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 秋李丹论小儿不合理用药关键字:小儿 不合理用药 临床 摘要:。凡是药品都具有利害两重性,儿童肝脏解毒功能相对较弱,很多疾病是不合理用药引起的,儿童不合理用药主要是药物的滥用、乱用和误用,而儿童合理用药就是有效、安全的使用药物。追求安全有效目标的措施。儿童的不合理用药已受到的广泛关注,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对小儿危害极大,抗生素应用范围广,种类繁多,合理使用抗生素对病情的转归,患儿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当前抗生素滥用情况非常严重,引起很多不良反应,细菌耐药性也大大增加。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已广泛受到社会的关注。 1 临床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的表现 11 无论感染还是非感染疾病,只要有病就用抗生素。 12
2、 无论什么感染,都用广谱抗生素。 13 无论疾病性质,大都用静脉注射,而且剂量过大,疗程过长。 14 不考虑抗生素的抗菌特点,随意联合使用。 15 使用一些在儿童期禁用,慎用或已被淘汰的药物。 16 与其他药物如病毒唑,维生素等混合在较大量的液体中静滴 。 2 搞生素滥用的不良后果 滥用抗生素可导致小儿体内耐药菌株产生,引发难以治愈的感染性疾病。大量耐药菌的产生,使难治性感染越来越多,导致病菌感染的机会越来越多,治疗感染性疾病的费用越来越高。据报道 2耐青霉素的肺炎链球菌,过去对青霉素、红霉素、磺胺等药品都很敏感,现在几乎“刀枪不入” 。绿脓杆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西力欣等 8 种抗生素的耐
3、药性达 100%,肺炎克雷伯氏菌对西力欣、复达欣等 16 种高档抗生素的耐药性高达 52%100%。而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除万古霉素外已经无药可治。 3 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原则 必须掌握适应证并遵循安全、有效和的原则。 31 病毒性疾病或估计是病毒性的不宜用,如普通的上呼吸道感染,轮状病毒性肠炎等。 32 发热原因不明者不宜用,应尽早确诊后再对因治疗。 33 对细菌感染患儿,选用适宜抗生素,适当的剂量和疗程,合适用药途径和合理的间隔时间,同时必须采用各种综合措施。给药途径:应根据感染严重程度及药物动力学特点决定给药途径,轻症感染尽量选用生物利用度高的口服制剂;有多种药物可供选用时,应以窄谱
4、,不良反应少,价廉者优先。注意剂量和间隔时间;抗菌药物的更换:一般感染用药 72 h(重症 48 h)后可根据疗效,决定是否需要更换抗生素;疗程一般感染待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明显好转或恢复正常后再用药 23 d,特殊感染按特定疗程执行。 34 尽量避免皮肤黏膜局部用药,否则易致过敏和耐药,不允许擅自将全身用药制剂局部使用。 35 用药应严格掌握指征,儿科在以下情况下可考虑预防给药:风湿病:用苄星青霉素预防,儿科剂量 60120 万 u,每月一次;流行性脑膜炎:对密切接触者常用 SD,SMZco3 日;密切接触开放性结核患者的儿童用异烟肼 3 个月;烧伤患者手术前后用药 23 d;外科手术:于麻
5、醉时用一种抗生素静脉注入,可预防手术后细菌感染并发症;婴儿室中出现细菌感染流行,按病原菌用药预防 3。 4 常见病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小儿腹泻和小儿感冒是目前最常见的滥用抗生素疾病。小儿腹泻病因较多尽管感染是主要原因,但病原有细菌、病毒、真菌等,抗生素只对细菌感染有效。抗生素的长期应用会导致肠道菌群紊乱,使腹泻加重或迁延不愈。其实,婴儿腹泻的病因除喂养不当外,主要是通过粪便使其感染了一种特殊的病毒-轮状病毒所致。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使用抗生素无济于事。因此,确诊为轮状病毒肠炎,不必使用抗生素,只需注意对症处理。该病病程短,可以自愈。抗生素仅适合于侵袭性肠道细菌感染,如志贺痢疾杆菌、空肠弯曲菌
6、、沙门菌等。对于大便中混有黏液血便,大便镜检白细胞明显增多,伴有腹疼里急后重者需要用抗生素。轻型患儿可选用黄连素、庆大霉素口服,重症者选用氨苄青霉素静滴。一旦出现肠道菌群紊乱或继发真菌性肠炎时,应停用抗生素,给以微生态制剂如双歧杆菌活菌制剂、乳酸杆菌制剂等。 小儿感冒的病原体大部分也是病毒,抗生素治疗无效。小儿病毒性感冒是一种急性感染性疾病,也具有自限性,通常病程 37 d,病毒性感冒的治疗没有特效药可缩短病程。 5 小儿不宜使用的抗生素 51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都有轻重不等的耳毒性和肾毒性,尤其是耳毒性,可引起永久性耳聋。 52 四环素类抗生素,能与新生长牙齿中的钙结合形成黄色结合物沉着,俗
7、称“四环素牙” 。此类药物还能与骨中的钙结合抑制婴儿的骨骼生长。故 8 岁以下儿童禁用。 53 氯霉素早产儿和新生儿应禁用,儿童慎用。因为此药易引起早产儿和新生儿循环系统衰竭称为“灰婴综合征” 。此药还可抑制骨髓造血,导致儿童发生不可逆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54 磺胺类药物早产儿和新生儿应慎用。因此类药物能引起早产儿和新生儿黄疸、粒细胞减少等。 55 喹诺酮类,12 岁以下的儿童禁用,18 岁以前慎用。12 岁以前人体骨骼的骨骺软骨细胞不断增殖、肥大、钙化,使儿童不断长高。而此类药物有可能使儿童骨骺软骨细胞提前骨化,不仅影响儿童长高,还易引起负重骨关节组织的损伤。 6。1 过度和不当用药,在我国
8、儿科诊疗领域有泛滥之势。药是治病的,但也能导致疾病,特别是处于发育过程中的儿童,错误的用药可能招致严重的后果。6。2 滥用退热药发热是人体必要的保护机制。有些年轻的妈妈认为孩子发了热一吃退热药病就好了。因此,她们动不动就给孩子吃退热药。实际上,这样做很容易造成假象,掩盖症状,使疾病难以诊断。 另外,有些退热药,如阿司匹林影响小儿凝血机制,导致皮肤、肺、脑等脏器出血;。因此,动不动就给退热药对孩子的健康是不利的。小儿发热时应查明原因,再作对症治疗或病因治疗。如果小儿体温不超过 38,一般不需要用退热药,在治疗中密切观察就行。当然,小儿体温过高,如达 39或以上就会严重影响孩子健康,且可发生惊厥、
9、抽搐等。这种情况下,在积极治疗的基础上可用退热药,同时采用物理降温法,如酒精擦澡、冰袋镇头等。一病多药孩子患一种病,家长往往多种药物齐头并进。殊不知,药物过杂,互相之间作用可抵消,而毒性反应却相加,不仅疗效不好,而且会出现不良反应。如将磺胺与 Vc 联用,可加重肾脏中毒;青霉素与阿司匹林同用,可降低青霉素的抗菌功效。6。3 滥用维生素维生素在儿童的生长发育中确实起着重要作用,但不可盲目地认为多多益善。不少药用维生素有一定的不良作用甚至毒性反应,尤其是脂溶性维生素,用量过大或过久可能造成体内蓄积而中毒。如鱼肝油(含 Va 与 Vd)吃多了可引起发烧、厌食、烦躁、肝与肾脏功能受损。6。4 中草药安
10、全一般而言,中草药的安全性比西药大一些。但只是相对而言,如果随便服用同样可导致婴幼儿健康的损害。据国内医药期刊报道,夏枯草、菊花、栀子、鱼腥草、淡竹叶、芦根、生地等中药中含有鞣质、生物碱、挥发油、甙类以及无机盐成分,可能加重婴幼儿的肝脏负担,损害肝功能;六神丸含有蟾酥,可能引起恶心、呕吐、惊厥 ,当多的家长不懂得用药之道,不了解儿童与成人的差别,误认为只要减少一点用量就行,此种做法十分有害。6.5 糖水服药中药其味苦涩,小儿不愿服,父母便用糖水矫正口味。殊不知,糖中有较多的钙、铁等矿物元素,可与中药中的蛋白质起化学反应,并在胃液中凝固变性,继而混浊沉淀,致使疗效大打折扣。有些药物恰恰是利用苦味来刺激消化液的分泌而发挥疗效的,若在药中加糖,效果不佳。此外,糖还可干扰微量元素与维生素的吸收,抑制某些退烧药的作用,降解某些药物的有效成分。总之,糖水服药不利于治病,最好用白开水送服。患儿的感染情况、生理状态、病理状态,合理选用药物的品种、使用剂量、用药时间以及给药途径。有效控制感染,减少药物不良反应,防止人体内菌群失调,减少耐药性的产生。参考文献1 陈咏兰,罗超雄.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的现状与对策.新,2 张献怀.触目惊心的抗生素滥用.健康时报, 3 金有豫.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4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