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四年级上册导学案(5-6课).doc

上传人:gnk289057 文档编号:6163477 上传时间:2019-03-3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上册导学案(5-6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四年级上册导学案(5-6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四年级上册导学案(5-6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四年级上册导学案(5-6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四年级上册导学案(5-6课).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小学语文第七册高效课堂导学案班级 _ 组别_ 学生姓名_ 使用时间_课题 5古诗两首 课时 2课时 小组评价_教师评价_编制 四年级语文组 审核 导学反思 一、亮标1、认识 3 个生字,会写 4 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二、问题设立(预习任务)1、学习生字(音节和音序写在四线三格内;组一个课文中出现的词,并查字典选出相应义项。)部首( )除部首还有( )画组词( )解释:_部首( )除部首还有( )画组词( )解释:_部首( )除部首还有( )画组词( )解释:_部首( )除部首还有( )画组词( )解释

2、:_2、请用“ /”给诗划分节奏,展示时可以在全班大声朗诵。 题 西 林 壁横 看 成 岭 侧 成 峰 , 远 近 高 低 各 不 同 。不 识 庐 山 真 面 目 , 只 缘 身 在 此 山 中 。游 山 西 村莫 笑 农 家 腊 酒 浑 , 丰 年 留 客 足 鸡 豚 。山 重 水 复 疑 无 路 , 柳 暗 花 明 又 一 村 。3、边读边参阅文中注解,尝试解题并串讲两诗含义。 _4、三年级学过课文画杨桃,里面说,看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不一样。题西林壁哪一句也表现了这个特点?_5、当你在做一个题时,反复思考,不能解答,翻开笔记本,回忆老师说过的话,终于做出来了。这真是_。6、诗句_,_与

3、“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意思接近。 7、在题西林壁中,诗人多次、多角度看庐山,为什么会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呢?你认为怎样看才能看清庐山真面目? _8、在游山西村一诗中,诗人在什么地方,遇见了什么景象? _2_9、走到山前,顿觉山路己尽。忽然间,山路一转,前面又出现了一个鲜花盛开的村庄。这时,我们情不自禁地吟起“_”的诗句。 10、李叔叔正在搞一次实验,遇到了一个很大的难题,实验进行不下去了。因此失去信心。这正如诗句_。后来在一位教授的帮助下,他豁然开朗,很快攻克难关,实验获得了成功。这真是“_”。 11、老师在指导我们作文时,常常用宋朝著名诗人苏轼的名句“_”,教导我们写作时不要说人家常说的话

4、,要写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写出自己的个性。 小贴士: 习作中,恰当的引用这些诗句,会使自己的作文变得更精彩。三、小组合作探究学习题西林壁展示互动,检查预习1、我能给大家介绍苏轼这位伟大的诗人。2、我知道题壁诗的由来。3、我能给大家朗诵古诗(互相指正字音,注意停顿)。明确学习任务,小组合作学习。1、小组内交流诗句意思,小组汇报诗意。(小组要说明是用什么方法学习的)2、重点赏析理解“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A、请你找出描写诗人从不同角度观察庐山的几个字,诗人在不同角度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象?这让你感受到了什么?B、抓住“岭”、“峰”的不同概念体会庐山景象的多变。我可以运用简笔画描绘。岭 峰C.

5、你能说出是什么原因让诗人“不识山真面目”呢?那怎样才能看到它的真面目呢?学后反思,我来闯关1、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解释,把序号写在括号里。(1)题西林壁。( )A.做题 B.书写,题写 C.题目(2)只缘身在此山中。( )A.缘由 B.缘分 C.因为2、不识庐山真面,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意思正如俗语()。3、小练笔:同样的一件事物,可是在不同的角度却有着不一样的样子,你们有过和作者一样的感受和经历吗?(生结合实际举例)学习收获:_学习游山西村展示互动,检查预习1、我给大家介绍陆游这位伟大的诗人。2、我能给大家朗诵古诗(互相指正字音,注意停顿)。明确学习任务,小组合作学习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题西林壁,

6、我们来总结一下学习方法。2、自由读诗,大体说说诗句写了什么内容?3、小组内交流诗句意思,小组汇报诗意。(理解诗意方法如: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联系课文插图补充诗中没有的词句。)重点品味“莫笑”、“足” 等词。4、重点赏析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A、感情读诗,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感受,并能用连贯、正确的语言表述。B、你们也有过“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时候吗?从3那件事中,你明白到了什么道理?5、作者怎样写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学后反思,我来闯关1、熟读成诵,釆取小组竞赛、组竞赛等不同方式背诵。2、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你能举

7、个例子吗?(生结合实际举例)学习收获:_知识延伸:制作“陆游小档案“学生自己设计,不要拘泥课本中的形式.可配画,编目录,题写前言,后记,也可做成本周的综合学习资料。小学语文第七册高效课堂导学案班级_ 组别_ 学生姓名_ 使用时间_课题6爬山虎的脚 课时 3课时 小组评价_ 教师评价_编制四年级语文组 审核 导学反思 一、亮标1、我能学会生字新词,正确读写 9 个词语。2、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还要背诵下来。3、我要积累描写爬山虎叶子的句子,了解爬山虎叶子模样。4、了解爬山虎的脚的位置、样子、颜色;它是如何一步步向上的;以及它与墙的关系。5、学习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具体地描写事物。二、问题设立(

8、预习任务)1、仔细观察学校里的爬山虎有何特点?并记录下来。2、学习生字(音节和音序写在四线三格内;组一个课文中出现的词,并查字典选出相应义项。)部首( )除部首还有( )画组词( )解释:_部首( )除部首还有( )画组词( )解释:_部首( )除部首还有( )画组词( )解释:_部首( )除部首还有( )画组词( )解释:_部首( )除部首还有( )画组词( )解释:_部首( )除部首还有( )画组词( )解释:_部首( )除部首还有( )画组词( )解释:_部首( )除部首还有( )画组词( )解释:_部首( )除部首还有( )画4组词( )解释:_部首( )除部首还有( )画组词( )解

9、释:_部首( )除部首还有( )画组词( )解释:_3、正确读写词语引人注意 均匀 重叠 空隙 叶柄 触角 痕迹 逐渐 休想_4、自读课文,我读懂了每个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什么。第一自然段:_第二自然段:_第三自然段:_第四自然段:_第五自然段:_5、读第一自然段,你从“满是”“一大片”中体会到了( ) 第二自然段写爬山虎的叶子“那些叶子绿的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写爬山虎的( )美。“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不留一点空隙。”这是写爬山虎( )美。“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这又是写爬山虎( )美。6、谁能说说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脚的样子像什么

10、?颜色是怎样的?课文是怎么写的?_7、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用了哪些十分贴切的动词写出了爬山虎爬的过程? “一脚一脚”换成“一步一步”有什么不同? _8、学习最后一段,对比爬山虎的脚触着墙与没触着墙的不同结果是什么?_“要是休想”说明了什么?_三、小组合作探究展示互动,检查预习1、我能给大家介绍我眼里的爬山虎。2、我给大家介绍我学会的生字。3、我能给大家背诵我已熟记的内容。明确学习任务,小组合作学习1、小组内交流每一段说什么,小组汇报段意。2、分组探究,理解课文。探究一:爬山虎的脚长在哪?(直观理解:叶、叶柄、反面。)探究二: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儿的?(结合实物,在书上画出有关词语,句子,可采取读

11、、划、填、画的方法)探究三:爬山虎是怎样爬的?探究四:爬山虎的脚力气有多大?小贴士:以上内容你可以釆取你喜欢的方式展示汇报。可以口答、表演、画画发挥你的创造力吧!拓展延伸,深入研究1、本文的课题是爬山虎的脚,作者对爬山虎的脚作了十分具体的介绍,那为什么又写了爬山虎的叶子?5_2、你从作者观察爬山虎中受到那些启发?可以结合句子来谈吗?_3、爬山虎的叶尖为什么一顺儿朝下?为什么“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_4、仿照爬山虎的脚作者的观察方法,观察一种植物,先从远处看,再从近处看,特别要仔细观察它的茎、叶、花,看看有什么特点,再把它具体写下来。_四、学后反思,我来闯关1、本文先写爬山虎生长的地方,再写_接着写_,然后写_,最后写_。2、我能为爬山虎的脚画一张简笔画,并展开想象,以爬山虎的口气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本领。大家好,我是爬山虎,我的本领可大了 !_知识延伸:我课余时间要在家里种大蒜,泡豆芽,随时观察,记录它们的生长变化过程,并写出观察日记。学习收获: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级教育 > 小学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