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企业会计准则投资指南 4 -四、长期债券投资举例例 10:Y 企业 1995 年 1 月 3 日购入 B 企业 1995 年 1 月 1 日发行的五年期债券,票面利率12,债券面值 1000 元,企业按 1050 元的价格购入 80 张,另支付有关税费 400 元(因金额较小,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该债券每年付息一次,最后一年还本金并付最后一次利息。假设 Y企业按年计算利息,Y 企业计提利息并分别按实际利率法和直线法摊销溢价的会计处理如下:(1)投资时:初始投资成本(801050)84000减:债券面值(801000)80000债券溢价 4000(2)购入债券时的会计分录:借: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
2、资(面值)80000债券投资(溢价)4000投资收益长期债券费用摊销 400贷:银行存款 84400(3)年度终了计算利息并摊销溢价:按实际利率法计算:实际利率法在计算实际利率时,如为分期收取利息,到期一次收回本金和最后一期利息的,应当根据“债券面值债券溢价(或减去债券折价)债券到期应收本金的贴现值各期收取的债券利息的贴现值”,并采用“插入法” 计算得出。根据上述公式,先按 10的利率测试:800000.62092196003.790787=8606584000(注 1)(注 1:0.620921 是根据“期终 1 元的现值表”查得的 5 年后收取的 1 元按 10利率贴现的贴现值;3.790
3、787 是根据“年金 1 元的现值表”查得的 5 年中每年收取的 1 元按 10的利率贴现的贴现值。)再按 11的利率测试:800000.59345196003.695897=8295784000(注 2)(注 2:0.593451 是根据“期终 1 元的现值表”查得的 5 年后收取的 1 元按 11利率贴现的贴现值;3.695897 是根据“年金 1 元的现值表”查得的 5 年中每年收取的 1 元按 11的利率贴现的贴现值。)根据插入法计算实际利率=10(1110)(8606584000)(8606582957)=10.66注:按照上述公式计算的金额应为 8632 元(8097410.66)
4、,差额 6 元(86328626),这是由于计算时小数点保留位数造成的,在最后一年调整。各年会计分录如下:1995 年 12 月 31 日:借:应收利息 9600贷:投资收益债券利息收入 8954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溢价)6461996 年 12 月 31 日:借:应收利息 9600贷:投资收益债券利息收入 8886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溢价)7141997 年 12 月 31 日:借:应收利息 9600贷:投资收益债券利息收入 8809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溢价)7911998 年 12 月 31 日:借:应收利息 9600贷:投资收益债券利息收入 8725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溢价)87
5、51999 年 12 月 31 日:借:应收利息 9600贷:投资收益债券利息收入 8626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溢价)974(3)按直线法计算:会计分录如下(每年相同):借:应收利息 9600贷:投资收益债券利息收入 8800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溢价)800(4)各年收到债券利息(除最后一次付息外):借:银行存款 9600贷:应收利息 9600(5)到期还本共收到最后一次利息:借:银行存款 89600贷: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面值)80000应收利息 9600五、长期股权投资举例(一)成本法例 11:B 企业 1996 年 4 月 12 日购入 C 公司股份 50000 股,每股价格 12
6、.12 元,另支付相关税费 32000 元,B 企业购入 C 公司股份占 C 公司有表决权资本的 3,并准备长期持有。C 公司于 1996 年 5 月 2 日宣告分派 1995 直度的现金股利,每股 0.2 元,B 企业的会计处理如下:(1)计算初始投资成本:成交价(5000012.12)606000加:税费 3200初始投资成本 609200(2)购入时的会计分录:借:长期股权投资C 公司 609200贷:银行存款 609200(3)C 公司宣告分派股利:借:应收股利(500000.2)10000贷:长期股权投资C 公司 10000(注)(注:在我国,当年实现的盈余一般于下年度一次发放股利。
7、本例中,B 企业 1996 年 4 月2 日购入 C 公司股票,C 公司于 5 月 2 日宣告分派 1995 年度的现金股利,这部分股利实质上是由投资以前年度的盈余分配得来的,故不作为当期的投资收益,而应当冲减初始投资成本。)例 12:假设 C 公司 1997 年 4 月 25 日宣告以 3 月 1 日为基准日,分派每股现金股利 2.5 元,如果 C 公司 1996 年度每股盈余 2 元,其他资料如例 11,则 B 企业的会计处理如下:(1)B 企业 1996 年度所持股票应享有的每股盈余=1996 年度每股盈余 2 元当年投资持有月份(9)全年月份(12)=.5(元)(注)(注:长期股票投资
8、采用成本法核算,应以被投资单位宣告分配的利润或现金股利时,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但在本例中,所分派的现金股利超过当年每股盈余,其超过部分视为清算股利,作为初始投资成本的收回,冲减初始投资成本,而不确认为投资收益。)(2)C 公司分派现金股利应冲减的初始投资成本=(2.51.5)50000=50000(元)(3)投资收益=1.550000=75000(元)(4)会计分录:借:应收股利C 公司(2.550000)125000贷:长期股权投资C 公司 50000投资收益股利收入 75000(二)权益法例 13:A 企业于 1996 年 4 月 1 日以 480000 元投资 B 企业普通股,占 B 企
9、业普通股的20,B 企业 1996 年度所有者权益变动如下(单位:元):A 企业按权益法核算对 B 企业的投资:(1)投资时 B 企业所有者权益=900000100000400000100000100000100000=1500000(元)(2)A 企业应享有 B 企业所有者权益的份额=150000020=300000(元)(3)投资成本与应享有 B 企业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差额=480000300000=180000(元)(4)会计分录:借:长期股权投资B 企业(投资成本)480000贷:银行存款 480000借:长期股权投资B 企业(股权投资差额)180000贷:长期股权投资B 企业(投资成本
10、)180000(5)上述股权投资差额假设按 10 年摊销,每年摊销 18000 元,1996 年应摊销 13500 元:借:投资收益股权投资差额摊销 13500贷:长期股权投资B 企业(股权投资差额)13500例 14:X 企业 1995 年 1 月 2 日向 H 企业投出如下资产(单位:元):X 企业的投资占 H 企业有表决权资本的 70,其投资成本与应享有 H 企业所有者权益份额相等。1995 年 H 企业全年实现净利润 550000 元;1996 年 2 月份宣告分派现金股利 350000 元;1996 年 H 企业全年净亏损 2100000 元;1997 年 H 企业全年实现净利润 8
11、50000 元。根据资料(不考虑相关税费),X 企业的会计处理如下:(1)投资时:借:长期股权投资H 企业(投资成本)900000累计折旧 200000贷:固定资产 950000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 150000(2)1995 年 12 月 31 日:借:长期股权投资H 企业(损益调整)(55000070)385000贷:投资收益股权投资收益 385000(3)1995 年末“长期股权投资H 企业”科目的账面余额=900000385000=1285000(元)(4)1996 年宣告分派股利:借:应收股利H 企业(35000070)245000贷:长期股权投资H 企业(损益调整)245000宣告分
12、派股利后“长期股权投资H 企业”科目的账面余额=1285000245000=1040000(元)(5)1996 年 12 月 31 日:可减少“长期股权投资H 企业”账面价值的金额为 1040000(注)借:投资收益股权投资损失 1040000贷:长期股权投资H 企业(损益调整)1040000注:通常情况下,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减记至零为限。备查登记中应当记录未减记长期股权投资的金额为 430000 元(2100000701040000)(6)1996 年 12 月 31 日“长期股权投资H 企业”科目的账面余额为零。(7)1997 年 12 月 31 日:可恢复“长期股权投资H 企业”科目
13、账面价值=85000070430000=165000(元)借:长期股权投资H 企业(损益调整)165000贷:投资收益股权投资收益 165000例 15:A 企业于 1997 年 1 月 2 日以 520000 元购入 B 企业实际发行在外股数的 10,另支付 2000 元税费等相关费用,A 企业采用成本法核算此项投资。1997 年 5 月 2 日 B 企业宣告分派现金股利。A 企业可获得现金股利 40000 元。1997 年 7 月 2 日 A 企业再以 1800000 元购入 B 企业实际发行在外股数的 25,另支付 9000 元税费等相关费用。至此持股比例达 35,改用权益法核算此项投资
14、。如果 1997 年 1 月 1 日 B 企业所有者权益合计为 4500000 元,分派的现金股利为 400000 元;1997 年度净利润为 600000 元,其中,16 月份实现净利润为 300000 元。A企业和 B 企业的所得税税率均为 33,股权投资差额按 10 年摊销(不考虑追溯调整时股权投资差额的摊销对所得税的影响)。A 企业的会计处理如下:(1)1997 年 1 月 1 日投资时:借:长期股权投资B 企业(5200002000)522000贷:银行存款 522000(2)1997 年宣告分派股利:借:应收股利 40000贷:长期股权投资B 企业 40000(3)1997 年 7
15、 月 2 日再次投资时:第一,对原按成本法核算的对 B 企业投资采用追溯调整法,调整原投资的账面价值1997 年投资时产生的股权投资差额=522000(450000010)=72000(元)1997 年 16 月份应摊销的股权投资差额=72000102=3600(元)1997 年 16 月份应确认的投资收益=30000010=30000(元)成本法改为权益法的累积影响数=300003600=26400(元)借:长期股权投资B 企业(投资成本)410000B 企业(股权投资差额)68400B 企业(损益调整)30000贷:长期股权投资B 企业 482000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26400第二,追加
16、投资借:长期股权投资B 企业(投资成本)(18000009000)1809000贷:银行存款 1809000(4)计算再次投资的股权投资差额:股权投资差额=1809000(4500000400000300000)25=18090001100000=709000(元)借:长期股权投资B 企业(股权投资差额)709000贷:长期股权投资B 企业(投资成本)709000股权投资差额按 10 年摊销,由于 1997 年 16 月份已经摊销了 6 个月,尚可摊销年限为 9.5年,为 114 个月。1997 年 712 月份应摊销额=(68400709000)1146=7774001146=40916(元
17、)借:投资收益股权投资差额摊销 40916贷:长期股权投资B 企业(股权投资差额)40916(5)计算 1997 年 712 月份应享有的投资收益:投资收益=30000035=105000(元)借:长期股权投资B 企业(损益调整)105000贷:投资收益股权投资收益 105000六、长期投资减值例 16:A 企业 1997 年 1 月 1 日对 B 企业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为 450000 元,A 企业持有 B 企业的股份为 75000 股,并按权益法核算该项长期股权投资。同年 7 月 5 日,由于 B 企业所在地区发生洪水,企业被冲毁,大部分资产已损失,并难有恢复的可能,使其股票市价下跌为
18、每股 2 元。A 企业提取该项投资的减值准备的会计处理如下:应提减值准备=450000275000=300000(元)借:投资收益计提的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300000贷:长期投资减值准备B 企业 300000七、投资的划转例 17:A 企业“短期投资K 企业股票”科目的账面余额 78000 元,计提跌价损失准备20000 元。A 企业计划长期持有 K 企业的股份,1997 年 12 月 31 日 A 企业持有 K 企业股票的市价为 57000 元,则 A 企业在编制 1997 年度会计报表时,将该项投资转为长期投资。A 企业的会计处理如下:借:长期股权投资K 企业 57000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20000投资收益投资划转损失 1000贷:短期投资 78000八、投资的处置例 18:B 企业 1996 年以固定资产向 C 企业投资,初始投资成本为 35000 元,采用成本法核算。1997 年,B 企业出售该项投资,出售所得价款 45000 元。假设该项投资未计提减值准备。B 企业的会计处理如下(不考虑相关税费):借:银行存款 45000贷:长期股权投资C 企业 35000投资收益股权出售收益 10000(完)来源:2001企业会计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