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教案课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相关史实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图片分析和材料分析,培养多种信息提取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们通过学习该课对儒学有进一步了解并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历史责任感二,教学方法:图片导入法,史料分析法,合作探究法。三,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图片导入展示三张图片,第一张帮妈妈洗脚图片,第二张教室标语“慧而明理,敏而好学”,第三张是“仁义礼智信”等。讲课人: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在这三张图片中看出共同点来,有哪位同学可以说一下你的看法呢? 学生回答。讲课人总结说出传统文化,那传统文化又是什么呢?它是以儒
2、学为主的,融合儒释道三家文化的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而儒学又是什么时候开始登上正统之位的呢?下面就让我带领同学们进入今天主题:汉代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讲授新课:A、背景:从无为到有为由“萧规曹随”的历史故事引出无为而治;介绍无为而治的背景,目的,具体政策以及影响,影响分为积极和消极两方面。面对这一系列问题,雄心勃勃的汉武帝肯定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巩固自己的大一统地位,就在汉武帝广为纳谏的之时,有一个人出现了,他对汉朝的发展可是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个人又是谁呢?他就是我的老乡董仲舒。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他。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1.介绍董仲舒生平董仲舒汉代广川郡人也就是现在
3、的衡水人,他的专业是研究儒学,在当时也可以称为热门专业了,况且还拿到了硕士学位。可见专业知识是很强的。人家的特长也是我最佩服的就是应变能力强,能根据时代需要改造新思想。他也是充分的发挥了这一特长结合自己专业知识创造了新儒学,从而获得了汉武帝的赏识并给予重用。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董仲舒的新儒学。2.运用材料分析新儒学思想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这则材料的意思是天子之所以当上天子是上天安排的,天下的臣民要顺从于天子。材料二: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它的意思是天子顺应天意就会繁荣昌盛,而若不顺从天意就会天下大乱。其实这条思想是有仁政思想的,天意在一定意义上就是民意,它告诫天子一定要以民
4、为本,不然就会让国家遭遇灭国之灾。材料三: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持一统,法制数不变,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我们主要看一下划线的这句话“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这句话的主要意思就是在思想杂乱的背景下,我们应该统一思想,并且要提倡孔子的思想,其他的思想就不要了。材料四:三纲五常的史学材料不知道同学们通过这几则材料是否对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有所了解,下面我们一起来概括一下。1、君权神授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2、天人感应 天人合一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4、三纲五常稳定统治秩序的需要5、仁政:
5、限田,薄敛,省役缓和阶级矛盾的需要。董仲舒这些符合社会需要的思想一提出便得到了汉武帝的好评,于是便开始将这些思想付诸于实践。那汉武帝又是采取了怎样的措施呢?C 、汉武帝采取的措施1、思想:全面肯定董仲舒新儒学思想。2、政治:起用大量文人儒者参政(这样,儒家学说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于是,士人们纷纷研习儒家经典,这样一来,不仅使官吏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提升,更是使儒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3、教育:把儒家经典作为教科书;兴办太学;建立地方教育系统(汉武帝规定五经成为教科书,并且在中央设立太学,在地方设立学校,这样,就使全国上下都在学儒学,儒学也渐渐处于独尊的地位。)D 、影响积极:加强了中
6、央集权,维护了国家大一统。确立儒家独尊地位消极:结束各学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遏制自由发展。以上就是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我们都说学历史就要学会以史为鉴,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那我们在这节课中又学到了什么呢?还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 “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同学们讨论环节)讲课人:有没有哪位同学可以发表一下你的观点呢?同学回答。讲课人总结: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根据时代发展需要采取不同文化方针政策,当今社会,我们应该做到百家争鸣。天人合一,仁政思想治国要以民为本仁义礼智信继承与发展传统美德汉代教育体系认识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关键,重视教育对推动文化事业发展的作用3、课堂小结以时间顺序为轴做结汉初时由于经济残破所以需要休养生息,故需要无为而治,而经过时代的发展,汉武帝时期国力渐强,年轻气盛的汉武帝不甘于现状,于是开始有为而治,在思想上采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措施。最后巩固了大一统,促进了经济发展,也使儒学成为正统 4、课后探讨: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性质是否一样?试做比较。给出思路。请给予批评和指导2015 级历史系姜晓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