣尚的民族自豪感,那博大精深、令人仰慕惊叹的灿烂文化,那超然大气、包容万物的做人智慧却渐渐受到冷落!“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二十一世纪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培育一代爱国、睿智、健康,能担大任、举大义的祖国接班人是教育最迫切和最关键的任务。改革开放后中国之所以能取得令世界瞩目的骄人成绩,与中国文化的教育激励作用密不可分。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将新课程作为载体,恰如其分地开展民族历
3、史文化教育,立足长远,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大语文教学观,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一、 民族大义中国历史成长之沃土。对于孔圣人提出的“忠君、事君,仁义礼仪”的治国之策,后人争议颇多,有肯定亦有批判。诚然,对于长期被君王一统天下的封建皇权社会而言,作为社会主体的人民并未真正获得民权,只是被动地生活着,但我们没理由将儒家思想彻底否决,因为历史上不乏仁君、也不尽是仁君。民族大义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图腾,倘若不能将亿万众人的心统一于一国之上,那么再强的力量也会四散分流,难以形成强大的凝聚力与合力。古代的封建集权主义和礼仪促就了民众强烈的民族意识和尊老爱幼、忍让谦和的社会风气,保证了国家的稳步发展
4、。2003 年的非典,2008 年的 5、12 大地震,使每一个中国人感受到团结、凝聚的强大力量。中华民族愈是在危难之际,愈发体现这种空前的民族大义精神。21 世纪,国家加大对西北农村地区的扶持力度,免费发放教科书,免农业税,发放各种补贴,尽量缩小城乡经济、南北经济差距从未“抛弃” ,就是为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在这里,民族大义依然会让中国子女感受到力量与信心。语文这门学科涉及面广,是进行民族历史文化教育的主要阵地,尤其是还未开设历史这门学科的小学阶段,少年儿童才初步感知世界和人生。所以引导学生从文章中的人、事拓展开去,自主搜集资料,去学习感悟。让爱国的胚芽在文本、作者、读者三者共鸣的情感土
5、壤上生长。例如:狼牙山五壮士一文,在引导学生感受五壮士的英勇豪迈之前,可以共同探讨生命之弥足可贵。在此基础上,学生自然而然地感受五壮士为了民族大义、国家解放付出生命是最值得的,这种牺牲令人敬仰、慨叹。教师也可引导学生凭着这种情感的体验多搜集这样的事例,推荐相关影片,将爱国之心根植于学生心间。再如詹天佑一文,当学生了解当时清政府腐朽不堪,帝国主义要挟嘲笑,狂妄压迫中国人民时,心中的愤怒之情早已喷薄而出了,而如果自己身处当时的社会中,空有满腔愤怒又有何用?又何以救中国于水深火热之中?但正是在民族尊严被践踏的愤怒才激发出中国人民的智慧与才干。詹天佑成功修筑京张铁路的事既给了帝国主义一个有力的回击,也
6、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他用智慧才干向世界证明:中国人并不是好欺负的。这些体验,使学生与詹天佑站在爱国的同一角度,达成共鸣,明白立志成才才能为国争光。如今,中国依然在稳步向前发展,五十六个民族随着国家的日益强盛而更加自豪、团结。爱国乃民族大义,在世界危机四处潜存的今天,心存祖国的接班人一定会誓死捍卫祖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将昂首阔步向前,开创历史上更辉煌的新局面。二、 读字解词撒播智慧之种。中国的汉字有着悠久的发展演变史,一个字的音、形、义,内在关合、三者相互联系,足以体现中国汉字的丰富性和考据性。中国汉字,楷书铿锵刚正,草书行云流水,有如中国人之堂堂正正、洒脱直爽。如一“人”字,似一昂首阔步、气
7、宇宣扬的少年健步奔走。再如“伐”字,意为人手持一戈征战讨伐,意思简明,便于理解。成语是中国文坛上的瑰宝奇葩,历史成语、寓言成语、神话传说成语等,比比皆是,读来既抑扬顿挫、朗朗上口;品之又蕴意深远、启人深思。 亡羊补牢 、 买椟还珠等故事教育了一代代的中国人。所以,中国人总是在用理性、长远、睿智的眼光看世界。中国的诗词更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稀世珍宝” ,它的价值不可估量。李白的飘逸洒脱、杜甫的冷峻现实、苏轼的旷达豪迈、李清照的清丽典雅深切品读,不禁陶醉其中。这也是为什么在语文教材中越来越多地编入诗词及文言文的用意,因为这都是时间、智慧的结晶,有谁能脱离或拥有几千年的时间去潜心创造呢?谁又不想怀揣
8、“珍宝”在人生路上边走边吟呢?所以,语文学科的学习在扩大积累空间的方面,往往首选诗词。许是汉字太精深的缘故吧!目前全球普及了英语,但绝不会使汉语言文化失去它的历史地位。作为中国人,将这“珍宝”一代代传下去是义不容辞且光荣的义务,不久的将来,试听世界的各个角落,处处是字正腔圆的中国话!三、人才辈出激励一代新青年。语文教材中常有写人物的经典篇目,在历史的天空中他们是一颗颗璀璨的明星。虽然经过岁月的轮回,他们的血液已融进历史的长河,但他们的足迹却无比清晰。从古到今、各行各业,无一不然。孔子、老子、孙膑、秦始皇、华佗、蔡伦、张衡、司马迁、徐侠客、李时针、曹雪芹、鲁迅、毛泽东、华罗庚、袁隆平、邓稼先、邓
9、小平、刘翔一个个名字从眼前飞过,是他们的努力与智慧才将中国这艘巨舰推向更辽阔的大海,扬帆起航、乘风破浪!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制作“名人录”成了学生们喜好的一种学习活动。学生将自己从书本或电视上接触到的伟大人物的信息制成卡片,简录他们的传奇事迹、归纳成功法则,写下自己的启发感言。砥志砺行,一张张名人录激起少年胸中的雄伟抱负,添得理想双翼!四、浩然正气绽放新世纪和谐之花。如今,随社会的发展,学生之明显有个性过分张扬的浮躁之风。不具立身成才之志;不懂勤俭节约之道;不明诚孝礼仪之德。很多学生将个性理解成穿奇装异服、冒然顶撞父母老师、出语低俗狂妄、不听良言规劝、彻底批判中国传统文化、盲目崇拜西方文
10、化、大力追星、攀比消费正处于思想、人格向独立化发展的他们必然已经走向了一个极端。而学校应倡导教师真正“正身以为范” ,影响学生,努力营造一种充满正气的氛围,用光明的理想驱走心中的空虚、用丰富的知识武装贫瘠的心灵、用身心修养诠释真、善、美;用质朴、素雅打造时尚。这种积极健康的气氛在语文学习中最易营造:老师的思想言行、古人的处世哲学、成功人士的情趣修养都将给学生一则人生宝典做人要争气、正气、大气。有人说过:“社会是个大染缸,人一旦涉足其中将不辨其色、更不见其本色。 ”这样的见解颇有道理,也引得许多人为之惋惜、无奈。但人终究是要进入社会的,无可逃避,这是社会的使然、自然的规律。但我坚信:拥有正气与修养的人总能在迷途中知返,不会离生活越来越远,人性的回归亦将会是使然,是一种超然、境界。这种情脉一代代传下去,更多的人虽身处喧嚣红尘,却能心地宽、气长舒!社会也将更加和谐。在全面育人关乎国家未来的责任中,语文不单单是一门学科、而是文化与修养。我们应立足长远、在大视角中去解读语文,其灵魂便是传承五千年文明历史、灿烂文化,去团结亿万同胞爱国、共创和谐,在和谐中悟得生存之道、谋求发展之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