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实习授课反思实习生姓名:实习学校:实习班级:实习指导教师:授课内容:外研版高中英语必修 5 Module 4 Carnival一、 教学设计这两个月的实习加深了我对教学设计的科学性的的理解。这两个月的实习与去年的见习大有不同。去年见习时,每学期讲一节课。而今年的实习,则是在两个月之内讲授 5节新授课。在导师的安排下,我连续讲了 5节新授课。这就使得我讲的每节课不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相互联系的整体,贯穿了整个模块的内容。第一,每节课之间的衔接很重要。研一见习期间,我们每个人需要完成12节新授课的任务,这样的教学设计使我意识到,一堂课的教学环节之间应是“渐入佳境” 、相互衔接的;而本学期两个月的实
2、习,我曾连续讲授 4节新授课,这使我意识到,每节课与前一节课和后一节课之间的相互衔接是至关重要的。究其原因,这是由学生的认知特点所决定的。如果教师在每节课开始时,都能够注重与上节课内容的衔接,那么,学生的记忆就能够以最快的速度被“唤醒” ,学生能够感觉到,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与之前是有所关联的,从而,从一定程度上也就明白了本节课所学知识内容的目的和意义何在。在如何做到课节与课节之间的衔接这个问题上,指导老师的帮助和建议使我意识到,课节之间绝不仅限于“语言形式”上的衔接,诸如一些教师在每节课开头所说, “Last class, we learned about the introduction o
3、f this module. This class, lets focus on the reading passage.”这一类课堂衔接明显只注重了形式上的衔接,生硬、无意义。最简单直接的办法,是课前小考。包括听写、提问、笔答练习题等等。这一看似老套、接地气的做法,在常规教学当中十分受用。这一做法的目的,不仅仅是督促学生课后复习,更是为了澄清学生的知识盲点和误区、弥补上节课做得不足的地方;同时,听写和复习能够使学生回忆起上节课的主要内容,便于教师从上节课的知识过渡到这节课的知识内容;此外,通过听写和复习,教师也能够根据学生的反馈,了解到学生对哪些知识清晰,对哪些知识依然懵懂,从而有助于教师的
4、课后反思。除了通过语言知识点内容实现衔接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课文理解的方式来完成前后两节课内容的衔接。比如我在讲外研版教材必修五 Module 4 Carnival时,是这样做的:Reading and Vocabulary中有一部分内容讲授的是狂欢节的起源,其中提到: “Carnival” comes from two Latin words, meaning “no more meat”. 而该模块的 Cultural Corner部分的阅读文章题目为 The Meaning of Carnival。 那么我在备课时,看到这个题目,首先想到的问题就是,之前已经在 Reading and V
5、ocabulary部分学过了“the meaning of Carnival”了,为什么在 Cultural Corner部分又出现了 the Meaning of Carnival呢?这个问题便以 T/F的形式,出现在了 Cultural Corner一课的导课环节,相信这一问题,一定也是学生在预习课文所想到的问题。通过此种做法,教师道出了学生的“心声” ,在一节课的开头,就通过设置问题而紧紧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这就使得 Cultural Corner这节课的讲解,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一堂解决学生问题、针对学生盲区的一节课。我想,在今后的实际教学中,仅仅关注课节之间的衔接依然是不够的,教师拿到
6、一本教科书,要对整本书有“全局意识” ,从课堂环节,到每节课,再到每单元,甚至到整个初、高中学段的话题与话题之间,都要做到衔接、过渡、关联,这就要求教师要刻苦钻研教材,形成一张庞大的知识网络,并且能够将知识以“网状”形式呈现给学生,使学生也有这种“联结”知识点的意识。第二, “高效课堂”到底该如何做到?高中课堂强调高效。一方面,高效课堂体现在知识容量大、贴近高考。而大容量的课堂必然导致知识点多而繁杂,这就涉及到了如何使学生整节课都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和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以阅读课为例,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需要充分了解文本特点以及学生的疑问之处在哪里,有详有略、灵活多样地处理课文。比如,在讲解
7、Carnival这一模块中的阅读课文时,本篇文章共包括 6个自然段,每段当中包含许多重点单词、短语、句型。我的做法是先统观课文篇章结构,给课文分段,弄清每段大意,再根据每段特点有的放矢地处理。第 1段的亮点在于“头韵”修辞手法的使用,第 2段的难点在于理解 Carnival的起源和背景知识,第 3段知识点繁杂,短语众多,第 4段以时间顺序为线索,第 5段内容简单,容易理解,第 6段涉及到文章中心思想的升华。针对这些特点,我为每一段设计的教学活动是这样的,第 1段介绍学生从未听过的“头韵”修辞手法,并给出同学已经熟悉但不知道是“头韵”用法的例子,这样一来,在课堂开始就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第 2段
8、介绍 Carnival的背景起源以及宗教意义,同样满足了学生的“味蕾”;第 3段让学生自己找出重要短语,并速记,两分钟之后小组竞争完成课文填空;第 4段让学生按照时间顺序给本段内容进行排序;第 5段通过一道问答题一带而过;第 6段抓住文章中心句 If the key to Rio is music and movement, then in Venice it is the mystery of the mask. If you take off the mask, the magic is lost.引导学生思考到底面具的魔力是什么?进而谈到节日的魅力、生活的魅力等深层次话题。这样一来,学生
9、整节课的注意力都非常集中。二、 教学实施:1. 师生互动通过这两个月的实习,我对师生互动又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师生互动始于语言形式的互动,终于思想上的互动。语言形式上的互动是在英语课堂中较为常见的,教师通常设计各种形式的语言操练,旨在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使学生当堂消化知识内容。这样的互动,表面上看起来“热热闹闹” ,多数情况下也很有效果,而且应试性很强,很“实用” 。而更深层次的互动,则是教师与学生思想上的互动,或者说是“碰撞” 。教师借助小组讨论、短文写作、辩论等形式,了解学生的想法及看法,并做出相应的回应,师生之间或产生共鸣、或进行“争辩”这样的互动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宗旨,对教师
10、的综合素质有着极高的要求。反观我在实习期间所讲授的课程,发现我在课堂上实施的所谓的“师生互动” ,多数停留在语言形式上。比如,在讲到 Carnival的主课文时,我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之一是 “Students will understand what the magic of mask is.”预期答案是“ Once you have worn a mask, you are pretending to be someone else, maybe someone you have always been expecting to be. Once you have worn a mask,
11、nobody knows who you are. You are free from the chaos in daily life and you can even commit a crime without being recognized. The magic of mask is that you can release yourself. This is not only the meaning of carnival, but of some Chinese traditional festivals.”但是在进行这一问题时,学生并没有很热烈的回应,我能够感觉得到,整节课,学生
12、们的注意力很集中,参与度也很高,但是当我问到以上这个问题时,学生们却沉默了。由于时间的原因,我只得自己做了总结,仓促下课。在我进行了总结之后,学生们的反应是“老师替我说出了我想要表达的东西” 。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有几个:第一,针对学情的备课不够,我没有预设学生的语言水平,就这节课的思考题而言,学生的思维水平是够的,但是语言水平明显不够;第二,教学时间以及环节安排不合理,这一思考题出现在文章最后一段的讲解,而我在讲解前几段时,花费了大量时间在单词、短语、句子的讲解,没有给这道思考题留出充分的讨论时间,如果让学生有所准备地回答这个问题,那么相信效果就会好很多了。2. 课堂时间的把握在课堂时间的把握
13、上,我也进行了反思。通过反思自己以及其他几名实习老师的新授课,新教师对课堂时间的把握不是很恰到好处,有时候会出现仓促收尾、提早完成教学内容等现象。造成这种现象,一个原因是新教师没有经验,当实际课堂进度与预设课堂进度偏差较大时,不具备教学机智;另一个原因,则是教师对学生的已知和未知了解得不够充分,有时对学生已经会的知识过于赘述,对学生急切地想要学习的知识却讲解不到位,这也是导致教学环节不顺畅、教学时间不合理的一个重要原因。三、 教师角色1. 英语教师的角色在课堂上,英语教师到底应该是“主导”还是“引导”呢?教师的任务到底是以传授知识为主,还是以培养能力为主呢?通过两个月的课堂观察与实践,我发现,
14、学生的兴趣点并不在于单词、短语、句型等等在字典或工具书中能够查得到的知识,而在于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学生非常想要知道,地球另一端像他们一样大的孩子是怎样生活的, “老外”是怎样过节的,对于同一件事情,来自其他文化背景的人的想法如何 在学生心目中,英语教师的理想形象应该是知识面宽广、语言表达能力强、能够用亲身经历和见闻去感染学生的形象。英语这一学科的特殊性质就在于其涉及到的外国文化元素太多太多了,这是英语学科的优势,也是劣势。优势在于教师完全可以利用学生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来达到教学目的,劣势在于英语教师很少有土生土长于目标文化当中的,传授给学生的大多都是间接经验和见闻,真实性无从考证,趣味性很难
15、保证。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全面提升自身素养,语言知识和技能仅仅是冰山一角,英语教师真正的魅力在于她能够担当学生通往未知世界的“桥梁” 。比如,在讲授Carnival这一模块的 Cultural Corner的阅读文章时,整堂课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部分,是关于 Slave Trade三角贸易的讲解,以及 Carnival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演变过程,也就是说,学生对于未知的、新奇的东西更加好奇,更容易被吸引。四、 小结两个月的实习眨眼而过,综合来说,我最深的感受就是:之前学的知识“落地”了。研一时,我们经历了见习、观课、磨课、评课、反思,更多的是在理论层面下功夫。我们对英语教学形成了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对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师生关系等问题都有自己的预设和想法,我们甚至能够对“百花奖” 、“三省四校”等公开课的设计和理念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这两个月的实习,相当于给了我们“用武之地” ,使得我们有机会试着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事实证明,我们所学习的理论是科学的,在实际教学中是十分受用的!若说真有什么差强人意之处,那就是我们对授课对象不够了解,作为实习老师,仅仅讲授几节课,很难看出明显的效果。我想,小伙伴们和我的感受是一样的,我们对未来很期待,迫不及待地想拥有自己的“亲学生” ,想把一个班级从头教到尾,想在自己的班里践行自己的教育理念期待那一天早些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