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 年6 月第34 卷第6 期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Heilong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Jun. 2015Vol. 34 No. 6doi:10. 3969 / j. issn. 1001-7836. 2015. 06. 047收稿日期:2015-04-21作者简介:吴世韫(1988),女,河南信阳人,助教,硕士研究生,从事健康心理学研究。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与心理弹性的调查研究吴世韫1,张 晶1,刘 永2(1.新乡医学院心理学系,河南新乡 453003;2.西南大学心理学部,重庆 400715)摘 要:目的:通过调查了解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和
2、心理弹性的基本情况,探讨就业压力与心理弹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问卷和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对数所高校240 名大四学生进行测评。结果:就业压力具有显著的学校差异和专业差异;心理弹性具有显著的生源地差异、学校差异和专业差异;就业压力和心理弹性存在显著的负相关。结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与心理弹性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键词: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心理弹性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5)06-0101-02近年来,随着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加,部分高校毕业生出现了诸如焦虑、自卑、逃避等不良的心理状态,甚至因此出现心理障碍、引发极端行为
3、1。如何帮助高校毕业生应对就业压力、减轻负性情绪成为我们需要关注的问题。本研究通过调查了解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和心理弹性的基本情况,分析心理弹性与就业压力之间的关系,从而为大学毕业生应对就业压力、维护心理健康提供依据。一、对象与方法(一)对象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河南省新乡市240 名大四学生作为被试,发放问卷240 份,回收225 份,剔除无效问卷后,有效问卷202 份,有效率90%。所有被试均签订了知情同意书,自愿参与。其中男性84 名,女性118 名;城市生源学生35 名,农村生源学生167 名。(二)研究工具1. 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问卷:由张丽锦和邱桂平编制2,问卷总分的理论分
4、数为26130 分,分数越高,表明压力越大;采用理论中数78 分来划分压力的高低。问卷总体及各维度的重测信度在0. 640. 73之间,内部一致性信度在0. 650. 93之间,分半信度为0. 868 3。2. 心理弹性量表(CD-RISC)3:由 Connor 和 Davidson(2003)编制,在心理弹性测量方面使用广泛,得分越高,表明心理弹性越高。中国学者于肖楠和张建新进行了中文版本修订4,量表的信度系数为0. 91。(三)施测程序首先对主试进行统一培训,然后采用集体施测的方法,由主试宣读统一的指导语,被试进行不记名回答,20 分钟后统一收回问卷。(四)统计分析采用SPSS19. 0
5、进行数据录入与统计分析。二、结果(一)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对被试的就业压力总分进行频数分析,结果显示,38. 6%的大学毕业生处于高压力状态,61. 4%的大学毕业生处于低压力状态。对被试的就业压力进行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检验,结果见表1:表1 就业压力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性别差异 生源地差异 学校差异 专业差异t P t P F P F P就业压力总分 0. 46 . 64 - 1. 53 . 13 6. 57*. 002 3. 67*. 007主观心理体验 - 0. 20 . 84 - 1. 51 . 13 4. 99*. 008 3. 14*. 016就业情绪困扰 0.
6、12 . 91 - 1. 65 . 10 3. 86*. 023 3. 20*. 014生理反应 1. 27 . 20 - 1. 26 . 21 4. 86*. 009 2. 79*. 028行为表现 2. 51*. 02 - 0. 27 . 79 5. 90*. 003 4. 09*. 003注:N = 202 *p 0. 05 *p 0. 01101(二)心理弹性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对被试的心理弹性进行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检验,结果见表2:表2 心理弹性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平均分 标准差 性别差异 生源地差异 学校差异 专业差异t P t P F P F P心理弹性总分 61. 92 14.
7、 93 0. 87 . 38 2. 02*. 045 14. 09*. 000 7. 70*. 000韧性 31. 68 8. 18 1. 13 . 26 1. 67 . 097 4. 22*. 016 2. 20*. 000长处 20. 77 5. 15 0. 51 . 61 1. 75 . 082 7. 11*. 001 7. 05*. 000乐观 9. 47 2. 64 0. 51 . 61 2. 83*. 05 3. 54*. 031 6. 80*. 000注:N = 202 *p 0. 05 *p 0. 01(三)变量中各因子的相关研究对被试的就业压力和心理弹性得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8、见表3:表3 各因子得分的相关分析就业压力总分主观心理体验就业情绪困扰生理反应行为表现心理弹性总分 - . 302*- . 308*- . 354*- . 141*- . 047 韧性因子 - . 274*- . 288*- . 341*- . 082 - . 004 长处因子 - . 347*- . 325*- . 365*- . 240*- . 185*乐观因子 - . 182*- . 212*- . 236*- . 073 . 109注:N = 202 *p 0. 05 *p 0. 01三、分析与讨论1. 研究结果显示,就业压力的行为表现因子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经事后检验,男生显著高于女
9、生,这与石书敏的研究结果不一致5。可能的原因是目前在就业问题严峻的形势下,虽然所有的大学生都面临压力,但是传统的性别角色观念使这种压力呈现出了差别:男性肩负着养家糊口的责任和使命,他们需要更多薪酬和地位的工作这加剧了男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本研究中,就业压力存在显著的学校差异和专业差异。可能的原因有:一方面,高校之间本身存在排名差别,如果自己所在学校处在相对劣势的地位,更加容易感受到较大的心理压力;另一方面,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存在一定的差别,如果学校能够给予毕业生更多的就业信息、更好的就业心理辅导,那么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感受就相对小。而就业压力专业差异的产生可能和专业认同感有关,如李琦等人(20
10、04)发现,在专业认同方面,专业不符合自己期望的学生往往倾向于选择消极应对方式,并由此感到非常沮丧6。2. 研究结果显示,虽然男女在心理弹性水平上表现出不同,但差异并不显著。同时心理弹性总分及乐观因子存在显著的生源地差异,城市生源的毕业生心理弹性显著高于农村生源的毕业生。这可能与社会支持存在一定关系。城市生源学生多为独生子女,通常能够得到整个家庭不遗余力的支持以及更多的社会资源;而相比之下,农村生源的学生获得的各方面资源都相对较少,这种差异可能使城市生源的学生在面对逆境时可以更好地应对。心理弹性总分及各个因子存在显著的学校差异和专业差异,这种结果产生原因可能跟学校教育、专业课程学习存在一定的关
11、系。如果学校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经常举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应对逆境或困难的能力。3. 研究结果显示,就业压力与心理弹性存在显著的负相关,也就是说,心理弹性越高的学生,感受到的就业压力越低。并且心理弹性的长处因子与就业压力各因子的负相关均非常显著。一般来说,心理弹性对个体身心健康有较大的的维护作用。心理弹性高的人,不仅在遇到挫折时能够比较迅速地恢复,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会感受到更多的积极情绪7。如果毕业生心理弹性水平较高,面对就业时感受的压力就会越少,尤其是在心理感受方面。同时在本研究中可以看到,长处因子对缓解就业压力起到了非常显著的作用,也就是说,如果毕业生本身能力突出并
12、且能发现自身的优势,那么他所面对的就业压力就相对较小。因此,高校可以在强化专业学习的同时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学生个人也应积极参加各类课内、课外活动,锻炼能力,增强信心,培养自己的长处。总之,心理弹性对个体的身心健康有着积极的作用,在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高校毕业生们需要努力提高承受压力的能力,提升心理弹性是一条重要而有效的途径。参考文献:1王小桃,罗贵明. 大学生就业压力对自杀态度及意念影响J.中国公共卫生,2011,27(11):1 4181 419.2张丽锦,邱桂平. 大学毕业班学生就业压力问卷的初步编制J.中国学校卫生,2007,2
13、8(8):696698.3Connor K M,Davidson J R T. Development of a new resili-ence scale:The 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J. Depression and Anxiety,2003,(18):7682.4于肖楠,张建新.韧性(resilience)在压力下复原和成长的心理机制J. 心理科学进展,2005,13(5):658665.5石书敏. 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2,28(2):5.6李琦,潘芳. 大学生就业心理准备中影响其
14、应对方式的相关因素研究J.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4,13(2):217218.7史光远,崔丽霞,雷雳,郑日昌. 大学生的压力、情绪与心理弹性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3,27(9):703708.(责任编辑:侯秀梅)201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与心理弹性的调查研究作者: 吴世韫, 张晶, 刘永作者单位: 吴世韫,张晶(新乡医学院 心理学系,河南 新乡,453003), 刘永(西南大学 心理学部,重庆,400715)刊名: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英文刊名: Journal of Heilong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年,卷(期): 2015(6)引用本文格式:吴世韫.张晶.刘永 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与心理弹性的调查研究期刊论文-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