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6.4《出师表》每课一练 人教版九年级上 (3).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6146623 上传时间:2019-03-3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6.4《出师表》每课一练 人教版九年级上 (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6.4《出师表》每课一练 人教版九年级上 (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6.4《出师表》每课一练 人教版九年级上 (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6.4《出师表》每课一练 人教版九年级上 (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6.4《出师表》每课一练 人教版九年级上 (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出师表一、语言积累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崩殂( ) 陟( )罚 臧否( ) ( ) 费袆( ) 裨( )补以遗( )陛( )下 行( )阵和睦 桓 ( )灵 夙( )夜忧叹 庶( )竭驽( )钝 咨诹( )善道 2、本文作者 ,是 时的 、 , 的丞相,字 。本文文体是 ,这是古时 的一种奏章。二、点击课堂(1)解释下列词语的古今词义。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古义: 今义: )臣本布衣。 (古义: 今义: )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义: 今义: )由是感激。 (古义: 今义: )开张圣听 (古义: 今义: )(2)引申,是辨析词义必须注意的。本文中有些词用的不是本义,而是用比喻、借代、通借

2、、改变用法等方式引申出来的新义。试解释下边各句中加点词的引申义。注意括号里写的是它们的本义。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山倒塌)殂。用_方式引申出的新义;意思是 _此诚危急存亡之秋(季节名)。用_方式引申出的新义;意思是 _必能裨补阙(通“缺”)漏。用_方式引申出的新义;意思是 _攘除奸(虚伪狡诈)凶(凶暴 ),兴复汉室。用_方式引申出的新义;意思是 _(3)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 。(4)本文的中心句是 。(5)宋代爱国诗人陆游有感于出师表中诸葛亮的耿耿忠心,写下的热情赞美的诗句是 , 。(6)下面的一副对联概括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参考示例,从列出的六项中选两项,写出具体所指。收二川,排八阵,六

3、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示例:三顾:三顾茅庐六出: 七擒: 东和: 北拒: 收二川: 排八阵: (7)你能根据已知信息,完成下列表格填空吗?你能从中得出什么结论呢?人物(生卒)三顾茅庐(207 )赤壁之战(208 )写出师表(227 )刘备(161-223) 岁 岁诸葛亮(181-234) 岁 岁 岁刘禅(207-271) 岁 岁三、选段在线(一)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

4、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遂许先帝以驱驰 (驱驰: )深入不毛 (不毛: )2、翻译下面的句子。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_3、写出文中与“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一词相呼应的语句。4、找出以上文段中的一个通假字,并给其注音注释

5、。5、本文段,作者概述了自己身世及_ 的历史;后来成为成语的一个典故是:_。6、中国历史上还有许多像诸葛亮那样忠心报国的文臣武将,请从语文或历史教材中列举出两个名人,并写出他们留传下来的名言或者事迹。 ; 7、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是千古名句,你能体会作者的感情吗?(二)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待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8、在文段中内填补标点。9、这段文字中有一个特殊的第一人称代词_;一个特殊的第二人称代词_

6、10、“亲之信之”、“小信未孚”、“必以信”,三个“信”解释各不相同,分别是_、_、_。11、先帝指的是_,陛下指的是 _。12、这段文字中有四个“之”,其中“贞良死节之臣”,“汉室之隆”中“之”是_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 _,“愿陛下亲之信之 ”中的“之”是_词,可译为_。13、文中拿“_”和“_”作鲜明对比,目的是( ) A表达对先帝亲贤臣、远小人的赞颂之情。 B表达自己对桓、灵二帝亲小人、远贤臣的痛恨之情。 C批评蜀汉后主像桓、灵二帝那样亲小人、远贤臣。 D希望后主也记取历史教训,亲信贤能,远离小人。14.这段文字共有三句话,第一句用_的方法,论述了“_”的重要性,第三句对陛下提出了应亲

7、信“贞良死节之臣”的希望,并追述先帝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其作用是_15. “可计日而待也”的主语是_。这句话表现了诸葛亮把“亲贤臣,远小人”这条建议,提高到_的角度来论述。 16.诸葛亮写出师表的主要用意是( ) 。 A希望刘禅广开言路,采纳合理的意见。 B希望刘禅实行法制,严明赏罚。C希望刘禅亲贤远佞。 D希望发动战争统一中国。 四、延伸拓展甲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 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建兴元年,封亮武

8、乡侯,开府治事。顷之,又领益州牧。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南中诸郡,并皆叛乱,亮以新遭大丧,故未便加兵,且遣使聘吴,因结和亲,遂为与国。三年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乃治戎讲武,以俟大举。五年,率诸军北驻汉中,临发,上疏曰:“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乙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选自三国志诸葛亮传1、比较阅读两文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4 分)甲文中的主要事件可用乙文中的“ ”这句话来概

9、括。“且遣使聘吴,因结和亲,遂为与国” ,体现了诸葛亮一贯的外交政策,隆中对中有一句话可以为证: 。甲文中的“三年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乃治戎讲武,以俟大举”的史实,乙文中是这样表达的: 。“寄臣以大事” 、 “必能安国,终定大事” ,两文中的所谓“大事”指的是 。 (用乙文原句回答)2、根据上下文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实词。 (3 分)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 ) 臣敢竭股肱之力( )以俟大举( ) 夙夜忧叹( )当奖率三军( ) 庶竭驽钝( )3、下列加点的词用法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 。 (2 分)咸决于亮 其秋悉平 军资所出,国以富饶 此臣所以报先帝咸来问讯 悉以

10、咨之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4、翻译句子。 (2 分)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译文: 5、问题探究。 (4 分)所选的两段文章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体现了诸葛亮的一片赤忱忠心。你认为选文中的哪些话最能体现他对刘备刘禅父子的忠心?有人认为,诸葛亮的“忠”相当狭隘,是一种愚忠,并不值得盲目推崇。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五、探究性学习试分析诸葛亮最终败给了谁?无论在中国历史上,还是在民间,诸葛亮向来是位风云人物。 “鞠躬尽粹、死而后已”这句历史名言,不知影响了多少代人,成为多少仁人志士的座右铭;诸葛亮当年挥毫而成、令人荡气回肠的出师表 ,更成为千古不朽的名篇佳作,陆游赞曰“出师一表真名世,

11、千载谁堪伯仲间。 ”在诸葛亮身上,除了忠、孝、义集于一身外,还有他的智谋,超群出众,足智多谋,神机妙算,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而且还精通阴阳之道,能呼风唤雨、感知天地万物、运筹帷幄、用兵入神、百战百胜。观其诸葛亮的一生,为了刘氏父子的江山社稷,可谓呕心沥血、忠贞不二、鞠躬尽粹、死而后已,直到五丈原孤魂归天时,还念念不忘刘家的江山社稷大业。若用现代语言来总结表述,诸葛亮的一生,是久经考验的一生,与人、与天奋斗的一生,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无私奉献的一生、更是充满智慧的一生。诸葛亮当初拟定三足鼎立后,再一统天下的远大恢宏的战略理想,最终成为一场空梦,非但没有统一中原,反到连他亲自辅佐创立的蜀国

12、也顷刻间烟飞灰灭,是蜀国的悲剧,也是诸葛亮的最大人生悲剧!他临终前叹曰“吾本欲竭忠尽力,恢复中原,重兴汉室,奈天意如此,吾旦夕将亡矣” ;作品也在结尾写道“纷纷世事无穷尽,天数茫茫不可逃” 。试分析诸葛亮最终败给了谁?(可参考网站)http:/ 出师表一、课前热身:c zh zng p y b ; wi b hng hun s; sh n zu 2、诸葛亮;三国;政治家;军事家;蜀汉;孔明;表;古时臣下向帝王上书言事。二、点击课堂:(1)痛心遗憾;非常憎恨。贫民百姓;布的衣服。身份低微,出身鄙野;(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感动,激动;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对他产生好感。扩大;店铺开业 (2)比

13、喻 皇帝的死亡 借代 时期 通假 缺点 改变用法 奸臣恶人(3)开张圣听;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亲贤臣,远小人。(或: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 (4)亲贤臣,远小人(或:亲贤远佞)。(5)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6)六出:六出祁山 ;七擒:七擒孟获;东和:东和孙吴;北拒:北拒曹魏;收二川:收取东川、西川 ;排八阵:摆设八阵图(7)刘备:三顾茅庐 46 岁;赤壁之战 47 岁;诸葛亮三顾茅庐 26 岁;赤壁之战 27 岁;写出师表46 岁;刘禅赤壁之战 1 岁;诸葛亮写出师表时刘禅 20 岁。感想诸葛亮年轻有为,27 岁就成就大业,名扬天下。刘备礼贤下士,三顾茅

14、庐,向比自己小 20 岁的诸葛亮请教。刘禅年纪轻轻便做了一国之君,只可惜昏庸无能,不懂政事,才让出征的诸葛亮如此担心。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三、文段探究(一)1、奔走效劳;不长庄稼(的地方) 2、应当鼓励和统率全军,北伐平定中原地区,我希望竭尽自己低下的才能,消灭奸邪势力,复兴汉朝王室,迁归旧日国都。 3、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 4、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中的“有” ,通“又” 5、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 ;三顾茅庐 6、示例:岳飞“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陆游“尚思为国戍轮台” ;林则徐虎门销烟;邓世昌甲午海战壮烈殉

15、国等。 7、表达了诸葛亮对先帝的感激之情和与先帝患难与共的思想,同时也表达了创业艰难的思想。(二)8.;,9.臣 陛下 10.信任 信用 信实 11.刘备 刘禅 12.助 的 代 他们 13、先汉所以兴隆,后汉所以倾颓 D 14.对比 亲贤远佞 增强第一句的说服力 15、汉室之隆 兴复汉室大业 16、C四、比较阅读: 1、临崩寄臣以大事;外结好孙权;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2、通“嘱” ,嘱托;辅佐;等待; 早;鼓励,勉励;平庸的才能 3、C 4、政事不论大小,都由诸葛亮处理裁决。 5、甲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乙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