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活中的透镜 学习目标:1 了解透 镜在日常生活中的 应用。2 掌握照相机、投影 仪(幻灯机)、放大镜的成像特点3 掌握 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课前复习:1、边缘 厚中央薄的是 透镜。 边缘薄中央厚的是 透镜 2、通 过凸透 镜和凹透 镜光心的光线传 播方向 。 3、透 镜对 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起 作用。 凹透镜对光起 作用。合作探究:一.照相机:观察课本 94 页图 5.21 回答1.照相机前面的镜头是 镜?2.照像时,在底片上所成的像比被拍 摄的景物大还是小? 3.像是正立的还是倒立的? 4.像和物与凸透镜的距离谁大? 对应练习:.某人照完半身像,想再利用同一个照相机照一张全身像,这时他
2、应该 离相机远些还是近些?同时调节调焦环,使胶片 远离镜头还是靠近 镜头?分析:从拍半身像改为拍全身像, 实际 上像 了,此 时像距应该 _ ,同时增大物距(人和照相机之间的距离)。(填 缩小或放大)答:人应该 相机,同 时使胶片 镜头。(填 远离或靠近).晓晨同学在校门前给全班同学照集体像,发现两边的两个同学照不上,请帮助他解决这个问题。答: 二.投影仪: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参照课本95 知识)1.投影仪上安装的是什么透镜? 2.幻灯片与投影幕上的像哪个大,哪个小? 3.哪一段是物距,哪一段是像距? 4.为使银幕上获得的像是正立放大的像,幻灯片 应如何放置? 5.平面镜的作用是 6.要使投
3、影幕上的像大一些,应如何 调节投影仪? 对应训练:1面 对幻灯机幕布,将印有 “h”字样的幻灯片正插入框中, 调节镜头 后,在幕布上出现的画面应该是( ) 2要使幻灯片在幕布上的清晰象更大 一些, 则应该将( )A幻灯机靠近幕布,把镜头略向后移动 B幻灯机向后离幕布 远些,把镜头略向后移C幻灯机靠近幕布,把镜头略向前移动 D幻灯机向后离幕布 远些,把镜头略向前移 三.放大镜: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参照课本知识)动手实验:用放大镜看一看书本上的字分析讨论:(结合成像光路图)1.放大镜是什么透镜? 2.放大镜成怎样的像? 3.在什么情况下才看到清晰的像? 4.为使看到的像是更大些,应如何放置? 四实
4、 像和虚像提出问题:比较照相机、投影 仪所成的像与用放大 镜所看的像有何不同?交流讨论:1.哪些像是用光屏得到的, 哪些像是用光屏得不到的? 2.实像和虚像有什么区别? 小结:1、照相机的镜头 相当于 ,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 在胶片上,成_像。 2、投影仪 的镜头 相当于 ,来自投影片的光通过凸透镜后成像,再经过平面镜 ,使屏幕上成 像。 3、放大镜 相当于 ,成 像。 当堂训练:1 照相机、投影 仪和放大镜它们 用的透镜分别是:_、 _、_。2 照相机成的是:_、_ 、_像;投影仪成的是 _、_、_像。放大镜成的是 像。3 在透明塑料片下压着一张报纸,塑料片上有一水滴,透过水滴看到报
5、纸上的字比旁边的字_(填“大”或“ 小”), 这说 明此时的水滴相当于一个 _镜,它成的是_、_、 _像。4 下面是对凸透镜成像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凸透镜 只能成 实像 B凸透镜只能成虚像C凸透镜只能成放大的像 D凸透镜既能成实像,又能成虚像5 窗台上放着装有水的圆形玻璃缸,太阳光透 过玻璃缸射到屋内窗台下的桌面上,发现桌面上的光斑比窗外地面上的太阳光亮,下列解释 中错误的是:( )A凸透镜对 光线 有会聚作用 B装有水的圆形玻璃缸相当于凸透镜C水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D装有水的圆形玻璃缸相当于凹透镜6 手持凸透镜在人眼和课本之间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凸透镜 在任何位置都能看
6、到 课 本放大的像B凸透镜在离课 本较远时,才能看到课本放大的像C凸透镜在离课 本较近时,才能看到课本放大的像D无 论凸透 镜放在什么位置都不能看到课本放大的像7 如图所示四种情景中,由于光的直 线传播形成的是:( )A B C D8、从 圆形 鱼缸的 侧面看去,会看到 鱼缸中的“鱼”特别大,这是因为圆 形鱼缸相当于一个_,我们看到的是鱼的_的像,.9. 照相机镜头相当于一个_,来自物体的光 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在胶卷上,形成一个_(“放大”或“缩小 ”)的像。10. 小明用灯泡、凸透镜和光屏制作模型照相机的 过程中, 应把 当作照相机的镜头,把_当作胶片。实际拍摄时 ,为使远近物体都能成 为
7、清晰的像,应调节照相机的_到胶片的距离,小明观察到胶片上的像是 。11. 清晨,小草的露珠下面的叶脉看起来比较大, 这是露珠产生了_ 镜的功能,形成了放大的_像,这是由于光的_射现象的结果。12. 测绘人员绘制地图,需要从空中的直升机上向地面照相,在航空摄影中照相机内的感光胶片上所成的像是( )A 正立、 缩小的虚像 B 倒立、放大的实像C 倒立、等大的 实 像 D 倒立、缩小的实像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知道凸透镜成放大、缩小实像和虚像的条件。【自主学习】:1、让学生看书本上的字;再让学生通过凸透镜来观察周围的同学。2、提出问题:凸透镜能成各种不
8、同的像,应满足什么条件呢?物距(U):物体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像距(V):像到透镜光心的距离。 3、利用身边器材合作探究(光具座、光具盒、蜡烛、火柴、所用凸透镜的焦距 f= 10 。 ) 。4、引导学习器材组装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5、学生合作探究实验探究一:调节物距、像距使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像。实验数据: 像的性质 实验序号 物距 u/cm 像距 v/cm1倒立、缩小的像 2实验结论:当物距_焦距时,成倒 立、缩小的_(实/虚) 像。实验探究二:调节物距、像距使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像。实验数据: 像的性质 实验序号 物距 u/cm 像距 v/cm1倒立、放大的像 2实验结论:
9、当物距_焦距时,成倒 立、放大的_ _(实/虚) 像。实验探究三:成倒立等大的像应该满足什么条件实验数据: 像的性质 物距 u/cm 像距 v/cm倒立、等大的像实验结论:当物距_焦距时,成倒 立、等大的_ _(实/虚) 像。 实验探究四:把物距调到小于焦距时,你能在光屏上找到它的像吗?用眼睛从光屏这侧通过透镜观察烛焰,你能看到它的像吗?这个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呢?是正立的还是倒立的呢?实验结论:当物距_焦距时,成_像。 实验探究五:轻轻的吹一下烛焰,观察像会像哪摆动;把蜡烛向上、向下移动,观察烛焰向哪移动。【互动交流】1.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之外时,成 像,应用是 ; 2.当物体位于凸
10、透镜的二倍焦距时,成 像; 3.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间时,成 像,应用是 ;4.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焦点上时 ;5.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时,成 像,应用是 。5、 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像的性质随 的变化而变化;关于物距有两个位置是影响成像性质的关键点:u =f 是成 像的分界点;u =2f 是成 像的分界点;凸透镜所成的实像都是 立的,虚像都是 立的。6、 当物体逐渐向凸透镜靠近时,光屏必须逐渐 (选填“靠近” 、 “远离” ) 才能接到清晰的像,而且像是逐渐 (“放大”或“缩小” )的。【总结与提升】1、填下表像的性质物距与焦距的关系物距u/cm 实、虚 大、小 正、倒
11、像距v/cm应用u2fu2f2fuf2fufu f 时,物近、像远,像变大【当堂训练】 1、小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其实验装置的示意图如图所示,a、b、c、d、e 是主光轴上的五个点,F 点和 2F 点分别是凸透镜的焦点和二倍焦距点。(1)在 a、b、c、d、e 这五个点中:把烛焰放在_点上,可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把烛焰放在_点上,所成的像最小;把烛焰放在_点上是属于照相机原理;把烛焰放在_点上是属于投影仪原理。(2)小华做完实验后,又想用手表代替蜡烛,看在光屏上能成什么样的像。于是他在透明的玻璃板上用黑色笔画了个手表盘,如图甲所示。把这个玻璃板放在蜡烛的位置上,并用平行光源对着
12、玻璃板上的表盘照射,如图乙所示,移动光屏直到成清晰像为止。此时表盘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图丙中的哪一个( )2放映幻灯机时,屏幕上的像太大,想让屏上的像变小些,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 )A将幻灯机移近屏幕,并使幻灯片远离镜头 B将幻灯机移近屏幕,并使幻灯片靠近镜头C将幻灯机远离屏幕,并使幻灯片靠近镜头 D将幻灯机远离屏幕,并使幻灯片远离镜头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提出的探究问题应该是( )A凸透镜对光是否有会聚作用B凸透镜对光是否有发散作用C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物距有什么关系D凸透镜是否能成像4当物体距离凸透镜 8cm 时,在透镜另一侧光屏上成一个清晰放大的实像,若保持物体与光屏的位置不变,把凸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 2cm,则在光屏上又成一清晰的缩小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为( )A4cmf5cm B2cmf 4cm Cf2cm D5cmf8cm 5如图所示,S 是凸透镜主轴上的一个发光点,SA 是发光点发出的一条射向凸透镜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可能是 ( )AAC BABCAD DA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