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6.2《邹忌讽齐王纳谏》学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2).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6144261 上传时间:2019-03-3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8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6.2《邹忌讽齐王纳谏》学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6.2《邹忌讽齐王纳谏》学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6.2《邹忌讽齐王纳谏》学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6.2《邹忌讽齐王纳谏》学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6.2《邹忌讽齐王纳谏》学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孝南区祝站二中九年级(下)语文导学案课题:22 邹忌讽齐王纳谏姓名: 班级: 学习目标1、理解和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2、认识除弊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一、预习导学【链接材料】1解题: 标题“邹忌讽齐王纳谏”巧妙地用一个兼语句式点明了文章内容地两个方面:邹忌讽齐王,齐王纳谏。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 齐威王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从此后,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

2、治。 【链接材料】2战国策介绍:战国策由于书中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所以传到西汉末时,由刘向整理校正后定名为战国策 。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1、读准字音。 昳( )丽 朝( )服衣冠( ) 窥( )镜 期( )年 朝( )于齐 间( )进2、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邹忌 讽 齐王纳 谏 (讽:用委婉的语言暗示、劝告或指责。 谏:臣子向国君提出的意见。 ) 能 谤 讥 于市朝 (公开指出。谤,公开地指责,没有贬义;讥,微言讽刺。注意区别:诽,背地里议论、嘀咕) 能面 刺 寡人之过者( ) 上 书 谏寡人者(信函,亦泛指文书、文件。这里指奏章

3、) 期年 之后(期,一周年叫期年;一整月叫期月) 3、词类活用: 朝 服衣 冠 (朝,名词作状语;服,名词作动词) 吾妻之 美 我者,私我也 (美,形容词意动用法) 能 面 刺寡人之过者 (面,名词作状语) 闻 寡人之耳者 (闻,动词使动用法) 4、一词多义 、修 a.乃重修岳阳楼( ) b.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 c.雨村便急忙修书( ) d.邹忌修八尺有余( ) 、朝 a.相如每朝时常称病 b.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c.于是入朝见威王 d.朝服衣冠 、孰 a.我与城北徐公孰美 b.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诚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b.帝感其诚 c.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d.今将军诚

4、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 5、古今异义 今齐 地方 千里 ( ) 宫妇 左右 莫不私王。 ( ) 明日 ,徐公来。 ( ) 6、翻译下列句子。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二、探究展示:1、邹忌是由一件家庭琐事联想到国家政事的。这件家庭琐事是什么? 2、由于感情的不同及身份地位的差异,其妻、妾、客回答问题时的语气有差别。有何不同?请从原文中找出并说明其感情色彩。 3、面对妻、妾、客的程度不同,或真或假的赞美,邹忌的态度如何? 4、邹忌是如何“讽”齐王的? 5、邹忌是从什么地方看出齐威王受了

5、蒙蔽的? 6、齐威王设上、中、下三等奖赏的区别在哪里?为进谏者颁奖意味着什么? 7、文中依次叙述“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进谏者的人数,这是为什么? 8、讽谏的结果如何? 9、文中邹忌、齐王分别是怎样的形象? 10、文中如何塑造邹忌这一形象的? 11、面对妻、妾、客的不同程度的赞美,邹忌从“不自信”到“暮寝而思之” ,反映出他怎样的品质?12、揣摩“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 ,说说这段描写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活动,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13、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从语言运用的角度,邹忌的进谏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14、对文中

6、的邹忌和齐威王,你更欣赏谁?请简述理由。*只要表明自己的观点,并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即可。15、邹忌的谏言和诸葛亮出师表中的进言有相似之处, 邹忌的建议是什么?请用出师表中的四字词语来回答;邹忌进谏的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16、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是什么?17、在生活中,你有时也会遇到不切实际的赞美。请结合上文内容说说你应当如何正确对待这种赞美?三、练习反馈:(一)、词语解释邹忌 讽 齐王 纳 谏。 邹忌 修 八尺 有 余。 朝 服 衣冠, 窥 镜。 忌不自信,而 复 问其妾。 明日 ,徐公来, 孰 视之。 吾妻之 美 我者, 私 我也。 由此观之,王之 蔽 甚矣。 群臣吏

7、民能 面刺 寡人过者。 能 谤讥 于 市朝 。 数月之后,时时而 间进 。 形貌 昳丽暮 寝 而思之 客之 美 我者 期年 之后 今齐 地方 千里 臣 诚 知不如徐公美 闻 寡人之耳者 (二)、翻译下列句子。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徐公何能及君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臣之美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

8、如远甚。邹忌讽齐王纳谏 弗如远 甚时时而间进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三)、选择题1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朝服衣冠, 窥 镜(察看) B吾妻之美我者, 私 我也(偏爱)C由此观之,王之 蔽 甚矣(弊端) D数月之后,时时而 间 进(偶尔)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中的“之”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徐公来,孰视之 B徐公不若君之美也C吾妻之美我者 D暮寝而思之3下面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第一段写出了邹忌头脑冷静,不为奉承所迷惑。B本文第二段运用两组排比句式增强了语势,给人以无可辩驳之感。C本文第三、四段从侧面表现邹忌

9、的精明能干,具有治国之才。D本文的主旨是通过邹忌“暮寝而思之”,悟出了人们由于种种原因,不会说出事情的真相的道理。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邹忌 修 八尺有余 乃重 修 岳阳楼 B.窥镜而自 视 下 视 其辙C.王之 蔽 甚矣 重岩叠嶂,隐天 蔽 日 D.皆 朝 于齐 朝 而往,暮而归5.下面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 ( )A.由此 观 之,王之蔽甚矣 予观夫巴陵胜状 B.群臣吏民能 面 刺寡人之过者 年且九十,面山而居C.能谤讥于市朝 百里奚举于市 D. 闻寡人之耳者 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E.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广故数言欲亡 6.下面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哪

10、一项相同?A.今齐 地方 千里 B.由是 感激 ,遂许先帝以驱驰 C. 可以 一战(曹刿论战 ) D. 然后 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7选出对加点词理解有误的一项( )A虽欲言,无可进者(虽:虽然) B皆以美于徐公(于:比)C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之:的) D乃下令。 (乃:于是,就)8选出对加点词理解正确的一项( )A吾妻之美我者(美:美丽) B时时而间进(间:偶然)C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刺:讽刺) D闻寡人之耳者(闻:听到)9请选出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中的“之”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B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C吾妻之美我者 D暮寝而思

11、之10下列对相关课文内容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邹忌以日常生活小事喻治国安邦之道,对齐王纳谏,终使齐国大治。B曹刿劝谏鲁庄公“取信于民” ,终使弱小的鲁国战胜强大的齐国。C墨子巧言善辩,成功地劝阻楚王放弃攻打宋国的打算。D诸葛亮直言进谏,劝勉刘禅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11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君言多务,孰若孤 B王曰:“善。 ” 京中有善口技者C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D能谤讥于市朝 朝而往,暮而归12朗读下列句子,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邹忌/修八尺/有余 B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C王之蔽/甚矣! D此所谓/战

12、胜于朝廷13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3 分)A宫妇左右莫不 私 王 不宜偏 私 ,使内外异法也 B上书 谏 寡人者,受中赏 扶苏以数 谏 故,上使外将兵C数月之后,时时而 间 进 又 间 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D 闻 寡人之耳者 阡陌交通,鸡犬相 闻14、下列各组词语意见相近的一项是 ( )A、孰 吾与徐公孰美 孰视之 B、朝 朝服衣冠 皆朝于齐C、市 门庭若市 能谤讥于市朝 D、间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时时而间进1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今齐 地方 千里 B、先帝不以臣 卑鄙 C、刻唐贤今人 诗赋 于其上 D、天将降大任 于是 人也16下列各

13、组加点词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徐公何能及君也 及郡下,诣太守 B、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两股战战,几欲先走C、徐公不若君之美 更若役,复若赋 D、能谤讥于市朝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7下列对相关课文内容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邹忌以日常生活小事喻治国安邦之道,对齐王纳谏,终使齐国大治。B曹刿劝谏鲁庄公“取信于民” ,终使弱小的鲁国战胜强大的齐国。C墨子巧言善辩,成功地劝阻楚王放弃攻打宋国的打算。D诸葛亮直言进谏,劝勉刘禅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1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 分)A.邹忌修八尺有余 乃重修岳阳楼 B.窥镜而自视 下视其辙C.王之蔽甚矣 重岩叠嶂,隐天蔽

14、日 D.皆朝于齐 朝而往,暮而归19.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邹忌修八尺有余 乃重修岳阳楼 B.时时而间进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C.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D.王之蔽甚矣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2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期年(满一年)之后 B闻(使听到)寡人之耳者C宫妇左右莫不私(偏爱)王 D吾妻之美(漂亮)我者,私我也2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吾孰与徐公美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B乃下令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C暮寝而思之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D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2

15、2下列有关对文意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面对妻、妾、客的不同程度的赞美,邹忌不盲目轻信,对别人的褒奖能理智判断,冷静思考,从中悟出道理。B齐威王胸怀宽广,能虚心纳谏,身体力行,从而使齐国内政修明,吸引各诸侯国前来朝见。C邹忌运用设喻的方式劝谏齐王主要是为了铲除齐王身边的小人,从而达到广开言路,民富国强的目的。D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启示我们说话要达到最佳效果,就要注意对象,尊重对方,用语委婉,还要用对方可接受的方式。23下面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第一段写出了邹忌头脑冷静,不为奉承所迷惑。B本文第二段运用两组排比句式增强了语势,给人以无可辩驳之感。C本文第三、四段从侧面表

16、现邹忌的精明能干,具有治国之才。 、D本文的主旨是通过邹忌“暮寝而思之” ,悟出了人们由于种种原因,不会说出事情的真相的道理。(四)、回答下列问题。1、邹忌以什么事联想到国家政事的?2、邹忌是如何看待妻、妾、客对自己的评价?3、邹忌是如何“讽”齐王的?4、讽谏的结果如何?5、邹忌成功的说服齐王,他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6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的讽谏艺术有什么特点?7用你自己的话说说邹忌是用什么方法成功说服齐王的。8、本文先写邹忌在与徐公比美的过程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接着写邹忌以 设喻讽谏齐王,最后写 及其结果。9齐威王善于纳谏的做法,对于今天的人们又什么借鉴意义?请结合你

17、身边的实例简要谈谈你的看法。10阅读选文,写出原文中能够说明“王之蔽甚矣”的句子,并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齐王是如何除蔽的。11、邹忌向齐威王进谏的方式与出师表中诸葛亮向刘禅进谏的方式有什么不同?12、阅读本文后,你对“忠言逆耳”这个成语又有了怎样的理解?13邹忌得出“王之蔽甚矣”这一结论的依据是什么?( 邹忌认为“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14齐王纳谏之后取得了哪些成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15、妻、客都认为邹忌“美于徐公” ,而说话的语气不同,请简要分析。16、从邹忌进谏、齐威王纳谏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请就一个方面谈谈。17、 、文段写齐威王的态度只用一个“善”字,而写发布命令的内容、群臣进谏的情况、修明政治的结果却较详细。这样写有何好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