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学号 20101401050221密级 兰州城市学院本科毕业论文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与应对策略研究以会宁县中小学教师为例学 院 名 称:教育学院专 业 名 称: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咨询方向)学 生 姓 名:邵婷娟指 导 教 师:张玉堂 副教授二一四年五月BACHELORS DEGREE THESISOF LANZHOU CITY UNIVERSITYThe research of occupation burnout and coping strategies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teachers The example of Huining co
2、unty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teachers College :School of EducationSubject :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direction)Name : Shao TingjuanDirected by :Zhang Yutang vice-professorMay 2014郑 重 声 明本人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所有数据、图片资料真实可靠。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学位论
3、文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他人享有著作权的内容。对本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的方式标明。本学位论文的知识产权归属于培养单位。本人签名: 日期: 目 录摘 要 1ABSTRACT.2第 1 章 引言1.1 选题原因 .4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41.2.1 研究的目的 41.2.2 研究的意义 51.3 会宁教育简介 5第 2 章 理论分析2.1 相关概念 .72.2 国内外有关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现状 .72.2.1 国内有关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现状 72.2.1 国外有关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现状 9第 3 章 调查对象与方法3.1 研究对象 .11
4、3.2 研究工具 .113.2.1 研究工具 .113.2.2 研究方法 .123.2.3 结果处理 12第 4 章 调查结果分析4.1 教师的职业倦怠问卷状况 134.2 人口统计学变量引起职业倦怠的差异分析 134.2.1 教师职业倦怠的性别差异 .144.2.2 教师职业倦怠的婚姻状况差异 .144.2.3 教师职业倦怠的职务差异 144.2.4 教师职业倦怠的学校的差异 144.2.5 教师职业倦怠的年龄差异 154.2.6 教师职业倦怠的学历差异 .164.2.7 教师职业倦怠的月工资差异 164.2.8 教师职业倦怠的教龄差异 164.2.9 教师职业倦怠的城乡差异 17第 5 章
5、 讨论5.1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性别和年龄差异 .185.2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婚姻状况差异 .185.3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职务差异 .185.4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学历差异 .195.5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教龄差异 .19第 6 章 应对策略6.1 情绪衰竭方面 .206.1.1 提高待遇,改善生活和地位 .206.1.2 提高以人为本的参政理念,施政人性化 .206.1.3 树立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 .206.1.4 从软、硬件建设和教师精神生活入手,积极改善工作环境 .216.2 低成就感方面 .216.2.1 建立健全科学的评价和参政制度 216.2.2
6、加强对广大教师的健康心态引导 216.3 去个性化方面 .216.3.1 正确认识自己,合理要求自己 .216.3.2 正确认识教师职业,将工作爱好化 .226.3.3 休闲与工作的合理化 226.3.4 提高自我调节能力 .226.3.5 善于鼓励自己 23第 7 章 研究的不足和展望7.1 研究的不足 .247.2 展望 24参考文献 .25附 录 27致 谢 291摘 要职业倦怠是职业健康研究中的热点问题,教育是典型的助人职业,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群体,教师职业倦怠对教师本人和学生有严重的消极影响。本文通过查阅大量的资料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对会宁县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及原因进行了较为全面
7、的总结和概括,结合会宁教育的特殊性提出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并且通过分析得出人口统计学变量引起的教师职业倦怠的差异。结果表明:在情绪衰竭维度上,班主任教师的得分均高于非班主任教师,小学教师的均值高于初中和高中教师,26-35岁年龄组和36-45岁年龄组的教师比25岁以下和46岁以上年龄组的倦怠程度更为严重,1-10年教龄组、11-20年教龄组和21-30年教龄组的教师比31年以上教龄组的教师有更加严重的情绪衰竭感受,农村教师的得分均高于城乡结合部和县城教师的得分。在低成就感维度上,班主任教师的得分均高于非班主任教师,小学教师的均值高于初中和高中教师,在去个性化维度上,非班主任教师的得分均高于班主
8、任教师,小学教师的均值高于初中和高中教师,26-35岁年龄比25岁以下,36-45岁年龄组的教师和46岁以上年龄组的教师倦怠程度更为严重。在职业倦怠各维度上不同月工资的教师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是女教师高于男教师,未婚教师高于已婚教师。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些改善策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最后指出本文的局限性并且通过概括提出展望。关键词:会宁县;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对策2ABSTRACTOccupation burnout is a hot topic in the research of occupation health, education is a typical help teache
9、rs occupation, occupation burnout is a high-risk group, teachers occupation burnout have a severe negative impact on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e paper is based on consulting a large number of data and questionare surveys to generally summarize the languid behavior of occupation of primary and seconda
10、ry school teachers in Huining and its causes. Considering the speciality of education in Huining, the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pratical suggestions to the problem. By all the analysis, it also concludes the differences of teachers occupational tiredness caused by demographic variables.The results sho
11、wed that: in the dimension of emotional exhaustion, teachers scores were higher than the non teachers,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is higher than the mean of junior high school and high school teachers, the age group of 26-35 years and 36-45 years age group than the teachers under 25 years of age and 46
12、 year age groups above the burnout degree is more serious, 1-10 years seniority group, 11-20 years age group and 21-30 years seniority group, teachers have more serious emotional exhaustion feeling than the age group 31 years of teachers, rural teachers scores were higher than urban teachers and the
13、 county seat of the score. Sense of achievement in low dimensions, teachers scores were higher than the non teachers,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is higher than the mean of junior high school and high school teachers, in depersonalization, non teachers scores were higher than teachers, primary school te
14、achers is higher than the mean of junior high school and high school teachers, 26-35 years younger than 25 years of age, 36-45 years of age group of teachers and the age group of above 46 years of teacher burnout degree is more serious. In every dimension of occupation burnout of different monthly s
15、alary of teachers hav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but the female teachers is higher than that of male teachers, unmarried teachers than married teachers. In view of the above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some improvement methods, which has a certain guiding significance. Finally, the limitations of thi
16、s paper and put forward the general.3Keywords:Huining ;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occupation burnout; counteraction4第 1 章 引言1.1 选题原因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职业倦怠现象日益严重,尤其是中小学教师。教育是社会发展的最核心的后备力量。当今社会,发达国家都把科学和教育摆在最主要的位置,视教育为生产发展的首要因素。教育的主导者教师,又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师,教育改革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师。但是,国内外的诸多研究都显示,教师职业是最
17、有压力的职业之一,教师职业倦怠现象位于各行业前列。美国心理学家Farber (1991)估计,有30%-35%的美国教师对自己的职业表示不满,而5%-20%的教师则已经处于职业倦怠状态。Barry A. Farber对处于职业倦怠的教师的行为表现做过概括而又精辟的叙述,指出:“身处职业倦怠的教师对待自己的学生可能不再具有同情心,对教室中所遇到的挫折可能缺乏容忍度以及有成效地应付,可能不再像以往精心地准备自己的教案,甚至会因此而放弃自己的教职。 1”纵观国内外以往的关于教师职业倦怠研究,主要向两个方向集中。第一,国外教师职业的研究多数集中于美国和西欧等发达国家之中,且研究大多从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视
18、角出发;第二,有关国内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大多数把城市的教师作为研究对象,而缺乏针对广大农村基层教师的研究。目前国内的研究大多为经验性的描述,未作深入地分析,也缺乏相应的数据调查的支持。理论综述较多,实证研究较少。本人作为一名师范专业的会宁籍学生,想对自己的家乡会宁县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做一点尝试性的研究,其意义就在于能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角度为会宁县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添砖增瓦,并且解决自己内心的疑惑。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1.2.1 研究的目的本研究试图在实证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会宁县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状况进行实地考察,为社会、教育行政机构和学校了解并认识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问1B
19、arry.A.Farber. Crisisin Edueation:Stressand Burnout in the Ameriean Teaeher,San Franeisieo:Jossey 一BassIne.Publishers,1991.5题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同时也为当地教师认识和克服教师职业倦怠提供相应的对策,为中小学教师队伍的管理和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1.2.2 研究的意义理论意义:职业倦怠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弗鲁顿伯格研究职业压力时提出的一个概念,它最先用于描述医护人员身心疲惫的一种状态,此后各种各样的职业倦怠定义相继出现。近年来,职业倦怠的相关研究已
20、延伸到教育领域,查阅有关资料,发现国内外在进行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时,基本没有对“教师职业倦怠”作明确的定义,但所有研究者已形成共识,认为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在长期压力体验下所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的丧失以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鉴于此,该课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现实意义:笔者在导师指导下选择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与应对策略研究以会宁县中小学为例,作为毕业论文的选题,试图选取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两所高中,三所中学和三所小学的教师250名。运用Maslach等人编制的教育版职业倦怠问卷(MBI)的基础之上修订之
21、后,开展测评实验。同时通过问卷了解甘肃省会宁县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和职业倦怠现状,进而向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提出有根据的可行性建议。鉴于此,该课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实践和现实指导意义。1.3 会宁教育简介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得知:会宁,人口58万,90%以上是农村人口,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2000元左右。苦瘠甲天下,是对其自然环境的高度概括。会宁,自恢复高考以来,累计向国家输送的大学生不计其数。上世纪80年代,教育部一位官员在谈到会宁教育成果时这般感叹:这是西北贫困地区创造出来的教育“传奇”。也许有人会说,正因为太穷、太苦了,上学是跳出“农门”的唯一路径,会宁人才会如此重视教育。“但是,和会
22、宁一样贫困的地方还有很多,为什么只有会宁对于教育会如此执著?如果部分人在这么做,尚不足为奇,让人惊奇的是,整个县的人们,都在重视教育。穷、苦不能彻底解释会宁教育衍生的教育现象。”甘肃教育发展研究院办公室主任孙百才说。“文化才是会宁教育的根基。”原会宁县教育局局长张启业一语中的。特殊的自然环境造就了会宁学生直面“苦”的6特殊心态!“其实,会宁教育不是外界想象的那样,只有一个苦,乐是其真正的内涵。教师能够与学生同苦,学生从教师身上可以看到希望和力量。教育分有我、无我之境,真正在苦中寻找到读书的快乐,就是无我之境。”中华文化总会秘书长杨渡说道。目前,会宁教师中,会宁籍教师比例大约在90%左右。这批教
23、师,几乎都是经历过艰苦生活考上大学后回到家乡执教的,他们能吃苦,懂得“苦”背后的价值所在。所以,在会宁,又有这样一个特殊的现象,老师起床比学生早,睡得比学生晚。一些外地考察团在会宁考察教育后感慨:会宁教育的很多东西我们可以带走,但是教师勤奋教学、学生勤奋学习的精神我们带不走。在会宁农闲时节大家聚在一起讨论最多的是学生,村东谁家的姑娘考上重点了,村西谁家的儿子考上研究生了,老王家三个孩子都考上重点了在会宁一家的孩子都是大学生的比比皆是,老大是本科,老二是重点,老大刚上大学,第二年老二考上大学。一个村里没有大学生的只有那么几家,虽然他们的孩子打工挣了一些钱,但是父母在别人面前还是感觉低人一等。会宁
24、人民不比谁家富有,比的是大学生,孩子考上大学父母就算砸锅卖铁也供出来。7第 2 章 理论分析2.1 相关概念职业倦怠是 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弗鲁顿伯格研究职业压力时提出的一个概念,它最先用于描述医护人员身心疲惫的一种状态,此后各种各样的职业倦怠定义相继出现。近年来,职业倦怠的相关研究已延伸到教育领域,查阅有关资料,发现国内外在进行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时,基本没有对“教师职业倦怠”作明确的定义,但所有研究者已形成共识,认为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在长期压力体验下所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的丧失以
25、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其中,Maslach 等人在该领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认为职业倦怠主要表现为情绪衰竭(emotionalexhaustion),是个体对压力的评估,表现为个体情绪和情感处于极度疲 劳状态,工作热情完全丧失;非人性化(depersonalization),涉及个体对他人的评估,表现为个体以消极否定、麻木不仁的态度对待服务对象;低个人成就感(reduced personal accomplishment),这涉及个体对自我的评估,表现为个体对自己工作的意义与价值的评价降低 1。目前,这一模型在职业倦怠研究领域得到了最为广泛的应用和验证,并被证明具有较好的跨文化的信度和效度。2.
26、2 国内外有关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现状2.2.1 国内有关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现状张金玲,王惠萍,郑淑杰等,通过对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状况的调查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普遍存在;教师职业倦怠存在性别差异,尤其表现在认知枯竭维度,男教师的枯竭程度比女教师更严重一些;教师职业倦怠有城乡差异,主要表现在认知枯竭方面,农村教师的认知枯竭更严重;班主任工作对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影响不大 2。沈翰于2007年在湖南长沙市、株洲市,广东中山市,上海市,重庆市所举办的各类中小学教师培训活动中随机抽取500名样本,就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职业倦怠进行了调查。最后结果表明:中小学教师的职业1Masla
27、ch,C.,Schaufeli,W.B.,Leiter,M.P.Job burnout.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Annual 2001,397-4222张金玲,王惠萍,郑淑杰.对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状况的调查研究J.中外健康文摘:医学理论与实践,2008,4(5:36-39)8倦怠得分为2.1460,标准差为0.4409,虽然还没有达到严重的程度,但从分布来看,教师职业倦怠问题仍然普遍存在;其中,教师的情绪衰竭问题比较严重,得分为2.5678,标准差为0.5874,而非人性化、个人成就感低的问题尚不突出,均没有突破2分(分别为1.9176和1.8141) 1。邢强孟
28、,卫青对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发现,广州市中小学教师在情感衰竭维度的分值相对较高,这说明教师在情绪、情感上的倦怠程度较为严重。广州市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在是否班主任、是否毕业班上没有显著差异 2。综上所述,我国教师职业倦怠在前期做了大量研究。研究的内容涉及有:影响教师职业倦怠的相关因素研究;教师职业倦怠与相关人口统计学变量的调查分析;新手一熟手一专家型教师职业倦怠的比较研究;教师职业倦怠的调控策略研究等。但是总的来看,目前我国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从研究方法上更多的侧重于描述性研究,即使运用实证性研究往往停留在对调查结果的初步统计和分析基础方面,研究方法相对单一
29、,调查、访谈等综合方法运用欠缺,在调查基础上的有针对性地实践研究几乎是空白;其次,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基本上采用横向方法,而纵向的追踪研究极少。因此,如何将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结合起来,运用综合方法,在定性与定量研究基础上进行实践性探索是今后教师职业倦怠研究的趋势。所以,本作者在前人的基础上做一些研究。 中小学老师职业倦怠的具体表现(1)适应新课改的热情不高。教师在从事一门学科达到15年以上时,就极易在教学思想、方法、过程上形成动力定型,接受新知识、新理念的动力下降;(2)运用新技术的信心不足。多媒体技术与现代运程教育技术,愈来愈为中小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但是,部分农村中小学教师仍然信奉“黑板+粉笔
30、”,在心理上排斥现代教学手段;(3)应对新群体的方法不够。当前,农村中小学生的结构与20年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县有一半中小学生属于留守儿童。留守儿童,他们缺失亲情,行为不好,目标模糊,已经成为基础教育的一大难题;(4)顺应新要求的心态不好。有两种状况值得关注:一是才智枯竭感,表现为空虚感明显增强,感到自己的知识无法满足工作需要,二是价值耗竭感,表现为价值观和信念突然改变,个人成就感降低,认为自己没1沈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职业倦怠之再审视J.现代教育科,2008(2):107-109.2刑强,孟卫青.广州市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J.教育刊,2007,556(24):69-72
31、9有能力做好工作,对自己的工作的意义和价值评价降低;(5)恪守严规的观念淡化。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部分老师迟到早退,工作责任感变差,教学环节草率应付,业绩好坏淡然处之。2.2.1 国外有关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现状多项研究发现,男教师出现职业倦怠的几率高于女教师,40 岁以下的教师比年长的教师更易产生职业倦怠感,高年级教师、担任大班级教学任务的教师、学生数量过多的教师更易感受到高工作压力而导致职业倦怠。从性别对职业倦怠三个维度的影响看,只有非人性化达成一致结论,即中小学男教师的非人性化得分明显高于女教师,至于情绪衰竭维度,有研究表明 Anderson & Iwanicki(1984)
32、小学和大学教师中,男性比女性得分更高,但 Byrne(1991)心理学家还有玛勒诗(Maslach) 、佩斯(Pines)、奎内斯(Cherniss)、阿若森 (Aronson)等,从他们所强调的职业倦怠产生过程中的主要成因来看,大致可分为三类:(1)情感冲突引起的职业倦怠。持这种观点的研究者都强调职业倦怠是个体因无法获得预期的重要目标时而产生的情感冲突所致。如弗登伯格(Freudenberger)和瑞查森(Richelson, 1980)认为个体不切实际的志向为倦怠的产生创造了条件;劳德达尔(Lauderdale ,1982)认为个体设立的目标与其在日常生活中所获成功之间的差距增大时,会导致
33、理想的幻灭和空虚感,从而引发职业倦怠。这种成就感的丧失可能发生在各种职业行为中 1。 (2)情感损耗引起的职业倦怠。持这种观点的研究者都强调在需要长期付出情感的工作任务中,个体由于情感的损耗而导致职业倦怠。玛勒诗(Maslach )和佩斯(Pines )等人都是在情感耗损的基础上进行研究的。玛勒诗(Maslach ,1976)在其首篇关于职业倦怠的文章中谈到,在长期的情感压力下,助人职业者会产生职业倦怠感,他们对服务对象丧失所有的情感和关注,并逐渐疏远服务对象,甚至会以一种非人性的方式来对待他们 2。 (3)多方面因素引起的职业倦怠。前该研究领域的研究者倾向于从多方面来阐释业倦怠。如 Scha
34、ufeli 等人认为职业倦怠是一系列消极的心理体验,产生于人际关系和组织水平上的社会交换中互惠关系的丧失 3。雷特(Leiter,1992)则认为职业倦怠1Bernier.D,A Study of Coping:Successful Recovery from Severe Burnout and Other Reactions to Severe Work-related Stress,Work&StressJ.1998,1. 2Cedolline,A.J.Job Burnout in Public Education:Symptoms, Causes, and Survival Skill
35、sM.Teachers College,Columbia University,1982.10是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出现危机所致。上述将职业倦怠的成因分为三个方面,另外也有人将职业倦怠的成因分为两方面。第一方面认为工作环境等外部因素是职业倦怠形成的主要原因。这些因素包括:工作角色冲突与模糊、工作负荷、工作可控性、报酬、组织管理与变革、组织公平、时间压力等 1。另一方面认为个体的人格、态度等内部因素以及某些人口统计学变量可以有效解释职业倦怠的形成。对于上述两种不同分类和不同看法,有人认为职业倦怠本身就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其成因受多种因素影响,在职业倦怠的形成过程中,这些因素可能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另
36、外他们在职业倦怠形成中的作用还可能受到其他中介变量的控制。所以应采用多特质多方法,长期追踪的研究范式,同时考察多个变量在职业倦怠形成中的作用 2。3Bernier.D,A Study of Coping:Successful Recovery from Severe Burnout and Other Reactions to Severe Work-related Stress,Work&StressJ.1998,1.1Iwanicki E F,Schwab R L.A Cross-validation Study of the 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Educa
37、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1981,41.2Bakker A B,Schaufeli W B,Sixma H J,et al.Burnout Contagion among General Practitioners.Journal of Social Clinical Psychology,2001,20.11第 3 章 调查对象与方法3.1 研究对象本研究以会宁县中小学在职教师作为调查研究的对象,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50份,收回问卷240份,问卷回收率96%,其中有效问卷236份,问卷有效率为94.4%。样本构成有一定的代表性。调查样本的具体
38、构成情况如下:学校地域:农村59人;城乡结合部91人;县城86人。N 百分比(%)n 百分比(%)男 104 44.1 是 87 36.9性别女 132 55.9班主任否 149 63.1离婚 13 5.5 小学 94 39.8已婚 158 66.9 初中 84 35.6婚姻状况未婚 65 27.5所在学校高中 58 24.6高中及以下 7 3.0 25岁以下 30 12.7中专 34 14.4 26-35 108 45.8大专 103 43.6 36-45 70 29.7原始学历本科及以上 92 39.0年龄46以上 28 11.92000元以下 4 1.7 1-10年 114 48.320
39、01-3000元 157 66.5 11-20年 72 30.53001-4000元 60 25.4 21-30年 37 15.7月工资4000以上 15 6.4教龄31年以上 13 5.53.2 研究工具3.2.1 研究工具本研究结合专题访谈和文献研究,采用1986年Maslach等人专为教师编订后人修改的职业倦怠问卷。本问卷由河北师范大学的史云静在河北省农村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研究中采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问卷包括2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婚姻状况、年龄、学历等九个人口学因素,第二部分共22个项目:情绪衰竭感,8个项目,主要是个体对压力的评估,表现为个体情绪、情感12处于极度疲劳
40、状态,工作热情完全丧失;非人性化,6个项目,主要是个体对他人的评估,表现为个体以消极否定、麻木不仁的态度对待服务对象;个人成就感,8个项目,主要是个体对自我的评估,表现为个体对自己工作的意义与价值的评价。问卷采用4点记分法,“从未如此”、“很少如此”、“有时如此”、“经常如此”分别计1,2,3,4分。测试结果如果情绪衰竭维度和非人性化维度得分越高,而成就感得分越低,则表明被试的职业倦怠状况越严重。教师职业倦怠量表采用4级评分,得分中数为2.5,如果问卷题目得分在2分以下,表示此项目不存在职业倦怠;每一题项得分2分以上,表示存在职业倦怠;2.5以上,表示职业倦怠程度比较严重。但是,低成就感维度的
41、各项为反向记分,故在此维度下的各项得分越高,职业倦怠程度越低。信度检验显示:情绪衰竭、非人性化、个人成就感的克伦巴赫系数分别为:.765, .670, .543,由于该问卷的维度已经存在,问卷的结构效度用三个维度问的相关指标予以说明。情绪衰竭与非人性化的相关为.589,情绪衰竭与成就感的相关为-470,非人性化与成就感的相关为-358,符合量表法对于各个次级因了之问中低相关0.1-0.6的要求。这些结果说明数据支持问卷的维度构建,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3.2.2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法。3.2.3 结果处理采用SPSS for Windows13.0进行统计分析。13第 4 章 调查结果分析
42、4.1 教师的职业倦怠问卷状况表4-1 教师职业倦怠的描述统计(n=236)Min Max M SD n 每道题平均分每道题标准差情绪衰竭 9 33 23.36 5.36 8 2.60 0.60低成就感 8 32 23.60 5.23 8 2.95 0.65去个性化 5 19 9.13 3.03 6 1.83 0.61在表4-1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描述统计中,从标准差来看,中小学教师在情绪衰竭、低成就感、去个性化三个维度上的得分分别为:.60, .65, .61,离散程度不高,表明本次调查的样本之间差异很小;从均值来看,中小学教师在情绪衰竭、低成就感、去个性化三个维度上的均数分别为2.60,2
43、.95和1.83,即中小学教师在情绪衰竭上问题较为严重,已经超过了中度;在低成就感和去个性化的维度,几乎不存在问题,这与国内同类研究的结果基本一致。 学者们普遍认为,情绪衰竭是职业倦怠最为外显的特征,个体在感受到强烈的情绪衰竭后才会逐渐产生去个性化。因此,目前会宁县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整体水平不高,处于职业倦怠的初期阶段。4.2 人口统计学变量引起职业倦怠的差异分析接下来将逐一分析,教师的性别、婚姻状况、职务状况、任教年级、年龄、最高学历、月工资、教龄和城乡9个人口统计学变量,对教师职业倦怠的三个维度的影响。表4-2 职业倦怠的性别差异t检验性别 N M SD t p男 104 21.97 5.
44、64情绪衰竭 女 132 24.13 4.87-1.92 .0514男 104 27.01 6.11低成就感 女 132 28.29 4.13-1.10 .27男 104 9.04 3.04去个性化 女 132 9.22 3.04-.28 .77注: 显著性水平是.054.2.1 教师职业倦怠的性别差异在职业倦怠的三个维度得分上,女教师均值得分都高于男教师。处于.05的显著性水平,在情绪衰竭维度上男教师与女教师的差异接近显著,在其他两个维度不存在显著差异。4.2.2 教师职业倦怠的婚姻状况差异表4-3 教师职业倦怠的婚姻状况差异t检验婚姻状况 N M SD t P已婚 158 22.85 5.
45、28情绪衰竭 未婚 65 26.21 6.31-1.36 .17已婚 158 27.78 5.29低成就感 未婚 65 25.81 4.14.82 .41已婚 158 2.94 2.94去个性化 未婚 65 2.71 2.71-2.56 .01注: 显著性水平是.05在职业倦怠的三个维度得分上,未婚教师均分高于己婚教师。未婚教师由于个人家庭原因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处于.05的显著度水平,在去个性化维度上己婚教师与未婚教师存在显著差异,未婚教师的去个性化表现最为严重。4.2.3 教师职业倦怠的职务差异表4-4 教师职业倦怠的职务差异方差分析是否是班主任 N M SD F p 是 87 23.53
46、4.79情绪衰竭 否 149 22.12 6.271.09 .28是 87 28.13 4.71低成就感 否 149 26.80 6.071.14 .25是 87 9.03 2.76去个性化 否 149 9.32 3.51-.39 .6915注: 显著性水平是.05在情绪衰竭、低成就感维度上,班主任教师的均值得分高于非班主任教师;在去个性化维度上,非班主任教师的均值得分高于班主任教师。4.2.4 教师职业倦怠的学校的差异表4-5 不同学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方差分析学校 n M SD F p 小学 94 23.43 5.27初中 84 22.84 5.45情绪衰竭高中 58 22.69 5.61.4
47、8 .62小学 94 27.63 4.95初中 84 27.69 5.41低成就感高中 58 27.45 5.12-.05 .95小学 94 9.76 3.03初中 84 8.81 2.99去个性化高中 58 9.86 3.15.41 .16注: 显著性水平是.05表4-6 各年龄组教师职业倦怠的方差分析年龄 N M SD F P25岁以下 30 2.52 .3326-35岁 108 2.44 .4436-45岁 70 2.65 .4146岁以上 28 2.82 .46情绪衰竭总计 236 2.56 .445.96 .0125岁以下 30 2.04 .3826-35岁 108 2.11 .45
48、36-45岁 70 2.07 .4546岁以上 28 1.96 .55去个性化总计 236 2.07 .451.61 .2125岁以下 30 2.43 .3826-35岁 108 2.32 .4136-45岁 70 2.41 .4146岁以上 28 2.64 .55低成就感总计 236 2.39 .433.72 .0216注:显著性水平是.05在情绪衰竭、去个性化维度上,小学教师的均值得分高于初中和高中教师;在低成就感维度上,小学教师的均值得分低于了初中教师和高中教师,初中教师和高中教师基本没有差异。在职业倦怠的各个维度上,不同学校的教师无显著差异。4.2.5 教师职业倦怠的年龄差异 从表4-
49、6的方差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处于.05的显著性水平,在情绪衰竭和去个性化两个维度上不同年龄的教师存在显著差异,在低成就感维度上不同年龄的教师不存在显著差异。在情绪衰竭维度上,26-35岁年龄组和36-45岁年龄组的教师比25岁以下和46岁以上年龄组的教师倦怠程度更为严重。在去个性化维度上,26-35岁年龄比25岁以下,36-45岁年龄组的教师和46岁以上年龄组的教师倦怠程度更为严重。处于26-45岁年龄的教师,他们更加容易感到情绪衰竭。4.2.6 教师职业倦怠的学历差异表4-7 各类学历教师职业倦怠的方差分析原始学历 n M SD F P高中或高中以下 7 2.35 .30中专 34 2.56 .49大专 103 2.59 .45本科或本科以上 92 2.53 .41情绪衰竭总计 236 2.56 .444.66 .10高中或高中以下 7 2.23 .33中专 34 2.50 .39大专 103 2.41 .45本科或本科以上 92 2.35 .43低成就感总计 236 2.39 .43.44 .64高中或高中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