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6.4密度知识的应用 学案(苏科版八年级下册) (8).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6144566 上传时间:2019-03-3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6.4密度知识的应用 学案(苏科版八年级下册) (8).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6.4密度知识的应用 学案(苏科版八年级下册) (8).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6.4密度知识的应用 学案(苏科版八年级下册) (8).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 题学习目标 1. 学会量筒或量杯的使用方法。2. 知道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密度的原理和方法。学习重点 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密度的原理和方法学习难点 会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密度。【要点 1】 固体的密度测量活动测出小石块的密度。阅读 (1)量筒和量杯的说明书,知道其作用及相关参数。(2)整理量筒和量杯的正确使用方法。思考(1)如何测出石块的质量? 。(2)如何用量筒测出石块的体积? 。(3)计算石块密度的表达式是: 问:实验中哪些环节容易形成测量误差,如何减小误差?。练习:在一次郊游中,小明拾到一块颜色特别的石块,他想通过实验测出这块石块的密度。(1)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

2、静止在分度盘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 _ (选填“左”或“右”)移动。(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石块的质量,所用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石块的质量是_g。再用量筒测出石块的体积如图丙所示,则石块的密度是_g/cm 3。(3)分析上述实验操作过程,发现会导致测量的密度值偏小,原因是_。【要点 2】 液体的密度测量活动测出水的密度。方案器材:天平、一杯水、量筒、烧杯步骤:(1)测出 的质量 m1(2)在烧杯中倒入 的水,测出 的质量 m21量筒和量杯是直接测量 的工具。2计量单位为 ,1mL= cm 3。3使用方法:会认:量程为 ,分度值为 ;会放:测量时量筒或量杯使用时应放 ;

3、会读:读数时,视线要与筒内或杯内 相平, (如:测水的体积,由于水面是 形的,读数时,视线要跟 相平;如测水银的体积,由于水银面是 形的,读数时视线要 平。)(3)把烧杯中的水全部倒入量筒中,测出 的体积 V表达式: 。问:这个实验中哪些环节容易形成测量误差,如何减小误差?。练习小星同学进行测定煤油密度的实验。(1)第一次的方法和步骤是: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 m0; 把煤油倒入量筒,测出煤油的体积 V把量筒中的煤油倒入烧杯,测出烧杯和煤油的总质量 m总请用上述物理量写出煤油密度的计算式_。这样测出的密度与真实值相比偏_。(2)经改进后,小星的方法和步骤完全正确。他称量烧杯和剩余煤油的质量时,

4、所用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煤油倒入量筒后的液面位置如图乙所示。根据图中数据,请帮小星把下表填写完整。二、达标检测1.张亮通过实验测量牛奶的密度:(1)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右侧,此时应向 移动平衡螺母,才能使天平平衡(填“左”或“右”)。(2)他按图中甲、乙、丙的步骤顺序进行实验,依图中数据可知:牛奶和烧杯的总质量为 g,牛奶的密度为 g/cm 3。(3)为了更准确地测量牛奶的密度,实验步骤顺序应调整为 。2.小明同学在测定液体密度的实验中,没有把容器的质量测出来,而是多次测出容器和液体的总质量,并记录在下表中。根据表中的数据求得液体的刻度是 g/cm 3,容器的质量是 g。实验次数 1 2 3 4液体体积 V/cm3 15 22 50 80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m/g67 72.6 95 119烧杯和油的总质量 mg烧杯和剩余油的质量 mlg量筒中油的质量 m2g量筒中油的体积 Vm 3油的密度gcm -3112.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