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家畜育种学- 荣昌校区复习题.doc

上传人:fmgc7290 文档编号:6178384 上传时间:2019-03-3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3.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畜育种学- 荣昌校区复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家畜育种学- 荣昌校区复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家畜育种学- 荣昌校区复习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家畜育种学- 荣昌校区复习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家畜育种学- 荣昌校区复习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家畜育种学:简言:以遗传学理论为指导,以家畜为对象研究家畜育种的理论和方法的学科;详言:研究改良家畜品质、控制性状发育和个体繁殖机会,利用杂种优势,培育新品种等理论与方法,尽可能“优化”地开发利用品种资源的学科。驯养:将野生动物在人工控制条件下进行喂养的过程。驯化:野生动物在驯养条件下,对新的环境已经能逐代适应的过程。家畜:已被驯化的动物总称。物种(种):是指具有一定形态、生理特性和自然分布区域的生物类群,是生物学上的基本分类单位。品种:是指具有一定经济价值,遗传性稳定,能适应一定的环境条件,符合人类要求的动植物群体。品系:品系是品种的结构单位,是指品种内具有突出优点和稳定的遗传性并具一定规模

2、的种用畜群,品系内具有更为接近的亲缘关系。质量性状:受单个或少数几个基因座所决定的,对环境不敏感的,性状表型为间断的可描述的性状。数量性状:性状的表现除了受遗传因素控制外,还受环境因素影响,这类性状的表现变异是连续分布,即可以量的大小表示任一个体的性状值。育种值:控制一个数量性状的所有基因座上基因的加性效应总和。系谱:是指由共同祖先繁殖所得的后代。选择:一个群体通过外界因素作用,将遗传物质重新安排,使群体内的个体更好地适应于特定的目的。选配:有目的、计划地选择合适的家畜交配,获得理想的后代(遗传类型) ,即是一种有目的干预下的非随机交配。同质选配:选择性状相同、性能表现一致或育种值相似的优良公

3、母畜交配以期获得与亲代品质相似的优秀后代。近交:在育种学上,将共同祖先的距离在 6 代以内的个体间的交配叫近交杂交:不同种、属或品种的个体间的交配称为杂交。引入(导入)杂交:改正地方品种的某种缺陷,或改良地方品种的某个生产性能,同时还要有意保留地方品种的其他优良特性。级进杂交:通过杂交改变被改良品种的遗传特性,并使杂种母畜一代又一代地与改良品种回交,以使遗传性随着代数的增加,一级一级地向改良品种靠近,最后使之发生根本性变化。杂种优势:通过杂交所产生的杂种后代,在生产力、生活力、繁殖力上都表现出高于双亲纯繁群体的现象。 随机交配:是指群体内的个体无选择地进行交配。遗传资源:是指具有实际或潜在价值

4、的遗传材料。近交系数:一个个体同一基因座上的两个基因为同源相同基因的概率,即表示一个个体 内由于双亲的共同祖先而造成相同等位 G 的概率。遗传力:广义遗传力是指数量性状基因型方差占表型方差的比例;狭义是指数量性状育种方差占表型方差的比例。1. 美国农业部对近 50 年来各种科技因素的评估,对畜牧生产效率的科技贡献率分别是:遗传育种占 40;营养饲料占 20;疾病控制占 15;饲养管理占 20;其它因素占5。2. 将家畜品种按其培育程度可分为原始品种、培育品种、过渡品种三种。3. 影响品种形成的因素有社会经济条件和自然环境条件。4. 选择可分为自然选择、人工选择两大类。5. 人类最先驯化的家养动

5、物是绵羊,而不是狗。6. 我国引进的三大猪品种是杜洛克,约克,长白。7. 动物在驯化过程中,由适应自然向依赖人类和适应人类需求的方向发展。8. 从实施性能测定的场所来分,可将性能测定分为场内测定和测定站测定。9. 单性选择方法包括个体选择、家系选择、家系内选择和合并选择 4 种方法。10. 种用价值的高低通常用育种值衡量。11. 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12. 基因间的效应包括:加性效应、显性效应、上位效应。13. 牛的祖先:原牛;马的祖先:古代野马;绵羊的祖先:摩弗伦牛和羱羊。14.选择的实质是:定向地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1.家畜育种学在畜牧生产中的作用;通过

6、育种工作提供优良种畜,保证畜群生产性能的提高;为杂优利用提供可靠亲本;可以改变家畜的生产类型以满足不同需求;提供合格整齐化的商品畜禽;保存现有优良品种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生物多样性及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2.驯化动物与驯养动物有何区别?驯养:将野生动物在人工控制条件下进行喂养的过程(如动物园) 。驯化:野生动物在驯养的条件下,对新环境已经能逐代适应的过程。而家畜是指已被驯化的动物总称。家畜在驯化条件下的变异:体重体尺的变化、骨骼系统的变化、皮毛肌肉的变化、内部器官的变化、生殖系统的变化。3.哺乳动物的毛色是如何形成的?哺乳动物的毛色是由被毛中黑色素的有无和多少及分布状况所决定的,黑素细胞通过胞

7、吐作用将黑色素转移到被毛中。4.生产性能测定?它在家畜育种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生产性能测定:指确定家畜个体在有一定经济价值的性状上的表型值的育种措施。地位:生产性能测定时家畜育种中最基本的工作,它是其他一切育种工作的基础,没有性能测定,就无从获得上述各项工作所需要的信息,家畜育种就变得毫无意义。作用意义:为个体遗传评估提供信息;估计群体遗传参数;评估畜群生产力水平;为业主提供经营管理信息;评价杂交组合。5.进行性能测定要掌握哪些基本原则?测定性状的选择:应有足够的经济意义及充分的遗传和生物学基础;测定方法:要保证所得的测定数据具有足够的精确性、广泛的实用性,尽可能使用经济实用的测定方法;测定工

8、作的实施:应具中立性和权威性,应保证其连续性和长期性;测定结果:应便于统计分析和遗传评定。6.深入理解选择的概念,说明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区别。选择是动物起源与进化的动力和机制。选择的实质就是打破群体随机交配体制,使群体遗传结构重新安排,以利于更好地适应特定目的。区别:在实施人工选择的同时,总是有自然选择伴随作用,但是二者的作用反向往往是对立的。通过人工选择,育种者希望家畜有经济意义的性状不断地改进提高,而自然选择的作用则是对具有中等生产性能而适应性较强的个体更为有利。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工选择是不断克服自然选择的过程。7.质量性状定义?家畜质量性状主要表现为哪几类,它们在家畜育种中的意义

9、?质量性状:受单个或少数几个基因座所决定的,对环境不敏感的,性状表型为间断的可描述的性状。主要表现及意义:表征性状:反映品种的特征;血型和血浆蛋白多态性:可进行畜群内遗传变异和畜群间的遗传距离等多项重要的遗传分析工作;遗传缺陷:多数家畜存在遗传缺陷,是由基因座的隐性有害基因所产生。因此遗传缺陷是对动物生产危害性很大的一类质量性状;伴性性状:利用伴性遗传的特点,可简化一些育种操作过程。 、8.影响数量性状选择效果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可利用的遗传变异;选择强度;育种值估计或指数选择的准确度;世代间隔。9.品质选配、亲缘选配的作用及其用途。一:品质选配:选用性状相同,性能表现一致,或育种值相似的优良公

10、母畜交配,以期获得与亲代品质相似的优秀后代。分为同质选配和异质选配。同质选配:1-作用 :在公母畜群的基因频率相同时,同质交配并不改变基因频率。同质交配使纯合子的频率增加,杂合子频率减少,使优良性状得以纯合、扩散和巩固。遗传同型改变 GTF 的程度大于表型同型交配。连续进行同型交配,杂合子频率降低,纯合子的频率增加,最终群体将分化为由多种纯合子所组成的亚群。同质选配与选择相结合,GF、GTF 将同时改变,使群体纯化分化速度加快。同质选配对数量性状而言,将不改变其育种值。但因杂合频率降低,却有可能使群体均值降低。2-应用:当群体一旦出现理想类型,通过同质选配使其纯合固定,并扩大优良个体数量。通过

11、同质交配使群分化成各具特点的亚群,丰富品种结构。同质交配再施以选择,使群体化合而同质,为杂交利用提供亲本。异质选配:选择具有不同优异性能或性能表现不一致的公母畜交配,以期将双亲优点组合在一起或以优改劣,从而提高后代群的生产性能。1-作用:综合双亲的优良遗传信息,改变下一代 GF,丰富后代的遗传基础。提高后代杂合子频率,增强生活力和生产性能,提高了群体均值。改良了不良性状。创造了新的理想类型。2-应用:用好改坏,用优改劣。综合双亲优点,提高下一代的适应性和生产性能。丰富后代的遗传基础。两者关系:同质选配与异质选配是相对的,配对双方在某一些性状可能是同质的,在另一些性状也可能是异质的。两者互为条件

12、:长期同质选配使遗传结构分化,稳定,为异质选配提供条件和素材,而异质选配出现理想类型时,应及时转入同质选配加以“固定” 。二:亲缘选配:考虑交配双方亲缘关系远近的选配。分近亲交配和远亲交配。近亲交配(近交):双方到共同祖先总代数不超过 6 代的交配称近交。用途:固定优良性状;暴露有害基因;保持优良个体血统;提高畜群的同质性;提供实验动物。远亲交配(远交):交配双方亲缘关系很远。作用:增加杂合子频率;提高群体均值;产生互补效应;改变子一代的遗传方差。设有下列系谱,试用一般计算公式、共亲系数列表算法以及加性遗传相关算法分别求各个体的近交系数和个体间的亲缘系数。 (请仅算近交系数)A C EX F

13、H 这道题我也不会B D G10. 简单个体近交系数的计算。公式)1()2ANXFFFX:个体近交系数 F A:共同祖先近交系数表示某一个体由于双亲的共同祖先而造成的“同源相同”繁位 G 的概率,或称某一个体本身的遗传物质中相同等位 G 是纯合子的程度。N:亲本相关通经键中的个体数11. 建立品系应具备哪些条件?品系:是指具有突出优点,并能将这些优点稳定遗传下去的种畜群,是品种的亚单位。具备条件:家畜的数量:一定的结构(支系,品族)和数量;家畜的质量:具有某种独特的经济性状,其它性状也不低于品种的平均水平,同时要有稳定的遗传性能;饲养管理条件;技术与设备;资金和管理;12. 简述品种应具备的条

14、件。来源相同;遗传性稳定(相对的) ;具一定的结构;性状及适应性相似;足够的数量;被政府或行业协会所认证(品种验收) 。12.1. 简述品种识别技巧。了解品种的分类地位:生产力类型、培育成熟、经济性能、种用价值等;研究品种原产地(或引入地)和育成史,以利用土驯化工作(重视特殊疾病) ;把握品种特征和生产力特点:优点、缺点;查看种畜卡片和相关资料,进行有关咨询;组织相应引种办法与程序,准备引种场地。12.2 简述间接选择的适用条件。辅助性状与目标性状具有较高的遗传相关;辅助性状的选择有利于缩短世代间隔时间;辅助性状的选择有利于提高选择强度;辅助性状的选择有利于提高育种值估计的准确度12. 何谓杂

15、交育种?杂交育种是从品种间杂交产生的杂交后代中,发现新的有益变异或新的基因组合,通过育种措施把这些有益变异和有益组合固定下来,从而培育出新的家畜品种。13. 引入杂交与级进杂交有何不同?引入(导入)杂交:改正地方品种的某种缺陷,或改良地方品种的某个生产性能,同时还要有意保留地方品种的其他优良特性。级进杂交:通过杂交改变被改良品种的遗传特性,并使杂种母畜一代又一代地与改良品种回交,以使遗传性随着代数的增加,一级一级地向改良品种靠近,最后使之发生根本性变化。14. 采用引入杂交方法改良畜群时有哪些注意事项?慎重选择引入品种;严格选择引入公畜;加强原来品种的选育;引入外血要适当;加强杂种的选择和培育

16、;应该限定范围进行。15. 为什么会有杂种优势(杂种优势学说) ;一、显性学说(双亲间显性基因之间互补):显性基因多为有利基因,隐性基因多为有害,致病、致死基因;显性基因对隐性基因有抑制和掩盖作用;显性基因在杂种群中产生累加效应;非等位基因之间的增强作用。二、超显性学说(双亲间等位基因的互作):认为杂优是等位基因间相互作用的结果,由于具有不同作用的一对等位基因在生理上相互刺激,使杂合子比任何一种纯合子在生活力和适应性上都更优越。三、遗传平衡学说:由 1961 年杜尔宾提出:杂种优势是来自于两大原因的综合效应或平衡效应。即:是由于双亲显性基因互补,异质等位基因互作,非等位基因互作,及三者的综合作

17、用和累加作用。16 试述杂种优势利用的主要环节。亲本群的选育和亲本群的初选:都同 17.杂交效果的预测:亲本群体的加性基因效果越大,即对亲本群的选优工作越好,杂种后代优势往往越大;亲本整体越整齐,提纯工作做得越好,杂种后代优势也越大;亲本间的遗传差异越大,杂种后代优势越高;就性状而言,遗传力低的性状,也就是近交衰退严重的性状,杂种优势越大。配合力测定:实质是进行杂交组合试验,使用双列杂交和经纬杂交。杂交的方法:二元杂交、三元杂交、双杂交、轮回杂交、回交、顶交。加强杂种的培育。17. 经济杂交时对亲本有何要求?一、亲本的类别:品种:纯度;成本高。品系:纯度;成本低。种间:有最大的优势,但有繁殖障

18、碍。二、亲本群的初选:对母本的要求:数量多,适应性强;繁殖力要高,泌乳力强,母性要好(母体效应) ;体格不一定要求太大。对父本的要求:父本的生长速度要快,饲料转化率高,胴体品质好;父本应与杂种所要求的生产力类型一致;不一定要有太好的适应性。三、亲本群的选育:即亲本群的选优与提纯;选优即是选择性状优良,合乎理想的个体,从而使亲本群的有利基因型提高,个体间的差异尽可能地减少。提纯即是要求亲本群的遗传同质性越高越好,这是确保获得理想杂优的前提。18. 为什么要保存现有低性能的品种资源这些品种包含着进一步改进现代家畜品种所需要的基因资源;人类对禽畜资源的利用方式在随着人类需要而发生改良;单一品种不能适

19、应地球的环境,经不起各种突然的攻击;多样的品种改存利用各种自然资源,可用于经济杂交。19. 举例说明我国在肉猪生产中的经济杂交模式;二元杂交、三元杂交:用长白与大白杂交,后代再与杜洛克杂交,所生三元杂种; 回交:以长白作父本,民猪作母本 2 杂交,再用杂种母猪与长白杂交。20. 举例说明家畜性别控制技术在畜牧生产的应用答:一般的伴性基因位于 X 或 Z 染色体上,对它的选择实际上是对不同性别的选择,而且伴性基因所决定的多是表型等级分明的质量性状,家禽在生产中较好的引用了伴性基因。在鸡的 Z 染色体上有丰富的伴性性状,如鸡的羽速(慢羽-快羽)和羽色是典型的伴性性状。根据鸡羽速和羽色基因的伴性遗传

20、规律,在鸡育种中可以选育羽速自别雌雄和羽色自别雌雄的配套系。论述题:1. 试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畜牧业在农业产业化中的地位与作用。畜牧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例高低,客观地反映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社会发展与经济发达程度。传统品种优势:品种退化及品种改良;传统食品优势:食品加工工艺落后;劳动资源优势:生产效益低下(与生产规模) ,饲料工业及动物保健工业落后。2. 在现有经济条件下,如何更好地保存我国地方遗传资源。随着人们认识的不断加深和科学研究的日趋深入,人们对遗传资源的保护越来越重视。我国是世界上畜禽遗传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但由于近年来不断引进国外新品种进行性状的改良,使得原本具有优良性状

21、的品种被杂种所取代,使我国许多珍贵的遗传资源面临濒危和灭绝。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保护好我国地方遗传资源成为了一个关注点。措施有以下几点:1、加强地方品种资源调查:对地方遗传资源进行深入调查,形成完善的品种资源数据库。2、因种制宜实施保种方案:主要有:对珍稀、濒危的品种的保护;对具有独特性状的品种的保护;对已具有规模优势的品种的保护。3、利用现代生物技术保种:活体保种;冷冻配子和胚胎保种;基因文库法;标记辅助选择技术。总而言之,地方遗传资源的保护工作是重大而艰巨的,做好遗传资源保护工作,完善地方遗传基因品种资源数据库,为今后的遗传育种工作提供重要信息,保持我国遗传资源的丰富性。3. 论述社会经济条

22、件对品种形成的影响。社会经济条件在品种形成的过程中起着主导和决定性作用。在人类社会的早期,生产力水平很低,人们对畜产品的要求很简单,对家畜品质的改良没有明确的目标与计划,也无能为力,所以那时的家畜没有分化和形成形形色色的品种。当时人类将野生动物驯化成家畜已是很不容易的事了,当然也不需要也没有可能对家畜有过多的干预,这时候是自然因素左右着畜禽的生死。奴隶、封建社会,由于战争的需要,马成为战争的工具,这时,蒙古马等则应运而生。在资本主义社会由于生产力飞速发展,毛纺工业在以城市为中心的区域发展起来,人们对肉、蛋、奶、毛的需求猛增,又促进了荷兰牛、美利奴羊等的形成,在 1819 世纪的 100 多年,

23、仅英国一地就选育了不少优秀的家畜品种。在我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以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占国民经济的主体,故而形成了不少猪、牛、羊、鸡等地方品种,其中有些具有独特的优点,如太湖猪,江苏狼山鸡,九斤黄鸡,北京鸭等优良肉用品种。当今世界,科技迅猛发展,推动许多国家农业现代化,特别是近 30 年来,配合饲料,胚胎移植,胚胎分割,体细胞克隆等在畜牧业中应用日益广泛对品种的不断改良与有效的利用起了很大的作用。同时在育种工作中出现了以充分利用杂种优势,提高畜禽生产率为主的新动向,而为了生产这种具有强力优势的商品代,就必需加强品种的选育和改良,建立各级祖代繁殖场,使自已的产品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强有力的“竞争”能力,这是现代育种工作的最大趋势。综上所述,畜禽品种的形成的方向、速度,主要取决于社会需求和生产力水平,品种工作者应顺应着社会客观条件和经济规律的要求,才能创造出相应的新品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试题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