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以人们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为例,说明改革开放对人们生活方式所产生的影响。【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建国以来城乡居民物质、文化生活的变化等知识。培养学生认识与分析社会发展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学,了解建国以来人们物质生活与生活的巨大变化,培养学生认识与分析社会发展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生活方面取得的巨大进步,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教学要点】重点:建国以来人们衣、食、住、行等方面取得巨大变化及其原因难点:建国以来物质和文化生活方面变化的原因。【导入新课】复习上一课时重点知识。社会生活的变迁主要体现在物质生活(衣食住行)和
2、精神生活(文化娱乐)两方面, 1987 年的中共十三大制定了 20 世纪末进入小康社会蓝图,进入新世纪,党的十六大又进一步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那么初步进行小康阶段的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呢?【新课探究】一、从贫困走向小康提问:两张生活照片,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请同学观看,回答:照片中的人物有什么不同?(从服饰 发式、神态 物质生活条件改善。)你家居住的房屋与以前的住房有什么不同? (原来我们村都是土房,现在都是砖房,并且还有的进行室内装修。)1.新中国初期:人民生活相当艰苦。2.改革开放前:人民生活虽然有所改善但进展缓慢。3.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由脱离贫困、解决温饱到迈向小康。
3、讨论:最能反映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的标志是生活消费结构的变化。生活条件的改善的原因是什么。 1 )改革开放,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财富充实,家庭收入增加。 2 )勤奋劳动,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质,爱岗敬业,现在要有认真的学习态度,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二、文化生活丰富多彩1、引入提问:你主要通过什么途径了解时事新闻、国家大事? 2、主要原因:随着国民经济的逐步发展,城乡居民在物质生活提高的同时,精神文化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3、概括主要表现:对文化教育的投入增多。文化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在消费结构中的比例大幅度增长。医疗、养生、保健受到重视。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展现出多样性与个性化,提前消费 、休闲生活成为
4、新时尚。4、深入理解并提问:1)你有什么业余文化生活?说说你喜爱的文化娱乐形式或内涵。国家经济发展、物质生活富足,为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提供了有利条件,城乡文化生活的丰富多彩,有益于人发的身心健康,有利于提高整个民族的总体文化素质。 2)你家是如何过春节的? 3)特别说明:消费观念的变化,反映出中国人民社会生活的多姿多彩,反映出人民群众的消费自主权得到尊重。丰富多彩的消费行为要以正确的消费观念来指导。 从物质生活上,发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从精神生活上加强道德修养,提高思想觉悟,坚决反对凶杀暴力,黄色下流,封建迷信的精神糟粕。 从消费习惯上:提倡合理消费,反对大手大脚;提倡健康消费,反对大
5、吃大喝 ;提倡绿色消费,反对污染环境 ;提倡品位消费,反对低级趣味。4)文化生活的丰富多彩 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物质生活的提高,为精神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请学生议一议:当今,我国在精神文化生活方面,有那些明显变化?教师可列出戏剧、电影、电视剧、流行歌曲等,请学生说说哪些作品最为难忘。 5)从衣、食、住、行的巨大变化看消费观念的新变化让学生结合身边实际从衣、食、住、行等方面讨论发生的变化? 可向学生介绍,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人们对美的追求的品位也大大提高了。以人们的衣饰而言,在 20 世纪的 50-70 年代,人们的穿着打扮大都雷同。看课本第 141 页的左下图,图中的人们头戴军帽,身穿中山装和
6、式样一致的长裤。不仅服装样式一致,而且颜色也单调,一般非蓝即灰。人们不仅工作时是统一服装,下班后逛街游玩也是这般服装。 而今大不同了。看课本第 141 页右下图,人们在工作时的穿着也都各有特色,有的穿 T 恤衫,有的穿夹可衫。左边一位女性穿着缀着大花朵的鲜艳衣衫,中间的男士则穿着 T 恤衫。他们好看的衣饰与大棚里青翠玉滴的农作物交相辉映,组成了美丽的画面。这一画面与左边的场景相比,令人感慨万分。 现在,走在大街上,人们身着风格不同、色彩斑斓的服装,像一道流动的风景,叫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服饰是时代发展的外在表现,从缤纷绚丽的衣着色彩上,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的深刻变化。 人民物质生活的
7、深刻变化,进一步引起思想观念的变化。在衣着方面,过去有句俗话:“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今天,绝大多数走向小康生活的人们,已不大穿缝补的衣服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乐意旧衣换新装,追求时装的美,这已无可厚非。乐意消费,敢于消费,还出现了提高消费的观念,既“用明天的钱,享受今天的生活”。比如,贷款买房、贷款买车等。 请学生讨论:提前消费对于社会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总结巩固】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社会的发展、百姓的富足、休闲方式的不断翻新,反映了富裕起来的中国人在物质生活是到满足的同时,开始讲求生活品味,追求舒畅、惬意的生活。这是人类走向文明和进步时代的又一次飞跃。【真题训
8、练】1、目前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向前跨越了一大步,主要原因是( B )A、计划经济 B、改革开放 C、人民建设热情高 D、平均主义2、改革开放后,我国人民生活已经开始( B )A、脱离贫困 B、迈向小康 C、解决温饱 D、走向富裕3、最能反映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的标志是( A )A、生活消费结构的变化 B、人民生活节奏的加快 C、城镇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D、现代化的交通通讯费用支出大幅度增加4、文化成为一种世俗的消费融入市场的大潮之中开始于( C )A、20 世纪 70 年代 B、20 世纪 80 年代 C、20 世纪 90 年代 D、20 世纪初期5、下列不属于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是( C )A、绿色
9、食品 B、出门旅游 C、凭票购买 D、提前消费6、下列不属于目前的时尚消费行为的是( D )A、购买家用汽车 B、贷款购买住房 C、出境旅游 D、长期储蓄7、关于今天五彩缤纷的服装,表述不正确的是( C )A、衣服是过去岁月留下的化石 B、衣服是看得见的社会意识和社会审美潮流 C、社会意识和时代精神是看不见的 D、一个社会的历史也是写在衣服上的8、关于我国城乡居民改革开放以后文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A )A、对文化教育的投入增多 B、文化精神生活日益缺乏 C、很少人意识到知识信息的重要 D、医疗、养生、保健很少有人重视9、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文化消费在消费结构中的比例( C )A、基本持平 B
10、、时增时减 C、大幅度增长 D、大幅度下降10、我国的旅游“黄金周”主要是指( C )A、元旦 B、暑假 C、“五一”“十一”长假 D、中秋节11、关于我国城乡居民改革开放以后生活消费的表述,正确的是( C )在生活消费上有了更大的选择余地和发展空间 不同群体与个人表现出消费观念与消费行为上的差异 生活出现了多样性、个性化的特征 提前消费、休闲消费等成为新时尚A、 B、 C、 D、12、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家庭文化消费的“三大神器”是( B )A、彩电、冰箱、VCD B、卡拉 OK、彩电、VCD C、卡拉 OK、彩电、电脑 D、电脑、彩电、手机13、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物质生活有了很大的改
11、善走向了小康,你认为生活条件改善的原因是什么? 14、在今天我们的生活条件好了,作为我们中学生应该怎么做? 15、现在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有很大差异,展现出了生活的多样性与个性化,你认为如何倡导正确的消费观念。【教学实践与反思】第 23 课 “票据时代”的结束探究活动(三)【活动目标】1、收集各类票证,了解 20 世纪 50 年代至 90 年代物资供应的变状况,以及我国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历程。 2、对比票证朝代与改革开放时代人们的日常生活,了解和认识乡情、国情,感悟经济政策、经济发展对群众生活的影响,培养关心群众疾苦的社会责任感。 3、通过寻访、收集、编排、交流和研究票证的过程,锻炼和
12、培养采编、鉴赏、分析、美工等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的群体精神。【活动形式】集品展示交流“小小票证话沧桑”【活动资源】1、课本内的图文资料。 2、各类物品供应票证的实物或图片。 3、有关介绍票证的书刊、图文和网络资料。【活动过程】 1、准备阶段 (1)分工:全班同学分成 4 个大组,按衣、食、用、行 4 个类别,负责定向采访,收集资料。为了方便,每个大组又可分成若干小组,分头进行活动。 (2)采访:各小组从家庭或其他渠道,收集各种票证的实物或图片,或者是家庭长辈当年记载日常收支的家庭账本。还可以访问亲友长辈、中老年教师、原票证发行部门的工作人员等票证时代的亲历者。 (3)编排:把采访收集来的实物、图片
13、、文字等资料加工整理,编制成类似集邮册页面的图版,上有标题、表格、图片、文字说明等,每个小组负责 1 2 版,图版尺寸可事先规定。 2、实施阶段 (1)展示:把编排完成的各类票图版陈列在教室内或学校的展览橱窗等公共场所(如需评比,展示进暂不署名,只列编号),供同学和教师参观、评论。 (2)介绍:在活动课上,各图版制作小组派代表 1 2 人,介绍图版式内容、采访经过、资料背景、活动感受等,并准备回答同学的提问。还可引导同学将以前限制消费的票证与当今鼓励消费的广告联系起来,加以比较,深入思考。 (3)评比:衣、食、用、行 4 大类各评选 1 个优秀奖, 4 个优秀奖中再产生 1 个大奖。评选方式由全班同学投票评选(对本组的评选回避)。评选标准可按资料数量、案例典型、文字说明、图文编辑等方面考虑。 3、后续阶段 每一位同学可结合作文课,写一篇参加活动的心得体会,题目可自定。如:从票看我国经济发展的轨迹、粮票“自述”、粮票家族面面观、听父母说票证、收集票话当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