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十四课 出师表【教学任务】学习目标1.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认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了解本文议论中融以叙事、抒情的写法。重点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学会翻译文言文。.理解并学习本文议论、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难点1.理解作者的政治主张和政治愿望。.理解并学习本文议论、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课时一课时课型自读课【教学流程】环节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自主学习用多媒体或者小黑板出示以下练习。.为下列加点字注音。崩殂( ) 陛下( ) 恢弘( )( )妄自菲薄 ( )( ) 驽钝 ( )( ) 陟罚臧否( )
2、( )( )( ) 裨补阙漏( ) 夙夜忧叹( ) 以彰其咎( ) 咨诹 ( ) 以遗陛下( ) 斟酌损益( )( )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古今异义。痛恨 布衣 卑鄙 感激 一词多义。效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1.四至五名学生到黑板上做题,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做。.做完后小组内交流,互相纠错。.另外四至五名学生到黑板批改。.班级内集体讲评。.学生把纠错后的字音写2遍。把自己认为生僻的字写两遍,记住它。参考答案:.略。2.古义:痛心遗憾;今义:非常恨古义:贫民百姓;今义:布的衣服。古义:身份低微,出身鄙野;今义:(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 古义:感动,激动;由是感激。今不效则治臣之罪。感激
3、由是感激。臣不胜受恩感激。词性活用。以光先帝遗德。 恢弘志士之气。此皆良实。 优劣得所。亲贤臣。远小人。则责攸之、讳、允等之慢.通假字。裨补阙漏。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义: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对他产生好感。 重任 实现、完成感动,激动。感谢名词用为动词,发扬光大。恢弘: 形容词用为动词,发扬扩大 。良实:形容词用为名词, 善良诚实的人。优劣: 形容词用为名词, 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 。亲:形容词用为动词, 亲近。远 :形容词用为动词, 疏远。慢:形容词用为动词, 怠慢。.阙:通“缺”, 缺点;有:通“又”, 表余数。明确任务1.导入新课:(课前播放精选的三国演义视频、主题曲片断,在音乐声中导入新课
4、。)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三顾茅庐”“火烧赤壁”“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表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质朴诚挚,志尽文畅,为后人所钦仰,正所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杰作。.讨论确定本节课学习的目标。用歌曲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借助画面引出对这一历史事件的回忆,为深入理解本课内容作铺垫。学生讨论、交流、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师依据讨论结果删减、补充、确定目标。个性阅读一、初读课文,疏通文意。.了解作者与文体。(1)作者: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蜀国的政治家、军事家
5、。学生通过自读课文,熟悉课文,提出疑难,扫除朗读和理解的障碍。预测:学生可能提到的字词有:古今异义字词:开张、(2)文体: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字词的读音和句子的断句。如果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做好记号,交流讨论。老师提出重点字词的读音,要求学生作答。.对照课下注释,理解课文,齐读,理清文章结构,指导划分层次结构。 痛恨、感激、谨慎、卑鄙、崩、秋等。多音多义字:陟罚臧否(p)以遗(wi)陛下长(zhn)史 学生分成四人小组,按照要求,参照课文注释,自己解读课文,试着翻译,有问题,可以小组讨论解决。 老师巡视指导,学生提疑问,师生共同集中解答疑难字句。全文可分三部
6、分:第一部分(15段),指明危机,提出建议。写临出师前的忠谏,提出了广开言路、执法如一、任人惟贤的具体建议。第二部分(67)追忆往事,陈述理由。追述刘备的知遇之恩,表白自己精诚图报的忠心。第三部分(89)分清责任,表明决心。点出出师本题,表示兴复汉室的决心。展示交流一、共读课文,理清要点。.本文先后写了哪些内容?试着把文章的思路整理出来。.诸葛亮在文中向刘禅提出了哪些建议?提出这三条建议的目的是什么?.本文在写作方面有什么特色?二、读后评说一、2.提出了三条建议。(1)广开言路。“诚宜开张圣听”;(2)严明赏罚。“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3)亲贤远佞。“亲贤臣,远小人”。目
7、的:(1)希望后主能“以光先可用“读,我读出了诸葛亮的情怀(或期望)”这种句式。例: 读“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益州疲弊”,我读出了诸葛亮暗示刘禅发愤图强的良苦用心。读“受命以来深入不毛”,我读出了作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读“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我读出了亮以身许国的意志和决心。三、选背课文,积累经典。.请同学们选择文章中自己最欣赏的一段,读熟并背诵下来,看谁选得好,背得快。.学生选文,相互竞背,师生齐背。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 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2)希望后主能“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3)希望后主能“亲贤臣,远小人”,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
8、使国家“兴隆”。总之,作者希望蜀国能够有一个清明的政局,成了“北定中原”强大稳定的后方。.讨论并归纳:“表以陈情”,意思是表的叙事和议论都带有抒情的色 彩。第一部分寓情于议,在谈论形势、方针、政策和历史经验教训之中贯穿着一条明显的抒情线索,就是希望后主能继承先帝的遗志,完成先帝未竟的大业。第二部分寓情于叙,字字句句都蕴含着作者对先帝的知遇之恩和无限感激之情,也表达了作者尽心竭力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最后,诸葛亮以“讨贼兴复之效”自许,并且说“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天帝之灵”,更是情词恳切,催人泪下,集中表现了他感恩图报的心情。拓展迁移交流一下你所了解的关于诸葛亮的词语、对联、诗歌、故事。(目的是引
9、导学生形成知识网络,积累写作素材).诗词。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词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故事。草船借箭、三气周瑜、火烧赤壁、七擒孟获、空城计等。“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余。”(武侯书堂)“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病起书怀).诸葛武侯祠对联。日月同悬出师表,风云常护定军山。青山绕郭宜龙卧,翠柏参天有鹤来。有庐堪千古,读策定三分。兰田生玉,英才起吴帝唯称。二、让学生积累在读书笔记上。 总结反思封建社会推崇诸葛亮,或由于他助刘兴汉是正统,或由于他受了知遇,一生尽忠,是忠臣的典型。人们今天肯定诸葛亮,主要是因为他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对于他的“忠”,我们应当赋予新的内容。例如后出师表中说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现在已被赋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新义。学生就本课的阅读内容、感悟体验等进行归纳、总结、反思、评价。各抒己见,交流有关学习的收获。学生一:学生二:布置作业1.完成探究和配套练习册的相关练习。.小写作:我眼中的诸葛亮。板书设计出师表说明不利形势.开张圣听 提出有利条件提出开张圣听明赏罚建议 2.严明赏罚 举文臣荐武将.亲贤远佞 总结历史教训指明亲信对象教学问题最佳解决方案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