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浏阳一中、攸县一中、醴陵一中2014-201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2月联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天天快乐 文档编号:619928 上传时间:2018-04-1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浏阳一中、攸县一中、醴陵一中2014-201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2月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浏阳一中、攸县一中、醴陵一中2014-201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2月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浏阳一中、攸县一中、醴陵一中2014-201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2月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浏阳一中、攸县一中、醴陵一中2014-201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2月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浏阳一中、攸县一中、醴陵一中2014-201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2月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2016届高二浏阳一中、攸县一中、醴陵一中十二月联考历史试卷时量:90 分钟 总分:100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 25小题,计 50分)1、关于中国画,现代画家潘天寿先生说过:“水墨画,能浓淡得体,黑白相用,干湿相成,则百彩骈臻,虽无色,胜于有色矣。无色在其中,胜于青黄朱紫矣。 ”下列哪位思想家的思想与该创作精神相符A荀子 B韩非子 C墨子 D老子【答案】D考点:本题主要考察的是道家的思想。根据材料“水墨画,能浓淡得体,黑白相用,干湿相成”体现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根据所学知识,这体现了老子的思想。所以答案选 D。2、 “故圣人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

2、,鬼神合其吉凶。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故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与上述认识最接近的观点是A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B “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C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D “理在气中,道不离器”【答案】B考点:宋明理学。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从材料的描述中可知,人和万物都是由于阴阳二气和水火木金土五行相互作用构成的,突出人的价值和作用;此种思想与程朱理学相似。所以答案选 B。3、董仲舒认为, “道之大原出于天” ,自然、人事都受制于天命,因此反映天命的政治秩序和政治思想都应该是统一的。在此,董仲舒提出的治国理念是

3、A竭力济贫以安抚广大民众 B政治的最高目标是仁政C维护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统治 D实行变法奖励耕战【答案】C考点:大一统思想。材料中的“因此反映天命的政治秩序和政治思想都应该是统一的。在此,董仲舒提出的治国理念是统一的”表明董仲舒提出的治国理念是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统治,故答案选择 C项。4、明末清初思想家唐甄在太子篇内这样说, “凡教太子,观于桑,则知衣服所自出,观于肆,则知器用所自出。凡教太子,过市,则见贩鬻之劳,在途,则见负担之劳。该言论反映了唐甄的治国思想是A关注下层民众的疾苦 B重视农工,勤俭治国C民富是国富的前提 D全面关注社会经济【答案】D考点: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

4、能力,题干中“观于桑,则知衣服所自出”指的是要关注农业, “观于肆,则知器用所自出”指的是要关注工商业,因此唐甄的治国思想是全面关注社会经济,故 D项正确;A、B、C 三项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5、材料一:考古工作者曾在新疆、陕西、甘肃、内蒙古等地的汉代遗址和墓葬中发现了西汉纸的残片。材料二:后汉书蔡伦传记载:“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 2 -以为纸。 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 ”研读上述材料而得出的结论最为合理的是A造纸术诞生于西汉 B蔡伦发明了造纸术C汉代是造纸术发明的重要阶段 D两汉时代,纸是唯一的文书用品【答案】C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造纸术。材料

5、一的考古发现反映了在西汉时期我国就已经出现了纸;材料二反映的是东汉时期的蔡伦纸得到广泛应用。故 A项表述片面;B 项错误;除了纸以外,两汉时期还有竹木简作为书写材料,故 D项错误。从西汉的发明到东汉的改进,说明两汉时期是我国造纸术的重要时期,故应选 C。6、2013 年,被誉为中国“第五发明”的珠算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材料一:汉代徐岳撰数术记遗中云:“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 。 (运算方法)材料二: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的店铺里绘有算盘。关于材料解读比较合理的是A珠算开始出现在汉代,普及于宋代 B珠算在北宋开始使用于经济活动C珠算有其独特的运算方法和实际的运用价值 D材料二是艺术品,不

6、作为证【答案】C考点:中国古代的科技。材料中的内容体现不出 B项所反映的现象,所以排除项。文学艺术品虽然不能做为直接的物证,但文字艺术是能反映社会现实的,所以 D项是错误的。材料二中“清明上河图中的店铺里绘有算盘”只表明在宋代珠算已经用于商业,并不能证明此时是珠算用于经济的开始,所以排除 B项。7、明朝后期的“三言两拍”是古代中国短篇小说的经典。 “三言”120 篇小说中,写到商人生活和以商人为主人公的有 50多篇。 “二拍”80 个故事中,故事的发生地位于大运河沿岸城市的有 40多个。这反映出当时 A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B中国文化的区域色彩浓厚 C商人的社会地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D商业发

7、展为文学创作提供丰富素材【答案】D考点: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依据材料,三言二拍中对商人和商业城市的记述内容所占比重比较大,所以可以得出明清时期商业发展为文学创作提供丰富素材,所以选 D8、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他最可能选择的依据分别是A风俗画和文人画 B话本和小说C汉赋和唐诗 D元曲和傩戏【答案】A考点:古代绘画艺术。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题干时间限制可直接排除 C项汉赋和唐诗;宋元以后,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文化的世俗化日趋明显,话

8、本、宋词、风俗画、傩戏、元曲、小说都是文化世俗化的体现,排除 BD;而高雅文化的代表是文人画,风俗画则体现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文化世俗化,因此 A项符合题意。 9、王韬在弢园文录外编中记载“维新以来,崇尚西学,仿效西法,一变其积习,而焕- 3 -然一新,甚至于改正朔,易服色,几与欧洲诸国无异。盖其意以为非此不足与之抗衡也,然日本自此财用益绌,帑藏益虚,国债积至巨万,外强中槁,难持久远。 ”对该观点分析正确的是A肯定明治维新文明开化 B客观指出明治维新不足C主张全面借鉴明治维新 D反映甲午战前国人观念【答案】D考点:早期维新思想。该观点认为,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学习西方进行彻底变革,结果导致国库收入

9、减少,债务增加,外强中干,变法难以持久。此观点否定了明治维新文明开化的成就,所指明治维新不足也是不符合实际的,也不可能主张全面借鉴明治维新,故 A、B、C 项错误;明治维新后,日本国内发生了重大变化,对此中国官僚士大夫们浑然不知,反映甲午战前国人仍然处在天朝上国迷梦之中,故 D项正确。10、陈先初先生在五四时期民主观念的演变路径中提到“在新文化运动向前推进的同时,国内外发生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重大事件,改变了中国近代历史的走势民主观念又开始了新的转变”这里“新的转变”指A实践英国自由主义民主 B效仿法国激进主义民主C实行德国保守主义民主 D追求俄国苏维埃式民主【答案】D考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新

10、文化运动后期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 “以俄为师” ,根据材料“新文化运动向前推进的同时.民主观念又开始了新的转变”正说明了当时的思想界对苏俄民主的推崇。11、陈独秀在 20世纪初曾说:“我们反对孔教,并不是反对孔子本人,也不是说他在古代 社会毫无价值。 ”不是“因孔子之道之不适合于今世” ,而是因为“今之妄人强欲以不适今世之孔道,支配社会国家,将为文明进化之大阻力也” 。这主要说明陈独秀当时A认为孔子是近代中国文明进化的最大阻力B全面反对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传统C试图建立一个以西方社会为模板的国家D强烈反对假借孔教而实施复辟帝制的活动【答案】D考点:新文化运动。由材料中的“不是反对孔子本人”

11、、 “不是因孔子之道之不适合于今世 ”、 “是因为今之妄人强欲以不适今世之孔道,支配社会国家,将为文明进化之大阻力也 ”可以排除 AB,看出 D符合题意,材料中没有反映出 C的内容,故选 D。 12、1925 年,孙中山在法文月刊社会主义运动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阐述中国革命的性质,提到他不期望资本主义式的繁荣,而希望看到“新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的中国” 。这则材料A证明孙中山的阶级属性发生改变B表明孙中山已完全接受中共革命主张C说明孙中山认为社会主义是中国的唯一出路D说明孙中山的革命策略有所调整【答案】D考点:新三民主义。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认

12、知的能力。根据题干关键信息“1925 年” ,可知,这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回- 4 -忆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孙中山为促成国共两党合作,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发展了三民主义,形成了新三民主义。故,D说明孙中山的革命策略有所调整选,符合题意,正确答案选 D。其余 ABC三项均不正确。13、1927 年,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指出:“很短的时间内,将有几万万农民从中国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起来,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将压抑不住。一切革命的党派、革命的同志,都将在他们面前受他们的检验而决定弃取。”从中可以表明A认识到中国革命的重心应该转向农村B农民有检验革命党派和革命

13、同志的决定权C革命队伍中存在着反对农民运动的倾向D中国革命应当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答案】C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从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这段材料可以见出毛泽东对农民及农民运动的重要性的阐述。材料中给出的时间是 1927年,但是革命的重心转移到农村是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提出的,故排除 AD;B 项表述错误;故本题选 C。14、邓小平从列宁那里找到了新思路,给中国改革开放找到了新航向。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 20世纪 80年代以来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实际上邓小平对新经济政策有继承也有超越, “超越”的主要表现是A利用市场手段发展社会经济 B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C走适合自己国情的

14、发展道路 D把解决农民问题放在突出位置【答案】B考点: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改革开放。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探讨问题的能力,题干中“继承”就是邓小平的理论与新经济政策的相同点, “超越”就是邓小平的理论与新经济政策的不同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A、C、D 三项都是二者的相同点,故排除;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内容,故 B项符合题意。15、1946 年,中国高等院校中工科学生仅占在校生总数的 18.9%,到 1952年达到 35.4%,为各科学生之首。1947 年,政法科在校生占大学在校学生总数的 24%,到了 1952年这一比例下降到 2%,这一现象反映了A人

15、文社会科学的地位大大降低 B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即将展开C贯彻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成果 D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初步形成【答案】B考点:教育事业的发展。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的描述中可知,到 1952年中国高等教育工科院校的培养能力显著增强,改变了旧中国不能培养配套的工程技术人员的落后状况,这些为即将开展的社会主义建设做好了准备。所以答案选 B。16、1956 年 5月,中宣部部长陆定一发表讲话说:“我国的历史证明,如果没有对独立思考的鼓励,没有自由讨论,那么学术发展就会停滞。相反,有了自由讨论,学术就能迅速发展。”这一讲话A强调多研究历史以服务现实 B有利于“双百”方针的全面贯

16、彻C方便了文学领域的统一领导 D提高了文艺工作者的社会地位【答案】B考点:该题考察建国初期我国学术文化界的“双百”方针。材料的时间是 1956年,当时毛- 5 -泽东提出了“双百”方针,讲话中的“独立思考的鼓励” 、 “自由讨论”等处可以看出是对该政策的贯彻支持,故 B项正确。17、2012 年 3月,袁隆平提到:“今年的目标是向亩产 l000公斤迈进,这虽然很不容易,但像矮子爬楼梯,一步一步走。 ”由袁隆平选育的杂交水稻在国际上被称为世界“第二次绿色革命” ,主要原因是A解决了十三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 B世界上许多国家引进杂交水稻C有助于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 D袁隆平推广杂交水稻成果显著【答案】

17、C考点: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材料的能力,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是对中国的影响,与题干“国际上被称为世界第二次绿色革命”的信息不符,排除;袁隆平选育的杂交水稻提高了世界粮食的产量,有助于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因此在国际上被称为世界“第二次绿色革命” ,故 C项正确;主要原因在于杂交水稻对世界的贡献,BD项不够具体,排除。18、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 ,苏格拉底也认为“善是人内在的灵魂” 。他们认为扩充人的善性的主要方式分别是A加强专制和自我节制 B王道和民主政治C实施仁政和道德教育 D实行人治和法治【答案】C考点: 孟子主张人性本善,为了扩充人的善性,孟子主张

18、实行“仁政” ;苏格拉底认为“知识即美德” ,为了扩充人的善性,要加强道德教育。因此选 C。19、“文艺复兴时代是一个既伟大又阴暗的时期许多有进取心的个人主义者对犯罪事件的频发、重现的社会问题等熟视无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风靡一时。”这一评价A注重了对历史史料的考据 B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观点C运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D否定了人文主义思潮【答案】B考点:文艺复兴。此题解决的关键在于对材料的理解。材料中的“文艺复兴时代是一个既伟大又阴暗的时期”就表明了作者对文艺复兴持一分为二的观点,也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再有后边的“许多有进取心的个人主义者对犯罪事件的频发、重现的社会问题等熟视无睹拜金主义、享乐主

19、义风靡一时”用实例说明了文艺复兴的局限性,它过分的注重人性的自然欲求,而忽视了人类的理性,所以导致了社会的混乱。20、“西方宗教革命和科学革命以来把人世的勤奋创业理解为上帝的召唤,曾有助于资本主义精神的兴起;把学术工作理解为基督教的天职,也促进了西方近代人文主义教育与人文学术的发展。”材料最能说明宗教改革A成为推动资本主义发展的精神动力 B强化了上帝和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C实现了宗教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分离 D促进了民族文化与教育事业的进步【答案】A考点:宗教改革的作用。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题干所示宗教革命起到思想解放和促进科学文化发展的作用。故选 A。21、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说:

20、“亚里士多德在他们之前也说过,人根本不是生来平等的,而是有些人天生是作奴隶,亚里士多德当然是对的,可是他却因果倒置了”。下面对卢梭的观点评论最正确的一项是.A卢梭赞成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B卢梭主张人人平等.- 6 -C卢梭是社会契约的缔造者. D卢梭反对奴隶社会的不公【答案】B考点:卢梭的思想。从材料“人根本不是生来平等的,而是有些人天生是作奴隶,亚里士多德当然是对的,可是他却因果倒置了”可以分析的出来,卢梭也认为人不是平等的,但是并不赞同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卢梭认为人生来是平等的,只是由于后天的环境才造成不平等,故选 B。22、19 世纪的最后一天,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汤姆生发表了新年祝词:“晴朗的

21、天空远处,还有两朵令人不安的乌云,它们的存在使得物理学的优美性和明晰性黯然失色”,第一朵是有关光的运动问题,第二朵出现在能量辐射的问题上。说明了当时A经典力学面临非常严重的挑战 B近代物理学已失去存在的价值C相对论的提出冲击了固有理论 D量子论的诞生改变了人的思维【答案】A考点:近现代科学。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分析史料能力。材料中“第一朵是有关光的运动问题,第二朵出现在能量辐射的问题上”是指经典力学无法解释力学在宏观和微观领域的运用,说明经典力学面临非常严重的挑战,故本题选择 A,其他选项不符合题意。23、17 世纪,整个欧洲大陆处于宗教迫害之中,反映自由,民主和科学的新思想,被当作“异端、“邪说

22、”而受压制,不少有发明创造的科技人才被处刑罚。与此同时,战争也连绵不断,法国处于内战和向外扩张的连年战争中,意大利四分五裂这样科学技术人才纷纷流向地处欧洲边缘而较安定的英伦三岛1740 年经英国政府批准的实用专利 4件,1750年为 7件,1760 年增加为 14件。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确切的是A科技发展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 B欧洲大陆的科技事业发展艰难C人才成为科技竞争的重要砝码 D英国工业革命吸引了大量人才【答案】D考点:西方近代自然科技的发展。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的内容说明了 17世纪的欧洲科技发展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科技进步缓慢,所以 A B C三项是对材料的正确

23、解读,D 项说法错误,此时在英国工业革命尚未发生,故答案选 D项。24、阅读下面 17世纪以来主要科学成果情况表。对材料信息解读,正确的是科学成果从发明到应用的时间越来越快 从发明到生产推广的年限越长科技含量越低 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 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促成上述科学成果诞生A B C D【答案】B考点:三次科技革命。本题考查阅读图表,分析归纳的能力。题干中的表格主要列举了三次工业(科技)革命一些重要发明成果的研究年限、生产推广年限,反映了科学成果从发明到科学成就项目基础研究年限(A)应用研究年限(B)生产推广年限(C)BA年差CB年差CA年差1 蒸汽机 1687 1711 177

24、6 24 65 892 电话 1820 1876 1881 56 5 613 发电机 1831 1888 1889 57 1 584 计算机 1936 1946 1946 10 0 105 晶体管 1947 1951 1953 4 2 66 激光 1958 1960 1961 2 1 3- 7 -应用的时间越来越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说法较绝对;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科学成果都是技术进步推动的,与科学理论重大突破无关。故选 B。 25、汉武帝“独尊儒术”、李贽批判孔子、康有为尊孔子为改革先师、袁世凯“尊孔复古”、新文化运动中“打倒孔家店”、“文革”中的“批林批孔”、当前的“孔子

25、热”,这些现象既是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孔子的命运。以下各项中,能够用来解释孔子“命运”的比较科学的观点是A“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B“历史就是过去的人和事” C“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D“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答案】A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儒学的发展历程。依据所学及材料可知,孔子的思想及孔子的地位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体现孔子及其思想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境遇。体现了思想与时代紧密相关的特点。分析选项,A 项符合题意,所以应选 A。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有三小题,26 题 18分,27 题 20分,28 题 12分)26、思想解放是社会

26、进步的重要推动力,同时也是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 分)材料一 伏尔泰说: “欧洲的王族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追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与物质的世界。 ”他赞美孔丘“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 。他相信儒学是最好最合人类理性的哲学,并以中国为理想国,提倡以中国文化为标准。孟德斯鸠、卢梭则指出真实的中国根本不如尊孔人士想像和描述的那么美妙,他们对中国文化,尤其是无制衡的专制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和揭露。摘自庞忠甲论儒学的国际影响材料二 16至 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楚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

27、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 、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 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摘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三 80 年来,中国人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始,进而“中体西用” ,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认识世界同时又认识自身,其中每一步都伴随着古今中西新旧之争。高扬民主和科学之旗,包含着 80年中西文化论争所积累起来的认识成果,又体现了认识

28、的一种飞跃,它由古今中西新旧之争而来,又是对古今中西新旧之争的历史概括。中国人因此而找到了一个最重要、最本质的是非标准,而后才可能有完全意义上的近代中国和近代中国人。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请回答: 据材料一概述欧洲启蒙思想家对儒学的态度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者之间的本质目的有何相似。 (6 分)- 8 - 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中外启蒙思想家提出的革新社会的方案有何不同,分析两者出现差异的经济根源。 (6 分) 据材料一、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说明近代中西方启蒙运动发展的相似点。 (6 分)【答案】 态度:伏尔泰尊崇儒学;孟德斯鸠、卢梭批判儒学;(4 分)目的:批判专制主义和教权主

29、义,宣传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发展资本主义。 (2 分) 思想主张不同:中国启蒙思想家是修补封建专制制度,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描绘出资产阶级国家的新蓝图。 (2 分)经济根源: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十分微弱;18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本确立,资产阶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 (4 分) 相似点:借助外来文化为思想武器;都进行过激烈争论;否定专制暴政,主张开明民主;都推动了各自的社会变革。 (6 分)考点:中西方的启蒙思想比较。 (1)从材料一中可明显看出伏尔泰对儒学持赞美的态度,而孟德斯鸠和卢梭则对儒学持批判的态度,他们都是启蒙思想家,本质目的相同,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

30、供了理论武器,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合理性;(2)材料二的文字直接说明了二者的不同,归纳出来即可,结合教材内容可直接找出其经济根源;(3)材料一和材料三中有中西方启蒙思想的共同特征,仔细比较,归纳整理,然后结合教材内容从目的和作用方面找到共同点即可。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 分)材料一 汉武帝时,在中央设立太学,地方设立郡(国)县学,以后历代都依例设立。太学里博士(教师)与博士弟子(学生) ,是享受国家俸禄的公职人员。在太学,教学以传授儒家经典为主,定期考棱,学生成绩优秀者可以直接进入仕途。教学形式有教师讲授和学生之间次第相传等。唐时官学稳定发展,玄宗“敕天下昙乡贡,举人不由国

31、子及郡、县学者,勿举送” ,规定凡参加科举考试的人,必须经过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的学习。宋朝地方学校一般均有学田,作为学校经费的主要来源,这一制度为后来元、明、清三朝所长期沿用。明洪武八年太祖“诏天下立社学” 。 松江府志记载:“国朝洪武八年三月,奉礼部符,仰府州县每五十家设社学一所,延有学行秀才教训军民子弟,于是本府两县城市乡村皆设社学。 ”儿童进入社学,先学习三字经 百家姓 千字文等,然后学习经、史、历、算等知识。同时也须兼读御制大诰 、明朝律令以及习冠、婚、丧、祭之礼。洪武十五年颁禁例,不准生员参与国家政治,议论朝政得失。摘编自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材料二 中世纪的欧洲,随着城市的发展,经济

32、与社会结构的变化引发社会对大批专业人员的需求,同时教会也需要补充教职人员,使得培养训练专业人员的教学机构大学得以兴起,而每所大学都是模仿意大利波伦亚大学和巴黎大学中的一个建立起来的。以波伦亚大学为蓝本的大学,学生们自己组成社团。他们雇佣教师、支付教师薪水,如果教师玩忽职守- 9 -或教学效果不佳,学生们可以予以罚款或解除其教职。以巴黎大学为样本的大学,学校由教师组成社团管理。它包括四种教职人员:艺术、神学、法律和医学。中世纪大学的经济收入有三种渠道,一是依靠学生的学费,其次是依靠教会的圣俸为生,最后是依靠世俗权力机构发给的薪水,不同的经济来源背后有着不同的责任。学生进入大学后,要花四年时间研究

33、基础文科,即学习拉丁文法和修辞学,掌握逻辑规则。如果通过考试就可获得学士学位。要获得硕士学位,通常要花三四年时间研究教学、自然科学和哲学,还要阅读和评论标准的古典作品,尤其是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学位课程强调抽象分析,若要获得博士学位,则要接受更专门的训练。摘编自周谷平、张雁中国古代太学与欧洲中世纪大学之比较 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古代中国官学教育的基本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成因。(12 分) 根据材料二指出,与古代中国官学教育相比,中世纪西方大学教育有何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世纪西方大学教育的历史影响。 (8 分)【答案】 特点: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完整的教育体系;长期以儒家思想为主要教

34、学内容;经费国家保障;目的主要是培养后备官员:官学受到国家严格控制管理服务于专制集权体制,政治性强。 (8 分)成因:大一统政治格局的建立与发展;历代政府把教育作为强化统治的重要手段;儒学文化正统与主流地位的确立与巩固。 (4 分) 不同:培养目标不同,以培养高级专业人才为主;经费来源多元化;教学内容比较全面;建立了较完整的学位制度;学校管理自主性强。 (答出其中三点得 6分)影响:对西方近代科学兴起、理性精神养成和文艺复兴等创造了条件;为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培养了各式人才;为近现代大学教育树立了蓝本。 (2 分)考点:古代中国与西方的教育。 (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的关键信息概括:“汉武

35、帝时,在中央设立太学,地方设立郡(国)县学;“教学以传授儒家经典为主” ;“宋朝地方学校一般均有学田,作为学校经费的主要来源” ;明代“不准生员参与国家政治,议论朝政得失” 。第二小问从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和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等角度分析原因。 (2)该问考查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从培养目标、经费来源、教学内容、学位制度、学校管理等方面比较中世纪西方大学教育与古代中国官学教育的不同之处。第二小问可以从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科技进步和思想解放等角度概括中世纪西方大学教育的历史影响。28、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2 分)在中国古代,天文和历法一直受到高度重视,天文学家和君主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

36、是官方政府机构不可或缺的人员。至公元 1851年,历代政权颁行了 100余部历法, 夏小正是中国最古老的历书,形成于公元前 5世纪左右,包含了许多关于气候、星象及物候方面的叙述,按一年十二个月的顺序排列。古代的历法,现在名为“农历”或“阴历” ,仍决定人们欢度“春节”以及“中秋” 、 “端午”等节日的具体日期。- 10 -天象观测有助于制定更为准确的历法。古代史书中有着连续的有关日食、月食与星象变化的记录,并从政治角度解释这些现象。史书明确记录了公元前 186年吕后当政时发生了一次日食,但现代天文学研究表明,所记日食绝不可能发生。日食记录居然因政治上的原因而有所增减:统治者残暴,记载的日食现象

37、就多;统治者开明,日食便很少发生。摘编自李约瑟中华科学文明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重视天文历法的表现。 (6 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中国古代天文学科学性的因素。 (6 分)【答案】 (12 分) 多种天文观测仪器制造与改进;丰富的天象观测记录;不断完善的历法;中央政府支持、组织,设置专门机构。 (6 分) 将天象变化与现实政治相联系,天人感应思想;注重实用性,理论探讨不足。 (6 分)考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古代中国的天文历法成就。古代中国是以小农经济为主的社会,农耕文明比较发达,因此,那一时期的绝大多数的历法或者天文成就,都是为了服务于经济发展的需求,注重实用性,以总结性经验为主,而不是真正为了探寻科技本身的发展和进步。(1)表现的回答,需要依据材料中的第一段,进行高度的概括和提炼,考生可从天文仪器的改进、天象观测的记录、历法的完善和专门机构的设置等角度来思考。 (2)因素的回答,依据材料中“日食记录居然因政治上的原因有所增减”这句话,得出现实政治因素的影响。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理论探讨的不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试题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