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综合自然地理复习题(整理好).doc

上传人:gnk289057 文档编号:6179751 上传时间:2019-03-3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自然地理复习题(整理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综合自然地理复习题(整理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综合自然地理复习题(整理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综合自然地理复习题(整理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综合自然地理复习题(整理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2.太阳辐射 下垫面性质和大气环流是决定气候的重要自然因子。3 发生统一性原则、相对一致性原则和空间连续性原则是进行任何区划基本原则。4、带段是带和大区叠置后得出的最高级带段性单位,其区划标志和指标与带和大区相同。5、土地结构包括:土地要素组成结构 土地演替结 土地空间组合结构 土地单位内部结构四个方面。8 土地覆被变化现象可归化为三类:土地覆被的退化 土地覆被的转换 土地覆被的改良9、土地利用系统的自立性指该系统自我供给、自我完善、自我调节、自我恢复的能力。1. 自然土壤是生物、母质、气候和地貌 等一系列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2. 世界性的五大社会问题包括 人口增长、粮食短缺、自然资源与能源

2、渐趋枯竭和环境保1. 人类主要是通过改变大气成分,向大气中 释放热能、改变地表反射率及进行人工降水等方式来实现对气候的影响的。14、自然区划主要的原则有:发生统一性原则 相对统一性原则 空间联系性原则 综合原则性原则和主导因素原则 15、从发生学观点看,气候地貌母质生物等是土壤形成的因子,土壤只是反映了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只是这些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16、综合自然地理学揭示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整体性与地域分异,并强调运用综合观点和方法研究自然地理环境。土地土地是所有自然地理要素相互作用形成的自然综合体,也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自然客体。17、土地质量 指土地的状况或条件,包括与人类需求有关的土壤、

3、水及生物特性。自然保护区 是国家或地方政府以法律形式划定的,以长期保护和恢复自然综合体及自然资源整体为目的一定空间范围的陆地或水域。18、地段是面积不大的、具有明显天然界线的和自身属性的自然地段,由地块有规律的组合而成。与俄国的“限区”和英国的“土地单元”大致相同。相邻的地块与地块之间往往是密切相互联系的,也是相互作用的。尤其体现在物质好能量的传输运移方面。例如,一个沟谷“地段”是由一个谷底地块和两个分布在两侧的谷坡地块组成的19、景观几种理解:某一区域的综合特征,包括自然、经济、文化诸方面;一般自然综合体;区域单位,相当于综合自然区划等级系统中最小的一级自然区;4)任何区域单位。景观是指土地

4、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质所构成的综合体。它是复杂的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在大地上的烙印。20、地域分异(地理环境整体及各组成成分的特征,按照确定的方向发生分化,以致形成多级自然区域的现象,称为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景观是指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质所组成的综合体,它是复杂的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在大地上的烙印。21、土地的结构土地结构是指土地个自然属性以及各种土地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组成结构、演2替结构、空间组合结构、土地单位内部结构四个方面。泛指土地的组成、发生发展等自然属性之间的相互关系。土地结构,是确定自然区划的起始单位。因此,土地分类/类型和土地结构与自然区划的联系十分密切。22、地带性 即纬度地带性

5、。是指地球上生物的分布,大致呈带状沿纬线方向延伸,按纬度方向有规律地变化。生物的这种地带性分异规律,是由于太阳辐射随纬度的梯度变化,引起气候(温度、降水)呈带状分布,从而使动、植物也相应地呈带状分布。在水分充足的条件下,从赤道向极地应该依次分布着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寒温带针叶林、寒带冻原和极地荒。 自然区划:地域分异规律作用的结果,根据自然环境的及其组成成分发展的共同性、结构的相似性和自然地理过程的统一性,将地表划分为具有一定等级关系的地域系统。包括综合自然区划和部门自然区划。 1.地球表层的六大基本特征:(1)太阳辐射集中分布于地球表层,太阳能的转化也主要在地球表层进

6、行;(2)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环境同时存在着气体、液体、固体三相物质和三个圈层的界面;(3)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环境具有本身发展的形成物;(4)互相渗透的各圈层间进行着复杂的物质、能量交换和循环、化学物质循环、地质循环等。在交换和循环过程中还伴随着信息的传输。 (5)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环境既是一个整体,有存在着复杂的内部分异,其各部分的特征差别显著,在极小的距离内都可能发生变化。这种分异不仅表现在水平方向上,还表现在垂直方向上。 (6)地球表层是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场所,是人类生活的基本环境。2、景观的特征一、景观是地带性和非地带性两种属性一致性最大的区域。景观内的地带性分异、干湿度分带性和大地构造地貌分

7、异不均很不明显。二、景观分布区与各部门自然地理区划下限单位的界线是相吻合的,即景观界线与气候区、地貌区、土壤区、植被区等的界线大致符合。三、景观保留有全部高级区划单位的典型特征。四、景观的个体特征和非重复性都比土地单位显著,因此可对每个景观进行单独研究,而土地单位由于典型特征反复出现于众多个体之中,一般只着重类型研究。五、相对于土地单位而言,景观具有较长的历史,面对外部影响具有较大的稳定性。3、区域水热状况包括哪些?温度条件,主要与纬度地带性有关 ;水平地带性所决定的水分条件或湿润条件,包括降水、蒸发、水热指数、干湿状况等特征;区域的海拔高度。5、为什么说生物多样性是宝贵的资源生物多样性是指一

8、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所有生物物种及其变异和生态系统组成的复杂性。作为自然界生物进化之结果的生物多样性是宝贵的自然财富。因为:1、生物多样性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2、生物多样性为人类提供药物来源。3、生物多样性为人类提供丰富的工农业原料和能源。4、生物多样性保存了遗传基因的多样性,为人类选育作物和畜禽良种创造了前提。5、物种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使建立农业生态系统成为可能。“地块”的基本特征 A、作为土地分级的最小单位和最小区域/地域,地块是综合自然特征最一致的土地空间区域。在一个地块范围内,土地的适宜性和限制性相同; B、地块的形成历史最短,稳定性最差。因此,抵御外部干扰(包括人类活动影响

9、)的能力最差; C、在人类活动历史悠久的区域,地块3的形成,往往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从而往往有人类活动的印记,是人工-自然系统。 “地段”的基本特征 A、 “地段”是作为土地分级的最小单位“地块”有规律的组合形成的自然综合体。因此,地段的级别高于地块,也比地块复杂;B、地段内部往往存在一系列的差异,但由于邻近地块的形成历史很短、差异很小,且关系密切。因此,地段的一致性仍然很高,同样是独立性较高的自然综合体;C、地段是邻近地块有规律的组合,因此地段内部的各自然要素/成分联系密切,往往由一个初级的地貌形态、一个相同的水文条件、一种小气候、一次土壤变种组合、一次植被群丛组合而成。D、在地段的组成中,

10、初级的地貌形态分异是主要的分异原因。初级的地貌形态分异的结果是形成不同的地貌面。例如阶地分异出阶地坎和阶地面;溶蚀洼地分异出漏斗、洼底和边缘坡麓。E、地段的边界很明显,由初级的地貌形态组成。如一个台地、一个冲沟、一个完整的阶地、一个冰斗、一个沙丘。F、一个地段内部的水分、固体物质、化学元素等具有比较一致的迁移方向。尤其是在低洼地貌形态组成的地段中。 “地方”的基本特征 A、由地段组合形成,具有高度的独立性和复杂性;B、其内部具有复区/复域特征。例如,大型切割阶地中阶地坎-冲沟-阶地面的重复。而地块和地段不存在复区或复域特征;C、在地方内部,水分、固体物质、化学元素等的迁移方向具有明显差异和变化

11、;D、是景观内部地质地貌条件的分异结果,也是初级地貌形态的组合体。、论述组成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自然地理环境的要素组成,包括地貌、气候、水文、土壤和生物。它们是自然地理环境四种基本组成成分在能量的支配下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各种自然地理动态的物质体系。它们既是物质的,又是动态的。如果说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组成强调物质实体的一面,则自然地理环境的要素组成更强调物质的运动方面。1)、地貌是固体地壳的表面形态,作为形态,地貌与组成它的岩石有着密切的依存关系,两者共同构成了为岩石地貌复合体。地貌是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它们蕴含着外力)和岩石圈(蕴含着内力)相互作用的结果。但是,地貌要素反

12、过来又影响着其他各个要素的发展。因为地面是大气、水和生物圈的场所,地表形态的差异必然引起各种自然地理过程和现象的变化。因此,岩石地貌复合体是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组成的基本部分。2)、气候是长期的大气状态和大气现象的综合。它是最活跃的自然地理要素之一,大气蕴含着最终来自太阳的热能,它的物理过程首先支配着地表的热量平衡,同时支配着海陆间的水分循环,从而影响了生物分布和陆地水文网的分布,以及它们的动态。风化壳和土壤覆盖层的形成,受着大气过程各作用的影响。大气过程还是各种地貌外营力。3)、水文也是最活跃的自然地理要素之一。水体所起的一种重要的环境作用,在于其潜热特性。巨大的水体(如海洋)贮藏着大量的热能。

13、水与大气相互联系,决定着自然地理环境中谁热的配置。地球重力赋予水一定的功能,使之起着某种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作用。水还滋养着整个地球的生物界,没有水就没有生命。因此,各种水文过程实质成为自然地理环境内部相互联系的纽带。4)、土壤既是自然地理环境派生的自然体,也是它的一个组成要素。土壤以不完全连续的状态在于地球表层(可称为土壤圈或土被)。它的空间位置正处在四个基本地圈紧密交接的地带。在这整自然地理环境中,土壤是结合无机界和有机界的枢纽,是联系各自然地理要素的关键环节。5)、生物是行星地球的特殊物质,作为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它也起着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自然地理环境中的

14、无机物合成有机质,同时又把所截获的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而贮藏于有机4物质中。通过食物链的联系,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共同改造着周围环境。其作用表现在:改变大气圈、水圈的组成,参与风化作用、土壤形成作用、地貌的改造、岩石和非金属矿产的建造等等。人类作为生物的特殊部分,既有自然属性的一面,又有社会属性的一面。因此,在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中,人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总之,自然地理环境的各种物质成分在以太阳能和地球内能为主的各种环境能量和作用下,形成了各种自然地理组成要素。每一组成要素都按着自身的规律存在和发展着,但他们并非孤立存在于地理环境中,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依存,并力图相互适应的。没有一个要素

15、不受其他要素的影响,也没有一个要素不给予其他要素以影响。因此,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正是这种以物质交换和能量转化为特征的相互作用,使各要素构成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2、太阳辐射是地带性地域分异的能量基础,地球内能是地表自然界发生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的基础。相对于自然地理环境而言,无论是太阳辐射能还是地球内能都是外部因素,在外部因素作用下,地球发生着变化,那么非地带性地域分异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海陆分异海陆分布的形成主要是地幔软流圈长期对流的结果,地壳均衡说、大陆漂移说、海底扩张和板块构造说等都曾给予解析。软流圈的对流作用使大洋中脊不断有深部物质溢出,构成推动板

16、块的主要动力。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接触时,俯冲于大陆板块下部,并生成大陆外围的山地、岛弧和深海沟。海陆分异的全球规模,还表现于:海洋面积比大陆面积大得多,大洋约占 71陆地只占 29;各纬度海陆面积比不同,陆地大部分集中于北半球,并占该半球面积的 39;而在南半球,陆地面积占 19。这一特点是造成南北两半球气候差异的重要原因;若把地球表层分为陆半球和水半球,使陆地最大面积集中在陆半球,即使如此,陆半球的海洋仍比陆地所占面积为大。在水半球中水域占总面积 90.5,而陆地不足 10。海陆起伏分异对地面固体部分不同高度区间进行统计,绘成海陆起伏曲线,可以清晰地反映地壳表面总的起伏分化。从海陆起伏曲线来

17、看,地球的硬表面形态可分出山地和高原、平原和丘陵、大陆棚或大陆架、大陆坡、大洋盆和深海沟六类。高山和海沟所占面积都不打,陆地的高度都低于 1000 米,而大洋深度大部分在3000 米6000 米间。大洋底部和陆地表面成为地球硬表面两个高度相差极大的水平面,即两个最大的地貌形态:大洋盆和大陆。呈巨大高原形状的大陆,平均高出世界大洋底部 4675 米(3)大陆形状与面积分异全球大陆的外形多呈三角形,且尖端指向南方,环太平洋构成地震、火山分布带,西太平洋为岛弧分布区,海沟主要分布在大陆边缘,南北两大陆之间基本上为“地中海”带即使亚洲大陆南部早已消失的“古地中海区” ,也是构造活动带、地震、火山分布带

18、。宽广的大陆北部更多受大陆本身的影响,在气候、植被等,甚至在冰川性质、冻土特征方面表现出鲜明的大陆性,狭窄的大陆南部则更具有海洋性特征。面积越大的大陆地域分异越显著和复杂;面积小的大陆地域分异则可能比较单调。海陆干湿度分异体现在:水分的差异,形成机制受控于降水、蒸发,主要受距海距离(陆地面积) 、纬度(大气环流)和地势起伏、洋流等影响。某些干湿度分带性表现明显的地区也包含着纬度地带性的表现形成不同热量带与自然带的南北组合。例如同属干湿度分带性产物的塔里木荒漠与准葛尔荒漠,却分属暖温带与中温带两个热带。 (5)具有构造地貌成因的地域分异主要体现在一定的地质构造单元内部,大地构5造总是有其地貌表现

19、,一个大地构造单位总不免有其相应的地貌单位。包括下沉的平原、抬升的高原、差异升降运动形成的高原、盆地、水系。6)地方气候差异引起的地域分异 P64 地方气候造成的地域分异属于尺度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范畴。地方性气候类型主要由下垫面性质差异、中尺度地形差异引起,包括城市、水体等局地气候。导致诸如气温、水分、风等气候要素的差异,并通过外营力差异进一步导致地貌、生物、土壤、水文的分异。 (7)地带性区域内部的非地带性分异类似非地带性区域内部的地带性差异,如东亚季风区的纬度性差异,主要取决于高大的地形变化、海陆对比等。 (8)小尺度分异非地带性分异局部的自然要素差异,只影响小尺度范围,意同非纬度地带性分异

20、,只是更为具体。如冲击平原不同地貌部位的土地、水文等要素分异。另外,地貌随局地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坡向、坡度等。例如深邃的洼地底部的光照条件不足,导致夏季温度较低(而冬季温度较高) 、潮湿、植物细长、附生植物较多、湿度进一步增大并导致土壤富含有机物、偏酸。这些变化都是综合的、相互进行作用的。影响地域分异的因素有哪些?答:地域分异的基本因素有两个:一个是来自地球外部,即太阳能按纬度方向分布不均而引起的自然地理现象和过程随纬度的变化而发生有规律的更替,这种地域分布因素称为地带性分异因素(或纬度地带性分异因素) ;另一个来自地球内部,由地球内能所引起的海陆分布、大地构造和地貌差异等导致偏离纬度方向的

21、地域分异,其所形成的大地构造、地貌分区和干湿度分区不沿纬度方向延伸,而是或呈南东北西向,或呈南西北东向,甚至南北向,因此相对于“地带性”而言,成为非纬度地带性,简称非地带性。自然区划的原则和方法 发生同一性原则相对一致性原则空间连续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主导因素原则 自然地理环境的空间结构:分层结构、渗透结构、地域结构。地域分异主要指:纬度地带性、干湿度分带性、垂直地带性及其他地域分异规律LUCCLand-Use and Land-Cover Change(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 ,其目的在于提示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系统与人类日益发展的生产系统(农业化、工业化城市化等)之间相互作用的基本过程.

22、一、驱动力影响因素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既有内在因素,也有外在因素,既有自然驱动力,也有社会驱动力。自然因素(气候、土壤、水文、地质地貌等)是影响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最基本要素,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一定的主导作用。1. 气候:气候条件对土地利用有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在其对农作物、牧草和林木种类选择及其分布、组合、耕作制度和产量的影响上。2. 地形、地质地貌:地质、地貌直接影响着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地形通过对气温、降水及山体坡度等的作用而影响土地利用类型和分布 3. 水文 水文因素对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和质量有着深远的影响。4. 自然灾害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不仅影响农牧业生产的发展,而且导致土地利用/覆被发生变

23、化,加重了生态环境恶化。 社会驱动力因素 可分为直接因素和间接因素。直接因素包括对土地产品的需求、对土地的投入、城市化程度、土地利用的集约化程度、土地权属、土地利用政策及土地资源保护的态度等; 间接因素包括人口变化、技术发展、经济增长、政治与经济政策、富裕程度和价值取向等方面,它们通过直接因素作用于土地利用。6任何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的变化都与一定的环境后果相联系。LUCC 的生态环境效应可从大气、土壤、水文、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论述。1 对气候的影响研究表明,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对气候的影响,主要通过两个途径:一是由于下垫面性质的改变,即由于地表反射率、粗糙度、植被叶面积以及植被覆盖比例的变化引

24、起温度、湿度、风速以及降水发生变化,由此引起局地与区域气候变化。二是由于化石燃料燃烧以及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等人类活动使得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含量增多,由此产生的温室效应使得全球气候变暖而且变幅加大 2、对土壤的影响人口的增加、人类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如森林的砍伐、矿山开采、陡坡开荒、过度放牧等是造成土壤侵蚀和土地沙化的主要原因。3 对水文的影响,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对水文(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影响表现在对水质和水量的影响上。 1. 引起的水资源短缺 2. 对水质的影响 由于人类耕作(特别是化学肥料和杀虫剂的使用)和定居(城市污水)引起的土地覆被的变化已造成了世界性的水污染。3. 对湿地的影响

25、4 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土地利用/ 土地覆被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巨大影响超过了其他任何全球变化成分,它与其他许多全球变化因子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生物多样性。带段是带和大区叠置后得出的最高级带段性单位,其区划标志和指标与带和大区相同。带段性是指非地带性区域单位内的地带性分异。雪线(snow line):常年积雪的下界,即年降雪量与年消融量相等的平衡线。树线 (treeline)天然森林垂直分布的上限。土地质量 指土地的状况或条件,包括与人类需求有关的土壤、水及生物特性。节律性:把由自然地理过程的循环和振荡引起的随时间推移而有规律演替的现象,称之为节律限区由一系列的相有规律组合而成,相当于一个初级地貌

26、形态。性,或周期性。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人类生存和活动的自然地理环境(或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系统) 。 自然综合体:地球表层的大气、水、岩石、生物以及其他派生的自然物质共同组成的整体。自然地理系统从系统论角度看,这个综合体与外界保持不断的物质、能量交换,内部具有有序结构和稳定动能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组成、能量组成和要素组成 1、物质成分: 固态的岩石、液态的水、气态的空气和活质有机体四个基本地圈: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2、要素组成:地貌、气候、水文、土壤和生物自然地理环境的各种物质成分在以太阳能和地球内能为主的各种环境能量的作用下,形成了各种自然地理组成要素。3、能量组成:太阳辐射、

27、地球内能以及潮汐能等1,太阳总辐射的分布特征 1)太阳总辐射的分布因纬度而异。沿纬线延伸。2)太阳总辐射自北半球回归高压带向两极逐渐减少,并且近似以赤道为轴线,在南北半球呈对称分布。3)由于陆地诸多因素的影响,太阳总辐射等值线的分布往往显著偏离纬线方向。自然地理系统的结构特征指各组成要素和组成部分之间相互结合的方式和组合形式:分层结构、渗透结构、地域结构地域结构相互作用的各组成成分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按一定规律发生的分异,形成了不同的结构单元自然地理系统节律的特点 层次性、 耦合性、 变异性、地域性地域分异:地理环境各组成成分及其所组成的自然综合体,沿地表按一定方向发生水平分化的现象叫地域分

28、异。 7纬度地带性概念:指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成分及自然综合体大致按纬线方向延伸,按纬度方向有规律更替,而产生的南北分化现象。地域分异规律:反映地球表层各组成成分及整个自然综合体分异的客观规律成为地域分异规律或空间地理规律。既是规律它就带有普遍性和必然性。垂直地带性的成因垂直地带性的主要成因是高度差别。 大气压力与高度成反比。 气温随高度上升而下降的速率称温度垂直递减率。 温度的日较差与高度成正比。 在正常情况下,降水量、湿度与高度成正比。海洋也有垂直地带性。 地带性单位等级系统是:自然带自然地带自然亚地带自然次亚地带地带性单位:带东亚温带地带东北温带针叶林灰化土地带 东北温带针阔叶混交林灰化棕

29、壤地带亚地带东北针阔混交林灰化棕壤亚地带 东北针阔混交林山地灰化棕壤亚地带非地带性区划单位的等级序列是这样构成的: 自然大区自然地区自然亚地区自然小区。3 发生统一性原则、相对一致性原则和空间连续性原则是进行任何区划基本原则土地结构包括:土地要素组成结构 土地演替结 土地空间组合结构 土地单位内部结构四个方面景观是指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质所组成的综合体,它是复杂的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在大地上的烙印。地域分异(地理环境整体及各组成成分的特征,按照确定的方向发生分化,以致形成多级自然区域的现象,称为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在自然地理系统中,除了上述四种基本组成成分外,还有多种次生的组成成分。这些次生的

30、组成成分是四种基本组成成分相互作用的结果,又称为衍生物。辐射平衡是自然地理过程的更直接的动力基础辐射平衡(净辐射值)=地表辐射收入支出自上而下划分的具体方法: 据大尺度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分异划分热量带和自然大区 热量带和自然大区相互迭置,得出地区这一级单位; 根据地区内的带段性差异划分地带、亚地带(非纬度地带性单位内部的纬度性差异) ; 据地带、亚地带内的省性差异划分自然省(地带性条件下的非纬度地带性) ; 自然省内划分自然州; 自然州内划分自然区自下而上,从最低等级的区域单位开始,将 它们依次合并为高级区划单位。具体方法如下: 划分出一些具体土地单位; 对土地单位进行分类,区分出三种土地类型;

31、 去掉土地类型具体界线; 据土地类型的质和量对比关系,即组合图示的地域差异,划分自然地理区、。生物在地理系统中的作用 1.生物生存的必备要素;2.地表形态的积极塑造者(流水侵蚀、流水堆积、流水溶蚀) ;3.海陆间联系的纽带(际地径流源源不断地向海洋输送泥沙、有机物、无机盐) ;84.缓解不同纬度的热量收支不平衡(洋流) 。水平地带和垂直带的关系 :1、共同点:各个纬度自然地带与相应垂直带之间具有明显相似之处 ,因为两者具有温度递降这一共同成因。2、差异:水热对比关系的变化不完全一致。光的强度和组成也有很大差别 。垂直带的地貌、气候均很复杂 ,并使土壤和生物群落特征,甚至冰川特征出现水平地带所没有的性质。3、基带的特点把垂直带与水平地带联系起来。垂直带与水平地带两者的关系可以分为海洋性和大陆性两种情况来分析,只有在海洋性情况下,垂直带才可能基本上重复水平自然地带系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试题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