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3 制取氧气,第一课时,知识与技能 1初步学习探究氧气性质实验的操作; 2了解实验室和工业上制取氧气的不同原理; 3知道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原理、装置、操作、气体收集及其方案选择; 4认识分解反应、催化剂和催化作用。,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通过各种制取氧气方案的比较、鉴别,学会选择最佳的原料、条件、原理、装置;在观察制取实验的过程中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通过探究实验培养科学严谨的学习作风。,重点:,1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 2催化剂的概念的理解及催化作用。,难点:,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
2、理; 2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思考】我们知道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可以跟很多物质发生反应。那么,在实验中我们用到的这些氧气是如何得到的呢?,原理:,方法:,变化:,物理变化,分离液态空气法,一、工 业 制 法,液态氮变成气态,液态氧呈液态,低温条件下加压,使空气转变为液态,然后蒸发。,二、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2-5,【思考】实验装置中,哪部分是气体的发生装置,哪部分是气体的收集装置?,气体发生装置,气体收集装置,反应物都是固体,反应需要加热,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的混合物, 反应不需要加热,固液常温型,固固加热型,固液常温型,使用长颈漏斗时,长颈漏斗的末端必须插入液体中,
3、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所以必须液封。,气体收集装置,排水法 不易溶于水或难溶于水的气体,向上排空气法 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 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点燃酒精灯,均匀加热后,固定在药品底部加热,用排水法收集一瓶氧气,收集完后,将导管撤离水槽,将盛有药品的装置固定在铁架台上,查,装,固,点,收,离,熄,熄灭酒精灯,(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有如下操作步骤: (按要求装配仪器),怎样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原理】升高温度,使试管内空气受热膨胀。,【思考】实验室可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如何将仪器组装成一套合理的实验装置呢?
4、,实验仪器的组装,【仪器组装原则】先下后上,先左后右,(2)试管口为什么要略向下倾斜?,用试管加热固体时,使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目的:防止冷凝的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3)实验结束时为什么要先从水槽中取出导管,后熄灭酒精灯?,先撤导管,后灭酒精灯的目的:防止水倒吸回热的试管,使试管炸裂。,(4)为什么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5)为什么导管口开始有气泡冒出时,不能立即收集氧气?什么时候开始收集?,答:因为开始冒出的气泡是空气。当气泡连续而均匀地放出时,开始收集氧气。,答:为了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使导管堵塞。,棉花,(6)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为什么要正立放在桌面上?,答:因
5、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倒放会使氧气从瓶口与玻璃片的缝隙中跑掉。,O2,(7)如何检验收集到的是氧气?,将一支带火星的木条伸进集气瓶内,若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将一支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已集满。,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如何验满?,【例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有如下操作步骤,请排列出正确的顺序: 1.装入药品 2.固定试管,使试管略向下倾斜 3.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4.预热并加热 5.收集氧气 6.熄灭酒精灯 7.从水槽中取出导气管,【课堂练习】,答案: 3、1、2、4、5、7、6,2、下图是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和收集氧气的装置图,指出其中的五处错误,实验室制取氧气时,装药品的大试管口应 ( ) (A)朝下 (B)朝上 (C)略向下倾斜 (D)略向上倾斜实验室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需将导气管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这个操作应在( ) (A)加热固体药品前 (B)与加热固体药品同时 (C)开始有气泡放出时 (D)气泡连续并均匀放出时,1.发出白光 2.放出大量的热 3.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1.火星四射 2.放出大量的热 3.生成一种黑色固体,三、氧气性质实验,【小结】,一、学会组装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二、掌握在制取氧气实验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重要操作,三、能够利用制得的氧气进行氧气性质的实验,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