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甘肃省秸秆综合利用规划(征求意见稿)》.doc

上传人:ysd1539 文档编号:6203124 上传时间:2019-04-02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1.1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秸秆综合利用规划(征求意见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甘肃省秸秆综合利用规划(征求意见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甘肃省秸秆综合利用规划(征求意见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甘肃省秸秆综合利用规划(征求意见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甘肃省秸秆综合利用规划(征求意见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甘肃省秸秆综合利用规划(征求意见稿)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甘肃省农牧厅二九年十月甘肃省秸秆综合利用规划目 录前 言 I第一章 秸秆资源潜力与综合利用现状 2一、基本概况 2二、秸秆资源潜力 3三、秸秆综合利用现状 5四、存在问题 10第二章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12一、指导思想 12二、基本原则 12三、发展目标 13第三章 重点领域和主要任务 14一、重点领域 14二、主要任务 14第四章 重点工程项目 18一、建设内容、规模及布局 18二、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 23三、效益分析 25第五章 保障措施 26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统筹协调的工作机制 26二、加强实施监管,确保秸秆综合

2、利用取得实效 26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形成多元投入的发展机制 27四、加快技术研发推广,构建秸秆综合利用的技术支撑体系 28甘肃省秸秆综合利用规划I前 言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意见 (国办发2008105 号) ,推进全省秸秆综合利用,促进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农民增收,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部关于印发编制秸秆综合利用规划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发改环资2009378 号) ,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规划。本规划明确了今后一段时期全省秸秆综合利用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确定了重点领域、主要任务、重点工程,提出了保障措施,是全省秸秆综合利用的指导性文件,是制定

3、秸秆综合利用政策、重点建设项目以及编制其它相关规划的重要依据。规划基准年 2008 年,规划期 20102015 年。甘肃省秸秆综合利用规划2第一章 秸秆资源潜力与综合利用现状一、基本概况甘肃省位于祖国地理中心,总土地面积 45.4 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5203 万亩。辖 14 个市(州)87 个县(区) ,常住人口 2628.1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1783.18 万人。全省海拔在 1000-3000 米之间,省内大部分地区气候干燥,属大陆性温带季风气候。全省各地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在 016之间,年降水量在 36.6734.9 毫米,无霜期 140280 天。土壤类型以黄绵土、黒垆土和灌

4、淤土为主。全省分河西灌溉农业区、中部黄土丘陵沟壑区、陇东黄土高塬区、陇南石质山区等四类生态区。2008 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 3176.11 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11010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2680 元。全省粮食种植面积4024.4 万亩,粮食总产量 888.50 万吨,夏粮总产 351.3 万吨,秋粮总产 537.2 万吨。其中,小麦播种面积 1355.29 万亩,产量 268.1 万吨,主要在平凉市、庆阳市、陇南市、天水市;玉米播种面积835.81 万亩,产量 265.4 万吨,主要在张掖市、平凉市、天水市;马铃薯播种面积 986.1 万亩,折合粮食产量 214.6 万吨

5、,主要在定西市。甘肃省畜牧业以牛、羊和猪为主。2008 年末大牲畜存栏 597.67万头;羊存栏 1647.89 万只。年末牛、羊出栏分别为 142.14 万头和977.55 万只。猪存、出栏分别为 578.6 万头和 612.0 万头。甘肃省秸秆综合利用规划3二、秸秆资源潜力我省秸秆资源总量较大、品种多样、类型集中,可利用潜力大。从资源总量看, 2008年全省秸秆资源总量1633万吨,资源量相对较为丰富,2008年利用量达940万吨,利用率57.6%;尚有693万吨秸秆未得到合理利用,占秸秆资源总量的42.4%。从品种结构看,秸秆资源以玉米、小麦、马铃薯为主,占全省秸秆资源总量的79.59%

6、。其中,玉米秸秆最多,达779.6万吨,占47.73% ;小麦秸秆407.6万吨,占24.96%;马铃薯秸秆 112.5万吨,占6.89% 。从区域分布看,秸秆资源量总体上是河西地区最为丰富,为539.96万吨,占全省总量的33.06%;中部地区为529.25万吨,占全省总量的32.4 %;东部地区为363.91万吨,占全省总量的22.28%。南部地区为167.48万吨,占全省总量的10.25% 。 (见表1) 从季节特性看,收获峰段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小麦等收获期从5月下旬到7月中旬历时一个半月,玉米、马铃薯等收获期从8月下旬到10月中旬历时一个半月。夏季主要农作物小麦秸秆收获量为甘肃省秸

7、秆综合利用规划4表 1 2008 年全省秸秆资源量分布表地区 市名 秸秆资源量(万吨) 秸秆总量占全省比例(%) 小麦秸秆量 (万吨) 玉米秸秆量 (万吨) 马铃薯秸秆量 (万吨) 其它农作物秸秆量(万吨)合计 539.96 33.06 114.05 254.74 16.22 154.95 嘉峪关市 1.40 0.09 0.47 0.81 0.03 0.09 酒泉市 118.07 7.23 19.04 45.51 0.31 53.21 张掖市 183.78 11.25 30.20 103.50 10.08 40.01 金昌市 52.42 3.21 11.79 16.74 1.03 22.85

8、河西武威市 184.30 11.28 52.55 88.19 4.77 38.78 合计 529.25 32.41 129.07 260.92 72.04 67.21 兰州市 53.02 3.25 16.67 22.65 3.93 9.76 白银市 94.46 5.78 21.05 53.20 7.79 12.42 定西市 107.28 6.57 22.85 33.97 37.88 12.58 天水市 181.25 11.10 46.36 97.67 14.63 22.59 中部临夏州 93.24 5.71 22.14 53.44 7.81 9.85 合计 363.91 22.28 102.7

9、4 174.16 11.89 75.12 平凉市 160.76 9.84 46.82 80.99 7.08 25.87 东部庆阳市 203.15 12.44 55.92 93.18 4.81 49.24 合计 167.48 10.25 52.98 76.63 12.20 25.66 陇南市 155.06 9.49 49.01 74.15 11.50 20.41 南部甘南州 12.42 0.76 3.97 2.49 0.70 5.26 农垦 甘农垦 32.62 2.00 8.76 13.14 0.14 10.58 合 计 1633.22 100.00 407.60 779.60 112.50 3

10、33.52 注:(1)其它农作物主要包括棉花、小杂粮、大豆、花生类等。 (2)秸秆资源量来源于甘肃省 2008 年农村年鉴。甘肃省秸秆综合利用规划5407.6万吨,占全省总量的24.96%;秋季主要农作物玉米、马铃薯秸秆收获量892.1万吨,占全省总量的54.62%。从秸秆量变化趋势看,随着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带动了中东部旱作农业区玉米产业的发展,玉米秸秆量将增加,预计到2015年,全省秸秆量将达到2000万吨以上。 (见表2)表 2 20102015 年农作物秸秆产量预测表 单位:万吨年份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5秸秆资源总量 1410

11、1633 1725 1790 1850 1900 2000备注:2007-2009 年为实测数据。三、秸秆综合利用现状近年来,我省高度重视秸秆综合利用工作,从政策引导、宣传教育、技术推广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积极推广秸秆饲料化、秸秆肥料化、秸秆高效能源化等利用技术,秸秆综合利用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技术创新水平不断提升,示范试点成效显著。2008年,全省秸秆综合利用量940万吨,利用率达57.6%,其中,饲料化占45.97%,肥料化占6.43%,工业原料化占4.23%,基料化占0.97%,秸秆高效能源化(不包括农户用作生活燃料的秸秆量)利用率不足1。 (见表3)(一)秸秆饲料化利用。秸秆饲料处

12、理技术主要以青贮、氨化和微贮等。2008 年,全省饲料化利用秸秆量 750.77 万吨,约占秸秆资源总量的 45.97%。河西、中部、东部、南部饲料化利用率分别为甘肃省秸秆综合利用规划660.03%、39.83%、35.94%、41.66。(见表 3)(二)秸秆能源利用2008 年,全省秸秆用于农村生活燃料量达 431.46 万吨,占秸秆资源总量 26.42%,但利用方式、设施普遍落后,秸秆利用效率差。随着秸秆能源化利用技术的日趋成熟,秸秆沼气、气化、固化成型、高效炉灶炕等利用得到较快示范推广,秸秆能源化利用在综合利用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显现。(见表 3)专栏一 秸秆饲料化利用技术1.秸秆饲料

13、加工实例。酒泉市每年拿出50万元实施“整乡青贮”和“草银行”示范项目,每池补贴200元推行“万户万池” 青贮工程。2.秸秆养畜项目实例。2003年以来农业部安排我省的秸秆养畜示范县包括: 徽县、泾川、崆峒、华亭、环县、华池、靖远、临洮、成县和景泰等县。建成青贮氨化池4万多个,32.24万立方米,累计购置饲草加工设备(铡草机、粉碎机)3500多台(件),扶持建成秸秆养羊示范村30个、规模示范场35个、示范户5000多个,秸秆养牛示范村47个、规模示范场14个、示范户10000个,年累计青贮秸秆35万立方米。专栏二 秸秆能源化利用技术1.秸秆沼气。我省秸秆沼气尚处于试点示范阶段,至2008年底全省

14、累计建立户用沼气池45万户,有近0.1万户利用纯秸秆制沼气,利用量0.1万吨左右。随着农村居民集中点建设步伐的加快,秸秆沼气集中供气正在逐步推广。2.秸秆气化。自2003年起全省推行秸秆气化集中供气试点工作以来,至2008年全省已建气化站5处,年利用秸秆量0.4万吨左右,已建成的秸秆气化站主要分布在张掖、酒泉、白银等地区。3.秸秆固化成型和炭化技术,目前在我省尚未推广。甘肃省秸秆综合利用规划7(三)秸秆肥料化利用。全省秸秆肥料化利用方式主要有秸秆直接还田和秸秆堆沤还田。2008 年,全省秸秆肥料化利用量 104.99 万吨,约占秸秆资源总量的6.43%。河西、中部、东部、南部肥料化利用率分别为

15、5.42%、6.16%、7.22%、7.48。(见表 3)专栏三 秸秆肥料化利用技术1.小麦高茬收割技术。根据我省不同区域自然气候条件,有针对性地开展高茬收割技术。陇东川区开展小麦机械化高茬收割,在秋雨充足的年份,留茬高度在20厘米以上,中部干旱、半干旱区实行留茬收割和改拔为割技术,不断提高旱地茬口高度。我省庆阳市87-90年连续四年在全区设置了不同留茬高度定位试验,从连续四年测定土壤养分和对产量的影响试验汇总结果看,连续留茬四年,土壤有机质由9g/Kg增至10.8g/Kg,比对照(留茬5厘米)提高0.64g/kg,即留茬高度每增加5厘米有机质提高0.16g/Kg2.玉米秸杆还田技术。主要有直

16、接翻埋和先碎茬后翻埋二种技术。其中直接翻埋技术是陇东川塬区玉米收获后,地面留茬5厘米,亩留茬200公斤,当年腐烂率达80%以上,据测定,一般玉米干根茬亩还田量可达150-180公斤, 0-20厘米有机质较对照提高0.8g/kg,容重下降0.21g/cm3。(四)秸秆基料化利用。秸秆基料化利用主要以食用菌基料为主,其技术成本低,经济效益好,简单易行,应用范围广。2008 年,全省秸秆食用菌基料利用秸秆量 15.81 万吨,约占秸秆资源总量的 0.97%。张掖、武威、定西等县(市),采用“龙头企业+基地”、“公司+农户”等产业化模式,带动了基料化产业的发展。(见表 3)甘肃省秸秆综合利用规划87%

17、46%26%1%4%16%肥 料 化 饲 料 化 生 活 燃 料基 料 化 原 料 化 废 弃 及 焚 烧专栏四 秸秆食用菌栽培情况甘肃省食用菌种植种类主要以双孢蘑菇、平菇、香菇、木耳、金针菇等为主,目前年栽培面积约355.5万平方米(双孢蘑菇)、8895万袋(平菇、香菇、木耳等其他袋栽种类),年总产量14537.2万公斤。食用菌种植所用农作物秸秆主要是麦草(双孢蘑菇)、棉籽壳、玉米杆、玉米芯(平菇和金针菇)及木屑、果树枝条(香菇和木耳)。在这些农作物秸秆中食用菌栽培转化利用量最大的是麦草和棉籽壳,平均每年的使用量约为棉籽壳6万吨、麦草4万吨,玉米杆、玉米芯及其他秸秆平均每年的使用量约为1万吨

18、。(五)秸秆工业原料化利用。秸秆原料经工业化处理,应用于造纸、编织、工艺品制作等,全省年利用量已达 69.01 万吨,占资源总量 4.23%。河西、中部、东部、南部地区工业原料化利用率分别占6.1%、 2.87%、3.06%、4.63。(见表 3)图 1 甘肃省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图(2008 年)甘肃省秸秆综合利用规划9表 3 甘肃省秸秆利用现状表(2008 年) 单位:(万吨、)肥料 饲料 燃料 食用菌基料 工业化原料 废弃及焚烧地区 市州 秸秆资源 总量 总量 比例 总量 比例 总量 比例 总量 比例 总量 比例 总量 比例合计 539.96 29.27 5.42 324.14 60.03

19、95.84 17.75 12.37 2.29 32.94 6.10 45.41 8.41 嘉峪关市 1.40 0.00 0.00 1.33 95.00 0.01 1.00 0.00 0.00 0.06 4.00 0.00 0.00 酒泉市 118.07 9.45 8.00 62.58 53.00 37.78 32.00 1.18 1.00 0.00 0.00 7.08 6.00 张掖市 183.78 14.70 8.00 104.75 57.00 22.05 12.00 5.51 3.00 12.86 7.00 23.89 13.00 金昌市 52.42 4.72 9.00 22.54 43.

20、00 9.96 19.00 5.24 10.00 5.77 11.00 4.19 8.00 河西地区武威市 184.30 0.00 0.00 134.54 73.00 23.96 13.00 0.00 0.00 14.74 8.00 11.06 6.00 合计 529.25 32.60 6.16 210.80 39.83 138.93 26.25 4.66 0.88 15.19 2.87 127.13 24.02 兰州市 53.02 12.19 23.00 25.45 48.00 5.30 10.00 0.00 0.00 6.36 12.00 3.71 7.00 白银市 94.46 4.72

21、5.00 40.62 43.00 31.17 33.00 0.94 1.00 4.72 5.00 12.28 13.00 定西市 107.28 1.07 1.00 34.33 32.00 33.26 31.00 1.07 1.00 0.00 0.00 37.55 35.00 天水市 181.25 7.25 4.00 54.38 30.00 76.13 42.00 0.00 0.00 7.25 4.00 36.25 20.00 中部地区临夏州 93.24 5.59 6.00 47.55 51.00 19.58 21.00 0.00 0.00 0.00 0.00 20.51 22.00 合计 36

22、3.91 33.17 7.22 139.47 35.94 122.64 35.06 0.00 0.00 8.88 3.06 59.75 18.72 平凉市 160.76 12.86 8.00 64.30 40.00 43.41 27.00 0.00 0.00 4.82 3.00 35.37 22.00 东部地区庆阳市 203.15 20.31 10.00 75.17 37.00 79.23 39.00 0.00 0.00 4.06 2.00 24.38 12.00 合计 167.48 12.53 7.48 69.78 41.66 50.55 30.18 0.00 0.00 8.37 5.00

23、26.86 16.04 陇南市 155.06 12.40 8.00 63.57 41.00 48.07 31.00 0.00 0.00 7.75 5.00 23.26 15.00 南部地区甘南州 12.42 0.12 1.00 6.21 50.00 2.48 20.00 0.00 0.00 0.00 0.00 3.60 29.00 合计 32.62 1.96 6.00 14.35 44.00 8.81 27.00 0.33 1.00 1.30 4.00 5.87 18.00 农垦甘肃农垦 32.62 1.96 6.00 14.35 44.00 8.81 27.00 0.33 1.00 1.30

24、 4.00 5.87 18.00 全省合计 1633.22 105.00 6.43 750.77 45.97 431.46 26.42 15.81 0.97 69.32 4.24 261.20 15.99 注:秸秆利用比例来源于2008年甘肃省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调查与评价报告。甘肃省秸秆综合利用规划10四、存在问题 总体上看,我省秸秆综合利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秸秆综合利用方式相对单一,技术与装备水平低,综合利用效率不高,产业布局有待进一步优化。(一)科技支撑能力弱。秸秆综合利用的一些关键性技术尚未突破或存在着不成熟,一些生产环节尚无统一的技术规范,无法进行标准化生产。同时新技术应用规模较小,

25、尤其是适宜农户利用的小型化、实用化技术缺乏,各项技术之间集成组合不够,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秸秆综合利用的发展。(二)产业化程度不高。目前由于秸秆利用附加值偏低、秸秆生产分散、以农用为主、收集贮运成本过高,产业化利用原料供应难以保障,大多仍停留在小规模、低层次生产水平上,造成秸秆综合利用规模化企业不多、产业化程度不高。(三)利益机制尚未理顺。秸秆资源市场化利用机制不完善,企业与农民之间尚未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关系,缺乏可持续利用秸秆的利益激励机制。(四)收集贮运体系不健全。农作物秸秆量大、分散、体积大、收集季节性强,各地缺乏布局合理、功能完备、队伍健全的收集储运服务组织,制约着秸秆综合利用的产业化

26、发展。(五)综合利用长效机制不完善。目前,各地虽然制订和出台了秸秆相关利用的扶持政策,但工作机制不健全,政策不配套、力度不甘肃省秸秆综合利用规划11够大、落实不到位,影响到秸秆综合利用的健康发展。甘肃省秸秆综合利用规划12第二章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穿于秸秆综合利用领域,把推进秸秆综合利用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育农村经济增长新产业相结合,以加快提升秸秆现有利用水平和实现废弃秸秆资源化利用为重点,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以制度创新为保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尽快形成多途径、多层次的秸秆综合利用格局,提升秸秆综合利用水平,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

27、友好型社会建设。二、基本原则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加大政策引导和资金投入力度,积极调动企业和农民的积极性,形成以政策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农民广泛参与的长效机制。因地制宜,多元发展。根据秸秆的资源种类、分布特点和利用条件,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引导各地合理确定秸秆产业化利用领域,形成区域特色鲜明、布局合理、多元利用的秸秆综合利用格局。科技支撑,示范推广。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努力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的技术、装备和工艺水平,通过重点工程项目示范引导,加快培育秸秆产业化发展的基础,逐步形成以政策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农民广泛参与的长效机制。甘肃省秸秆综合利用规划13优化服务,注重实效。在推进秸秆综合利用的同时

28、,配套建设服务体系,强化后续服务人员技能培训,创新服务机制和手段,提高管理和服务能力,确保取得实效。三、发展目标力争到 2012 年,秸秆饲料化、肥料化、能源化利用水平和能力得到显著提高,秸秆收贮运初具规模,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发展基本形成。全省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 70%以上。到 2015 年,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秸秆收集贮运体系,满足日益增长的产业化利用需求;形成布局合理、多元发展、深层次利用的产业发展格局,培育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全省秸秆综合利用率(能源化利用中不包括传统用作生活燃料的秸秆量)超过 80%。甘肃省秸秆综合利用规划14第三章 重点领域和主要任务一、重点领域(一)主导领域。政策导

29、向明确、技术成熟适用、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在秸秆综合利用方面起主要支撑作用的领域,主要包括秸秆饲料、秸秆肥料、秸秆基料等。(二)拓展领域。利用技术相对成熟,在装备和市场需求等方面已具备加快发展条件,在秸秆综合利用方面起重要补充作用的领域,主要包括秸秆沼气、秸秆气化、秸秆固化成型等。(三)潜力领域。技术含量高、产业链长、加工程度深、产品附加值高的领域,对秸秆综合利用起辅助作用的领域,主要包括秸秆新型建材、秸秆造纸、秸秆炭化等。二、主要任务围绕全面提升全省秸秆综合利用能力和水平,按照加强主导领域扶持力度,开展拓展领域试点示范,适度发展潜力领域的发展思路,重点抓好八大任务。(一)着力发展秸秆饲料按照

30、 “集中资金、择优扶持、重点开发、建成基地”的方针,选择养牛羊数量多、秸秆资源丰富的县(市),坚持政策、技术、资金、物资“四落实”,加快推广秸秆青贮、氨化和发酵等技术,完善秸秆综合利用技术集成和配套体系,提高秸秆饲料加工的装备甘肃省秸秆综合利用规划15水平,扩展产业化经营渠道,提升全省秸秆养畜的经济、社会效益,拉动畜牧业快速发展。2012 年秸秆饲料化利用量达到 1140 万吨,占秸秆资源量的 60%,其中:玉米青贮饲料 600 万吨、麦秸氨化 240万吨、秸秆饲草粉碎 300 万吨。2015 年完成秸秆饲料化利用 1300万吨,占秸秆资源量的 65%,其中:玉米青贮饲料 750 万吨、麦秸氨

31、化 250 万吨、秸秆饲草粉碎 300 万吨。(二)大力推广秸秆还田立足全省秸秆资源种类和资源分布特点,在做好传统高茬收割、玉米秸杆粉碎还田等技术模式的基础上,重点推进秸秆机械还田、保护性耕作、快速腐熟还田、堆沤还田以及生物反应堆等秸杆肥料利用新方式的普及应用,提升全省耕地地力水平。到 2012 年,秸秆资源直接还田量达到 135 万吨,占秸秆资源量的 7.1%;到 2015 年达到 160 万吨,占秸秆资源量的 8%。(三)积极推进秸秆沼气将秸秆沼气、气化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大力发展秸秆户用沼气,特别是在试点的基础上加快发展沼气集中供气、热解气化集中供气。到2012年,全省建设一批

32、秸秆沼气与气化集中供气示范点和示范户,利用秸秆量达到20万吨,占秸秆资源量的1%;到2015年达到40万吨,占秸秆资源量的2%。(四)鼓励发展秸秆基料产业积极扶持秸秆食用菌栽培大户、龙头企业和农业产业化组织,引导和带动以玉米、小麦、棉籽壳等秸秆资源为基料的食用菌生产,甘肃省秸秆综合利用规划16以秸秆食用菌的规模化发展带动秸秆基料产业的壮大。到 2012 年,全省秸秆基料利用量达到 19 万吨,占秸秆资源量的 1%;到 2015 年达到 21 万吨,占秸秆资源量的 1.05%。(五)开展秸秆固化成型与炭化试点示范通过需求引导和示范带动,依托秸秆气化集中供气站和农户对秸秆固化成型替煤燃料需求的增加

33、,扶持发展一批秸秆固化成型燃料示范企业。引导加工企业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开展秸秆炭化生产,推动秸秆资源的深层次利用。到2012年,全省秸秆固化成型与炭化利用量达到10万吨,占秸秆资源量的0.5%,到2015年达到30万吨,占秸秆资源量的1.5%。(六)促进秸秆工业化利用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扶持上规模、上水平的秸秆工业化利用企业,建设秸秆工业原料化利用示范基地。到 2012 年,全省秸秆工业原料化利用秸秆量达到 80 万吨,占秸秆资源量的 4.21%;到 2015年达到 100 万吨,占秸秆资源量的 5%,。(七)推进秸秆综合利用设备研发与制造鼓励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和企业开展秸

34、秆综合利用设备的研发;扶持农机生产企业积极开展秸秆还田机械、打捆机械、固化成型机械、板材加工设备等的制造,推进秸秆综合利用设备产业化生产。(八)建立健全秸秆收集贮运服务体系在秸秆资源丰富和废弃严重地区,积极发展秸秆综合利用服务甘肃省秸秆综合利用规划17组织,建立和完善秸秆收集、贮运和利用服务体系,采取补贴等措施支持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民经纪人等开展秸秆收集、贮运和综合利用服务,为秸秆产业化利用提供保障。甘肃省秸秆综合利用规划18第四章 重点工程项目一、建设内容、规模及布局(一)秸秆饲料化利用推进工程1秸秆青贮氨化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重点推广秸秆青贮、氨化技术,示范推广复合青贮、黑贮、

35、酸贮等新技术。到 2015 年,在全省新建秸秆青贮窖 1000 万立方米,氨化池 300 万立方米;储备库 50 个;配套购置小麦收获、捡拾、切碎、打捆联合作业机械 1000 台,小麦秸秆切碎压块机 100 台;玉米收获、秸秆切碎、捡拾、打捆联合作业机械1500 台,玉米秸秆切碎压块机 1200 台;其它青贮机械 200 台。重点区域。在河西、中部、东部等全省玉米主产区重点开展秸秆青贮项目建设,在中部、东部等全省小麦主产区重点开展秸秆氨化项目建设。2秸秆饲料加工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鼓励现有秸秆饲料化利用规模企业进行技术和装备升级换代,提高加工生产能力,开展秸秆裹包青贮、压块、膨化、颗粒等全

36、营养饲料加工生产;扶持农民合作组织、养殖农户购置中小型秸秆粉碎设备等,开展秸秆草粉发酵混合饲料加工。到 2015 年,扶持现有秸秆规模加工企业 30 家、新建 20 家;新建农民合作组织、养殖大户等中小型秸秆饲料加工点 1 万个。重点区域。河西、中部、东部秸秆产量在 50 万吨以上的县(区)甘肃省秸秆综合利用规划19。3秸秆转化生物饲料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积极扶持秸秆生物饲料转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主要利用酶制剂、有益活菌群、激活剂等优化秸秆饲料营养成分,生产优质秸秆生物饲料。到 2015 年,全省新建 1 处秸秆饲料检测站、50 个秸秆转化生物饲料基地,年转化秸秆 100 万吨。重点区域。

37、重点在草食畜养殖规模大的县市开展示范建设。其中:中部建设 20 个,河西建设 15 个,东部建设 15 个。(二)秸秆肥料化利用提升工程1秸秆机械化还田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加大秸秆机械化高茬还田技术推广力度,重点开展秸秆机械化还田基地建设。主要建设内容包括购置高茬收割机、秸秆粉碎机械、拖拉机、深耕铧犁等农业机械以及仓库、场地等配套设施建设,并对机械化还田作业费给予补贴。到 2015 年,全省建设小麦秸秆机械化还田示范基地面积 130 万亩、玉米秸秆机械化还田示范基地面积 30 万亩。重点区域。河西及东部小麦、玉米主产区。2秸秆快腐还田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秸秆快腐技术是将秸秆通过加入畜禽

38、粪便、化学菌剂、化学肥料等腐熟物质人工堆积发酵成肥还田技术,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秸秆收集和粉碎设备、化学生物菌种、覆膜购置以及快腐场地建设等。到 2015 年,全省补贴推广秸秆快腐还田面积甘肃省秸秆综合利用规划2050 万亩,示范建设生物反应堆还田面积 1 万亩。重点区域。秸秆快腐还田主要在河西、东部部分县示范建设;秸秆生物反应堆主要在全省日光温室蔬菜生产区示范建设。3商品有机肥加工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按秸秆资源区域分布特点,因地制宜的扶持建设秸杆商品有机肥生产企业,重点推广以工厂化秸秆综合腐熟技术、有机与无机肥生产技术。主要建设内容:秸秆收集和粉碎设备、生物菌种引进、秸杆工厂化场地建设、秸

39、杆与无机肥混合造粒设备的引进等。到 2015 年全省新建 30 个商品有机肥生产企业,每年生产商品有机肥 20 万吨,年补贴推广商品有机肥应用面积 5 万亩。重点区域。重点在秸秆资源丰富、有机肥应用基础条件好的市县开展,其中:河西建设 20 个、东部建设 5 个、中部建设 5 个。(三)秸秆能源化利用示范工程1秸秆沼气示范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秸秆沼气集中供气工程,是以自然村为单元,以秸秆为主要原料,利用厌氧发酵技术制取沼气,为农户提供炊事用能的工程,包括户用秸秆沼气和秸秆沼气集中供气工程。秸秆沼气供气工程以“一池三建”为基本建设内容,即建设沼气发酵池(在厌氧条件下,利用微生物分解有机物并产

40、生沼气的装置) 、原料预处理设施(包括沉淀、调节、计量、进出料、搅拌等装置) 、沼气利用设施(包括沼气净化、储存、输配和利用装置等)和沼肥利甘肃省秸秆综合利用规划21用设施(包括沼渣、沼液综合利用和进一步处理装置) 。到 2015 年,在全省建设秸秆户用沼气 1 万户、建设秸秆沼气集中供气示范工程10 处。重点区域。重点在东部、中部的小麦秸秆主产区结合新农村、城镇化建设开展示范建设。2秸秆气化集中供气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工程是以自然村为单元,以秸秆为原料,经过热解气化转化成可燃气体,为农户提供炊事用能的工程。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工程建设内容由燃气发生系统、燃气输配系统和燃气使用

41、系统三部分组成。具体建设内容包括:秸秆粉碎机、气化机组、燃气净化装置、储气设备、供气管网、灶具、流量计等,以及厂房、原料场、围墙、路面硬化等相应的土建工程。到 2015 年,全省新建秸秆气化集中供气示范工程 10 处。重点区域。重点在中东部、河西等玉米、棉花秸秆资源丰富地区的居民相对集中示范村组织建设。3秸秆固化成型燃料示范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秸秆固化成型燃料示范工程是指以秸秆为原料,将农作物秸秆压缩成块状或颗粒状燃料,并配备专用生物质节能炉具,供农户炊事、取暖燃用的工程。项目建设以每处日处理秸秆 20 吨为建设单元,工程建设内容主要包括秸秆预处理设备、成型设备、配套设备、生物质节能炉具等

42、设备,以及原料场、投料棚、生产车间、成型燃料储存库等设施。到 2015 年,全省新建秸秆固化示范工程 100 处。甘肃省秸秆综合利用规划22重点区域。重点在河西、中部秸秆资源丰富地区示范建设。4省柴节煤炉灶更新换代项目高效低排放生物质炉建设主要为项目户购置安装高效炉具,炉具要求采用多级配风的高效燃烧方式,热效率达到 35%以上。省柴节煤灶更新改造以农户为基本建设单元,对农户传统的旧式灶炕进行升级改造,适应秸秆固化成型等多种燃料的需要,主要包括更换灶箅、灶膛结构改造等。高效节能灶炕通过改进炕体结构,配套省柴灶,提高秸秆利用综合效率。到 2015 年,在全省推广高效低排放生物质炉 40 万台,改造

43、省柴节煤灶炕 50 万户。(四)秸秆食用菌栽培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立足全省秸秆资源优势,构建全省秸秆食用菌优势产业基地建设,重点开展食用菌野生资源收集保存、挖掘与驯化,秸秆种植食用菌关键技术研究与推广,秸秆种植食用菌新品种、新技术的集成示范与推广等。到 2015 年秸秆双孢蘑菇栽培面积达到 650 万平方米;秸秆袋状食用菌种植达到 9000 多万袋。重点区域。河西重点发展双孢蘑菇优势产业区、中部及各市州近郊发展秸秆平菇优势产业区、南部重点发展秸秆黑木耳香菇优势产业区。(五)秸秆工业化利用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鼓励现有造纸企业通过技术和设备升级改造,提高生产水平,加大对废弃或焚烧秸秆的消纳

44、能力;引导具有资金能力和技术条件的企业,在秸秆资源丰富地区适度发展秸秆新甘肃省秸秆综合利用规划23型板材、秸秆炭化等新型产业。到 2015 年,在重点区域扶持规模秸秆造纸企业 20 家,秸秆新型板材加工企业 5 家、秸秆炭化生产企业12 家。重点区域。秸秆造纸企业升级改造主要在河西、中部现有规模造纸企业集中地区建设;其他加工企业主要在河西、东部地区发展。(六)秸秆收贮运示范基地建设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依托规模化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农民经纪人建立“集、贮、运”秸秆收集站或收集点,扶持其购置捡拾打捆机、小型运输机等机械,并开展收购场地建设。到 2015 年,在全省有条件的县(区)建设秸秆收集贮

45、运示范基地 150 处,收集废弃秸秆 75 万吨以上。重点区域。重点在河西小麦、中部马铃薯种植区且秸秆废弃严重县(区)开展示范建设。二、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秸秆综合利用规划工程总投资 350120 万元,国家投资 235425万元,自筹 114695 亿元。其中:1秸秆饲料化利用总投资 210400 万元,国家投资 126600 万元,自筹 83800 万元;2秸秆肥料化利用总投资 33320 万元,国家投资 29000 万元,自筹 4320 万元;3秸秆能源化利用总投资 103300 万元,国家投资 77475 万元,甘肃省秸秆综合利用规划24自筹 25825 万元;4秸秆食用菌栽培利用总投资

46、 100 万元,国家投资 100 万元;5秸秆收贮运示范点建设总投资 3000 万元,国家投资 2250 万元,自筹 750 万元。专栏五 甘肃省秸秆综合利用主要项目单项投资概算1青贮氨化投资概算。青贮氨化窖池每立方米投资100元;青贮氨化配套设备每套投资15万元;储备库每处投资30万元。2秸秆加工企业(点)投资概算。每个秸秆饲料加工企业配套大中型秸秆粉碎、成型等设备5套,每套投资32万元;每个小型秸秆饲料加工点配套小型秸秆粉碎、成型设备1套,投资1万元。3秸秆生物饲料生产基地投资概算。秸秆饲料检测站投资300万元;每处秸秆饲料生产基地购置秸秆处理、打捆包装等设备,每处投资10万元。4秸秆机械

47、化还田投资概算。按320亩配套1台高茬收割机械、2台秸秆粉碎机械,总投资3万元。每亩补助燃油费20元、农机手劳务费7元。5秸秆快腐还田投资概算。按25亩配1套秸秆还田快腐配套机械,总投资0.5万元;每亩补助燃油费10元、生物质剂购置投资30元。每亩生物反应堆集设施建设费50元,购置薄膜和腐熟剂投资300元。6秸秆商品有机肥生产投资概算。生产l吨秸秆商品有机肥补助100元。7秸秆沼气供气项目投资概算。新建1处供气能力200户的秸秆沼气集中供气示范工程平均投资150万元;新建1座10立方米户用秸秆沼气供气工程平均投资概算为3000元。8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工程投资概算。新建1处供气能力200户的秸秆气

48、化集中供气示范工程共需投资80万元。9秸秆固化成型燃料工程投资概算。新建1个年产成型燃料5000吨秸秆固化成型燃料示范工程预算投资200万元。10省柴节煤炉灶更新换代项目投资概算。每台高效低排放秸秆炉1000元,更新改造1个省柴节煤灶400元,推广1铺高效节能炕连灶760元。11秸秆食用菌栽培项目投资概算。每亩按消耗秸秆1吨、每吨秸秆收集、粉碎、甘肃省秸秆综合利用规划25菌种引进投资元。12秸秆工业化利用项目投资。对无污染秸秆造纸、秸秆板材制造等企业实行增值税即征即返税收优惠政策。13秸秆收贮运示范点建设。扶持开展收集、运输机械购置及场地建设,每处投资20万元。三、效益分析秸秆综合利用是一项促

49、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工程。规划实施中通过对现有秸秆利用技术和设备的更新换代,秸秆综合利用新技术示范推广,在有效利用剩余秸秆的同时,提高了全省秸秆综合利用水平,使全省农作物秸秆高效综合利用能力和水平得到大幅提升。规划实施后,全省秸秆综合利用量将达 1670 万吨,综合利用率 83.5%;年可实现经济效益 47 亿元。一是秸秆养畜技术和设备的升级,以及布局的合理优化,将加快全省农业内部结构调整部分,推进全省向建设畜牧大省战略部署的实现。规划实施后,年秸秆饲料量将达到 1300 万吨以上,实现节约饲料量 325 万吨。二是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了地力,减少化肥施用量,避免过量施用化肥造成的农业环境和生态环境的污染,形成良性的生态循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实施后,年可实现秸秆直接还田 160 万吨,节约有机肥料 55 万吨左右。三是秸秆新型能源化利用技术的示范推广,提供了清洁的燃料,甘肃省秸秆综合利用规划26促进了生物质能的综合利用,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规划实施后年可实现秸秆高效能源化利用 70 万吨,可节约煤炭 50 万吨,减排二氧化硫 0.52 万吨,减排二氧化碳 90 万吨。第五章 保障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工作计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