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6.4 捕蛇者说 学案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 (5).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6144437 上传时间:2019-03-3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5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6.4 捕蛇者说 学案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 (5).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6.4 捕蛇者说 学案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 (5).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19 课 捕蛇者说(第 1 课时)一、 【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文学常识。2、掌握本文的词语和重点句子。 二、 【重点难点】理解本文衬托、对比写法。三、 【自主学习】2、题解:“说” ,是古代的一种文体。这种文章往往带有杂文、杂感的性质,或因事发论,或抒发感触,行文较为自由灵活。 “说以感动为先” (李善) ,文中蕴含着感情,这是“说”的一大特点。 捕蛇者说中就蕴含着柳宗元当时的悲愤之情。这篇文章 在写法上独具特色,特点是在末了点明主旨,即所谓“卒章显其志” 。我们在学习时要注意研究这点。3、读准下列加点字。啮( )腊( )挛( )踠( )瘘( )疠( )当( )其租入 嗣( ) 几(

2、)死者数 ( )矣 莅( ) 蹙( ) 殚( ) 踣( ) 死者相藉( )囊( )隳( )恂( )缶( )谨食( )之 熙( ) 以俟( )夫( )4、解释字词。永州之野产异蛇,( )黑质而白章;( ) 触草木,( )尽死;( )以啮人,( )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 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质: 章: 啮: 御: 腊: 已: 去: 赋: 当: 四、 【合作探究】1、 翻 译 课 文 第 一 节 。永 州 之 野 产 异 蛇 , 黑 质 而 白 章 ; 触 草 木 , 尽 死 ; 以 啮 人 , 无

3、御 之 者 。 然 得 而 腊之 以 为 饵 , 可 以 已 大 风 、 挛 踠 、 瘘 , 疠 , 去 死 肌 , 杀 三 虫 。 其 始 , 太 医 以 王 命 聚 之 ,岁 赋 其 二 , 募 有 能 捕 之 者 , 当 其 租 入 。 永 之 人 争 奔 走 焉 。2、探讨课文第一段:(1)本段作者给我们介绍了蛇的哪几方面内容?(2)文中作者用一个字突出了蛇的特点,是哪一个字呢?(3)既然蛇有剧毒,为什么“永之人争奔走焉”呢?它给我们暗示了什么?(4)在介绍蛇的时候,作者用到了什么表达方式?交代人们捕蛇的缘由的时候,又是采用哪种表达方式?(5)段意:本段主要说明了蛇的剧毒及其特殊医疗功

4、能,并交代了永州人争相捕蛇的缘由。(6)填空。形异: “异”蛇 毒异: 效异: 王命聚之永之人争奔走焉(可“当其租入” )(7) “而”字的作用。黑质而白章 而: 而得而腊之 而: 五、 【达标巩固】读课文,完成以下题目。(1)作者在这篇文章中,通过记述蒋氏祖孙三代的遭遇,发出了“_”的感慨。 (2)文中写蒋氏的自述,始终采用了对比和衬托的手法。蒋氏从各个角度将捕蛇的不幸和赋税带来的不幸加以对比:以他“捕蛇独存”和乡邻“_ ”相对比;以他“_ ”和乡邻的“鸡狗不得宁”相对比;以他的“一岁之犯死者二”和乡邻“_ ”相对比;以他的“_ ”和乡邻的“先死”说明捕蛇的不幸。(3)文段从哪三个方面写出了永州之蛇的“异”? _ (4)文中提到的“永之人争奔走焉”的原因是什么?(用文段原文回答)_ (5)试分析“永之人争奔走焉”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_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