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范进中举 吴敬梓,吴敬梓,科举制度,中举发疯,范进形象,典型意义,思考现实,作者简介,关于科举考试制度,参加科考的,一般必需经历童试、乡试、会试、殿试等程序。 童试合格后叫做“进学”俗称“秀才”,通过童试才能参加乡试,乡试考取者称为举人。第一名叫做解元。中了举人才能参加会试,第一名叫做会元。参加会试以后才有资格参加殿试,殿试由皇帝主持,考中后成为进士。 殿试第一名俗称状元,第二名俗称榜眼,第三名俗称探花,合称三鼎甲。,科举考试的内容,科举考试的内容主要是八股文.八股文主要测试内容是经义,选择一定的题目来进行写作,题目和写作的方式都有固定的格式.八股文有四个段落,
2、每个段落都要有排比句,有排比的段落,叫四比,又叫八股.当时的人们一门心思扑在八股文上,只有八股文才能敲开科举考试的大门.,范进形象:,唯唯诺诺、低三下四,左右逢源,圆滑世故,这是一个被科举制度严重扭曲的可怜又可卑的知识分子形象。,下一步,为何发疯,发疯原因:喜极而疯,范进从20岁起屡试不中,直到54岁才得了个秀才。在三十多年的漫漫考程中,范进穷困潦倒,受尽了凌辱。他内心压抑着一种不平之气,他时时盼望中举,又从没料想到那一天真的会到来。当他已完全习惯那种饥寒、屈辱、寄生的可怜地位,已麻木到在胡屠户那种难堪的辱骂面前点头称是的时候,突然看见“第七名亚元”的大红报帖,他那被失败和屈辱所窒息了的一切欲
3、望和自尊心,以及多年来郁结的怨愤和悲哀突然活跃起来,他的神经无法承受,情不自禁的喜极发疯。,范进形象的典型性,清闲斋老人在儒林外史 序中曾指出:“其书以功名富贵为一篇之骨:有心艳功名富贵而媚人下人者;有倚仗功名富贵而骄人者;有假托无意功名富贵自以为高,被人看破耻笑者;终乃以辞却功名富贵,品地最上一层为中流砥柱。,范进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范进是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一部分知识分子的代表。他们中举前贫困潦倒,逆来顺受;中举后飞黄腾达,虚伪、世故。作者通过对范进的描写让人们看到封建科举摆布了无数知识分子的命运,造就了一大批死读书、读死书的人物;它毒化了整个社会,扭曲了人们的灵魂。从而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关于作者:,吴敬梓,字敏轩,吴出生于一个科甲鼎胜的缙绅世家,其曾祖父和祖父两代人中,共出了六名进士,包括一名榜眼,一名探花。由于家族的影响,他少时曾热中于科举,早年入学为秀才,二十九岁时参加乡试,却因“文章大好人大怪”而遭黜落。在大半生中,他对举业中人的利欲熏心、对官僚的徇私舞弊、清客的招摇撞骗司空见惯。特别是在他父母去世后,近房中不少人觊觎遗产,使他得以认清科甲世家的虚伪和卑劣。于是他在儒林外史中对种种知识分子腐朽的精神生活作了彻底的揭露。,如何正确面对现代考试与分数录取制度?,我们读书、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古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