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土壤肥料学名词解释1. 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能生长植物收获物的疏松表层。2. 土壤肥力:在土壤在植物生长的全过程中,同时不断的供应和协调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养分、水分、空气和热量及其它生活条件的能力。3. 肥料:凡是施入土壤或喷洒在作物体上,能直接或间接提供给作物养分,从而获得高产优质的农产品,或能改善土壤的理化生物性质,逐步提高土壤肥力,而不会对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物质统称为肥料。4. 矿物:天然存在于地壳中有一定的化学组成,物理特性,内部构造的化合物或单质元素。5. 土壤质地:土壤中各粒级土粒含量(质量)百分数的组合。6. 土壤有机质的矿质化过程:有机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为简单化合物,
2、同时释放出矿质养分的过程。7. 土壤有机质的腐殖化过程:有机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合成为复杂稳定的腐殖质的过程。8. 有机物的 CN 比:指有机物中 C 总量与 N 总量的比。9. 土壤容重:单位容积原状土(包括孔隙)的干重称为土壤容重。10. 土壤胶体:指直径在 11000nm 之间的土壤颗粒,它是土壤中最细微的部分。11. 同晶置换:指在成土过程中,硅酸盐矿物中的硅氧片或铝氧片中的配位中心离子被大小相近而电荷符号相同的离子所取代,但其晶层结构未变的现象。12. 土壤的阳离子交换作用:带负电荷的土壤胶体所吸附的阳离子与土壤溶液中的阳离子发生交换而达到动态平衡的过程。13. 阳离子交换量(CEC)
3、:是指在一定的 PH 值条件下,每千克干土所能吸附的全部交换性阳离子的厘摩尔数。14. 活性酸度:由土壤溶液中的 H所表现出来的酸度,通常用 PH 表示,它是土壤酸度的强度指标。15. 潜在酸度:由土壤胶体上所吸附的 H和 Al3所引起的酸度。通常用 1000 克烘干土中氢离子的厘摩尔数表示。16. 水平地带性分布规律:土壤在水平方向上随生物气候带而相应分布的规律性称为水平地带性分布规律,主要受水热条件控制。17. 纬度地带性分布规律:由于太阳辐射和热量在地表随纬度由南到北有规律的变化,从而导致气候、生物等成土因素以及土壤的性质、土壤类型也按纬度方向由南到北有规律的更替,称为纬度地带性分布规律
4、。18. 经度地带性分布规律:由于海陆位置的差异,以及山脉,地势的影响,造成温度和降雨量在空间分布上的差异,使水热条件在同一纬度带内从东往西,从沿海到内陆随经度方向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土壤性质和类型从东往西,从沿海到内陆也随经度方向有规律的更替,称为经度地带性分布规律。19. 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同一纬度的山区,土壤类型呈自下而上更替的带状分布称为土壤垂直地带性。20. 岩石:一种或数种矿物的集合体。21. 被动吸收(非代谢吸收):溶质分子或离子无选择性地顺着浓度差的梯度或电化学势梯度进入细胞的过程。22. 主动吸收:是指溶质分子或离子有选择性地逆浓度差梯度或电化学势梯度而进入细胞的过程。23.
5、 叶部营养(根外营养):植物通过叶部或非根系部分吸收养分来营养自己的现象。24. 作物营养临界期:指某种养分缺少或过多,各种营养比例失调时对作物生长发育影响最大的时期。25. 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某种养分能发挥其最大增产效率的时期。26. 硝化作用:是指土壤中的铵或氨,在有氧的条件下,经亚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的作用氨化为硝化盐的过程。27. 磷酸退化作用:过磷酸钙由于含游离酸,在潮湿条件下吸水,使磷酸一钙与肥料中的硫酸铁、硫酸铝起反应,生成难溶性的磷酸铁铝,降低了磷肥的有效性。28. 养分归还学说:植物从土壤中吸收养分,每次收获必从土壤中带走某些养分,使土壤中养分减少,土壤贫化,要维持地力和作物
6、产量,就要归还植物带走的养分。29. 最小养分定律:植物生长发育需要每种必需元素,但决定植物产量(生物量)的是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小的养分,只有补充了土壤最小养分,植物的产量才会提高。30. 反硝化作用:指硝酸盐、亚硝酸盐背被还原为气态氮的过程。填空与选择1 岩石的三个类型: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2 土壤的基本物质组成:(1)固体颗粒:矿物质、有机质;(2)粒间空隙(占土壤容积的 50%)土壤空气、土壤水分3 岩石风化的类型: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4 土壤粒级:由大到小一般分为石砾、砂粒、粉砂粒、粘粒四级5 质地分类:砂土类、壤土类、粘土类6 土壤形成的因素:母质、地形、气候、生物、时间7
7、土壤水分的类型:吸湿水(紧束缚水) 、膜状水(松束缚水) 、毛管水(毛管上升水、毛管悬着水) 、重力水8 土壤有效水分的下限:萎焉系数 土壤有效水分的上限:田间持水量9 异地土壤有效水分的最大量=田间持水量- 萎焉; 实际有效水量=实际水量-萎焉系数10土壤热量的来源:太阳辐射能、生物能、地热能11土壤热性质包括:土壤热容量、土壤导热性、土壤导温性12土壤孔隙的类型:非活性孔隙(无效孔隙) 、毛管孔隙、通气孔隙13层状硅酸盐的 3 个类型:高岭石类粘粒矿物(1:1 型矿物) 、蒙脱石类粘粒矿物(2:1 型膨胀性矿物) 、水化云母类粘粒矿物( 2:1 非膨胀性矿物)14层状硅酸盐的最小结构单元:
8、铝氧八面体、硅氧四面体15土壤胶体的构造:(1)分 4 类:胶核、决定电位离子层、非活性补偿离子层、扩散层;(2)分 3 类:胶核、决定电位离子层、补偿离子层16土壤胶体的种类:(1)无机胶体:层状硅酸盐矿物、含水氧化物粘粒矿物;(2)有机胶体;(3)有机无机复合胶体17土壤吸收性能的类型:机械吸收性、物理吸收性、化学吸收性、生物吸收性、物理化学吸收性18土壤酸性的 2 个类型:活性酸度、潜在酸度19潜在酸度的的 2 种类型:交换性酸度、水解性酸度2017 种必需元素:C、 H、 O、 N、 P、 K(大量); Ca、 Mg、 S(中量) ; Fe、 B、 Mn、 Cu、 Zn、 Mo、 Ni
9、、 cl(微量) 。 有益元素:豆科作物钴、黎科作物钠、硅藻和水稻桂21土壤养分向根表的迁移方式有:截获、扩散、迁移22施肥时期可分为:基肥、种肥、追肥23土壤中磷的种类:无机 P 50-80%(水溶性 P、弱酸溶性 P、难容性 P) 、有机 P 20-50%(植物激素、核酸类) 24植物能吸收磷的主要形态:磷酸氢根、 磷酸二氢根25土壤 K 的种类:矿物态 K、 缓效态 K、 速效态 K(水溶性态 K 和交换态 K)26P 肥的种类:水溶性磷肥 、过磷酸钙(普钙) 、 重过磷酸钙27分析式表示法:如:151515 表示含 NP2O5K2O 均为 15%28人类尿的性质:是一种以 N 为主的速
10、效有机肥。29高温堆肥的 4 个阶段:发热阶段、 高温阶段、 降温阶段、 腐熟保肥阶微量元素30微量元素肥料施用要注意什么:用量、 施用均匀问答题1 土壤质地与土壤肥力的关系砂质土:蓄水力弱,养分含量少,保肥能力差,土温变化快,但通气性、透水性好,易耕作,不易积累有毒物质,少量多次。粘质土:保水保肥性好,养分含量高,土温比较稳定,但通气性、透水性差,耕作比较困难。壤质土:介于砂质土和粘质土之间的土壤类别在性质上兼有砂质土和粘质土的优点,是比较理想的土壤类别,许多肥力性质都介于砂质土和粘质土之间。或土壤质地指不同粒径颗粒在土壤中所占的质量白分率。土壤质地首先影响土壤的孔隙性质及养分含量,进一步作
11、用于土壤的通气性、保肥性、供肥性、土壤温度状况及耕性等性质。(1)砂土类肥沃性:砂质土因粗粒多,孔隙大且相对较多,其通透性良好、保蓄性能差、潜在养分含量低,但转化条件好、土温易于提高且变幅大、土中无毒害物质存在。耕性好:砂质土粘性差,塑性小,耕作时省力,宜耕期长,耕作质量好。作物反映“发小不发老”:作物出苗齐、早、全,但生长中后期容易脱水脱肥。(2)粘质土:肥沃性:粘质土因细粒多,小孔隙且占主导地位,其通透性差、保蓄性能强、营养元素含量高、土温变幅小、土中可能有毒害物质存在。耕性差:粘质土比表面积大,粘性强,塑性大,耕作时费力,宜耕期短。作物反映“发老不发小”:春季作物播种后出苗晚、苗势弱而且
12、常缺苗,但生长中后期,特别是雨季养分释放快,往往出现旺长现象。(3)壤土类:这类土壤由于砂粘适中,兼有砂质土和粘质土的优点,又消除了二者的缺点,是农业生产上较理想的土壤质地。他既有一定数量的大孔隙,又有相当多的毛管孔隙,因此通气透水性好,又有一定的保水保肥性能;含水量适宜,土温比较稳定;粘性不大,耕性较好,宜耕期较长。2 土壤质地的改良(1) 增施有机肥 (2) 种植绿肥(3) 客土法(4) 翻砂压淤和翻压砂(5) 引洪灌淤改良(6) 根据不同质地采用不同耕作管理措施3.土壤空气的组成和含量特点(1)土壤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比大气高十至数百倍(2)土壤空气中氧的含量低(3)土壤空气中的相对湿度
13、比大气高(4)土壤空气中有时含有还原性气体(5)土壤空气数量和组成经常处于变化之中,大气成分相对稳定 4 团粒结构体的土壤肥力表现(优点):(1) 具有多级孔隙,团粒内部多为毛管孔隙,团粒之间多为通气孔隙,大孔隙通气、透水、 ,蓄水,能协调水分和空气的矛盾(2) 能协调土壤有机质中养分的消耗和积累的矛盾,大孔隙有充足的氧气供应,好气性微生物活动旺盛,有机质分解快。小孔隙中有机质进行嫌气分解,速度慢而使养分得以保存(3) 能稳定土壤温度,调节土壤热量状况(4) 团粒结构降低了土地间的粘着性,粘结性,减少了耕作阻力,提高了耕作质量,土壤耕性好(5) 有利于作物根系的伸展和生长,团粒间叫疏松,根系穿
14、插容易,团粒内部相对紧密,有利于根系的固着5 红壤的基本性质和中低红壤的改良措施基本性质(1) 粘粒多而品质差(2) 养分贫乏,酸度高(PH=5.06.0)(3) 土层厚而耕层浅改良措施(1) 合理规划,发挥热带土壤资源优势(2) 根据地形条件,发展立体农业(3) 改进耕作制度,提高红黄壤类土壤的生产力(4) 有针对性地克服红黄壤土壤的酸、瘦、粘、冷等障碍因素(5) 因地种植,适地适树(6) 加强水土保持工作6 叶部营养的特点(4) 直接供给植物养分,可防止养分在土壤中的固定和转化(5) 根部营养养分吸收转化比根部快,能及时满足作物需要(6) 叶部营养直接影响作物体内代谢,有促进根部营养和改善
15、品质的作用(7) 根部追肥是经济有效地施用微肥的一种方式7 酰胺的形成在植物体内有重要意义(8) 它是植物体内氨的一种贮藏形式(9) 其次能消除植物体内游离氨的毒害作用,是解除氨毒的一种形式8.缺氮症状 (1)植株矮小,生长缓慢,叶片数小,叶片小(2)叶绿素含量低,叶片呈黄绿色,严重时叶片变黄(3)老叶先黄(氮移动性大,缺氮时下部叶片先变黄,干旱时是整株变黄氮素供应过多(1) 降低植物的抗逆性(2) 贪青晚熟,粒不饱满(3) 降低某些农产品的品质9 尿素适宜做跟外追肥施用的原因(1) 尿素是中性有机物,电离度小,对植物茎叶损伤小(2) 尿素是水溶性的,分子体积小,容易透过细胞膜,有吸湿性,易被
16、叶片吸收(3) 尿素扩散性大,易吸收(4) 尿素进入叶片后,引起质壁分离的现象少10 微量元素施用应注意的问题(5) 施用要均匀,要控制好浓度和用量(6) 注意改善土壤的环境条件,尤其是土壤的 PH(7) 注意不同作物对微量元素的反应(8) 微肥与其它肥料混合吗,要注意微肥不能与其它肥料不利的化学反应11 有机肥料的特点:养分全面、养分含量低、肥料缓慢、含有机质 可培肥改土、施用量大、积造施用费力无机肥料的特点:养分单一、养分含量高、肥效迅速、施用量小、施用省力两者配合施用的优越性(1) 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所含养分的种类和含量各不相同,能互补长短(2) 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的肥效快慢,长短各异,
17、能相互弥补(3) 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配合施用,能培肥改土吗,协调土壤养分供应12 普钙在酸性土壤中利用率不高,为什么?它在土壤中的特点,有效施用原则和施用措施是什么?在酸性土壤中普钙与氢氧化铁、氢氧化铝反应生成磷酸铁、磷酸铝,随着时间延长,进一步转化为难溶性闭蓄态磷酸盐即粉红磷铁矿、磷铝石,从而降低普钙有效成分的含量,同时酸性土壤中也存在磷的吸附固定,因此普钙在酸性土壤中利用率不高。普钙在土壤中的特点:易被固定,移动性小;有效施用原则:尽量减少普钙与土壤的接触,以减少固定,尽量增加普钙与作物根系的接触面,以增加根的吸收;施用措施:集中施用,穴施、沟施、沾秧根;与有机肥混合施用酸性土壤配施石灰;配成溶液根外追肥施用方法:集中施用、分层施用、与有机肥料混合施用、作跟外追肥13 氮肥施入土中,损失的途径有哪些,对环境的影响,怎样减少这些损失?化学氮肥施入土壤的主要损失途径:(1)氨的挥发损失;(2)硝酸盐的淋溶损失;(3)硝酸盐的反硝化脱氮损失。对环境的影响;污染地下水,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污染大气,破坏臭氧层,使进入地球表面的紫外线增多;造成温室气体效应等。减少损失的主要途径:(1)根据土壤条件、气候条件、作物特性以及氮肥的性质合理分配氮肥;(2)确定合理的施肥量;(3)深施覆土;(4)使用硝化抑制剂和脲酶抑制剂;(5)与其它肥料配合施用;(6)使用缓释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