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单元 溶液 (45分钟 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 题3分,共30分) 1.(2009德州中考)将厨房中的食盐、味精(谷氨酸的钠盐)、花生油、白醋四种物质,取少量分别放入适量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味精 B.花生油 C.食盐 D.白醋 【解析】选B。由生活经验知,以上物质中,花生油不溶于水,故选B。,2.从100 g 20%的硝酸钾溶液中取出10 g溶液,剩余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是( ) A.20% B.80% C.10% D.18% 【解析】选A。溶液具有均一性,各部分的组成相同,溶质质量分数各部分也相同。,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碘酒中的溶剂
2、是水 B.把食用油放入水里,并用力振荡,食用油是溶质 C.硫酸铜放入水中,溶解后溶液呈红色 D.把少量氯化钠放入水中溶解,溶质是氯化钠 【解析】选D。碘酒中的溶剂是酒精;食用油不溶于水,得到的混合物不是溶液,故食用油不是溶质;硫酸铜溶液呈蓝色,故A、B、C皆错。,4.下列有关洗涤问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洗洁精可使餐具上的油污乳化 B汽油可溶解衣服上的油 C酒精能洗去瓷砖上的水锈 D加酶洗衣粉中的酶有助于洗去衣服上的血渍,【解析】选C。洗洁精能洗去油污是利用其乳化作用,故A对;汽油可溶解油形成溶液,故能洗去衣服上的油污,故B对;血渍中的蛋白质可在蛋白酶和水的作用下,逐步分解为氨基酸,溶解在
3、水中,故D对;水锈既不溶于酒精,也不和酒精反应,故酒精不能洗去瓷砖上的水锈,故 C错。,5.碘酒是医院常用的一种消毒剂。不能说明碘酒属于溶液的是( ) A.含有碘和酒精两种物质 B.具有很好的稳定性 C.均一,各部分成分相同 D.显深黄色 【解析】选D。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A说明碘酒是混合物,B、C说明碘酒具有均一性、稳定性。一种液体是否有颜色与其是否属于溶液没有关系,故D错。,6.(2010广州中考)配制2 000 g生理盐水(溶质质量分数为0.9%),需要称取氯化钠(食盐)的质量为 ( ) A.9 g B.18 g C.90 g D.180 g 【解析】选B。2 000 g生理盐
4、水中含氯化钠(食盐)的质量为2 000 g0.9%=18 g,故选B。,7.将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逐渐加水稀释,下列图像符合溶液中溶质质量变化规律的是( ),【解析】选B。溶质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比值。将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逐渐加水稀释时,溶液中溶剂质量增加,溶质质量分数减小,但溶质质量不变。故选B。,8. 大多数固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可以加快固体溶质在水中的溶解速度的措施有: 加热;搅拌;将固体溶质研细;增加溶剂的量。对大多数固体来讲,一般可行的是( ) A.和 B.和 C.和 D. 【解析】选D。大多数固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影响固体溶质
5、在水中的溶解速度的因素有固体颗粒的大小、温度高低、是否搅拌、是否振荡等。要加快固体溶质在水中的溶解速度,一般可以采取加热、搅拌、振荡、研细固体等办法。故选D。,9.(2009扬州中考)制作“叶脉书签”需要配制 100 g 12的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有腐蚀性,设水的密度为1 g/mL)。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称量前调节天平平衡时发现指针向右偏转,可调节游码 B.在左右托盘上垫滤纸称取12.0 g氢氧化钠固体 C.将准确称取的氢氧化钠固体直接倒入装有水的量筒中溶解 D.选用100 mL量筒量取88.0 mL的水,【解析】选D。称量前调节天平平衡时发现指针向右偏转,不应调节游码,应调节平衡螺
6、母;氢氧化钠有腐蚀性,应放到烧杯中称量;量筒不能用于溶解固体,故A、B、C皆错。,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将50 mL酒精与50 mL水充分混合,得到100 mL酒精溶液 B.将m g氯化钠放入n g水中,充分振荡后,形成的溶液质量为(m+n) g C.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D.泥浆水中水是溶剂,泥沙是溶质,【解析】选C。由于分子之间有间隔,因此将酒精和水混合,得到的酒精溶液体积小于它们的体积之和;将m g氯化钠和n g水混合,如果氯化钠没有溶解完,则所得溶液的质量小于(m+n) g;溶质可以是固体,如食盐水中的食盐,可以是液体,如消毒酒精中的酒精;
7、还可以是气体,如盐酸中的氯化氢;泥浆水不是溶液,静置一段时间后,泥沙会沉降。,二、理解与应用(本题包括4小题,共30分) 11.(9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过氧乙酸作为高效消毒剂在生活中被广泛使用。过氧乙酸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易挥发,易溶于水和醋酸。它对呼吸道黏膜有刺激性,高含量的过氧乙酸溶液对皮肤有腐蚀性。一般商品过氧乙酸是过氧乙酸的质量分数为40%的醋酸溶液,使用前通常先用蒸馏水等将其稀释,消毒时可用喷雾法消毒,也可将其配制成0.2%的水溶液洗手消毒。过氧乙酸不稳定,易分解生成无毒物质,若用喷雾法消毒,过氧乙酸在半小时,内就可完全分解。 (1)在过氧乙酸的质量
8、分数为40%的醋酸溶液中,溶质是_,溶剂是_。 (2)分别指出过氧乙酸的一点物理性质和一点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_; 化学性质:_。 (3)100 g过氧乙酸的质量分数为0.2%的洗手液中含过氧乙酸_g。,(4)不慎让高含量的过氧乙酸溶液沾到皮肤上,应做怎样的处理? _。 (5)根据过氧乙酸的性质,用过氧乙酸喷雾消毒过的房间,人若要进去,应注意什么? _。,【解析】过氧乙酸的醋酸溶液中溶质是过氧乙酸,溶剂是醋酸。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易挥发,易溶于水和醋酸属于过氧乙酸的物理性质;过氧乙酸不稳定,易分解,说明过氧乙酸发生化学反应的能力,属于化学性质。因为过氧乙酸溶液易溶于水,对皮肤有腐蚀性,沾
9、到皮肤上,可用大量水冲洗稀释。消毒时过氧乙酸在半小时内就可完全分解,所以应在消毒半小时后才能进房间。,答案:(1)过氧乙酸 醋酸 (2)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易挥发或易溶于水) 不稳定(或易分解) (3)0.2 (4)用大量水冲洗 (5)消毒半小时后才能进房间,12.(10分)(1)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主要实验步骤是_、_、_、_。固体药品溶解时,常使用玻璃棒进行搅拌,其作用是_ _。 (2)现有下列10种常用仪器,若要配制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100克,应选择的仪器有(填仪器名称前的标号)_。 托盘天平 长颈漏斗 蒸发皿 烧杯 玻璃棒 铁架台 胶头滴管 量筒 酒精灯 药匙,【解
10、析】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装瓶存放。称量固体药品时使用托盘天平、药匙;量液体体积时使用量筒、胶头滴管;固体溶解时应将固体和水放入烧杯内,用玻璃棒搅拌加快溶解。 答案:(1)计算 称量 溶解 装瓶存放 加快溶解 (2),13.(6分)小明在家做蔗糖溶于水的实验时,观察到如图现象。请填空: (1)能说明糖水是溶液的现象有_; (2)溶解后,液面低于原水平线的微观解释是_ _;(3)从糖水中得到糖固体的方法是_。,【解析】溶液由溶质与溶剂组成,糖消失进入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就得到了糖的水溶液;从糖水中得到糖固体需要将水蒸发。 答案:(1)玻璃杯中的糖块消失了 (2)分
11、子间有间隔 (3)蒸发,14.(5分)学习了溶液的知识后,可以帮助我们正确认识溶液的组成及物质的溶解过程。下表是几位同学对溶液的错误认识,请你用熟悉的实例来否定其观点。,【解析】本题考查对溶液的概念、组成、特征、性质的认识。从溶液的定义看,只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才是溶液,即溶液中,溶质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是多种,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中的任意一种;溶剂也不一定是液体;溶液具有均一稳定性,但不一定是无色的;溶液一定是混合物,但不一定是液体。,答案:(1)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 (2)水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但水不是溶液 (3)碘酒中酒精是溶剂 (4)在海水中有食盐、氯化
12、镁等多种溶质 (5)把植物油放入水中充分振荡后,形成乳浊液,三、实验与探究(本题包括2小题,共24分) 15.(12分)(2009南昌中考)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仪器进行“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氯化钠溶液”的实验:,(1)图1中仪器a的名称是_;按实验要求,图中还缺少的玻璃仪器是(填名称)_; (2)小婧按图2的操作称取氯化钠,小民发现小婧的操作有错误。你认为小婧操作中的错误是_;她称取的氯化钠实际质量为_g; (3)小民所取蒸馏水的体积如图3所示,则该实验小组原计划配制的氯化钠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水的密度为1 g/cm3)_。,【解析】溶解氯化钠时,为了加快溶解速度,需要用玻璃棒搅拌;小婧
13、错将砝码放在左盘,氯化钠放在了右盘,并且使用了游码,则氯化钠的质量为:15 g-3 g =12 g;从图3看出,量取水的体积为82 mL,则原计划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8 g/(18 g+82 g)100%=18%。 答案:(1)烧杯 玻璃棒 (2)称量时砝码和氯化钠位置放反了 12 (3)18%,16.(12分)根据下面的实验报告回答问题。 活动与探究: 氢氧化钠溶于水后液体温度的变化。 探究目的: (1)了解物质溶解前后液体温度变化情况; (2)学习测量液体温度变化的方法。 实验用品: 药匙、烧杯、玻璃棒、温度计、氢氧化钠固体、水。 操作过程(如图所示),加适量水,加适量氢氧化钠,搅
14、拌至完全溶解,测溶液温度。,(1)实验室中取用药品,要注意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品尝药品,原因是_。 (2)图示中的操作存在一处错误,应改正为_ _。 (3)图示中错误操作改正后,上述实验能否测得氢氧化钠固体溶解前后液体温度的变化范围?为什么?,【解析】(1)实验室中的药品,有的有毒性,有的有腐蚀性,所以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也不能品尝药品;(2)搅拌液体时,应用玻璃棒,温度计是用来量取温度的;(3)图中只是测量了溶解后溶液的温度,溶解前水的温度没有测量,所以无法得知液体的温度变化范围。 答案:(1)有的药品有毒性,有的有腐蚀性 (2)使用玻璃棒搅拌 (3)不能,因为没有测量加入氢氧化钠固体前水的
15、温度。,四、分析与计算(本题包括2小题,共16分) 17.(8分)汽车、电机车一般要使用铅酸蓄电池。某铅酸蓄电池用的酸溶液是溶质质量分数为28%的稀硫酸,现用1 L 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密度为 1.84 g/cm3)配制该稀硫酸。问: (1)1 L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的质量为_g,其中溶质的质量为_g。 (2)将1 L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配制成28%的稀硫酸,需要蒸馏水(密度为1 g/cm3)_L,配得稀硫酸的质量为_kg。,【解析】(1)1 L=1 000 mL,1 000 mL1.84 g/cm3= 1 840 g;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 1 84
16、0 g98%=1 803.2 g。 (2)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 1 803.2 g28%=6 440 g=6.44 kg,(6 440 g-1 840 g) 1 g/cm3=4 600 mL=4.6 L。 答案:(1)1 840 1 803.2 (2)4.6 6.44,18.(8分)将10.8 g固体氢氧化钠溶于49.2 g水中,配成密度为1.2 g/cm3的溶液。 (1)求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及该溶液的体积; (2)若将上述氢氧化钠溶液稀释到16,求需加水的质量。,【解析】(1)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10.8 g/(10.8 g49.2 g)100%=18%,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10.8 g49.2 g)1.2 g/cm3=50 cm3 =50 mL。 (2)设需加水的质量为x,则有(10.8 g49.2 gx)16=10.8 g,解得x=7.5 g。 答案:(1)18% 50 mL (2)7.5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