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云 南 省 矿 产 资 源 总 体 规 划( 2016 2020 年 )二一七年七月 2国 土 资 源 部 关 于 云 南 省 矿 产 资 源 总 体 规 划( 2016 2020 年 ) 的 复 函(国 土 资 函 2017 442 号 )云 南 省 人 民 政 府 : 关 于 审 批 云 南 省 矿 产 资 源 总 体 规 划 ( 2016 2020 年 )的 函 ( 云 政 函 2017 39 号 ) 收 悉 。 现 函 复 如 下 :一 、 原 则 同 意 云 南 省 矿 产 资 源 总 体 规 划 ( 2016 2020年 ) ( 以 下 简 称 规 划 ) , 请 认 真 组 织
2、实 施 。二 、 规 划 实 施 要 全 面 贯 彻 党 的 十 八 大 和 十 八 届 三 中 、四 中 、 五 中 、 六 中 全 会 精 神 , 认 真 落 实 国 务 院 关 于 全 国 矿 产资 源 规 划 的 批 复 要 求 , 牢 固 树 立 和 贯 彻 落 实 创 新 、 协 调 、 绿色 、 开 放 、 共 享 的 发 展 理 念 , 坚 持 尽 职 尽 责 保 护 国 土 资 源 、节 约 集 约 利 用 国 土 资 源 、 尽 心 尽 力 维 护 群 众 权 益 , 以 资 源 安全 保 障 为 目 标 , 以 提 升 矿 业 发 展 质 量 和 效 益 为 中 心 ,
3、着 力 深化 供 给 侧 结 构 性 改 革 , 优 化 资 源 开 发 保 护 格 局 , 强 化 资 源 保护 和 合 理 利 用 , 加 快 矿 业 绿 色 转 型 升 级 , 实 现 资 源 开 发 惠 民利 民 , 加 快 建 设 创 新 驱 动 型 、 改 革 引 领 型 、 绿 色 安 全 型 、 开放 互 利 型 、 包 容 共 享 型 矿 业 。三 、 认 真 抓 好 重 点 任 务 落 实 。 提 升 基 础 性 公 益 性 地 质 调查 服 务 水 平 , 服 务 新 型 工 业 化 、 信 息 化 、 城 镇 化 和 农 业 现 代化 发 展 。 创 新 机 制 , 推
4、 进 找 矿 突 破 战 略 行 动 , 夯 实 资 源 基 础 。加 强 滇 西 北 铜 矿 等 7 个 资 源 产 业 基 地 建 设 , 提 升 矿 业 发 展 水平 , 稳 定 资 源 供 应 能 力 。 强 化 个 旧 锡 矿 区 等 62 个 重 点 矿 区 监管 , 规 范 矿 产 资 源 开 发 利 用 秩 序 。 坚 持 生 态 保 护 第 一 , 大 力推 进 绿 色 勘 查 和 绿 色 矿 山 建 设 , 加 强 矿 山 地 质 环 境 治 理 恢 复和 矿 区 土 地 复 垦 , 加 快 转 变 矿 业 发 展 方 式 。 推 进 “ 一 带 一 路 ”矿 业 国 际
5、合 作 , 深 化 矿 产 资 源 管 理 改 革 , 增 强 矿 业 发 展 活 力动 力 。四 、 切 实 发 挥 规 划 指 导 和 管 控 作 用 。 规 划 是 矿 产 资源 勘 查 、 开 发 利 用 与 保 护 的 指 导 性 文 件 , 是 依 法 审 批 和 监 督管 理 矿 产 资 源 勘 查 和 开 发 利 用 活 动 的 重 要 依 据 。 涉 及 矿 产 资源 开 发 利 用 活 动 的 相 关 行 业 规 划 , 应 与 矿 产 资 源 规 划 做 好 衔接 。 要 认 真 落 实 分 区 管 理 、 总 量 控 制 、 开 采 准 入 制 度 , 对 不符 合 矿
6、 产 资 源 规 划 的 勘 查 、 开 采 项 目 , 不 得 批 准 设 立 矿 山 企业 , 不 得 审 批 、 颁 发 勘 查 许 可 证 和 采 矿 许 可 证 , 不 得 批 准 用地 ; 必 须 依 据 规 划 切 实 加 强 对 矿 产 资 源 勘 查 、 开 发 利 用 与 保护 活 动 的 监 督 管 理 。五 、 做 好 规 划 的 组 织 实 施 工 作 。 要 加 强 领 导 , 落 实责 任 分 工 , 完 善 政 策 措 施 , 全 面 落 实 规 划 确 定 的 目 标 和任 务 , 做 好 市 、 县 级 矿 产 资 源 规 划 编 制 实 施 工 作 , 规
7、 范 矿 产资 源 勘 查 、 开 发 利 用 与 保 护 活 动 。 加 强 规 划 执 行 情 况 的 监 督检 查 和 考 核 评 估 , 及 时 研 究 解 决 规 划 实 施 中 出 现 的 问 题 。重 大 进 展 和 有 关 改 革 发 展 成 果 及 时 反 馈 。2017 年 7 月 11 日I目 录总 则 1第 一 章 现 状 与 形 势 2第 一 节 经 济 社 会 和 矿 业 发 展 现 状 2第 二 节 矿 产 资 源 勘 查 与 开 发 利 用 现 状 3第 三 节 上 轮 矿 产 资 源 规 划 实 施 成 效 8第 四 节 形 势 与 要 求 10第 二 章 指
8、 导 原 则 与 规 划 目 标 12第 一 节 指 导 思 想 12第 二 节 基 本 原 则 12第 三 节 规 划 目 标 14第 三 章 勘 查 开 发 总 体 布 局 17第 一 节 勘 查 开 发 区 域 布 局 17第 二 节 勘 查 开 发 主 要 方 向 与 基 地 建 设 18第 四 章 公 益 性 地 质 调 查 与 服 务 24第 一 节 基 础 性 地 质 调 查 24第 二 节 矿 产 资 源 调 查 评 价 25第 三 节 地 质 科 学 研 究 与 技 术 创 新 26第 四 节 地 质 资 料 信 息 化 与 社 会 化 服 务 27第 五 章 矿 产 资 源
9、 勘 查 28第 一 节 勘 查 方 向 与 规 划 分 区 28第 二 节 探 矿 权 设 置 区 划 30第 三 节 矿 产 资 源 勘 查 管 理 30II第 六 章 矿 产 资 源 合 理 开 发 利 用 与 保 护 . 32第 一 节 开 发 利 用 总 量 调 控 32第 二 节 开 采 规 划 分 区 32第 三 节 采 矿 权 设 置 区 划 35第 四 节 矿 产 资 源 保 护 与 储 备 36第 五 节 矿 产 资 源 开 发 管 理 36第 七 章 矿 业 转 型 升 级 与 绿 色 发 展 40第 一 节 严 格 矿 产 开 发 准 入 条 件 40第 二 节 矿 产
10、 资 源 节 约 与 综 合 利 用 42第 三 节 绿 色 矿 山 建 设 44第 四 节 资 源 型 城 市 可 持 续 发 展 44第 八 章 矿 山 地 质 环 境 保 护 与 治 理 恢 复 以 及 矿 区 土 地 复 垦 .47第 一 节 矿 山 地 质 环 境 保 护 47第 二 节 矿 山 地 质 环 境 治 理 恢 复 47第 三 节 矿 区 土 地 复 垦 49第 九 章 坚 持 开 放 发 展 积 极 参 与 全 球 矿 业 合 作 .52第 十 章 规 划 实 施 与 管 理 53第 一 节 加 强 组 织 领 导 53第 二 节 实 施 重 大 工 程 53第 三 节
11、 建 立 完 善 规 划 实 施 目 标 责 任 考 核 制 度 . 53第 四 节 健 全 完 善 规 划 审 查 制 度 54第 五 节 健 全 完 善 规 划 实 施 评 估 调 整 机 制 54第 六 节 加 强 规 划 实 施 情 况 监 督 检 查 55III第 七 节 提 高 规 划 管 理 信 息 化 水 平 55附 表 1 国 家 规 划 矿 区 ( 14 个 ) 56附 表 2 对 国 民 经 济 具 有 重 要 价 值 的 矿 区 ( 2 个 ) . 57附 表 3 省 级 重 点 矿 区 ( 48 个 ) 58附 表 4 重 点 勘 查 区 ( 65 个 ) 60附 表
12、 5 矿 山 地 质 环 境 重 点 治 理 区 ( 42 个 ) 631总 则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保障矿产资源安全供应,推进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快矿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全面深化矿产资源管理改革,促进全省矿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及其实施细则、云南省矿产资源管理条例、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及规章,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162020年)、国土资源“十三五”规划纲要、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云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云南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是云南省地
13、质勘查、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指导性文件,是加强和改善矿产资源宏观管理的重要手段,是依法审批和监督管理地质勘查、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活动的重要依据。涉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活动的相关行业规划,应当与本规划做好衔接。在全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地质勘查、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活动应当符合本规划;各级政府及其矿产资源管理相关部门,应当执行本规划;地方各级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矿产资源专项规划、矿产资源区域规划必须遵循本规划。规划以2015年为基期,以2020年为目标年,展望到2025年。 2第 一 章 现 状 与 形 势第 一 节 经 济 社 会 和 矿 业 发 展 现 状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东西最大横距864.
14、9千米,南北最大纵距990千米,国土面积39.41万平方千米,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4.1,居全国第8位。全省山区、半山区面积占94,常住人口总数4741.8万人,是一个集边疆、山区、多民族为一体的经济欠发达省份。与缅甸、老挝、越南三个国家接壤,国境线长4060千米,具有对东南亚、南亚开放的良好区位优势。2015年全省生产总值(GDP)达13619.17亿元,比上年增长8.7%。2015年全省年经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当年价)10155.67亿元,矿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453.51亿元,占34%。其中:采矿业工业总产值821.30亿元;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工业总产值47
15、8.38亿元;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工业总产值682.10亿元;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工业总产值1365.71亿元;金属制品业工业总产值106.02亿元。全省矿业经过多年发展建设,已初步建成了全国重要的有色金属生产基地和磷化工基地,形成了包括能源(煤炭)、钢铁、有色和贵金属、磷化工、煤化工和建材等在内的一套完整工业体系。矿业已成为全省工业体系中最庞大的产业,其固定资产投资、资本金总额、从业人数、出口创汇及工业总产值均3居全省各大工业之首,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第 二 节 矿 产 资 源 勘 查 与 开 发 利 用 现 状一、矿产资源概况截至2015年底,全省共发现各类矿产
16、143种,占全国已发现矿产172种的83.14%,探明储量列入云南省矿产资源储量简表的矿产有86种,已探明各类矿产地1563个,其中:达到勘探程度的占31.53%,详查普查程度的占68.47%。我省是全国矿产资源大省之一,素有“有色金属王国”和“磷化工大省”之称,固体矿产保有资源储量居全国前10位的有69种,居前3位的有26种。专栏1云南省矿产资源储量居全国前三位的固体矿产位次矿产名称矿种数1 锡 、 钛 铁 砂 矿 、 铟 、 铊 、 镉 、 钽 、 铍 、 蓝 石 棉 82 铜 、 铅 、 锌 、 银 、 铱 、 铑 、 磷 、 自 然 硫 、 砷 、 硅 灰 石 、 泥 灰 岩 113
17、富 铁 矿 、 钌 、 铌 、 锗 、 芒 硝 、 泥 炭 、 霞 石 正 长 岩 7根据已查明的矿产资源储量情况、产业基础及矿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能力等综合因素,确定云南省的优势及重要矿产为:铅、锌、锡、铜、钨、金、银、磷、锗、铟、钛、煤、铁、铝土矿、锰、镍、钼、岩盐。云南省矿产资源禀赋特点:总量大、矿种齐全,有色、黑色、贵金属、化工、建材、煤炭等资源配套程度高,其中,磷化工、有色金属和钢铁已形成独立的原料供给体系,精深加工产品已构成产业链,锡产业等独树一帜,科技领先;锗、铟、 4铊等共伴生矿多,综合利用潜力大,经济价值高;矿床类型复杂多样,大中型矿床相对集中,利于整装勘查、规模建设;新的
18、资源富集区潜力巨大,老矿山深部及外围尚有较大远景;稀有、稀散、稀土矿产资源潜力较大;饰面石材、硅藻土等非金属矿质优,开采条件较好;菱铁矿、铂钯矿等资源量大,品位低,矿石类型复杂,开发难度大;石油、天然气、页岩气等能源矿产短缺。二、矿产资源勘查现状(一)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区域地质调查。全省1 100万区域地质调查、1 20万区域地质调查已全部完成;以数字化地质填图为标志的1 25万区域地质调查累计完成14个图幅(含不完整图幅),面积15.45万平方千米,占全省国土面积的39.2%;1 5万区域地质调查完成437幅(含不完整图幅),填图面积18.01万平方千米,占全省国土面积的45.7%。地质
19、矿产调查。1 5万矿产远景调查及地质矿产调查完成154幅,面积约5.68万平方千米,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4.4%。区域重力调查。1 20万区域重力调查完成36.66万平方千米,占全省国土面积的93.05%。1 5万重力测量共完成面积0.38万平方千米,占全省国土面积的3.5%。区域航磁调查、地磁测量。全省共完成1 5万1 100万航空磁测38.08万平方千米,占全省国土面积的96.65%,其中,1 20万航空磁测完成25.28万平方千米,1 5万51 10万航空磁测完成12.80万平方千米。全省已完成1 5万地面高精度磁测102幅,面积4.12万平方千米,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0.46%。区域地球化
20、学调查。1 20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已于1996年全部完成;1 5万水系沉积物(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完成461幅,面积12.54万平方千米,占全省国土面积的31.82%;1 25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完成面积1.66万平方千米,占全省国土面积的4.21%。遥感地质调查。全省1 100万遥感地质线、环构造解译工作已全部完成,1 20万遥感地质工作完成面积约5.2万平方千米;北纬2430以南、东经101以西澜沧江地区1 25万遥感地质工作已结束,面积约4万平方千米。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全省完成1 25万昆明至玉溪地区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2.5万平方千米,占全省国土面积的6.3%。(二)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
21、开展了矿业权实地核查,核实了矿业权的基本信息,彻底摸清了矿业权分布现状和家底,更新了探矿权和采矿权登记数据库,矿业权管理水平得到了较大提升,奠定了矿政管理的规范化、准确化、信息化的坚实基础。部署开展了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工作,基本查清了全省煤炭、铁、锰、铬、铜、铝土矿、铅、锌、镍、钨、锡等22 6种重要矿产资源的储量结构、分布和利用状况,建成了矿区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成果数据库。开展了全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系统梳理了数十年的地质物化探遥感等成果。重新划分了地质构造单元、成矿区带;新的成矿理论与找矿模型有效指导了的地质找矿突破;成矿预测为地质勘查部署提供了科学依据;系统数据库建设极大提高资料的利
22、用效率。“十二五”期间,全省共投入各类地质勘查资金100.86亿元。地质勘查投入以2013年为拐点呈下滑趋势,且降幅逐年增加。其中,2013年地质勘查投入24.81亿元达到峰值,2014年投入20.21亿元,同比减少18.54%;2015年投入12.88亿元,同比减少36.28%。(三)探矿权现状截至2015年底,全省已设探矿权3300个,登记面积59069.5平方千米,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4.99%。按勘查程度分,普查637个,详查1492个,勘探1171个。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现状(一)采矿权现状截至2015年底,全省已设采矿权10326个。其中,国土资源部发证采矿权7个、省级发证采矿
23、权2920个、州(市)、县(市、区)级发证采矿权7399个。省级发证采矿权2920个,登记面积4056.65平方千米。按矿种类型分,能源矿产1484个、黑色金属348个、有色金7属771个、铂族金属4个、贵金属矿产88个、稀有稀土及分散元素矿产20个、非金属矿产147个、水气矿产58个;按开采规模分,大中型矿山362个,占12.40%;小型和小型以下矿山2558个,占87.60%。(二)矿产资源“三率”水平矿产资源“三率”水平接近全国平均水平,但大中型采选冶企业与小型企业差异性较大。大中型采选冶企业及重点矿山“三率”执行情况较好,如昆钢集团、云铜集团、云冶集团、云锡集团、云天化集团、蒙自矿冶等
24、其指标在全国处于先进水平。而小型矿山企业“三率”执行情况不太理想,一般低于大中型采选冶企业,甚至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三)煤炭和非煤矿山转型升级工作全省2014年启动了煤炭产业转型升级工作,加快推进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对未达标的煤矿实施关闭,切实减少煤矿企业和小煤矿数量,全省煤矿减少不低于400对矿井。2015年启动了非煤矿山转型升级工作,通过“达标保留一批、改造升级一批、整合重组一批、淘汰关闭一批”,切实调整产业结构,彻底改变非煤矿山“散、小、弱”状况,提高产业规模效益和集聚发展度,实现非煤矿山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四)绿色矿山建设全省共有28个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其中,金属矿山17个、非金
25、属矿山11个;大型矿山13个、中型矿山10 8个、小型矿山5个。在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科技创新、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及土地复垦等方面,发挥了示范作用。(五)“矿山复绿”行动工程云南省纳入“矿山复绿”行动范围内、处于“三区两线”的矿山共549个,实施“矿山复绿”总面积为7987.17公顷,“矿山复绿”行动治理总资金26.58亿元。云南省已复绿矿山数达101个,占总复绿矿山数的18%,复绿面积5990公顷,占总复绿面积的74%,投入治理资金20.64亿元,占“矿山复绿”行动治理总资金的77%。四、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利用存在问题云南省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基础地质工作程度低;矿
26、产资源勘查程度低,资金投入不足;稀有、稀散、稀土矿产资源勘查尚处于起步阶段;低品位、复杂难选冶矿石综合利用难度大,有待选冶技术突破;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布局和结构仍需进一步优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粗放,资源浪费现象仍然存在。第 三 节 上 轮 矿 产 资 源 规 划 实 施 成 效云南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年),自发布实施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通过各部门共同努力,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和任务基本实现。基础地质工作大幅提高。1 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覆盖率由2007年底的19.03%提高到45.7%,规划期完成工作面积10.511万平方千米;1 20万区域重力调查工作覆盖率由2
27、0079年底的51.22%提高到93.05%,规划期完成工作面积16.48万平方千米,为经济社会发展和找矿勘查提供了基础地质保障。地质勘查取得重大突破,重要矿产资源保障能力有所提高。“十二五”期间,全省共投入各类地质勘查资金100.86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8.84亿元、地方财政投入12.27亿元、社会资金投入79.75亿元。我省2010年在全国率先启动实施“3年地质找矿行动计划”,按“公益先行,商业跟进,基金衔接,整装勘查,快速突破”的地质找矿新机制,评价了香格里拉普朗铜矿、鹤庆北衙金矿、麻栗坡钨矿、镇康芦子园铅锌矿等4个超大型矿床和保山西邑等15个大型矿床,发现景洪大勐龙铁矿深部等一大批
28、重要找矿信息,为矿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的资源保障。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有所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式有了较大转变,走资源消耗低、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理念基本成为矿山企业的共识。开展了重要矿产资源“三率”调查与评价工作。推动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和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红河州个旧市锡多金属矿和云南磷矿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在综合利用共伴生矿产、开发利用低品位、难选冶矿产资源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成为了全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及矿区土地复垦取得一定成效,矿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对矿山地质环境重点治理区及环境问题突出的地区实施了专项治理,设置了矿山地质环境治
29、 10理恢复专项资金。历年累计治理矿山数达1542个,综合治理面积累计8219公顷,投入矿山环境治理资金累计约29亿元;矿山土地复垦与生态环境建设总面积为933公顷,总投资约为3.5亿元。滇池周边磷矿、滇池东岸关停矿区、个旧锡矿、华宁向阳煤矿等较好地完成了土地复垦与生态环境建设。全省有28家矿山被确定为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成为全省矿业领域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区。矿产资源管理改革不断深化,管理能力和水平有所提高。基本建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矿政管理体系。在大力培育和规范矿业权市场、建立完善矿业权管理制度、规划审查制度、整顿规范矿业秩序等方面,既充分发挥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进
30、一步加强了宏观调控能力,基本形成了市场有序、管理有规、监督有力的局面。第 四 节 形 势 与 要 求“十三五”时期是我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闯出跨越式发展路子的关键阶段,是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同时,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国内外资源形势发生深刻变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繁重,矿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和管理改革十分紧迫,矿产资源勘查开发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重要矿产资源保障能力仍然不足。矿产资源保障程度总体不高。石油、天然气全部从省外和国外购进,钾盐基本靠外供应;铁、铜、铝土矿、铅锌、钨、锡、锑、金(岩金)、重晶11石等十种矿产查明资源储量的静态保障程度低;锰
31、、磷静态保障程度不高;煤炭、镍、轻稀土、锗、铟、硫铁矿、萤石、水泥用灰岩静态保障程度较好。地质找矿工作面临诸多困难。基础地质调查工作程度总体偏低,大中比例尺区域地质调查和矿产远景调查进展缓慢,矿产资源勘查滞后,资金投入总体不足,找矿难度大。矿产勘查面临向隐伏矿、深部矿、新类型、新用途矿转移、延伸,技术要求高,勘查风险大。生态文明建设对环境保护提出更高要求。落实以青藏高原东南缘生态屏障、哀牢山无量山生态屏障、南部边境生态屏障、滇东滇东南喀斯特地带、干热河谷地带、高原湖泊区和其他点状分布的重要生态区为核心的“三屏两带一区多点”生态安全格局,按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要求,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将绿
32、色发展理念贯穿于矿产资源规划、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全过程,引领和带动传统矿业转型升级,提升矿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勘查开发的理念,坚持生态保护第一,引导重要成矿区带调整优化勘查开发工作布局。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切实做到依法、绿色勘查开发,减少对生态环境影响。推进绿色矿山建设,打造形成布局合理、集约高效、环境优良、矿地和谐、区域经济良性发展的示范区。 12第 二 章 指 导 原 则 与 规 划 目 标第 一 节 指 导 思 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
33、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抢抓中央“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和中孟印缅经济走廊、中国中南半岛国际经济走廊等重大发展战略机遇,努力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尽职尽责保护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尽心尽力维护群众权益,以提高矿产资源保障能力为目标,以转变开发利用方式为主线,优化勘查开发布局,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矿业绿色转型升级,加强对外开放合作,加大矿产资源开发扶贫攻坚力度,促进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为实现“两
34、个建成”目标奠定坚实资源基础。第 二 节 基 本 原 则坚持创新发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机制创新。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坚持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13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增强矿业的科技实力、发展活力和竞争力。坚持协调发展。着力推动资源开发与区域发展、产业升级、环境保护、城乡建设相协调,实行矿种差别化、区域差别化管理,统筹矿产勘查开发布局与时序,形成协调有序的资源开发保护新格局。坚持绿色发展。坚持生态保护第一,筑牢西南生态安全屏障,促进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强化矿产
35、资源绿色勘查开发,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快发展绿色矿业,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开放发展。必须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抢抓中央“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和中孟印缅经济走廊、中国中南半岛国际经济走廊等重大发展战略机遇,推进矿业国际合作,加强境外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形成“走出去”“引进来”双向开放新格局,提升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支持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加快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完善收益分配机制,推进中央、地方、企业、矿区群众资源开发收益共
36、享,服务区域发展和民生改善。建立地质资料汇集、共享和更新机制,建设地质大数据服务平台,促进地质矿产领域信息化深度应用。 14第 三 节 规 划 目 标一、2020年规划目标到2020年,基本形成节约高效、环境友好、矿地和谐的绿色矿业发展模式,显著提升矿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塑造矿业发展新格局。矿业经济发展目标。到2020年,矿业产值达到5000亿元,矿业经济稳步健康发展,实现矿业大省向矿业强省的转变。基础地质调查与矿产勘查目标。到2020年,基础地质调查程度明显提高,新发现和评价大中型矿产地20处以上。找矿突破行动取得新成效,重要矿产资源储量保持稳定增长,煤层气、页岩气勘查力争取得重大突破。专栏
37、2基础性地质调查工作目标项目名称20162020年面积(万平方千米)属性1:5 万 区 域 地 质 调 查 5.69 预 期 性1:5 万 地 质 矿 产 调 查 4.2 预 期 性1:25 万 区 域 重 力 调 查 2.74 预 期 性重 要 成 矿 区 带 1:5 万 航 空 磁 测 6 预 期 性专栏3主要矿产新增资源储量目标序号矿种预期新增资源储量属性储量单位20162020年1 铅 锌 金 属 万 吨 300 预 期 性2 锡 金 属 万 吨 20 预 期 性3 铜 金 属 万 吨 150 预 期 性4 钨 WO3 万 吨 15 预 期 性5 金 金 吨 180 预 期 性6 银
38、金 属 吨 4000 预 期 性15专栏3主要矿产新增资源储量目标序号矿种预期新增资源储量属性储量单位20162020年7 磷 矿 石 亿 吨 2 预 期 性8 煤 亿 吨 10 预 期 性9 铁 矿 石 亿 吨 4 预 期 性10 钼 金 属 万 吨 10 预 期 性11 稀 土 稀 土 氧 化 物 ( REO) 万 吨 10 预 期 性开发利用与保护目标。到2020年,主要矿种矿产地储备数量为2个。对全省重要优势的铅、锌、锡、铜、钨、金、磷、煤、稀土等矿产实行开采总量调控。其中,重点对国家规定实行保护性开采的钨、稀土2种矿产实行开采总量控制,实行按国家下达计划开采,控制开采总量。专栏4主要
39、矿产年开采总量调控目标序号矿种单位2015年产量2020年规划目标属性1 铅 铅 精 矿 含 铅 万 吨 17.26 22 预 期 性2 锌 锌 精 矿 含 锌 万 吨 71.06 80 预 期 性3 锡 锡 精 矿 含 锡 万 吨 5.27 6.5 预 期 性4 铜 铜 精 矿 含 铜 万 吨 22.35 30 预 期 性5 金 ( 矿 产 金 ) 金 吨 20.39 25 预 期 性6 磷 矿 石 万 吨 2744.51 4000 预 期 性7 煤 万 吨 4590.14 控 制 在 国 家 和 省 下 达指 标 内 预 期 性8 铁 矿 石 万 吨 2650.37 2800 预 期 性9
40、 钨 钨 精 矿 含 钨 万 吨 0.44 控 制 在 国 家 下 达 指 标 内 约 束 性10 稀 土 稀 土 氧 化 物( REO) 吨 0 控 制 在 国 家 下 达 指 标 内 约 束 性注 : 2013 年 全 省 煤 炭 产 量 达 到 8186 万 吨 , 2014 年 、 2015 年 全 省 开 展 煤 炭 转 型 升 级 , 全 省 煤 矿 多 处 于停 产 状 态 , 造 成 煤 炭 产 量 大 幅 下 降 。 16矿业转型升级与绿色矿业发展目标。到2020年,力争采矿权总数在2015年的基础上减少10%以上;大中型矿山比例达到4.5%,省级发证采矿权大中型矿山比例达到
41、14%;矿山“三率”水平达标率达到85%以上;新建矿山力争全部达到绿色矿山建设要求,生产矿山加快改造升级,逐步达到要求,绿色矿山数量力争达到80个。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目标。到2020年,完成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与土地复垦面积4000公顷,生产和新建矿山地质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和及时治理,矿区损毁土地得到及时复垦。矿产资源管理改革目标。到2020年,健全矿产资源管理体系,继续推进矿业权出让以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市场化配置。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深化矿业权审批制度改革。推进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全面推行矿业权人勘查开采信息公开制度,完善社会监督、政府抽查、失信退出相配套的矿产资源监管体
42、系。二、2025年远景目标到2025年,资源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发展格局基本形成,资源保护更加有效,矿业实现全面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17第 三 章 勘 查 开 发 总 体 布 局第 一 节 勘 查 开 发 区 域 布 局全省勘查开发区域布局划分为六大区域:滇中地区、滇西地区、滇西北地区、滇西南地区、滇东北地区和滇东南地区。滇中地区:包括昆明、玉溪、曲靖和楚雄4个州(市)的27个县(市、区),是国家层面重点开发区域,连接南亚东南亚国家的陆路交通枢纽,全省跨越发展的引擎和西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矿产资源储量大、经济价值高,磷、铜、铁、铅、煤等矿产较为丰富,建设成为化工、有色冶
43、炼加工为重点的区域性资源深加工基地。滇西地区:包括大理、保山、德宏3个州(市)的22个县(市、区),是连接缅甸、南亚、印度洋的黄金通道。区内矿种多,矿床类型复杂多样,共伴生组分多,优势矿产包括金、铅锌、锡、铁、铂钯、大理石等,建设成为重要的矿冶、建材加工基地。滇西北地区:包括丽江、迪庆、怒江3个州(市)的12个县(市、区),是进入西藏的交通咽喉,重要的水能基地和矿产资源开发集中区。优势矿产有铅锌、铜、金、钼等,建设成为滇西“三江”有色金属、贵金属基地。滇西南地区:包括普洱、西双版纳、临沧3个州(市)的21个县(市、区),是昆明至磨憨辐射泰国曼谷经济走廊的重 18要组成部分。区内矿产资源主要有铜
44、、铁、铅、锌、盐矿等,建设成为有色金属基地。滇东北地区:包含昭通市的11个县(市、区),是昆明至昭通至成渝和长三角经济走廊的前沿,滇、川、渝、黔交界区域的经济增长极。优势矿产为铅锌和煤,煤炭资源量居全省前列,建设成为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和有色金属基地。滇东南地区:包括红河、文山2个州(市)的21个县(市、区),是昆明至河口辐射越南河内经济走廊以及昆明文山北部湾和珠三角经济走廊的结合部。区内重要矿产有锡、锑、钨、金、银、铅、锌、铝土矿、锰、铟等,建设成为有色和贵金属采、选、冶的主要基地。第 二 节 勘 查 开 发 主 要 方 向 与 基 地 建 设一、勘查开发主要方向(一)优化能源矿产开发利用布局
45、结构加快清洁、高效能源矿产勘查开发,控制煤炭资源开采总量,大力推进绿色开采和清洁利用,促进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矿产供应体系建设。加快煤炭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按照严控增量、优化存量、清洁利用的要求,将积极稳妥化解过剩产能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相结合,推进煤炭行业健康发展。加快推进煤层气开发利用。健全完善煤层气、煤炭协调开发机制,推动恩洪老厂矿区煤层气国家规划矿区规模开发。支持煤炭矿业权人变更增加矿种,对煤层气进行综合开发。19因地制宜开发地热资源。开展全省地热水资源潜力评价。推进昆明、大理、保山等地区地热资源调查与开发利用示范工程建设,加强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监测和管理,创新开发利用模式,提高地热能
46、利用比重。(二)保障重要金属矿产有效供给以铁、锰、铜、铝、镍、铅、锌、钨、锡、锑、金、银等为重点,在资源条件好、环境承载力强、配套设施齐全、区位优势明显的地区,集中建设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大中型矿山,稳定供给水平。稳定铁矿供应能力。结合钢铁工业布局,重点建设滇中铁矿基地,引导区内资源向大型矿业集团集中。加强滇东南地区锰矿资源勘查开发。适度控制小规模低品位铁矿的开发。适度扩大铜铝镍等矿产开发规模。巩固滇西北和滇中地区等现有铜镍生产基地,稳定铜镍矿生产能力。鼓励大型矿业企业参与滇东南铝土矿资源开发。适当控制铅锌钼矿产开发利用强度。以滇东北和滇西南等地区为重点,推进资源整合,鼓励资源向骨干企业集中。提高
47、铅锌等矿山规模和环保准入门槛,加强现有矿山周边和深部找矿与资源储量升级工作。建设滇西北钼矿基地,控制新增产能,有序开发利用。保护性开发钨锡锑等矿产。稳定钨锡锑开发格局,重点提升滇东南和滇西南地区资源基地开采和供给能力,合理利用共伴生钨、锡。 20鼓励金银等贵金属矿产勘查开发。加强贵金属矿产勘查,建设滇西北和滇东南资源基地,进一步提高安全、环保、能耗、工艺等办矿标准和生产水平,稳定金银等贵金属供给。(三)推进非金属矿产合理开发利用稳定磷矿等重要农用矿产资源供给,服务粮食安全战略。严格砂石粘土、建筑石材等非金属矿产管理,规范开发秩序。保障磷矿供给。建设滇中磷矿资源基地,发展先进采选技术,加强中低品
48、位矿利用,磷矿开采总量保持在4000万吨/年左右,保障磷复肥供应能力。规范建材非金属矿产管理。优化砂石粘土开发空间布局,引导集中开采、规模开采、绿色开采。探索在市、县域范围内实行砂石粘土采矿权总量控制,提高规模化集约化开采准入门槛,强化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责任和监管。(四)保障战略性新兴产业矿产供应重点加强资源基础好、市场潜力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稀土、稀有、稀散、石墨等矿产的合理开发与有效保护,提升高端产业国际竞争力。有序开发稀土资源。加强稀土资源调查评价、勘查、开发利用的统一规划和监督管理,规范勘查开发秩序。保障稀有稀散金属资源供应。强化对共伴生稀有稀散金属资源的综合评价与开发利用,实现有用
49、组分梯级回收。加强煤、锡、铅锌、钨、铜等大型矿床中锗、镓、铟、铊、锶、锆、镉、铍、铌、钽等稀有、稀散金属元素综合利用。21强化优质石墨资源勘查和合理利用。加强红河元阳金平、丽江华坪和临沧云县等地区晶质石墨的勘查,提高勘查程度。鼓励石墨资源高效开发、优质优用。二、能源资源基地落实全国规划的能源资源基地,根据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主要方向,结合矿产资源特点、矿业现状和发展需求,打造滇西北铜矿基地、滇中川南铅锌矿基地(云南部分)、云贵煤炭基地(云南部分)、滇西南铅锌矿基地、滇中磷矿基地、滇东南蒙自砚山丘北锰矿基地、滇东南个旧马关都龙钨锡锑多金属基地7个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基地,作为保障国家资源安全供应的战略核心区域,在生产力布局、基础设施建设、资源配置、重大项目安排及相关产业政策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和保障,大力推进资源规模开发和产业集聚发展。专栏5云南省能源资源基地编号名称所在行政区面积(平方千米)主要矿产名称单位储量KF001 滇 西 北 铜 矿基 地 迪 庆 8979 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