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应急避险系统在城市公园绿地中的建设与应用在社会高度发达的今天,城市公园作为公共活动场所,除要发挥其生态、景观、文化、休闲的功能外,还要适应发展的需要,成为城市应急避险系统的重要场所之一。本文结合北京万寿公园应急避险系统的建设和运行情况,阐述了公园建设应急避险系统的必要性和基本建设要素,以及建设后如何变维护为利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社会功能,确保公园应急避险系统高效运用的经验。建设城市公园建立应急避险系统的必要性随着经济、社会的调整发展,我国城市发展已进入快速增长时期,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密集度很高,遭受各种突发事件或灾害的威胁形势严峻。一旦突发事件发生,如果不能及时采取紧急措施对事件进行有效处
2、理,后果将不堪设想。应急避难场所的修建可以提高城市的应急避难能力,完善城市功能,增强城市应对突发事件和各类自然灾害的能力,同时提高公众的安全感。城市公园作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应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发挥其防灾避险的功能,成为城市应急避险系统的重要场所之一。城市公园、绿地作为城市应急避险系统的重要场所,对城市防灾避险有以下几方面作用:(1)可以防止火灾发生和延缓火势蔓延。公园、绿地占地面积较大,既是开敞空间,又是防火分隔空间,可以有效防止或延缓大型火灾的蔓延,其效力比人工灭火高一倍以上。火灾发生时,人们可以躲避在公园内免于危难。(2)可作为临时避难、急救场所。城市建筑、人口密度密集,一旦发生重大
3、灾害,将会有大规模的人需要临时避难,城市公园、绿地可以为这种需求提供场所,以供救援、避难之用。(3)可作为重建家园和复兴城市的据点。比如,可在公园中建设救援部队的驻扎营地、卫星通讯设施,直升飞机场,加油站,发电设备、广播和通信设施,粮食等生活必需物资的储备仓库及抗震性蓄水槽等设施设备,以确保灾后重建的需要。(4)公园应急避难场所的建立与启用,为开展社区应急工作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条件,社区或公园管理者可以利用公园的公众效应进行防灾避险知识宣传及演练,提高人们的自救互救意识和能力。因此,城市公园、绿地应当成为城市应急避险系统的重要场所之一,发挥防灾避险的功能,以备地震或其他灾难来临时,密集居住在城
4、市的居民能在政府组织下,被快速疏散安置到公园,并在指挥系统、医疗救护、饮食饮水、供电照明等方面得到基本保障,以减少灾难损失。城市公园应急避险系统建设的主要内容一个理想的应急避险场所应当基本保证饮食、起居、卫生、通讯、交通功能。能够保证市民的基本生存需要和政府相关机构的基本运转功能。因此,公园应急避险系统的建设应该包括以下基本内容:1、应急避险指挥中心:应急避险指挥中心是应急避险系统的核心和中枢机构,承担政府在应急时期的指挥高度及防灾应急通信联络系统和快速评估与辅助决策系统的保障工作,一旦灾难发生,这里将负责指挥、协调各系统快速有效运行。因此,有条件的公园都应该建立应急避险指挥中心。2、应急供电
5、系统:为保证灾难发生后的用电要求,应急场所应备有应急供电设施,有条件的公园可建立太阳能或风能等可再生资源供电系统,既可作为应急供电设施,又能提供公园照明和日常办公用电,节约管理成本。3、应急棚宿区:用作人们避难的主要疏散区,便于快速、简捷地搭建应急避难帐篷,临时居住。4、应急供水装置:满足避险人员的饮用水需求。5、应急简易厕所:保证避险人员如厕需要。6、应急物资储备室:用作物资储备、存放帐篷、食品、医疗设备、药品、急救包等物资,给人们提供必要的生活用品。7、紧急医疗救助室:为医疗工作人员提供求助办公地点,有条件的公园可在室内配备手术台、无影灯等医疗求助设备,以救护伤员。8、应急停机坪:为保障抢
6、险救援人员、救灾物资的运输及灾民、伤员的疏散,在道路交通出现问题或不能满足需要时,作为直升机紧急起降平台,马上启用空中运输通道。9、应急消防设施:以防备次生灾害,如火灾等的发生。10、监控系统:监控系统作为应急避难场所的“眼睛”,能使救灾工作人员做出科学调度,保证指挥安排的快捷、准确。11、应急广播和通讯系统:广播系统应急时,用于发送指挥中心的指令,将救灾等信息及时传送给群众,以方便指挥和稳定灾民情绪。通讯在防灾应急上具有着重要的地位,灾难发生后如通讯中断与外界失去联系,会延误救援工作,造成援救的困难,更会引起人们的恐慌。所以,有条件的应急场所可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相对独立的通讯系统,以保证通讯的
7、畅通。城市公园应急避险系统就坚持“平灾结合”的原则在城市公园中建立应急避险系统为灾难的来临做好了准备,但灾难的发生毕竟是非常事件,如何在和平时期将应急避险系统利用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坚持“平灾结合”的原则,在公园日常管理维护中发挥应急避险系统的功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既可避免资源的浪费,又能进一步提高公园的管理服务水平。1、平时可以依托所建立的应急避险系统,开展适当的防灾演练,一来可以提高人们的应急避险、自救互救的能力,二来可以让附近居民了解、熟悉避险线路和避难场所,为灾难来临做好充分准备。2、可以作为科普宣传教育基地向中小学生、游人及附近居民开展安全知识教育和科
8、普宣传教育,提高公园的社会服务功能。3、可以利用应急避险设备为日常工作和管理服务,以减少公园管理成本,进一步提高管理服务水平。万寿公园应急避险系统的建设及应用万寿公园应急避险系统的建立为适应北京市建立全方位城市应急系统的需要,增强城市防灾避险能力,万寿公园在已有的生态、景观、文化、休闲功能基础上,于2004年7月增建了应急避险系统,该系统充分体现了“平灾结合”原则,借鉴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经验并结合公园的实际情况,以应急避难功能为“本”,以园林景观为“面”,将防震减灾与公园改造有机地结合起来,建成了北京市首家具有独立应急避险指挥中心、独立通讯系统和较完善应急避险设施的社区级应急避险场所。其建
9、设得到了北京市地震局、中国地震局的首肯,已被北京市地震局指定为编制北京防灾避难场所建设地方标准的参照依据之一。万寿公园避险场所主要由应急避险指挥中心、太阳独立供电系统、监控系统、应急广播和通讯系统、应急棚宿区、应急饮水装置、应急简易厕所、应急物资储备室、紧急医疗救助室、应急停机坪、应急消防设施等11项主要应急避险功能及配套设施组成。配合上述11项应急避险功能的建设,万寿公园制定了应急避难应急预案,主要包括建立应急疏散指挥系统,明确应急疏散指挥程序,组建社区应急疏散志愿队伍和划定应急疏散线路等。当地震、火灾及其他自然灾害发生时,附近居民能在政府组织下,快速疏散安置在公园中,得到物资、医疗、供电、
10、等方面的基本救助,从而把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并在规划中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在主要路口设立了相关标志和指示牌,明示疏散方位,使人们能够明了公园所具有的应急避险的位置和功能,确保应急避险系统的高效运用。变维护为利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应急避险系统的日常功能万寿公园应急避险系统建成使用后,充分贯彻执行“平灾结合”的方针,在公园的日常维护和管理中被充分利用起来,提高了应急避险系统的日常运用效率和社会效益。1、将应急避险指挥中心开辟为公园游客服务中心及科普教育基地在平时,充分利用避险指挥中心的设备和空间,定期对中心学生和市民开放,组织开展应急减灾科普知识宣传教育工作,通过设立宣传橱窗、墙报、举办防震
11、减灾科普讲座,播放地震科普宣传声像资料片等,普及应急减灾及自救互救知识: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公众介绍中心内相应的应急设施和配置,加强对公众的危机教育和应急避险教育,提高了公众的应急减灾意识和应急避险与自救互救能力,扩大了应急减灾工作在社会上的影响,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应。同时,结合公园的特点,还开展了园林绿化知识宣传,举办山石、花卉、书画展等文化活动,既丰富了周围群众和游客的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提升了公园的文化内涵,又充分利用了空间。2、利用建立的应急避险设施,与地震办和街道办事处合作,共同组织附近居民和中小学生进行应急避难演习。为更好发挥万寿公园应急避险系统的功能,宣武区园林市政管理局与区地震办
12、和街道办事处合作,共同组织附近居民和中小学生进行应急避难演习,通过市民参与,更加深入、广泛地宣传和普及防震减灾知识,提高全社会的防灾减灾意识,提高市民的自救互救能力。3、节省能源,充分利用太阳能供电系统,为公园提供照明和办公用电。万寿公园建成了全市公园系统第一个安全系数高、环保、节能的太阳能非电网独立供电系统,该供电系统设有市电补充功能,当蓄电池电量不足时可自动切换到市电工作,比纯太阳能供电系统更加稳定,能在市政电网瘫痪等紧急状态时,确保应急场所正常供电。此电站一次性投资较大,为避免资源浪费,公园进行电路改造,将园内照明和办公用电设置改为太阳能和市政电网双路供电,平时以太阳能供电为主,当连续阴
13、雨天造成蓄电池电量不足时再自动切换到市电工作,既保证了公园正常供电,又充分利用了自然资源。4、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充分发挥监控、广播、通讯系统的功能,为保证公园公共设施以及游客的安全服务监控系统平时作为公园安全服务的一种措施,为整个公园的安全防范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广播系统平时用于播放优美的背景音乐,提高公园服务水平,万寿公园建成的相对独立的小型通讯局域网,在公园的日常管理中作为公园内部通讯工具,节省了公园管理成本,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5、将一些应急设施制作成景观小品,丰富公园景致比如,将应急饮水装置制作成别致的小花坛,平时在应急饮水口处种上花草,形成一种独特的小品景观;将应急棚宿区设置为游人休憩和娱乐的场所;公园的应急简易厕所采用挖化粪池上面盖板铺设坑位的方法,增加围挡即可使用,平时在盖板上种植草皮,建成绿地景观;应急停机坪平时作为绿地景观供游人观赏、休闲。在城市公园中建立应急避难系统,将公园应具有应急避险功能的提法由概念转变为现实,为城市和公园规划建设应急避险系统提供了思路和依据。但目前对于应急防灾避险系统的建立还没有统一的规划和模式,并且应急避险系统建立后,如何发挥其日常功能还有待进一点研究,还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